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下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

能力导向下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

摘要:针对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材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体育心理学的考核方式以卷面考核为主。文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探讨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从教学大纲的修订、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前期准备。从改变考核内容和加强过程考核两个方面形成了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勤、课堂发言、作业和实验报告、看课分析、说课和期末试卷考试六个方面。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的结果表明,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考核方式;改革体育

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体育心理学课程要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的体育教育人才为出发点,课程特色应当主要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开设目的是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1]。然而,目前的课程教学还存在不足,尤其是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本课程改革基于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主线,通过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纠正学生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片面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突出能力培养的特点。

1《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教材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南,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2]本课程选择的教材为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已经是现有教材中的优秀教材,但还是存在功能目的针对性较弱,脱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主要在中小学任教的实际,出现了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知识间的联系和整体性较弱,理论较多、实践较少等问题。[3]而体育专业的学生个性大多活泼好动,长时间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坐不住。分割的知识点使得他们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困难。教学内容重理论缺乏应用指导,而体育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较差,导致学生觉得学习的课程内容实用性差,因此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体育心理学的考核方式以卷面考核为主。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课堂出勤(10%)、实验和实验报告(2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卷面考核占到了考核总成绩的70%。卷面考核比较偏重知识的考查,能力的检验较少,容易使学生形成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偏见,认为体育心理学就是纯理论的课程,使学生忽视了体育心理学的实践性。以考查知识了解为主的卷面考核方式制约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平时没有对课堂内容融会贯通,通过考试前突击背书、背笔记,就可以获得高分。因此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又缺少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对学习内容毫无印象,导致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脱节。为了让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就需要改变体育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这根指挥棒,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指向将来的实际应用,而不只是为通过考试来充当体育心理学知识的复印机,促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理论,还要利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前期准备和尝试。

2考核方式改革的前期准备

2.1修订教学大纲,加强能力目标的考查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也是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对教学大纲的梳理。“达到理想课程目标的实现”是课程考核承担的主要功能。因此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完善。以往的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为主,期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50%均为笔试,占到总成绩的70%,主要考查了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目标,而能力和素质目标较少涉及。在修订的教学大纲中除了知识目标外,加强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考核。教学的章节顺序并不是按照教材顺序,而是以知识的衔接为主要依据,重新进行教学计划。在教学章节内容上,增加了和专业知识能力密切相关的“注意与运动表现”。在成绩评定中增加了过程考核,笔试比重下降。课程考核标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为课程考核方式提供了改革的空间,加强了学生对能力考核的重视。

2.2课堂教学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体育心理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主导也是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4]因此我们通过课堂教学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书本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例如,绪论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运动兴趣和动机主要采用看课分析、教案设计和讨论法,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心理技能训练主要采用视频演示和实践操作法,团体凝集力采用问题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使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知识的实际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再认为理论知识是无用的,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学生角度打好了基础。

