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促进个体与社会繁荣的重要研究,充分关注积极力量,目前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定位不精准、教育范围具有局限等不足之处,需要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实现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并将其延伸至社会层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其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人性积极面,挖掘人类潜能,引导人们构建积极思维缓解焦虑与压力,心理健康并不仅仅局限于有无心理疾病,还关注自我和谐性、自我约束等等,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是侧重于心理辅导与治疗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优化教育模式能够弥补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挖掘积极力量使学生真正感到幸福。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积极心理学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状态,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教育依旧倾向于医学化,具有重整治轻预防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根深蒂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只重视障碍咨询并未关注发展咨询,且教育对象大多是针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医学模式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也有所偏差倾向于课程化,心理健康机构定位不明,只是将心理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也缺乏专业性,有的学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心理辅导员,这些人并未经过长期的培训而且缺乏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与真正的心理学人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会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加以改善。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利用完善的心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潜能等积极心理其研究对象是健康人,通过开放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其潜能与动力,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能局限于疾病更要关注人的幸福快乐。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幸福感和满足感、快乐和充盈的研究,对人的爱的能力、勇气,对美的感受力、创造性、洞察力等的研究,并重视群体层次系统研究,建立积极社会积极学校系统,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责任感、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不只对消极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也借鉴了消极心理学的有效研究手段,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活力,坚定人的生活信念,积极心理学展示了积极心理理念,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影响因此要加以利用。

(三)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当代学生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经过心理问题调查研究发现有很多大学生会无故烦闷、懒惰颓废、学习压力过大、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自卑感,甚至出现抑郁症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不知所措无法及时作出调整,因此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其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较多弊端,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将心理问题作为专题,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对心理咨询辅导室有抵触感,无法发挥其疏导作用,并且心理诊断与治疗并未考虑学生具有恢复健康的能力,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积极价值取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意见中有强调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品质,并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其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推广有效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要促进学生体会到幸福感,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目标一致,因此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一)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目标,既要重视积极心理培养,又要重视心理问题化解,做到两者兼顾才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在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积极心理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当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发展就自然而然地能够避免很多心理问题产生,这也是关注个体发展的重要目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经过一定过程的,大学生通常在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过程中受到人际关系、环境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困扰,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积极心理,无法从困扰中得到解脱进而使心理问题逐渐增大,因此,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并通过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呈现积极的生活状态。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加强向幸福感的转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都是以心理问题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传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通常比较关心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通常关注社交回避等问题,在情绪控制方面关注焦虑愤怒等问题,主要的课程内容都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幸福感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重视学生积极品质培养,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可以聚焦于积极自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可以突出积极关系构建,通过构建积极关系使学生变得健康幸福,在情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等积极情绪提高生理免疫力,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意义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构建做好制度保障工作,如成立心理健康小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方向制定具体规划,保障各个学院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价值,积极宣传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建立心理咨询预约、档案管理等制度,通过完善教育制度保障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二)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学校环境也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需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构建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首先要突出全方位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教育环境中,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资源使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其中学校教育非常重要要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全方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进行全面教育,不能仅仅将教育对象局限于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学生人格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调试能力,促使其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在教育内容方面也要突出全面性,要涵盖学习、生活、行为、生涯发展等各个方面。再次是突出全员参与,要组建以专业心理健康人员为核心、辅导员为骨干、专业学科教师为主力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并配以家长的后援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发挥教育价值。最后要结合不同的需求明确不同的教育目标,体现多层次教育,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健康成长。另外,要重视教育手段的更新,积极心理的培养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参与体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关心心理发展情况,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心理拓展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欣赏鼓励产生积极心理影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三)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模式,如测量式心理教育、自助式心理教育都是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其中自助式教育模式强调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满足心理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意义是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而非依赖于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能力调整情绪使自己处于积极心理状态。也可以采取自助式心理暗示的形式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自助式心理社团等提供心理暗示教育服务,并应用网站论坛等传播积极心理信息,使学生能够得到积极情绪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不断拓展教育渠道,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但也要成为自己的教育人,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如开展认识你自己活动、人际交往技巧演讲活动、以自我认识为主旨开展自画像活动、我的压力圈活动等等。也要充分发挥协会团体的作用,利用团体互动使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激发个体积极潜能,团体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关注个体与整体的积极整合,尊重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唤醒其对生活的热爱,进而获得美好生活。

作者:赵玉东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