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指导下创造性游戏开展思考

生活教育指导下创造性游戏开展思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能萌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生活,这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暴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如果游戏脱离了生活,游戏活动也无法进行,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的创造性游戏呢?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游戏活动,也是不合格的活动。幼儿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活动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活动素材,将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活动生活化,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社会经验,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

一、生活即教育,将游戏活动生活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需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尤其应珍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独特价值”。为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需巧妙运用生活材料,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更具吸引力。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接触不同材质的生活材料,使其产生更多好的创意,让幼儿成为创意美术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在独立思考、合作创作、持续学习中具有初步的艺术素养,充分体现美育活动开展价值。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只有将游戏活动更加生活化,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才会更加积极,才不会出现不知道玩什么、不知道怎么玩的情况。

(一)活动情境的生活化

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如果游戏的情境偏离生活,那么幼儿的游戏也无法继续下去。所以在生活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而《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也提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仔细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情境,并借助《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教育契机。简单理解“生活材料”便是着眼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根据他们的日常经验,将更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素材引入教学活动当中,增强幼儿的熟悉感。这些材料通常便于取材、价格低廉、日常可见的特点。比如,废旧物品或生活用品(纽扣、线绳、布条、纸盒、塑料及金属制品等),以具体化的、孩子经常会接触的材料作为教学用具,促进幼儿与生活材料互动,让他们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许多创造性游戏都比较贴近生活,如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等,但有一些场景幼儿是不常在生活中看见的,如建筑工地上近距离观察工人叔叔是怎样工作的。本班幼儿一些大木质积木的建构并不能很好合作,并完成比较完整的作品。有一次午饭后散步,走到教室后面的沙水区,有三两个工人叔叔在施工改造我们的幼儿园,孩子很新奇地停下来围观,笔者借此机会引导他们观察:“你们看工人叔叔在干嘛?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孩子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叔叔在砌砖”“他们一个准备水泥,一个把砖头搭起来”“上面的砖头是放在下面砖头的缝上的”……那天下午的游戏,建筑工地的孩子扮演起了工人叔叔,有的搬积木,有的砌台子,分工明确,没有幼儿游离在游戏外。与前两天搭建城市的场景有了明显的进步。幼儿将自己观察的生活情境迁移到游戏中,将学习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技巧里,活动的趣味性与活动成果的完成度也会大大增加。

(二)活动材料的生活化

幼儿的游戏内容贴近生活,那么游戏材料也相应地需要与生活接轨。精致的玩具厨具、食物可以引起幼儿一时的操作兴趣,却在几次活动后就不爱摆弄了,有幼儿会表示“没什么好玩的”。积极运用生活材料,丰富幼儿对创意美术活动实践的感受,不仅要给予幼儿自主实践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应做好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在多元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一定要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认知、兴趣等,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尽量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有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其个性化成长。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多观察和总结,针对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分别总结,从整体上了解他们的特点;同时,对于其中一些特殊的幼儿也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基于多元创意美术活动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特性,教师要发挥鉴赏课色彩性强、情感内容丰富的特色,开展多样性审美鉴赏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愉快接受教育。进入中班后,笔者就渐渐将班级中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替换成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夏天到来后,冷饮店的生意也好了不少,但是幼儿只是将冰激凌、饮料的玩具模型卖出去并收钱,操作非常少。笔者将幼儿收集的奶茶杯子投入冷饮店,幼儿用橡皮泥做珍珠、彩纸条做配料,冷饮店里忙得热火朝天。在游戏评价环节,幼儿纷纷说玩得很开心,还有幼儿出谋划策:“我们可以收集棒冰棍放在冷饮店,顾客就可以定制棒冰啦!”“我们家有一个旧电吹风,可以放在娃娃家,宝宝洗完澡就可以吹头发啦!跟我在家里一样”……从幼儿的热烈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是喜欢将幼儿园里的游戏慢慢融进生活中,反之,我们也可以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激发幼儿投入的兴趣。除此之外,如果游戏需要也可以将生活中真正可以实际操作的材料投放到活动中。美食坊在进行制作绿豆汤活动时,教师也会有犹豫:是提供绿豆、糖水、红绿丝、冬瓜糖等可以食用的食材,还是利用更加方便简洁的轻黏土、不织布假食材。《指南》中指出,成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真实的活动体验,为幼儿提供生活中的、真实的活动材料。本班幼儿在制作绿豆汤活动中,前期对绿豆进行清洗、熬煮,自己制作糖水,后期在绿豆汤里根据个人口味不同放入不同的辅料,最后完成了绿豆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能了解绿豆汤的制作步骤,又可以获得非比寻常的成就感,在实践与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活动材料的生活化也使活动内容更贴近生活,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二、社会即学校,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经验

在小班时,幼儿进行的创造性游戏内容单一、主题不稳定,机械性动作较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不仅仅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因为幼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也相应变多,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而这些经验大多来自生活中。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

