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部编语文教材拼音教学实践

谈部编语文教材拼音教学实践

【摘要】一直以来,低年级的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017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语文教材,但部编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学这一板块的编排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如识字教学在前,拼音教学在后,会不会难度加大?集中学拼音会不会让学生更容易混淆?儿歌板块的加入,会不会有些多余?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结合班里学生学习的表现,从集中识拼音、儿歌找拼音和识字前拼音后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低年级;拼音教学;实践

一、集中识拼音,是否会混淆

这个问题是从我最初拿到部编教材开始就有的担心,一篇课文里面融入了多个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能不能很好地区分。比如拼音学习《iuü》这一课,这是学生学习拼音的第二课,一下子就要让学生认识声母Y、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这不是难上加难吗?[1]学生能接受的了吗?就算是初步掌握,学生会不会更容易混淆呢?以前学生就不怎么区分开,现在部编教材直接全部出现这样好吗?借助教参的学习和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课堂上我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的方式串联整堂课。第一课时我先让孩子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境,讲故事《明明的一天》,观察发现今天课堂所学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情境中无意识地学习了知识,初步知道了有三个家族,分别是单韵母家族、声母家族和整体认读音节家族。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创设故事情景:这一天iuü在家无聊,它们想出去玩一玩,走一走。这时,迎面走来了Y、W,啊呀,老朋友见到老朋友,心里那个高兴啊!要不我们组个团一起玩,我们起一个响亮的名号就叫“整体认读音节”。由此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堂课,学生们听得有趣,学得开心。相比苏教版教材的安排,部编教材的拼音教学会不会让学生更混淆了?都说实践出真知,一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来看当初的担心,事实却恰恰相反,自己所带的班对于拼音的区分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乱,除极个别学生有些许混淆,班级大部分学生掌握得都很好。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教过三次一年级,为什么这次的错误会少?

(一)从认知学角度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2]。同理,运用到学生课堂学习拼音知识当中来看,第一印象见到的会更深刻。部编教材在学生学习拼音板块的第二课,不仅加入了单韵母iuü,加入了声母YW,还加入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看似混乱的教材编写,其实正是抓住了人的认知规律,相信学生只要读到单韵母iuü,脑海中也一定会想到老师讲的有关它们的有趣故事,也一定会想到相对应的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读音yiwuyu,这也就是认知学上讲的首因效应产生的影响吧!

(二)从心理学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来讲,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3]。部编教材在学生开始学习拼音的最初阶段就把读音相同,但却是不同家族的拼音安排在了第二课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拼音有三个部分组成: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三种家族一起学习,这样抄写和朗读也一起学习巩固,也就减少了学生接下来出现错误的概率。相反,苏教版教材是先学完了单韵母后再学声母,而Y、W还相对靠后一些,前面学的部分学生可能都有些遗忘,这时再来学读音相同的,就会造成学生混淆的场面,也就有了为什么我们以前总是发现学生这一块的错误较多的。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部编教材这一课的安排,真的用心良苦,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遗忘规律来编排,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区分难度。

二、儿歌找拼音,是否会累赘

部编教材第二个很大的变化是加入儿歌板块,这在以前的苏教版是没有的。没教之前,觉得这一块教学可有可无。但事实是,教下来发现,每一课的拼音教学完成后,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儿歌教学。

(一)抓节奏,唱起来

低年级儿童喜欢唱唱跳跳,对于有节奏感的文字学起来会更容易,也更乐于接受。比如《轻轻跳》这首儿歌,学生读来朗朗上口。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到儿歌这个环节,基本上这节课过去了一大半,学生已经进入了疲劳期,注意力也会直线下降。这时,老师依托文本给的儿歌,进行改编,学生从能读准确,到能读熟,进而加上老师有变化的节奏,学生的热情也就被激发了。课堂上,我先采用正常的2/4拍,相对舒缓些,让学生先读一两遍儿歌,热热身,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毕竟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一开始节奏舒缓一些,让不会的学生可以跟着其他学生去模仿,渐入佳境。在基本熟悉节拍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用上小切分节奏。节奏一下子有强有弱,学生的兴趣立即高涨了起来。学生从一开始的慢速,到后来的快速,情绪也上来了,课堂的氛围也就调动了起来。原本安静的课堂,在不同变幻的节奏中活跃了起来,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愉悦,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语文的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学生的脸上也可以漾起甜蜜的笑容,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和音乐课一样,也可以唱起来!

