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课程思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阵地,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能够在职业活动中为社会作出贡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通过大思政的系统理念为逻辑体系,包括通识课、思政课、和专业课等等的课程内容,让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因此要建立育人教学改革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系统化课程,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016年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未来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全面实现“三全”(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同时要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融汇贯通,让专业课程作为媒介,运用课程思政的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本文就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提升路径展开阐述。

一、课程思政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系

高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使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在专业化的培养中获得个人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双向人才输送。而学校的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教育根本,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职业核心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形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显性职业素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隐形职业素养则是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注重显性职业素养的培育,而忽视了隐形职业素养,但课程思政教学很好的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思想政治隐形的融于教学之中,通过课程的知识内容,发现思政教育和内容知识的交汇点;通过设立丰富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不仅掌握学科关键知识,还同时将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融于一体。将思政教育融于课堂;深挖企业文化中的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等精神意识,做有信仰有尊严的当代职业公民。

二、课程思政下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一)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近年来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表明,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对自身职业素养提高的同时,要有坚定的对祖国的政治认同感。只有如此,才能治安社会建设中,立身力行。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为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制定了许多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优秀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就业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将影响学生的就业速度和就业质量,而职业素养缺失会对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课的开设把通识课和专业课融合在了一起,各门课在学习时也承载了思政教育的元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个人的行为修养,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将两者的教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是我国培养当代青年的价值需求。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就是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课程思政下高职学生政治认同感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技能教育与培训,缺乏思政课程认知和理解。高职学生以未来就业为导向,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各种职业证书的考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有什么需求就教什么,很难在课业上联系到国际、国内与政治有关的时事、新闻。同时,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都是理论性和抽象的内容,缺乏教师的认真讲解,采取的方式基本上是死记硬背,导致出现学生政治认同感薄弱的情况。

(二)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近年来国外不良势力,在意识领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制造各种错误言论、歪曲事实并对年轻一代进行动摇政治信念的鼓动,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判断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情感教育内容缺乏。高职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情感上的关注和理解,也衍生出更多的情感需求,任何事务的正确理解,更应该走入他们的内心,转化成个人理解的一部分。而在思政教学下,过于呆板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题材,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形式化刻板化的背诵情况,不利于思政教育的深入。

(四)缺乏政治体验和表达。很多高职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对政治事件的敏感性,也很少有行使自己公民权利进行政治表达的想法。

四、课程思政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思政信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职业素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思政教师作为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指引者,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课程思政,首先要求思政教师队伍本身的高素质性,首先应作为共产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具有极高的自律性和宽广的视野。同时,思政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家国情怀,不仅能够广泛涉猎和了解传统历史和当代时事,而且能够站在国际视野角度,从大局观着眼对事件进行分析与判断,使学生具有信服感。

(二)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专业课程为指引,把思政教育内涵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完成有机统一,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敬业精神,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备高素养、高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以案例进行思政教育,提出“实干兴邦”,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爱国热情。单纯的思政教学很容易使同学们走入单调的背诵记忆过程。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如屈原投江等示例的讲解,使学生们将爱国思想根植于心,使知识更有文化性。同时,建国以来的各种现实示例的讲解,更是使同学们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专业技术与未来报效祖国之间的重要关系。在此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担当,明确即便是一滴水,汇入江河也有它的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坚定政治立场,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营造立场坚定、风清气正的教学和校园氛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职学生必须从树立从“学生”逐步向“社会人”的思想转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对社会就业、生活、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时事进行循序渐进的提出,引导学生为了将来步入社会,为了践行专业所学,从发挥个人专业,维护小到个人、大到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而应该理解和掌握的思政要素。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创造良好的高职院校政治氛围也是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的积极途径。例如举行校园党政方针学习活动,以校园海报、班级橱窗、广播、班会等形式,将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予以公布,使学生及时了解时事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开辟学校各种社团和教师公开演讲,通过时事分析、辩论赛、演讲等形式,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政参与力度。同时,通过时事分析和辩论赛,实现了“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为学生思政教育正本清源、提高思想觉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手机、多媒体、互联网,都是学习和丰富思想的重要工具,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通过班会等形式进行问题的梳理和及时解答。

(五)稳抓专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把思政教育融合与课堂的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教学以多元化的方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企业的需要,以思政教育为基础,将职业核心素养渗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的职业判断。

(六)把职业素养纳入课程考核。学校要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考评内容涵盖专业教学课堂、实操训练课堂表现以及课外实践表现等内容。让评价体系多元化,增加学生之间互评的模式,以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实训人员为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给予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做出评判。

五、结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度紧密联系的今天,要想在残酷的工作环境中生存下来,除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外,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具有高度职业、科学精神和坚定政治立场,也是当代各国教育发展、培养国家建设中坚力量、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因此,高职学校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为学生实现就业和就业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伟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浅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19,(34):40.

[2]杨会,严海霞.课程思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价值、理念与行动[J].职教通讯,2019,(15):41-45.

[3]罗涛.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现状及展望[J].文教资料,2020(12):168-170+211.

[4]王茜.课程思政下高等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21-122.

[5]葛慧.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237-238.

作者:王常胜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