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教育人才实践探析

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教育人才实践探析

摘要:“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产物,指的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革机遇,借助“互联网+”来实施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多变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实用性。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使得高职教育愈发关注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共通之路,校企合作也成为企业与高校互惠共赢的关键路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互联网+”的应用展现出了绝对性优势,助推现代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时代,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与客观条件,充分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实践转型的要求,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本质来看,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模式实现了传统教育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机制成为实践教学的关键路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校企联合教育机制是传统职业教育的一次突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加契合时展的客观需求,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1“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校企联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1信息沟通及共享平台缺乏

据了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由于共享平台的缺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严重不足,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企业方面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有关信息未能及时向学校传达,导致学校在课程内容设定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仍然按原本协定的方案执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轨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因企业和学校、教师等方面缺乏高效沟通,对于实践内容和整体规划没有全面了解,深入企业实践的过程没有实现动态化跟进,前往企业实践可能流于形式[1]。

1.2教学内容调整未能跟进企业技术更新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面临着教学内容和企业技术更新不同步等问题,特别是在如今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革新无法跟进技术革新,包括数字会展在内的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的课程和专业。各专业教师同一级别课时费标准相近,一些年长的教师不愿意花费大量心血学习新技术,教学内容的更新较为滞后;年轻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缺少和企业、专家深入沟通学习的机会,因此即便在校企联合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也很难跟进企业技术革新的脚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岗位标准,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也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进行上岗培训,对高职院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

1.3学校信息化条件有待改善

“互联网+”时代下,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必须重点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学软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当下信息化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受到资历条件限制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往往难以完善,内部虚拟仿真实训室及有关的软件严重缺失,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够系统化,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也可能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校企双方都带来了不利影响[2]。

2“互联网+”时代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关对策

2.1设计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规划

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系统化的方案作为支持,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制定产学结合的培养方案,明确校企共同育人的基本思路,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性培养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侧重于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方面,学校与企业需要做好协商工作,并且深入社会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专业、学科、岗位的基本特征和产业结构、技术发展、个体发展等,设定好教学内容、决策好教学方法,校企共同落实“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创新型的创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培养上,也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及时进行更新,根据企业的人才培训经验和岗位管理经验,为学生创设更加贴合岗位实际的培训内容,打下良好的“互联网+校企联合”实践能力培养基础。

2.2建立共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共同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能够实现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全方位接轨。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校需要和企业密切交流,协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和策略,组织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学校和企业优秀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编制,科学设定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课时规划和理论、实践课程占比,设定必修与选修课程内容。此外,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还需要分析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着力创新课程资源,通过微课及慕课等方法,创建专业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在线上与线下都能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3]。

2.3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全面落实,高校与企业有必要完善信息化设施建设和双方教学资源的拓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地方政府需要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予以充足的支持,实现高校内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教师内部的校企连携远程视频教学和互动合作。同时学校还要改进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来说,需要推进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实现独立登陆以及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性、一致性、共享性。对于学生管理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手机等移动终端智能平台对学生实施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学生的课表、节假日通知、考试规划、成绩公布等都可以利用手机登录智能平台来实现,并且效率性与便利性有了很好的改善,平台也具有定位功能,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出勤、回寝、离校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围绕智能平台开发手机App,通过手机App实现文件的收发和共享,也能利用App掌握校园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校园周边的交通情况等。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App掌握食堂就餐座位空余和自习室座位空余、图书馆藏书现况等,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于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来说,学校与企业需要合作共同创建教学资源库,同时需要密切交流,将企业更新的技术及时在教学资源库中更新,在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的同时避免企业技术更新与学校教学内容革新脱节。学生与企业员工都能够利用校企通平台进行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随时与教师或企业专家进行沟通,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和企业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自由和平等,也能通过这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近年来,国家精品在线资源库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应用,比如微知库下的“会展教育资源库”集中了大量优秀的会展专业教学课程资源,但这些学习平台很多都只涉及了基础性的学习知识,关于岗位实践操作知识的内容却相对不足。所以,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校企通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和企业员工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实现学校与企业多方面的互惠共赢。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可以利用校企通平台掌握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实时动态、岗位需求、人才需求等,提高教师对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根据自身的知识与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教授的课程课件以及微课资料作为教学或学习资源,上传到校企通平台和学习资源库,为学校及企业实践训练课程提供参考借鉴,也能为学生或企业员工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支持。在校企通平台上,学校与企业都能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互助互赢[4]。

2.4提高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有部分学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多表现在教师“经验式”教学管理方面,部分教师很难转变多年的教学经验,也难以转变传统式的教学理念,导致对于现代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能力不足。为全面落实“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都需要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如引导教师了解“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或前往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先进高校观摩并参与教学实践,或前往企业一线感受并提高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等,通过这些方式能有效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帮助教师建立长效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学校与企业也可以共同创设资源共享化课程,共同制作微课及慕课等专业教学课程,让教师和企业内部人员都能全面认知“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接受信息技术,对积极参加“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并有所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或职称评定倾斜,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校企合作”,在日常教学中也积极接触现代信息技术,为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5实施“送教入企”,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校企合作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助,但虚拟仿真平台仍然无法完全替代真情实景下的实践操作。在全面促进“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条件下,需要分析传统校企合作固有的优势,探索“送教入企”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产业集群基地,为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当地很多高职院校将学校开设在产业聚集区,相当于在企业周边或企业中开办学校,将产业园区整合为产教结合园区。在这一机制下,校内课程只需要讲述理论知识内容,而实践课程直接转移到企业中进行组织开办,通过企业专家的在岗教学,将实践教学直接以岗位实践的方式教授,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合作下实现产学研教的全面融合,相当于学校负责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实践培训,两者融合之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专项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机会。实习实训过程也能够获得企业专家的一对一反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入岗提升的机会,不断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充分吸取这一机制的优势和创新思路,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充分融合[5]。

3结语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在具有特殊职能的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迎合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自身发展和时展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下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获得了全新的动力,校企合作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学校与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合作教育路径,促进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实施,将企业需求与时代需求和职业教育对接,让高职教育步入更高层次。

作者:李悦玫 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