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各大高校都针对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程等,青年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学生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但仍有由于心理问题而发生校园危机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时刻保持警惕。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出发点,从而使高校思政这项工作能够长久、有效、顺利的开展下去,在强调“以理服人”的同时,辅以“以情感人”,增添思政教育的活力,增强思政教育的成效。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拥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个人的认知程度、情感反应、行为意志状态积极向上,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并且时刻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就是心理健康。[1]在生活实践中,正确的理解对待外界影响,自觉掌控自己的行为,清晰的认识自我,从而在心理上不至于失衡,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和特点。[1]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发展基本上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人格发展进入定型阶段,思想情感趋向成熟阶段,而且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六个方面:正常的智力、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全协调的意志行为、自我意识良好人格完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性别角色等。当前大学生主要遇到包括社会适应、自我意识、个性发展、人生抉择、情感处理以及心理疾病处理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前提,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基础的心理技能、预防心理疾病,辅以个别辅导,进而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智力发展、非智力方面培养、环境适应、人际和谐教育以及人格发展教育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以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初来大学的青年学生们,在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圈、完全不一样的学习内容,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学习问题、受挫等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行为。由于对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当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故而不能及时寻求帮助以便疏导,导致问题越发严重,最终出现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普及相关心理知识、开展主题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倾诉烦忧,解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当敏锐地自我觉察,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全面、客观的审视、评判自我,关注自我的成长,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对压力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自爱、自信、乐观、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年人人格的健全,引导青年学子对自我有个客观、全面地审视、评判,同时引导他们能够合理地调节情绪、控制情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心态,对生活有更多正面的情绪,拥有更多的正能量,塑造个性、完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释放潜能。思政教育有助于个体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调动主体意识,激发创造潜能,进而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潜能开发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的自我认识;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青年学子科学学习,增强学习能力,通过相关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尤其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其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高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其中心理教育是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是发展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提供了补充。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青年学子如果有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会运用思政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用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心理健康水平,使青年学子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思政理论课,充实思政理论知识,巩固自身政治素养,为高校思政工作的落实打牢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加深了思政教育的成效。在思政大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应该结合青年学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00后青年群体的特点,设计更贴合、更切实、更吸引他们的活动形式,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挖掘潜能。高校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往往是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的,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弄清楚哪些是思想问题,哪些是心理问题,以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且发挥它的作用,以便于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提高适应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发展特点,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已趋于成熟,大学生的时间已不再像高中般每天都是上课,他们有更多相对自由、宽松的时间可支配,他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各个学生组织、社团也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生活处处有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敏锐度,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趣味心理活动,针对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开设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沙龙等等。

(二)增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基础的心理学理论,思政教师队伍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水平,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较强的抗压能力,良好的性格等。思政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人格特质、心理品质对大学生起着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增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心理教育能力。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要给思政教师队伍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要求其进行自身心理训练,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意识,能够合理调控情绪,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基础的咨询技巧,无条件接纳、关注、理解学生的言行,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能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案。

(三)发挥新媒体技术,拓宽心理教育渠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各种可能以及便利。虽然心理咨询这几年在中国已经有很大的飞跃,接受心理咨询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意主动到咨询室寻求帮助,即使到了咨询室对自己的问题也有所疑虑、有所保留,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别人知道。如果通过新媒体技术,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不需要隐藏自我,可以把内心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这样也有助于咨询的进展、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案例分享、心理书籍推荐等等,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心理能力。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方式更贴合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增加青年学子的认同感,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果。

(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加速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点,学生自身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提高自我治愈的意识,提升自我治愈的能力,在遇到心理问题能进行自我开导、自我疏解,并且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更加理性、平常的心态看待心理困惑和寻求心理帮助。让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充分的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紧迫性,让他们意识到人的一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的实现,在这个压力和责任重大的新时代中,他们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利用朋辈心理,对朋辈辅导这支队伍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学会一些自我开导、开导他人的心理技巧,实现同学们之间助人自助,进一步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在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起到关键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简单的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增强青年学子的心理健康能力,有助于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构建完善的人格品质,提升应对挫折能力以及情绪情感处理能力,做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高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汪胜亮,杨丽萍.心理健康视角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提升策略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8(2).

[2]刘晓明,王丽荣.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解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3]张勇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整合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5(3).

作者:杨凤娟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