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作者:武志平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一、在新课导入前提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呼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免费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个篮子,人坐在篮子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悬在篮子中,领略世界各地风光,这个设想可以吗?这个问题只问不答,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

二、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分析出知识衔接处,找到要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排列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就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探究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①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里,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铁块为什么下沉?②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③钢铁造的船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④船舶受几个力?它们的关系怎样?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看”中生疑,发现规律。学生学习概念和规律,总是先以足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看”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这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酒精灯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当快沸腾时,提问:如果继续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继续上升?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样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正面提问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告诉学生,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接着再问:有什么证据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演示扩散现象实验,这样难点就解决了。

(3)浅处深问,“无”中生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而教师应该浅处深问“,于无疑处生疑”,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流过大会烧坏灯丝,烧坏电流表,但“烧断”这种现象能否加以利用?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进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保险丝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设计的,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实验的要害处提问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地操作、观察,在实验的要害处设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如,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为了保持杠杆的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调整一下,看谁先调整平衡?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提问

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生活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于是趣味盎然,争相回答,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提问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切忌仅提问少数几个学生甚至只提问某一学生。另外,如果让“差生”体会到答题的成就感,他们以后对物理课的兴趣将会一直维持下去,上课态度认真了,理解力增强了,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七、结语

总之,提问能揭示矛盾冲突,诱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获取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明是非、辨正误、解疑难。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必须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直与曲、多与少、正与反、时与度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大宏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王天娇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来源于生活、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实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物理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善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介绍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如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马车不用力拉不动等,导入课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还要增强实验效果,增加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首先,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验做好,增强实验的效果,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做压强的实验时,可将压强计里的水染红,观察水面的升降,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其次,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直观地再现实验现象和步骤,变抽象为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机会。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要让学生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对于实验性习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还要增加按索性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和教师讲解等发现物理规律,获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示范操作要准确、安全,一次成功,并辅以教师讲解、板书、图表等。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还可以虚拟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出来的,初中物理也包括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但是有些物理实验很难真实地观察与分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不熟悉物理规律或公式,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物理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弄清物理现象,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掘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比如,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设疑,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逐步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处。其次,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办物理小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小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小报的内容均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物理之最、谜语、科学家轶事、一题多解、现明等。通过小报汇编展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制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有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结语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卢彦红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

第五篇:初中思维导图物理教学

一、物理思维导图概念及绘制

我们的大脑有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语言以及人类逻辑等方面;右脑:负责图形影像的传递与表达.一般来说,左脑和右脑的运行不会发生在同一时刻,然而,思维导图的出现恰恰能够使左右脑同时进行工作.思维导图把人类的想法以影像信息的方式展现,就像记录笔记一样,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导图学生会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二、物理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利用导图模型的方法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是学好物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阅读来进行预习.但这种简单的阅读,只能适用于那些具有较低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的课程,物理课程则不同,通过简单的阅读明显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学生所投入的东西往往更多.如何阅读,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则变成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预习的质量.漫无目的的浏览只是一种敷衍的、不负责任的预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能得到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信息.但是,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有目的的、有条理的进行预习,对书上的要点和重点、关键词进行标注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预习的效果则得到提高,预习的目的便达到了.老师可以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模板,然后学生以此为例进行预习,这样学生预习的效果便能得到更好地提高.这个模板要以每个知识点的定律定理为中心,然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概念、内容、适用条件和实例进行发散思考.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和效率.

(二)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笔记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教室上课的时候进行笔记,系统地、直观地进行知识的记录,教师对此进行监督和批改.通过思维导图,更加深刻地加深了对教师上课所讲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学生对框图、曲线的印象会尤为深刻,而正是由于这样,思维导图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物理中,例如:气态、液态和固态,这三种物态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学生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用简练的句子、关键词进行记录,大脑通过图形进行更好地记录,并进行各个知识点的串联和整理,以至于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点的记忆.在初中阶段,大脑的思考模式已经成熟,对知识能够系统地整理和加深,并能进行发散和理解,能够对知识点深刻的记忆.上课时,教师应当有计划地留下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主导,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进行知识的整理,然后对思维框图进行完善,这便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记忆,或者说是复习.在课后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在预习,下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进行思维框图的提问,从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创新

新课改实施后,我国的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和合作模式相结合变成了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一起合作,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在复习物理课程中,以学生的不同资质平均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进行奖惩,给每一个小组分配好任务和工作量:把本堂课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看一下每个小组谁做的形象直观,并有实际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并进行鼓励和批评.每一个小组自己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设立小组长,让小组长把同学的建议和老师的讲解进行笔记,尝试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草图,再做草图的分析和讨论,并进行改进和丰富,然后交于老师进行检查,教师给予相应的意见,最后学生进行最终草图的绘制.而后,教师让每个组的组长带着自己的导图到讲台上进行讲解,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优的表扬,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同时让别的小组也进行点评,给出一些意见.这种合作形式的实践,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记忆,使印象更加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并不是简单一种模式图,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做法可以不同,但是大同小异,他可以有效地、直白的、系统的反映知识的整体性,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它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分支往往牵扯到一大批知识点,在物理教学中利用这种思维导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唐建华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