(一)家长资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塑造儿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家长专注工作或者只是通过识字书等让幼儿一遍又一遍操作练习来获得知识的提升。而有一部分家长是让幼儿参与到“生活”中,并不会以理由剥夺幼儿获得经验的权利。在端午节后的创造性游戏活动中,笔者惊奇地发现班级“盒马鲜生”超市的货架上出现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粽子,在活动后的评价环节中一问才知,是我们班的小怡小朋友在手工作坊中制作后,为超市提供的“货源”。小怡介绍道:“上个礼拜是端午节,我们家里就自己包粽子吃,我就跟着奶奶学包粽子,我妈妈还给我拍了照片。我包的粽子很好吃。”事后,笔者向小怡的家长要了小朋友包粽子的照片,照片中的粽子被七歪八扭的稻草捆着,并不精致,但是家长和幼儿都笑得很开心。小怡在这件事的影响下将经验迁移,运用教室里的彩纸条和橡皮泥做了一只只小粽子。幼儿在家庭无意识的影响下,获得了节气风俗的经验并大但运用到游戏中,家庭就像一个小小学校,幼儿能从潜移默化中学习。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幼儿一天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幼儿的许多习惯其实也是家长的习惯。在某一天的游戏活动中,笔者发现豆豆使用礼貌用语的频率特别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如果获得帮助会说“谢谢”、不小心妨碍别人了会说“对不起”,但是在游戏中幼儿会更注重“玩”,礼貌用语出现频率相对较少。但是豆豆就经常说,服务员递给他做好的冰激凌,他会说“谢谢”;去娃娃家做客没有摆好鞋子,经过主人的提醒后,他会说“不好意思”,并整理好鞋子;带宝宝去医院时,会跟医生说:“你好,我的宝宝肚子不舒服”……笔者在游戏后表演他,他跟笔者说:“平时我跟爸爸妈妈出去也是这样的,妈妈说麻烦别人只后要说谢谢的,别人帮我很累的。”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了好榜样,幼儿也会从游戏和生活中反映出来。

(二)社区资源

本园在镇湖镇上,镇湖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全镇拥有八千绣娘。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刺绣艺术之乡”称号。在2006年,镇湖苏绣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幼儿园周围,有绣品街、中国刺绣艺术馆等多个刺绣艺术相关的场馆。苏绣不仅是镇湖的特色,也我们班级的特色活动,本班幼儿在刺绣活动中学习穿针走线,玩得也不亦乐乎。有一次活动时,忽然有幼儿提出:线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像孩子整理的毛线球的线头,拉出一串问题:只可以在布上做刺绣吗?只有我们镇湖人才会做刺绣吗?谁是第一个开始做刺绣的人呀?……为了能让幼儿对刺绣有一个直观又全面的认识,幼儿园与不远的刺绣艺术馆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远足参观之行。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从古至今、从针法到绣品分类,幼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之后的刺绣活动中,幼儿主动要求自己设计图案进行刺绣,把参观获得的直观经验都运用到游戏中。

(三)自然资源

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而我们幼儿园靠近太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材料的获得也比较容易。夏天的早晨总有幼儿带来一些贝壳、鹅卵石,他们告诉笔者:“老师,昨天晚上我和爷爷一起去太湖边散步啦,捡到了好多鹅卵石和贝壳。”积少成多,将收集到的鹅卵石、贝壳投入游戏中,幼儿在手工作坊进行加工,变成漂亮的宝石、蛋糕等。而一些自然植物如芦苇、树枝等也可以对游戏环境进行装饰,使游戏环境更加温馨、游戏氛围更加轻松。在我们的幼儿园中,也种植了许多果树。一到秋天,石榴、桔子、柿子相继成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也发现了这些水果长在枝头。子欣小朋友骑着小车路过一棵桔子树,忽然停了下来,她观察了一会儿,急忙过去分享她的发现:“老师,这棵树上有好多小果子。”她的发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大家一起观察,说着自己的发现:“这些果子小小的、绿绿的。”“这是桔子吧,老师说过这是棵桔子树。”“不是桔子!我吃过桔子的,不长这样。”“那这些是什么果子呢?”围绕着这些小小的青果,孩子进行了探究,教师也将这一次意外的发现整理成课程故事,将幼儿园中的自然资源融入课程,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幼儿在探究中亲近自然,在触碰中了解自然。

三、教学做合一,学会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的方法论。在游戏中,我们注重幼儿通过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游戏时,笔者发现班级的理发店生意一直不太好,也总有理发师在店里待了一会儿就不见了,他自己说:“没有人来理发,我就很无聊。”在之后的谈话活动中,笔者向幼儿提出了这个问题:怎样使理发店的生意变好?孩子讨论出了许多“理所当然”的方法:规定以后每个小客人都要去理发店、关闭理发店等。笔者请他们放学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真的理发店看看,问一问理发师,如果生意不好他们会怎么做。经过幼儿自己的努力,帮助理发店推出了许多新业务、手工做了很多新工具,理发店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就是活的教材、活的书本,教师要利用这些事件进行活动,帮助生活中发展,在游戏中发展。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的游戏无处不在,把生活化的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游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加深对生活教育思想的运用,追求游戏与一日生活的完美融合,使幼儿在一日生活游戏中更快乐地游戏,有效地吸收,充实地生活,自由徜徉在幼儿园这个充满希望的海洋里。

作者:周小丽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