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建设探讨

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媒体融合建设探讨

融媒体是指在传统媒介载体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介技术进行全方面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宣传互融、利益互融的新型媒介形式。在融媒体的创新范式研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融合与跨越。“融合”是在横向层面多项内容之间的兼容与创新;“跨越”是在纵向层面推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整合与更新,从而实现新旧形式之间的变化发展以及媒体互动思维的管理创新。由蔡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融媒体建设与创新》,向读者展示了融媒体的建设方式和创新途径。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媒介融合研究,主要对媒介融合、背景、功能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为新闻教育和新闻实务变革,主要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实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三部分为他山之石,通过对美国融合新闻内容形态的研究和美国融媒体发展案例的分析,揭示国外融媒体建设的相关经验和启示,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融媒体发展。加强产业链建设与人才管理。在媒介融合过程中,融媒体产业链建设和融媒体人才管理是重要工作内容。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多元融通和内容创新是融媒体建设的核心主题。因此,该书认为在出版、广播、电视等多个维度中,应该打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网,促进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之中资源互动,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同时,在产业链上游的融媒体组织中应当积极发挥制作方面的优势,对媒体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及时把握内容制作的主导权。尤其是在新闻内容方面,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新闻内容的创新是融媒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媒介创意组合的关键。同时,融媒体组织内部需要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协同,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制作公司,甚至是用户自身,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搞活媒体内容,促进内容的更新和发展。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新型融媒体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严格,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都是急缺的人才对象。面对高素质的人才,如果依旧采取传统的薪酬分配方式和激励制度,不仅难以有效地招徕人才,还会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

因此,实施全新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就十分关键。在该过程中亟须打破旧的工资办法,实施更加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的薪酬分配机制,按照“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对高素质人才实施绩效分配和有效激励。要想推动融合建设,首先就需要对媒体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魏然将媒体融合定义为在媒体制作、传播以及最终的接收环节中,新媒体工具突破传统媒体限制,从而实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广泛性以及转移性。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媒体融合的过程就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的过程。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作者将媒体融合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体融合的多层性。媒体融合体现在媒体传播的内容、规范、主体以及形式等多个方面的融合,不仅仅停留在媒体融合的传播技术上。二是媒体融合的多视角。媒体融合作为一个“新”概念,媒体融合可以包含的视角很广泛,例如,从新旧媒体融合方面、从生产者与消费者层面、从新兴媒体传播价值层面等都可以对其进行界定。三是媒体融合的界限模糊性。与媒体融合相关的字眼经常体现为“聚合”、“汇聚”、“合并”。由此可知,媒体融合并非是“旧媒体+新媒体”而是新旧媒体的融合与适应“进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定位。在新闻实务变革背景下,创新新闻教育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点。在新闻教育过程中,该书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两大层面进行论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实践性建设。通过对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新闻院系招聘教师都以获得博士学位为基本条件,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依旧以传统理论课程授予为主,严重影响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也不利于复合型新闻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该书指出其原因在于,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指挥棒”是学术导向,致使专职教师更加注重学术论文的发表、课题研究经费、学术奖项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培训、实践经历等内容。因此,应当更加注重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以及师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向复合型人才定位。在新的媒体环境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掌握多种媒体技能和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之需。这意味着掌握跨学科多种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媒体组织机构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引进和培育的对象。在高校人才培养层面,该书分析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培养规模有限、跨学科/专业培养会出现学科思路限制以及结果偏差等问题。为此,高校师资队伍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实现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流通和互动,从而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另外,还可以实施共建跨界联合培养方案,新闻院校与融媒体机构在教育设施、人才建设等诸多环节实现交流和循环:一方面鼓励学生到融媒体企业中开展实习工作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教师到融媒体机构进行授课或培训,为融媒体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在融媒体机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层面,可以从人才内循环和人才外循环战略两个方面进行。城市区域经济学家桑托斯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把高级循环和低级循环进行互动循环,从而有效地实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该种方法不仅可以把国家资源进行有效公平的分配,更可以促进资源跨区域之间的流动。通过对桑托斯的区域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实施人才内循环和人才外循环战略也有助于促进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人才和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在人才内循环过程中,具体到人才的培养而言,可以实施轮岗制,即对企业内部的融媒体人才实施上下流通来平衡和缓解融媒体人才不足以及工作难以衔接的问题。这种组织内部的轮岗制,不仅有助于为组织带来更多的活力,开拓眼界,提升融媒体人才的专业能力,促进资源流动,还可以促进复合型人才从不同的岗位中获得知识,从而实现人才快速成长。在人才外部循环过程中,应当不断招聘外来优秀人才,打破人事档案、关系等限制,实施人才创业等方式,灵活地运用人才,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可与社会新媒体企业实施对接工作。多数社会新媒体企业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掌握时代前沿技术以及新媒体设备的现代化企业。

因此,通过与社会新媒体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学习和借鉴企业在融媒体生产过程中的流程管理、运营管理等成功经验,有助于为培养精通业务、掌握最新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借鉴域外融媒体建设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的发展经验能够为国内的融媒体建设提供参照标准并规避误区。该书对美国的融媒体教育方式和融媒体经营方式进行了研究。在美国的融媒体教育方式方面,该书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就培养目标而言,美国新闻院校更加侧重“立足实践,着眼未来”的培养理念。例如,印第安纳州的波尔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十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性。美国的融媒体教育十分注重强化学生的媒介融合基础知识,并侧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报道和编辑等实践性功能,使得学生不但熟悉掌握了相关的新闻基本实践操作,更加能体会到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把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故而在相应课程设置中体现出“阶梯性”的特征,分别是基础课程、融媒体核心课程、高阶核心课程以及高级选修课程。在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媒介写作能力。在核心课程中,主要注重学生在多媒体编辑和报道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高级核心课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在培养融媒体人才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以及培养的阶段性。在美国的融媒体经营方式方面,该书以辛克莱尔广播公司、Nexstar 广播电视集团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两者在业务、运营、技术板块等层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从而为我国的融媒体建设与创新提供经验借鉴。美国的融媒体建设更加注重整合运营用以破除资本壁垒以及空间障碍。具体体现为跨区联合运营实现资源共享、附属大台实现资源互补以及跨媒体横向多元化布局三个方面。在实现跨区联合运营实现资源共享中,辛克莱尔广播电视公司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该公司的新闻中心将各家电视台生产的优秀内容进行统一编排,从而分发给旗下的地方电视台,供其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该种联合运营的方式,让一家电视台可以集中性地获取集团内部的优质资源,从而提升了收视率和扩大了影响力。而Nexstar广播公司则通过整合内部采编力量的方式实现跨区域运营。该集团更加注重对突发新闻的热点关注和优秀题材的深挖,从而在整个集团内部的各个站点统一播放。由此可见,在实施跨区联合运营中,这两大广播公司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方式进行跨区资源共享。在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下,融媒体的建设和创新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融媒体建设既是国家宣传工作建设的需要,更是融媒体自身技术整合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理念下,融媒体的管理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融合”和“跨越”是两大基础维度。在“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新旧媒体建设之间的衔接,更需要加强对新型融媒体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在“跨越”层面中,则需侧重融媒体新闻教育改革和实务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融媒体实践路径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融媒体组织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来推进我国融媒体建设的发展。由于美国是融媒体建设实践中最早进行和成效显著的国家,因此美国的诸多融媒体建设与创新经验可以作为我国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参照对象。

作者:任秋菊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