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然而我们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对口就业率很低。论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对比,得出其中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职业素养。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计算机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过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集中培养职业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计算机;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难题。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是找一份相对稳定长久一点的工作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反之,很多企业单位又在各处纷纷招聘,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调查分析表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无法满足企业单位的相关要求。高等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优秀人才。但是当今社会除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外,更重要的是较高的综合能力,也就是:高素质、高技能,善于沟通交流,诚实守信,有很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把这种综合能力称为职业素养,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够长远发展,这是目前高职教育须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一个社会人在职场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品质的行为规范要求。职业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大要素,根据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缺乏

高职生相对来说,在文化理论基础、心理素质方面等都比较薄弱,思想还未成熟,考虑问题欠缺,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定型,这就需要班主任以及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在管理及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内涵、社会认知能力以及一些行为习惯等等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三观。很多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尽管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却往往表现出职场不顺利,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职业习惯与态度,比如时间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社交礼仪、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当今社会中,只有技能与素养兼备,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才能不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二)对未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体系,谈及未来,学生表现最多的就是迷茫,毕业后不知何去何从。学生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身处的环境更不能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不能清晰地了解国家及国际间政治、经济的动态发展,不能掌握时代格局与个人职业发展之间的纽带关系,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就业创业的机会,因此面对毕业、就业、创业,产生最多的就是迷惘与困惑。

(三)职业精神缺乏

职业精神也就是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应该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高职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这个身份的转变。对待工作的态度,与同事领导的相处,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业生需要的不只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正确的三观,工作可以全身心投入,面对困难能够积极应对,和同事相处融洽等等。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发现,职业精神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大的,很多毕业生出现频频离职,换工作,不能长久坚持,怕吃苦,遇到问题不能虚心接受,与领导同事人际关系等等问题导致工作不顺利。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精神,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顺利,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四)综合能力培养欠缺

在目前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看重专业技能,忽略综合素质。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全面,但没有意识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更是少之又少,更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三年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都过关甚至很好,但缺乏职场工作中特别重要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责任心等职业意识,更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将专业所长真正发挥出来,离职率普遍较高,如此影响本专业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前途发展。从计算机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实训往往是每一门课程相对独立,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不够科学严谨。尤其像很多计算机项目,一个人一般无法完成,通常需要几个人或者团队去分工协作,这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否能与团队成员很好地沟通交流,协同合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预期顺利完成。恰恰这个能力也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的,在团队成员交流沟通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冰山理论中组成职业素养因素的各类显性、隐性因素排列如图1所示:现如今正处于职业教育深化内涵、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需要充分融入社会发展及企业单位的需求。另外,高职院校上到管理层面,下到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等都要充分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元素,在职业教育发展变革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职业素养各类因素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可由企业单位和学校共同促成全方位、进阶式的培养模式构建。另外,相应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重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在原来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模块的培养。比如:职业素质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也作为重点课程来开设。让学生通过这些相关课程的学习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善于沟通交流。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户外拓展项目,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改善教学模式

职业素养教育的参与者应该是全体教师,而不仅仅是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专业教师在讲授相关专业课的同时,要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让课堂内容从单纯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以专业知识为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内容的综合型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很难做到积极学习,终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教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比如说“翻转课堂”,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知识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发言,对之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让小组合作分析解决,并进行相应的成果展示;课后,完成任务总结,报告单等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接触到真实的公司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的方式,知道相应岗位需具备的职业素养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为以后就业时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三、结语

总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人类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职业素养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情况,在职业教育中,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适当增加职业素养类课程,并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创新、职业素养内容,努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5):91—95

[2]宋绍成赵后起,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无锡Z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4(12):134—137,142

[3]赵晓春董国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本意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5(8):295—295

作者:刘彦花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