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美术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下美术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通过美术教育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主要探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美术教育;儿童;心理健康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不仅包含着对伤害、缺陷以及损伤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优秀品质和内在力量的研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1]。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老师必须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感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

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人类优秀品质的研究上,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美德和发展潜能,研究目的主要是培养人类积极的个性特征、优秀的创新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身心状态[2]。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在面对问题时的积极回应和主动解释,其中问题本身仅仅是为人类的内在潜力和优秀品质提供了呈现展示的平台。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人类在面对问题时,通过积极的思想和有效的行为来塑造自身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掘自身的内在潜能,从而达到帮助他人实现幸福的根本目的。目前,专家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主观层面。积极心理学主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过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主义,对现在的快乐感和认同感。其主要体现在获得幸福的途径上,更加强调对过去生活的满意,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幸福感受。其二,个人层面。积极心理学个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工作能力、爱的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宽容勇气、天赋智慧以及关注未来等多个方面。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品质的效果和根源上,根据内在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悲观型解释风格和乐观型解释风格。其三,群体层面。积极心理学群体层面的研究主要为公民的社会美德,以及促使个体成为宽容懂理、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利他主义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机构、有教育效能的学校、关系和谐的社区以及健康的家庭等[3]。

二、美术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美术可以将视觉感受转换为具体语言,是思想感情交流的艺术体现。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现代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儿童的美术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儿童的美术素养,同时还能通过情感与视觉的相互交流,实现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儿童心理健康与儿童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美术教育中蕴含着大量与儿童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相关的内容,这对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美术教育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掘儿童的内在潜能。比如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老师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组织儿童进行自由绘画。在此过程中,儿童会将自身的内在情绪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对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解读,就可以充分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表达内容以及当前的情绪状况,从而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情绪宣泄和情绪倾诉的平台,这在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实际价值的同时,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三、儿童绘画分期背后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绘画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以及创作期,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涂鸦期而言,它主要是儿童动作感知和思维感知的一种绘画体现,能够切实满足儿童的感知兴趣和动作乐趣。对于象征期而言,它主要是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初期的一种绘画体现,能够有效反映外在现实和自我经验之间的关系,是表象与图像之间的小学海拾贝学生 118    2022•1(下)  小学生 Little Learner Magazine有机结合。比如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老师向儿童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画: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美丽的田野中自由奔跑。其中一个儿童对这幅画的理解是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吵架,然后利用下班时间带着我去亲近大自然,并和我一起自由自在地玩耍。对于图式期而言,它主要是儿童对周围世界认知符号化的一种绘画体现。在这一阶段,儿童会将动物画成侧面形象,将花朵画成顶面观察的形态,将人化成正面直立的状态。对于创作期而言,它主要是儿童内心现象和独立创作的一种绘画体验,能够有效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创造思维。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儿童美术知识的获取以及美术技能的提升,而更加强调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使得儿童能够通过美术学习,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绘画的形式进行有效表达,从而进一步优化儿童的审美能力,不断完善儿童的内在人格。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通过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实现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老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非常强大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中包含着积极心理学的原则

积极心理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生观念以及积极的解决问题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视频以及音乐等多种途径,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集中儿童的课堂注意力,切实提高儿童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的心理特征会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单亲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心理存在障碍的儿童可能会具有较大的心理偏差。因此老师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对这些儿童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并对其情感体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美术内容和美术技巧进行科学合理的削弱,并通过美术心理疗法对这些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性格沉闷内向的儿童而言,他们常常会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并逐渐被愤懑情绪包裹,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往往表现出情绪的宣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引导这些儿童以美术作品为基本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发展自身的直觉,并通过温暖友好的方式和途径,对这些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进行有效淡化,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帮助他们真正融入班级大家庭之中,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感知这些儿童内心的渴望。

(二)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对于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个体而言,他必须具备审美、伦理以及认知三种心理结构。其中审美情感在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儿童可以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参与到自身素质建设教育活动,这不仅陶冶儿童的情操,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优化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美术教育其实可以看作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美术知识,切实提高儿童的美术技能,并且还能帮助儿童感知美和描绘美,切实加强儿童审美情感的培育工作,能够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比如老师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儿童审美能力和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美术作品进行有效呈现,使得儿童们能够对美有更加直观具体的认知,并为儿童们接触美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必将美术作品拘泥在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下,而是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儿童形成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儿童能够在欣赏作品和感知美的过程中体验世界。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美术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中的最大效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深入分析美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手段,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作者:汪珣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