(二)动韵律,跳起来

一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仅可以唱儿歌,还可以随着儿歌的韵律跳动起来,这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喜欢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短暂,上课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坐不住了,尤其是刚进入校园没多久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更短暂。有的上上课不一会儿就开始抓抓头发,有的甚至要去摸摸人家的东西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感,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教师采用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也许可以将这个注意力的时间延长。儿歌教学的加入,也给了学生动起来的机会。结合《轻轻跳》这一课,学生时而变成了蹦跳灵动的小兔,时而变成了温顺可爱的小狗,但它们又都是文明的小动物,不乱踩小青草。文明礼仪教育流淌在儿歌的小小角落,学生在儿歌中也随性加入了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的课堂也随着这些“小天使”的韵律跟着动起来了。

(三)找拼音,活起来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轻轻跳》这一首儿歌安排在了学习声母《dtnl》这一课,声母dtnl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学会了,唱和跳紧密结合在一起,动静结合。在此基础上,紧接着我让学生静下来找一找,圈一圈,在这首儿歌里有今天学习到的声母宝宝吗?当学习变成了捉迷藏,学生眼里一板一眼的拼音变成了游戏,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明显。同时,拼音与识字也没有完全的割裂。学生寻找的拼音宝宝,下面对应的就是生字,尽管他们现在还不认识,但时间久了,见的次数多了,以后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加大,拼音学习的不断巩固,认识的汉字也就无形中变得越来越多。这样既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拼音的主要内容,又使得我们的课堂轻松,有的放矢。拼音教学在无形中化难为易,学生也更容易去学了!我想儿歌的学习,不仅不是累赘,而是锦上添花!

三、识字前拼音后,是否会难度加大

部编教材的拼音教学是从第二单元开始的,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苏教版是直接从拼音教学开始,编排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过几次的教材培训,加上自己的亲身实践,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些许的答案。

(一)适应环境,耐心等待

我校是政府定点吸纳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很多家长很难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是零基础入学,写字就更别谈了。上学的第一个星期,校园一到早上就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哭声,有的学生不愿意来学校,有的进了学校还要哭哭啼啼,迟迟不肯进教室,也许有不适应学校环境的因素,也许还有对学拼音的畏难情绪。苏教版一上的拼音教学是放在开始部分,拼音学完以后再接着识字。而部编教材改变了苏教版先学拼音后识字的安排顺序,我们学拼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字,阅读文章,那么把这个顺序改一改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刚从轻松愉快的幼儿园跨度到小学,其实需要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就是学生比较难掌握,很吃力的知识点,确实部分学生会退缩。部编拼音教材第一单元的识字单元,其实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缓冲和适应学校的过程,毕竟是母语,刚开始通过简易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自己是中国人;一些简单的韵文,对于学生来说朗朗上口,更容易接受,从心里就没有了抵触情绪,愿意去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那么接下来学习就相对容易了许多。当然,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更需要有耐心,课堂亲切的语言,灵动的话语,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就像守护一朵花一样,静待花开!

(二)激发兴趣,相得益彰

识字为主,拼音为辅,拼音教学只是辅助学生认字的其中一种手段,未来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还会有更多的方式去认识更多的字,拼音不是唯一的手段,我想这也是编者想传达的一种心声吧!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没有了兴趣,那么这样的课堂也就了然无趣,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识字和拼音的学习,它们不应该是割裂开来的,两者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就像部编教材中安排的,学完一课后,我们不仅会读、会写拼音,我们的学生还会跟着老师唱起了儿歌,在这个过程中还重点认识了几个生字。每一课认识几个生字,每一课学几个词语,慢慢地培养起来会拼读的能力。语文学习如大浪淘沙一样,积少成多,日复一日的学习,日复一日的巩固。也许我们今天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学生会拼读,或者会读一段文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达到两者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部编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就拼音教学这一板块,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它们都通过形象鲜活的图片去吸引学生,都通过图文结合拼音的方式去认读,都有识字的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求同存异,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去通过教师的语言开发教材,如何在苏教版教材和部编教材之间架起一座共通的桥梁,从而去寻找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应该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相信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部编教材资源的开发会越来越多,也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拼音教学的海洋里做到在趣中学,在学中乐!

作者:孔丽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