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化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适应并且更好地生活,劳动教育是孩子们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唯文化分数独尊的育人导向,必然会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这有悖“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载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分享,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只有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落实创造适切“环境”。当前,在追求高分的教育中,教育的意义被狭义化,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教育,但只是盯牢分数的教育,学生中形成“万般下等,惟有高分”畸形认识。如果对劳动教育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认识压力会对教师的育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把劳动教育卑微化。综上所述,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段的小学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另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唯分数评价孩子的惯性思维。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教育意义,让孩子家长与时俱进转变育子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再丰富的课程设置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劳而无功。

二、开设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从孩子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开始,就要逐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施以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锻炼。首先,构建多样化选择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文件要求确保每周1节劳动课,这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程落实中,杜绝其他学科挤占劳动课现象,积极开展校内劳动比赛,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突出劳动实践课教学实际效果。其次,邀请劳动模范或劳动先进个人开展百家讲堂。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劳动技能传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通过选聘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家长进校园、上课堂,每月1节课,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家长现身课堂展示劳动价值与劳动者风采,极大感染了小学生劳动热情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劳动品质的养成。最后,以劳动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融合的劳动教育。

三、搭建劳动平台,推进劳动教育广泛落实

首先,开设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对低年级段学生,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定期组织开展劳动领域的“模范之星”或“先进个人”等系列评比活动,通过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提高学生们的劳动积极性。对高年级段学生,学校实行校园绿化养护划分区域大包干,组织学生定时浇水、施肥、除草等,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其次,在学生们之中设立志愿组织供孩子们选择。在提醒孩子们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志愿者同学们前往各种有志愿服务需求的部门或机构,定期开展并从中体会服务社会所带给自己的劳动之美。再次,在每一学年中挑选重要的纪念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比如在劳动节、学雷锋月或者每年初春的植树节前后,带领学生们开展一系列符合这一节假日或纪念日的劳动教育活动,这会在无形之中加深孩子们对于劳动教育的印象。最后,将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各学科教育理念相结合,积极寻找契合点。各学科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挖掘劳动教育内涵,找准切合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小学生在接受知识基础上认知、感受劳动,动脑思考,动手体验,收获感悟[2]。比如,通过布置写观察作文,引导学生种树、养花、栽草,体验播种、浇水、施肥劳作过程;在政治、科学学科课堂里,通过说、学、思等系列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增长知识同时,让其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与品质。

四、开发校外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的“密封圈”

研究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依托家庭、社会才能完成的,这是由劳动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的。如果从小缺乏劳动教育的思想引导,孩子们是很难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积极接受劳动实践的。家庭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要把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实现家庭化是构建新时代特征的小学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实践中,我们通过“正向养育课堂”向家长讲述劳动教育对幼小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正确的劳动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并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3]。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如春节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等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学习生活技能;通过“我帮爸妈做家务”“晒晒谁是心灵手巧孩子”活动,激励孩子感恩父母热爱劳动。这种教师正确引导、家长配合落实、孩子积极承担的路径,有利于培养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必备素养和基本技能。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文化知识讲授之余,学校可建立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学生们的劳动教育生活,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怀,懂得劳动光荣内涵。

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提供劳动育人制度保障

要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育人的工作,就必须健全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首先,学校认真学习领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方案精神。如区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全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实施意见》,引领学校顺应时代特征要求开展积极有效劳动教育活动;制定《全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方案》,以强有力的科学评价考核来推动学校劳动育人落地生效。其次,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考核办法。如学校制定《小学生劳动课堂教育规范十条要求》严格劳动课堂教育行为,成立“劳动实践考核小组”以班级为单位考核每一名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多元科学完备的考评机制建立,促进教师劳动育人的实践活动积极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保障学生劳有所获、劳有所得、劳有所成,最终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不仅是停留在教育的口号上,也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从实际出发,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我们育人者的任务,更是使命,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勇于担当,肩负起培育未来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厚丽.论工匠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传承[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22-23.

[2]陈静.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1-93.

[3]陆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J].江苏教育,2019(04):20-21.

作者:陆彬 单位: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