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思考探讨

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思考探讨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判断、新的要求和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不只是浅显意义的创造物质条件的劳动,也是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人的成长发育黄金时期就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一时期劳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对劳动教育的重新树立,首先简析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其次从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情感和劳动法规四个方面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青年劳动力教育薄弱的现状,以此提出解决青少年劳动观念缺失的策略。通过系统的方法提高开展了青年劳动教育工作培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青少年

一、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基本概念

1.劳动的基本概念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1]劳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作为劳动主体,通过劳动来获取自身所需生活资源,精神的劳动和实践的劳动是其两大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随着人们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摆脱外力的束缚,独立自觉地存在。人类社会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类社会史等于人类劳动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不论劳动形式如何。共同点是精力、体力、时间和知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劳动创造。人类要通过劳动把“自由的自然物”变成“人的自然物”,人们用劳动来获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在满足自身基础的生活所需后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信仰,文化艺术等等具有精神层面的物质。

2.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

人们对“劳动教育”一个概念比较熟悉,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把对劳动的教育划进了德育的涵盖里。《辞海》对劳动教育的定义是:“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在平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2]《教育大辞典》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劳动素养出发,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义也发生了本质改变。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指面向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践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工作方法。

二、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劳动认识教育

劳动认识教育旨在教育受教育者要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优秀的劳动观念的养成势必成为培养青少年全面优秀健康发展的中心和重心点。在新时代,要养成青少年无私奉献的劳动观。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教育方式,以培育正面积极向上的劳动观为主,以培育不良怠慢消极的劳动观为辅。就现今在青少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良劳动观,主要有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人民,歧视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性质这几种错的观念。培养青少年意识到就算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凡的成就,对待普通但不平凡的劳动者们都要尊重他们,要崇尚劳动。

2.劳动实践教育

从字面上看,就是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在培育青少年积极劳动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最终好的劳动成果,自己可以努力克服解决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完成劳动的精神,要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在新时代下,我国已经进入了智能数字化时代,高科技技术工作者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在教育上我国没有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对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如今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对青少年的培育具有系统科学性,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生活必备技能,使其在学业和生活上获得更好的幸福感。

3.劳动感情教育

党中央深入贯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推崇大众积极学习。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这对宏大发扬我国的工匠精神蕴含举足轻重的意义。奉献、诚信、敬业是劳动精神的三要素。要实现中国梦,国家的富强,就必须依靠辛勤的劳动。

4.劳动法律法规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劳动法》的,也使建设良好的劳动法律法规进入新征程。由于之前一直忽视发动立法的教育,使大部分的劳动者在劳动上法律意志薄弱,当雇主违反了自己的劳动合法权益时,却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这使很多单位变得明目张胆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扰乱社会劳动秩序和社会资源。另外,很多劳动者在无知情况下会违反法律法规,触碰到法律的红线。由此观之,法制治国尤其重要,要帮助青少年在劳动上培育正确的法律意识,在武装自己的同时也能成为保护伞。

三、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的问题

在新时代下,青少年对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和劳动情感对调查青少年的自身劳动品格具有关键性意义。

1.劳动观念的忽视使青少年缺乏对劳动的认识

有科学的研究证明,在一个人七至九岁期间,是其劳动观念开始逐渐形成时期。就现状下,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仍有不合理:一是学校里,学校一直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是首要任务,对劳动的教育观念十分缺乏。老师都是费尽心思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升学率并不会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上。所以这导致了学生基本上都存在对劳动意识的缺失,不能吃苦耐劳的现象。二是家庭里,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宠爱有加,所以基本把所有的家务活都包揽并且对孩子的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另外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因此,青少年在关键时期无法获得良好的劳动教育,自然就造成青少年忽视劳动、更甚者不尊重普通的劳动者的观念。

2.传统应试教育使青少年缺乏对劳动的实践

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采取以应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古代采取科举制度选拔治国之士,科考就是寻常百姓进入官职的唯一途径。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也一直对现代的教育影响深远。这种坏的传统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学校是根据国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来实施教育内容,只是单一的施教国家所严格规定的内容,最后的升学考试考什么内容就只教什么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只重视课本而忽视实践,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兴趣爱好的培养。本来青少年时期是养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是丰富其精神世界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时期,但现在学校的教育仅仅只是为国家培养只会读书而缺乏实践的人才而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的,“种地不如老子,理财不如嫂子”。

3.社会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观

就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基础经济较弱,社会贫富差距也较大,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就业。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巨大,教育需求愈来愈加大但教育资源愈来愈缺乏。强烈的社会文化刺激,对于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来说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啃老、拜金、花钱至上,贪图享乐等等只追求物质于享受的思想误导青少年只图享受,忽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虚荣心强。不良的文化价值使青少年的蓬勃朝气变成了乌烟瘴气,传统的勤奋劳动,劳动者光荣,勤俭节约的口号在青少年身上消失了,变成了一味追求享乐主义,鄙视劳动的心理。另外,社会上的用人机构也只看重高学历,忽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看重名校毕业生,不肯录用职校毕业生。这导致青少年只有考上名校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青少年就一味地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忽视了技能方面的学习。当前年轻人一代普遍就动手能力较弱,不擅长家务劳动,社会劳动,不能吃得苦,耐得劳,甚至认为热爱劳动的劳动人民是不合群的。

四、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劳动教育问题应有的对策

1.从学校教育角度

首先,学校要优化和完善工作教育体系,把专业培训和工作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学校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创造一个独立的教育空间。例如:学校开设勤工俭学,学雷锋活动等。其次,学校和家庭要紧密联系,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青少年在学习之余,并“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3],合理为青少年在家庭作业方面减负。最后,学校要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制造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给青少年。

2.从家庭教育角度

首先家长要转换自身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只要求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在闲暇时间安排给孩子干一些家务活,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理解到取之有道,劳动使人快乐的道理。珍惜与孩子共处的亲子时间,比如: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活。

3.从社会教育角度

社会也是给青少年提供劳动锻炼的重要平台,一些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组织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实际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支持和培训青年人发扬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精神。政府要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力支持各个福利组织和社会机构,并且利用职权,建立一些公益性的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场所,鼓励学校和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学习,举办社会性的调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著.《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384页.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页.

[3]李铁芳.教育的本真追求[M].北京:三联书店.1991.1-2.

作者:王灼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