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析

有机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反应多,理论抽像。混合式教学的可以弥补线下教学时间的不足,利用线上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反复学习。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药品营销等学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概念多,反应多,理论抽像,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近年来教学改革,理论课时从72学时减到54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感到压力很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教师教不透,学生吃不透,最后就浑沦吞枣应付期末考试。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可以弥补线下面对面教学时间的不足,利用线上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反复学习。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下和线上两部:线上是老师通过平台推送自学和预习的资料,线下是老师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1-2]。本文以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这章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药物中,杂环化合物占的比重相当的大。我校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杂环化合物是第十四章内容,计划安排2个学时。

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能力目标是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悉重要的稠杂环的结构和性质。素质目标是了解杂环衍生物的结构和药理活性。

1.3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杂环的命名、五元杂环与六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难点是无特定名称的杂环的命名。

1.4学情分析。本章教学安排在第16周,同学们基本有机化学的特点: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线上教学部分内容安排自学。如:有特定名称的杂环命名;含有杂环化合物不同衍生物的药理活性。

2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线上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

3.1课前预习。雨课堂推送学习内容,第一部分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推送微课视频10分钟左右的,讲解特定杂环的命名规则,看完视频后,完成主观两个命名题。第二部分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讲解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完成客观选择题。学生的预习情况,见图1。

3.2中课讲解(1)新课的引入(2min),PPT演示一个含有杂化的药物分子结构,学生给出杂化的名称,通过雨课堂与同学互动,开启雨课堂弹幕,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2)杂化命名的讲解(25min),特定名称的杂环已经课前用雨课堂推送给学生自学,课堂上重要讲解题目。无特定名称杂环的命名和系统命名法有点区别,需要课堂上重点讲解,雨课堂推送两个练习,检测同学掌握的情况。(3)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40min),结构的讲解雨课堂已经推送,分别提问学生六元杂环和五元杂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学通过雨课堂弹幕做答。教师讲解六元杂环五元杂环的性质。教学过程中通过雨课堂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见图2。(4)课堂练习(18min)。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雨课堂推送练习题,可以立刻反应学生的作答情况,见图3。(5)小结(5min)。再次强调六元杂环是“缺π”杂环,相当于苯环上接了一个硝基,五元杂环是“多π”杂环,更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注意条件选用温和的非质子性试剂。

3.3课后小测。完成课本后面的练习题,选几道题用雨课堂提交,教师及时批改,掌握学生完成的情况,不用像以前一样交作业老师批改,一般作业本一周以后才返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见图4。

3.4板书设计。黑板板书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上课的内容的标题,右边是重点的讲解,特别是没有特定名称的杂环命名,必须在黑板上板书,按照命名的顺序,一步一步的边讲边画,否则大部分学生是掌握不好这部分内容的。

4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线上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这次课的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平台统计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完成全部预习内容的学生不多,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线上预习的时间没有控制在20min内,占用学生太多的课外时间;另一方面预习情况没有与期末成绩挂钩,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线上和线下教学相互协调,线上推送的自学的内容,不能太难太抽象,线上学过的内容,线下给予总结,主要是重难点的讲解[3-5]。

作者:谢珺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