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教育第一课教学实践探思

大学专业教育第一课教学实践探思

[摘要]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大学专业教育的第一课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意义重大。以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相关专业的第一课——《地图学》课程为例,对如何上好专业教学第一课进行分析和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为上好专业第一课提供思路和相关经验。

[关键词]专业教育;第一课;地图学;教学

1.大学专业第一课的特征与意义

大学专业第一课是学生从中学的通识教育到高等专业教育的转变,第一课对于大学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大一新生专业学习的起点,也是专业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虽然大一的专业基础课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作为专业基础课,一定是与所学的专业联系较紧密,针对性较强,是专业知识结构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发展相关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学习和思考方法的形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程,学生对专业了解不足,对课程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没有把握,对专业第一课又迷茫,又期待,面对第一课,究竟应该如何教学,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也给学生留下一个相对满意的第一印象,是第一课教学需要着重关注的。因此,教师授课应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征,采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不仅从“教”的角度入手,还要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新生的学习经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两方面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地图学》是土地科学、地理学、测绘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先修课,主要讲授地图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对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各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地图制图的能力和水平,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图学》为例,在分析大一新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对上好专业第一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和深入思考,分析第一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为上好大学专业第一课提供了借鉴。并尝试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方面让学生得到锻炼,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习者特征分析

2.1专业基础普遍薄弱和学习兴趣尚未建立

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除了传统学科之外的专业了解不深,大多数同学只是通过网络了解过该专业概况,对该专业的详细情况、相关课程设置、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缺少了解。学生在这个阶段尚且不具备专业的思维,不能够从专业角度去看待相关问题[2],专业基础普遍薄弱。此外,除了一小部分同学对所选专业感兴趣并了解专业外,大部分的同学由于对专业了解不多,因此,并未建立起对专业的兴趣。存在专业并非学生兴趣所在,或者还没有对某一专业特别感兴趣,处于兴趣空白期,因此需要在进入大学之后尽快建立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点,并通过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专业的情感。以《地图学》为例,与其关联的地理学在中学阶段属于文科课程,而进入大学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土地整治工程等地理学、测绘学和土地学科相关专业以招生的理科生为主。因此,学生的地理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具体到地图学,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停留在地图册、手机地图等普通民众的认识水平。同时,对于地图学和专业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因此需要教师从降低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两个方面,构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从大众认知到专业认知的过渡。

2.2对大学专业学习方式迷茫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引导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尤其重要。但很多新生对大学教育和学习方式感到迷茫,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惑。仍然习惯于高中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精讲多练与题海战术模式,导致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注重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更看重课程的考核方式,而疏于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掌握。以地图学为例,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以记忆为主,在考试之前背诵记忆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这样的认识引导下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不足,存在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2.3自主学习能力差

不同与中学时代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下完成学习的被动学习模式,大学学习是传授知识,但更是产生新知识、新思维和新见解的关键。大学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模式更加自主和多元化,大多数时候需要学生自主积极探索专业领域知识。但是有的同学自控力薄弱、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欠缺,自主学习意识淡,自主学习能力差。如果对教学内容不能主动消化和吸收,学习效果较差,最终导致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达到最优,因此在大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其重要。专业课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差于英语、数学等公共课,一方面由于公共课如英语数学的作业、题目较多,另一方面,在四六级考试,及考研等重要考试中,学生认为英语和数学等公共课的重要性远大于一门专业课。以地图学为例,学生学习以完成作业为任务,与高数等题目相比,地图学专业课的作业一般更加主观,看起来似乎更好完成,导致学生思考少,抄写多。

3.专业教育第一课的探索与实践

3.1《地图学》第一课主要内容和目标

《地图学》第一课即地图的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的功能和类型、地图的成图方法,以及对地图学的基本认知,包括地图学的定义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如表1):

3.2由通俗到专业逐步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即使对大一的新生来说,地图本身并不陌生,而且大多数的同学对地图比较感兴趣。因此,先由几幅典型的地图为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常见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到有意思的创意地图,从纸质地图到手机里的电子导航地图,从静态到动态的疫情地图。这些地图的展示一方面拉近专业课程和学生日常之间的距离感,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继而提出问题,地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地图?也正是地图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反而从来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是地图,那今天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看什么是地图,地图具有哪些特征,引起与学生的共鸣。专业第一课从日常生活出发,从最为贴近生活的各类地图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并引出今日要学习的专业内容,带动学生们去思考这个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实现了从通俗到专业学习的导入环节,自身的角色发生变化,为接下来更深入地探讨地图的概念做铺垫。

