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钢琴课信息化教学策略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课信息化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在特殊背景下,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着严峻挑战,借助信息技术驱动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线上学习;线下课堂;非技术能力;混合式教学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2020年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为应对严峻防疫形势,保障学校教学顺利开展,线下传统课堂教育模式被动改变,进而推动互联网线上教育的应用和研究。线上教育开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直播、微课、慕课(MOOC)和专属在线课程(SPOC)等方式向学生推送在线教学资源并讲授课程。从其内容看,完整的线上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讲授、作业布置与辅导、课堂答疑等。从其辅助教学方式看,教师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上传参考资料,并开展视频语音交流活动,利用QQ群、微信群等主流社交方式进行互动,解答课程疑问并加以辅导。通过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促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上,保障停课不停学,促进科研与教学协同推进。之所以强调这种混合式教学,是因为对于非技术培养而言,在常规教学模式下,金课建设、网课、慕课等教学设计环节更重视知识点的强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科学问题的回答及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1]。高等院校参与“高校工程认证”时,遵循认证纲领性文件《华盛顿协议》,协议要求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获得十二种基本素养方可达到毕业水准,其中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终身学习四项为非技术能力,在日常培养中至关重要。线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思想性、非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样存在问题[2]。下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浅析混合式教学的非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二、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非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一)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坚持思政元素进课堂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面临网课制作、选取优质网络资源等多重压力。开展以电子资源为主的多媒体线上师生同屏教学模式,被迫替代以传统板书为主、多媒体资料辅助的师生面对面线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兼顾教学过程必备的若干元素。教师教学未必在讲台上,而是面对电脑、注视摄像头,师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学生上课地点的选择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有学生为寻找较好网络信号移步于户外听课以保障上课质量。教师、学生皆面临困难,各行各业举力让路于教育,以保障网课顺利开展。教育部要求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特点,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认真评估效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教学有效衔接。同时要求各课程平台完善线上教学保障措施,强化课程上线审查和运营管理,确保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3]。各大教育平台为保障高校教学顺利开展不断升级完善产品,教师结合自身课程特点,选择如超星、智慧树、钉钉、雨课堂、知到等线上教学平台。学生情绪由假期延长愉悦,初探网络课程新奇,向慵懒、焦虑和难以自律等负面情绪转变。学生情绪变化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知识传递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率领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责任心与爱国情怀,积极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活动,培养他们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担负起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有的社会担当。教师既是教学引领者,又是思想建设者,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带领学生紧跟教学节奏,督促学生在困境面前坚持学习。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设计贴合专业特色,一班一课,贴近学情以满足学生发展。在专业课开展中,教学设计比较容易与职业角色契合,教师开展教学较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在公选通识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兼顾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授课专业特色增加领域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规范素养的要求。以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覆盖机械、机电、电力工程等领域。如何将专业知识与环境科学中所涉及的水、大气、土壤污染情况、治理情况、治理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与专业知识关联度越高,教学效果、课堂反馈越好。针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增加讲解固体废物的越境迁移问题、国际环境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等案例,让学生将环境保护核心理念融入专业中,如何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容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从业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操作,守住环境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三)利用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

“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为本科阶段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优质锻炼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及实训型项目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完成预备知识讲授,师生合作讨论项目议题,明确分组分工。小组完成提纲,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会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确保参赛学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分工任务。学生通过参赛增强资料搜集、讨论合作、书面表达、演讲等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019年结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组织学生以“生物降解法在农村秸秆综合利用”为主题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项目筹备过程中,数次带领学生到哈尔滨松北区,道里区太平乡、望哈镇等地进行实地项目调研考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了解项目实际发展与前景,返回校园进行讨论与可行性项目设计,通过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角色分工,师生研讨项目开展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项目预算会计报表、绘制项目施工CAD工程图等作品。在创业项目模拟推进过程中,学生负责人引导参赛学生积极讨论,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程,组织小组成员查找资料、进行组会讨论并分析问题原由,提出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申报。该组学生顺利完成2019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2020年春季学期,高校开学暂缓导致部分大学生赛事缓办或停办。目前,2020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仍积极筹备中,本年度仍将结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非技术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希望通过以参赛的形式带动更多学生,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践感悟整体与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理论,推动个人融入团队合作项目开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培养团队合作习惯为教育目的。

(四)增加互动环节与团队协作内容,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开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网上授课时,学生与教师存在时空距离,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之情。进行早期学情分析时,课程授课对象为20大一新生,自学习惯暂未形成。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沿袭高中的学习习惯,等待、依赖教师思想较为明显。因此,更需要任课教师耐心进行督促与监督。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性格不同,在线上教学中性格较为开朗学生教学反馈效果优于部分内向、不喜沟通学生教学反馈效果。因此,教师在线上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互动与沟通环节的比重,以教学、社交软件为平台,召开网络演讲讨论会等多样形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报名、积极参与。对于内向、发言不踊跃的学生,课下与其单独沟通交流,通过有针对性鼓励、训练等方式增加其自信心,激励其发表个人观点,并及时反馈。作业形式在个人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安排团队协作大作业,促使学生分组完成课题任务,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将发言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深入讨论分析,从而培养积极沟通、善于表达的非技术能力。

(五)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

在课堂作业设计中,侧重于为学生布置综合性、开放性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实际教学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任课教师为学生设计“选取一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已经造成污染的某种物质,阐述一下它的无害化处理工艺”的开放式问题。作业要求学生介绍国内的工艺现状、工艺过程、国际的生产状况、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相关内容。一名学生在作业中介绍了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方法,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尤其是煤燃烧,而我国的主要能源燃料为煤。该学生在作业中涉及我国当前面对的重点环境问题。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对金属的腐蚀等,危害严重。其在作业中还阐述了二氧化硫治理中吸收法、吸附法、还原法、氧化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在分析目前国内常用工艺的同时介绍了国际先进工艺及我国处理二氧化硫的未来趋势等相关内容,学生在开放式问题中思考,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达到问题设置目的。其他学生在作业中也选取了不同内容加以解释说明,例如煤化工大气污染处理技术、脱硫废液处理技术、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技术、海洋垃圾处理技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废旧电池处理技术、农村残余塑料地膜处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诸多方面。开放式问题作业是在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与兴趣解答问题,为学生开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寻答案、完成作业,提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技术能力固然重要,而非技术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生受用。疫情过后,教学格局发生巨变。在这期间,师生对现代通讯技术使用比重增加、能力提升,互联网通讯平台为全体师生便捷式服务。传统教学设计也将被打破,开放、多元、媒体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比重的增加,为传统的线下教学课堂注入新鲜元素。如何利用网络通讯资源,开展更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打造金牌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的、全面的素养,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短期达到学生毕业要求,长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为社会培养建设型高质量人才,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立霞,陈洪芳,于贝.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技术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

[2]郝雪.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19-12-04.

[3]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

作者:李东颖 燕红 董晶颢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