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对接不紧密、合作内容单一、机制不畅通等问题,提出以产业学院为牵引,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模式,统筹学校、企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产业岗位需求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为职业院校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

党的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这既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支撑。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2]。这一系列意见的提出,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3]。为有效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建立紧密对接的产业链、创新链专业体系,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

为全面落实《意见》的要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职业院校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在结构、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1.1校企对接不紧密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校企对接不紧密,企业的优质资源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利用,校企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

1.2合作内容单一

产教融合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互聘、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然而,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以顶岗实习替代产教融合,没有对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合理规划,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性未能充分体现。

1.3激励机制不健全

校企双方虽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由于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支持,导致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无法深层次开展,大多停留在顶岗实习层面。

2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策略

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只有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同步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优化组态形式、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服务是职业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以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产教精准对接

校企共建产业(二级)学院,面向前沿技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校企共同开发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培训包等教学产品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开展多元评价考核,推动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2.2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实现产教有机融合

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主要形式[4],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构建招生(招工)、培养、就业一体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5],开展订单班培养、生产性实训,深层次推动产教有机融合。

2.3以企业技术设备资源促进产教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要发挥技术设备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帮助;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等基地、平台的优势,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确保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技术、设备同步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2.4以校企师资双向互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校企协同发展为宗旨,制订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办法,通过校企双方人员双向互聘,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障,并努力形成常态化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2.5以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确保产教深层融合

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开展“引企入教”改革,围绕学校教书育人和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与之配套的学生实训、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为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创造更多回报,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3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实施

201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甘肃省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依托政策支持,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些适合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自身实际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

3.1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实现人才供需有效对接面向区域内的电工电子、电气、信息技术等装备制造产业,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合作育人为目标,以合作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与区域内企业共建了“华天学院”,组建“华天班”,统筹校企双方资源,共同培养区域内产业急需的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方面与区域内企业的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

3.2 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内企业共建了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发、标准研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汽车实训基地,以前店后校的形式,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师资和设备优势,与区域内企业合作开发了芯片包装链生产模具、新型电器原件开关、大型机械重载轮毂等产品并实现了量产,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3 师资双向渗透互聘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内企业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每年选派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技能提升锻炼。同时,学院聘请区域内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对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并以现代学徒制形式,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开展生产性实训

实现产教同步发展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的区域内企业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依托企业的真实产品生产,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使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

3.5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合作育人、协同发展为出发点,与区域内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4结语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业学院为牵引,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设备优势,与相关的区域内企业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在结构、质量等要素上的全方位融合,推动了职业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地方性职业院校开展校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作者:赵彦军 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