2.3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时间和资源的支持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时间的保障,但课程的教学时间是限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在线提问、在线搜索、在线互动,主动解释体育心理现象、分析实际案例,发现并解决实践问题。[5]有了线上教学的有益补充,线下教学的时间就得到了保障,大量的实践性活动环节就可以在课堂开展。例如看课分析时,先将预评价的公开课视频和有关的章节知识评价指标放在线上,各小组在规定时间观看视频,成员在小组区提交个人观点,在线下进行组内互动讨论,最后线下各小组汇报本组的综合观点,教师分析指导,小组间互评,完成看课分析的全部环节。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的增多,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带来的实际问题是时间占用较多,课堂上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有时间学习。有了线上教学模式的加入,就可以解决部分大纲内容来不及在课堂上教学的问题。利用慕课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可以在线上慕课平台的章节测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针对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学生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最终在线求助教师。学生还可以去慕课平台的资料栏进行案例学习和实践问题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过程考核的困难时间问题,而且慕课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时间保障和资源支持。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3.1考核内容加强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核,更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的试卷考核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和应用性问题解决题型,使学生记忆力的考查转向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考查。如,哪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该题目既考查了开放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又考查了运动技能分类的知识。应用题如,请为右肘关节受伤的篮球运动员设计一个心理康复计划。刘翔和王义夫赛前准备活动的案例分析,考查了影响唤醒水平的技能复杂因素的知识点。为运球达到巅峰状态的运动员设计考试作业,区分运动员的运球技能水平,该应用题既考查了运动技能的评价,又考查了注意分配,但不是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而是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除了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外,也增加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例如看课分析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开放性实验不规定具体的实验内容,让小组成员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2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具有很高的导向作用。为了改变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成为知识复印机的怪相,让学生也重视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让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习态度考查、能力考查和知识考查分别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总分。过程考核的具体内容如下。(1)考勤。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课学风较差,因此考勤是过程考核不可或缺的环节。出勤及表现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侧重于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考勤采用扣分制,迟到、早退扣05分/次,请假扣1分/次,旷课扣2分/次。(2)作业和实验报告。实验只讲述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目的,不提供实验教材,做完实验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撰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实验报告抄袭教材内容,实验报告从规范性角度打分,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科研撰写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10分):包括基本信息(5分,其中实验名称(1分)、班级(1分)、姓名(1分)、学号(1分)、日期(1分);实验目的(1分);实验方法(1分);实验结果(1分;缺少扣5分);讨论分析(1分)和结论(1分)。作业在慕课平台、完成和批阅,作业提交后,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查阅自己的作业成绩和批阅结果。(3)课堂发言。课堂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时做出调整。主动发言,发言有建设性、观点正确记1次,每人必须发言4次,主动发言不够,被动发言弥补,期中前2次,期中后2次。4次以内建设性发言每次记20分,超过4次,按相对次数计算成绩。先统计超过4次发言学生的发言次数,确定最高值和最低值,再分配增加次数的发言成绩,次数越多,增加的次数对应的分值越少,全班发言次数最多者计100分。被动发言不计入加分,只记做基础分(80分)。(4)看课分析。期中考试采用学生看课分析的汇报成绩作为评价方式。以班为单位选择公开课内容,按照评课依据就公开课中体育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了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学生应用所学的体育心理学知识,以体育心理学的视角,进行体育课的看课分析。让学生明白,学到的东西应该学有所用。个人形成看课记录和评价分析后,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最后进行综合评价讨论,形成本组完整的书面看课报告并进行汇报。(5)说课。学生设计一节体育课,从指导思想、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汇报。通过学生说课环节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置考查了学生目标设置的原则,学情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运动动机、运动兴趣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章节知识的考查。通过这一过程的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

3.3考核评定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重期末考试、轻平时学习”的现状,考核成绩组成为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和,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过程考核由五部分考核内容组成,考勤10%,课堂发言10%,作业和实验报告20%,看课分析30%,说课30%。这样处理避免了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平时和实践教学成绩比例的提高,调动了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评定增加了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来评定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实现了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时间全程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信息透明化,使考核方式这根指挥棒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积极的方向。考核形式多样化是指学生总成绩由考勤、作业和实验报告、课堂发言、看课评课分析、说课等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多种形式共同组成。考核时间全程化是指每个章节学习中和后都有考核,如章节作业、章节测验、课堂积极发言、课堂思考题等,考核从学习初期延续到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都将记录下来并在慕课平台公布,也形成了考核信息的透明化。考核内容科学化是指考核内容以知识为基础,但更多的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

4考核评价改革尝试后的效果

4.1问卷调查的结果

在期末考试前进行考核评价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由7个封闭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组成。7个封闭性问题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课程的参与度与重要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探究和积极性,每个指标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相应的打分,计分情况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5分。开放性问题分别调查教学改革的优点和不足。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在期末考试前进行。

4.2个别学生访谈的结果

改革过程中曾对个别学生进行过访谈。访谈安排在课程开始前、课程进行中、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访谈主要内容集中于课程评价的过程考核方面。学生普遍反应,看课分析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说课,二者都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和兴趣的提高,但小组作业会导致有的学生躺着也能得高分现象,互评碍于人际关系很难做到差别对待。课堂发言初期有效果,后期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导致部分学生更不爱发言。针对搭便车现象,拟采取组内互评,小组成员必须有分数差异来解决。针对主动发言,每个同学有规定4次的发言次数,如果发言次数不够,可能会被老师提问,进行被动发言,被动发言只计基础分(80分),超过80分的被动发言不计入成绩。

作者:张海红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