3.3变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重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对2000后大学生学习特点调查发现,学生们喜爱多种形式的学习[3]。因此,一节课上采用变化的教学形式可以避免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变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牢的掌握课程知识,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逐渐使学生得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得到锻炼,对指导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也有一定帮助。本课程中,第一个知识点地图的特征和定义,可以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锻炼学生的对比联想和归纳能力。具体地,分别给学生展现两张图,左边为地球和我们的现实世界,右边是各种地图,以看图说话形式,让学生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常学生会很快找到二者的差异和联系,例如地球球面而地图是平面,地球表面复杂,而地图小且是有选择的显示,因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能确定地图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征归纳定义,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为了加强印象,最后可以通过一组案例让学生根据地图的定义确定哪些是地图。第二个知识点为地图的功能和类型,该内容中地图的功能较为抽象,因此适宜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开展,而地图的类型学生较易理解,可以采用学生举例并进行归类的方法。具体而言,前者以地图的认知、载负、传递、模拟各项功能较为明显的案例地图为例,以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图每项功能,并在地图功能和相关地图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此部分可以选择案例突出思政元素,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式,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增强学生国家版图意识,激发同学爱国热情。地图的类型以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内容为准,其中有主有次,有难有易,因此以列举和归类形式突出重点即可。第三个知识点是地图的成图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只是使用过地图,并没有接触过地图制作,因此对成图方法较为陌生,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想象力思考不同的数据源怎样成图。首先,可以给定学生一些主要的数据源,例如野外的观测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已有的纸质地图资料、遥感数据等,假定有这些数据的前提下如何成图。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成图方法进行归纳,进而归纳出实测成图、编绘成图和数字制图三大类。此部分内容重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成图方法的主要过程即可,对于各种成图方法中涉及的各种专业名词应以通俗的语言说明即可。第四个知识点即地图学的定义及其相关学科关系,此部分内容以了解和理解为主,且学生此时由于前期的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思考,因此,此知识点采用讲授法为主,讨论为辅。在讨论地图学的定义和学科体系的时候,为了增强趣味性,以地图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为主线,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史可以增强趣味性,有助于对学科的理解和情感认同,并理解地图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重点理解简单的地图背后包含了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地图模型理论、地图信息与传递理论和地图符号和视觉感受理论,地图学是包含了理论地图学、地图信息工程学和应用地图学等丰富内涵的科学。

3.4学思结合,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最后,在总结今日所学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反思,通过今天的课程学到了什么,通过布置以反思报告为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并输出。例如,在没上这节课之前自己是怎么想的,对这部分的内容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新学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从专业的角度要如何思考。并且告知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我们会逐一解答学生的疑问,球面怎样转换到平面,怎么对复杂的地物进行简化,延伸学生的兴趣度。培养他们自主进行深度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反馈与目标达成分析

通过对2020级79名相关学生的调查反馈表明,大部分同学先前对地理及地图学有较大的兴趣。但是在他们的印象中,地图无非就是家里的墙壁上挂着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是标了各地名称和点了一些符号的图画,而地图学就如中学看中国地图一样,只是认识地理位置,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更没有想到地图学可以作为一门学问来讲授和研究。而地图学作为专门研究地图的一门学问,包括了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与应用方法等的综合性的科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地图的特征、定义、功能和分类等关键知识点,并且锻炼了他们的对比、归纳分析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而且80%以上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门很生动有趣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并将地图学认为是在其他课程学习压力下,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门课。85.1%的学生表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进行知识的反思和内化,并希望将地图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好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因此,本专业第一课的探索和实践表明本课堂基本可以实现各类教学目标。

5.结语

大学专业第一课是学生从中学的通识教育到高等专业教育转变的开始,将为大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实践在充分分析了学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从通俗贴近现实的导入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再到课程的反思和内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较大程度地将教与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各项能力的锻炼提升和兴趣的培养,并通过实践获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后期教学中仍应持续保持,并加强课后辅导,采用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课堂反转形式、兴趣学习小组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作者:王彦芳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