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形式,现在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职工以外,更看重的是职工的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从系统化的角度提出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同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不断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全方位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现在社会对于高职人才考察的重点来看,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能力、获得证书的数量等能够体现学生表面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些都属于“显性的职业素养”,现在已经不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而个人所具备的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层次的“隐性职业素养”成为了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重点考察目标。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需要不断地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创新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打造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体现个人综合素质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和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含义

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职业素养是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和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必须具备的一些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等。通常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大类,显性职业素养是指能够让学生具有外向表现的各种条件,可以从这些条件中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外在能力的素养,主要包括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各种考试成绩以及获得的奖项等,而隐性职业素养是从人的内在表现的角度来衡量人的内在素质,包括团队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等。

(二)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现在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倡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也是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要体现,能够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力量,提升高职学生的内在素养。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特点,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人和社会人,在符合学生职业特点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也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全面综合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建构

现在对于高等教育国家都在大力推进素质化的教育标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教育口号和教育目的更加的明确,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用人单位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已经从显性职业素养过渡到隐性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重点也要转化到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量化和评价上,这也是目前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想构建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在学校的日常规范体系中制定专属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训练体系,从全方位、多角度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锻炼和培养。要以当前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体系为基础,在其中融入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训内容,让高职学生在日常化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具有隐性职业素养的精神内涵。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比如对于高职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表现情况、卫生管理情况和组织纪律情况等进行考核,同时在考核中融入隐性职业素养的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在这些行为规范的管理中让学生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实现自我管理。其次在高职学生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隐性职业素养的教育理念。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隐性职业素养的理念,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自觉地接受隐性职业素养的教育。比如在课堂上要开设适合高职学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指导高职学生就业的教学环节,让高职学生明白未来职业对于人才的各种要求,从而能够在平时加强对于这些方面素质的锻炼,这种方式能够带动高职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对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的效果。同时利用开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能够让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更加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来培养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比如班会、劳动课或者团体竞赛等,这些活动都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参与性,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实现与同学之间的密切合作,从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要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来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高职学生每天都要生活在校园里,校园文化能够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高职学校要将隐性职业素养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积极向上的、内容丰富健康的、具有团结观念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整体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同时让学生保持积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从校园文化的内涵中引领学生发扬不怕吃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最后要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优秀文化走进高职院校,从而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学校要与企业进行各种高质量的合作,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在学校开展创业竞赛以及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从而提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观念。企业要将其优秀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奖惩措施带给高职院校,让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适当地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经验和职业信仰。学生通过与企业进行沟通能够更加明确企业的用人方向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自身能力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能够让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根据未来企业所需要的岗位在校内对口专业中加强实训练习,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化企业生产运营的要求。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无疑能够为高职院校创造良好的口碑,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能更有效率地提升高职学生对于未来职场生活的正确认识,有效地培养和锻炼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三、基于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学校建立的针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措施必须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检验培养的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量化评价的方式来实现。量化评价就是将评价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量的形式,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搜集和整理,分析出想要的结果,从而实现有效的评价和综合的评测。比如现在采用的学分制就是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

(一)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归根结底都是要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应该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是否能够满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为评价的标准。高职院校利用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考核,在学分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纪律表现、团队合作积极性、日常行为和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地考核高职学生在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效果。通过构建隐性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掌握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比如可以调查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意向或者是否会主动帮助别人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水平,根据评价中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在今后的培养中加以改进,做到培养有目标,教学有方向。

(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参考企业用人标准来进行量化评价和综合考评。比如可以参考企业用人标准中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程度来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以学分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能够直观地显示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程度,更加深入地提升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树立诚信公平的价值观念。学校也应该为高职学生建设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出发点,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高职学生生涯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隐性职业素养,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三)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归宿

对于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要以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最终的归宿,要在学分制这种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下,引导学生加强对于自己主观意识的反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向着更加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形成除了需要高职院校的努力以外,还要求高职学生自身增强纪律性,具有军人作风,只有严格自律的学生才能算是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要构建具有军人作风和职业素质的学生教学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和德才并举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首先要强调与企业的“5S”管理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高职学生的起床、早操、整理宿舍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习到晚上就寝都要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强调纪律性,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养成遵守纪律、服从集体、团结合作以及令行禁止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不怕吃苦和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这样高职学生在面对今后的职场压力时才能够从容应对,迅速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成为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其次要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择优秀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训练,这些高职学生经过训练以后可以直接带一个班级的军训,同时也可以用业余时间来指导高职新生,让他们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快速地进步。这种方式实现了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让高职学生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得到锻炼,对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来拓展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要结合未来企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课余文化当中。学校的各个社团也可以组织高职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提升他们的隐性职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隐性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高职学生思想中以“学历”“证书”和“成绩”等显性职业素养作为未来就业基本能力的消极想法,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一定要注意将高职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对学生的职业理念引导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让学生能够具备隐性职业素养,从而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要不断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融入隐性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建立量化评价指标,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隐性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陶江娇.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周向群.基于深度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4).

[3]张钊,姜凤艳.现代服务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4]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34).

[5]颜秀春,陈宝色.赴台交流学习学生职业素养变化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作者:尹虹 张微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