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素质生理学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素质生理学分析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自己成为学习主体,通过自省、反思等方式而进行自我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其科研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1]。生理学主要阐述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功能和代谢的特点,可以之分析人类的生命现象和探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因此,牢牢掌握生理学理论知识是每一位合格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并没有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感很低,积极性差,没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更不利于其科研素质的养成[2]。所以为了增进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科研素质能力,教学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在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探索、多尝试、多思考、敢创新、勤练习[3]。本课题组运用几种改良型的新模式进行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以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实验素质产生影响,现总结探讨如下。

1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1.1采用“课堂+网络”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的主动学习能力

生理学理论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讲解与课外网络阅读学习的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学习方式的青睐及兴趣,引导学生课外自主获取并阅读网络学习资源。教师先根据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针对性查找并筛选出贴切和优良的网络链接资源,于课堂上分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后进行浏览及学习后,利用课堂面对面的方式或网络交流平台与老师互动,该过程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4]。而传统教学模式惯用一套固化的讲授、听课、作业、打分的流程;教学过程中缺少能切实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思考、查阅、辨析、反馈、答疑的环节;有的教师把自主学习简单等同于课后复习、预习,可是这样并没有发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下降。笔者的“课堂+网络”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通过让学生课后观看和学习其他教师的精讲教学视频、微课,并邀请名师开设知识讲座等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方法,改变旧的单线教学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②搭建基于网络的学科自主学习平台。平台内容不仅提供了全面的、丰富的学科相关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深化、拓展和前沿可供学生浏览,还提供了紧扣课堂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辅助课堂学习的资源,在课外帮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例如2017年后,生理学教研室建立了并全面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在线自学网络平台,结合“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的使用,达到了及时有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生理学知识自主学习的目的,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及认可。③有助于丰富理论教学资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线上和线下结合,丰富教学资源的提供,让学生在思考、选择、浏览和精读中,学习主动性得到切实的提高,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2采用“考试+测评”模式,综合考察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

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容易将学生的思想固化于课堂、书本、习题和考试分数上,自主性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被抑制,容易引发学生应付考试的想法,并不能鼓励学生去主动拓宽学科知识面,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采取新的、全面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能促使学生自觉探索知识,发掘兴趣,自发制定及调控学习活动[5]。如采用“传统考试+多点测评”的新评价模式。生理学教学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估手段,除传统考试外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学习、实验操作、论文质量、答辩、创新科研课题设计等综合自学成绩纳入课程总评中,组成“形成性评价”。此举有益于全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综合客观地考察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个新的评价模式下,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还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评价标准的反复运用,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从而更好地、更高效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2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2.1课内采用“开放+设计”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开放+设计”的实验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你教我练的复刻式实验教学旧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和自由设计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堂授课的系统知识和课余的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小组的协作,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原理、材料、操作过程、预判、结果分析等多重设计,该过程可切实培养其科研实验素质及探索能力[6]。我院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合为人体机能学课程。生理学教研室在2017—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教学改革。新生入学时,按高考理科综合及生物学单科会考成绩进行综合评分,分为A、B两个实验组(两组高考入学分数并无显著性差异)。A组30人,B组90人。在机能学共9次实验中:①A组的教学方法为:本组无特定的实验教材;第一次课中,教师讲解机能学动物实验的操作规则和方法,以及设计性实验的理念及规则;后8次实验中,学生分小组协作(5人一组),完成2个完整实验的资料查阅、实验原理陈述、材料准备、结果预判、预实验、正式操作、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书写等步骤,要求自主设计并完成;最后一次课进行机能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②B组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教材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实验》(校内自编教材)。前8次课中,教师于每次课安排一个实验,均按传统实验课教学法,教师带教示范,学生照着演练。8次实验,学生会按系统、按顺序地将课程中的经典实验一一练习完毕;最后一次课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由3个评价部分构成:实验组织能力、实验准备能力的评价;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分析判读、总结归纳能力的评价。考核结果显示:A组学生上述3个部分的得分,均高出B组10分以上;A、B组的综合实验能力有显著差异;意味着A组学生可以做到在有限时间内组织、设计、准备、操作、分析出一个质量较高的完整的设计性实验。2017级的A组学生完成的设计性实验课题“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对小鼠电刺激激怒反应的影响”“大鼠肺和肾对酸碱平衡调节动物模型的建立”,在2018年度全国中南地区大学生机能学实验设计比赛中获奖。以上结果均显示,采用“开放+设计”的学生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能力上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生理学实验教学,笔者建议:①实验指导老师的数量,对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完成结果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指导老师可以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使整个实验过程变得流畅和高效。我们发现在教师指导设计性实验时,最适宜的比例是4~5名学生配一名指导老师;但目前我校实验教学仍达不到这一指标。应增加指导老师的数量,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设计时、操作中、判读时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切实发挥自主学习能力。②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重尚不合理。目前我校各专业的生理学实验,50%还是停留在验证、复刻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旧模式上,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依样画葫芦照着样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应该加大生理学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所占比重,这类由学生自主思考设计的实验会引发学生自始至终热情地参与和投入,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2.2课外采用“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小组”模式,训练学生自觉创新科研能力

自2014年起,生理学教研室面向学生引入实验课外的“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小组”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分成3~5人的科研实验小组,开课时由小组成员先分头阅览文献、收集材料并选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与研究生一起参与实验,在研究实践中锻炼科研能力。该模式下,学生从查阅文献、了解研究内容开始,经过开题、实验过程、实验总结和论文的撰写等过程,全面参与了科研实践训练。此举可切实培养学生自主科研探索的能力[7]。生理学习阶段是医学之路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关键阶段,此时随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开始出现许多的科研实践想法,但是这些思想萌芽大部分没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当他们找到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点、校正下,并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在项目中可以找到一个小的有研究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实践学习[8]。于是学生有机会使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在该模式下,学生依托于教师的科研经费或申请区级、校级的创新科研项目的经费作为研究支撑,就可以发挥以项目为中心的学生创新实验科研学习及训练。例如我校2016级药学专业的3名学生参与了赵铁建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血瘀型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构建”的研究部分,造模获得成功。2016级针灸推拿专业1名学生依托彭岳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了课题的文献整理、结果分析和文章撰写工作后,公开发表了2篇论文。上述两案例成为“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小组”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素质的成功案例。该模式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思想和自主设计能力得以施展和实践,对于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培养极为有利。

3结语

生理学是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代谢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该学科进行了系统学习后,对人体的正常功能会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可为其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9]。所以,生理学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本文探讨的几种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科研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从专业、专才的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素质培养。所以,我校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及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将学生培养为自主学习、创新型人才,成为合格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岩,纪慧,隋娜娜,等.“三导向”培养模式下,基础医学整合医学理念的探讨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62-63.

[2]王晓艳,曲丽辉.传统教学结合三明治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4):102-103.

[3]李福智,候阳.关于做好医学院校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28-29.

[4]袁艺标,刘晓燕,苏川,等.基础医学教学信息化建设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74-76.

[5]朱敏佳,张金虎,何亚平,等.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理学课程改革实践[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9,41(4):319-321.

[6]王丽娜,徐晓惠,邹晓慧,等.基础医学跨学科整合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6):75-76.

[7]王瑾,白晓洁,李建红,等.PBL在基础医学整合教学中的改革及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5):360-363.

[8]陈邬锦,孟晓彤,董娟娟,等.基础医学实验师资培养方案优化与能力提升[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2):1136-1138.

[9]张金萍.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2):125-127.

作者:彭岳 赵铁建 林江 夏猛 韦燕飞 岑妍慧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