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开展劳动教育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对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通过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考评体系,有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劳动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教会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迈进新时代,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劳动观念,使之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国家需要同步。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表明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具有突出地位,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劳动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需要学校重视、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结合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景,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在体验劳动教育中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学习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品格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品质之中。学生在体验劳动中获得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不劳而获”“拜金主义”等思想进行斗争。在学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指明了劳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帮助学生在个人成长中对“劳动”这一概念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学习遵守社会法制教育中,向学生阐述依法诚实劳动的重要性,用法制思维指导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制的维护者。学生学习公共参与相关知识和参与劳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危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不迫。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教学中人们经常提到劳动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们没有真正进行劳动实践与体验,那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人们继续深入了解。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出现了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教师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重要”的状态。对于教师而言,学习成绩排名似乎比学生应该学到的美德、能力、品质更加重要。例如,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只是口头生硬地引入劳动教育,没有融入具有的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相应的实践和体验,使学生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真正意义。在实际课堂讲授中,教师往往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劳动教育区分开来,认为劳动占用学习时间是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有某些教师将劳动教育异化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出现了“成绩高免劳动,成绩低包劳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劳动为耻”的观念。

(二)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全社会以考入名校、高分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的标准。在应试考试压力下,很多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时间,流于形式,没有发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融入劳动教育是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与回应的,一是教师的设计大多来源于课程教材的内容,教材中的知识有时会落后于时代新定义,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教师预先设计的劳动问题,学生本身没有体验和尝试,学生完全没有“认知冲突”,没有产生回答和参与的欲望,也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失去兴趣;加之,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脑力工作者的大力追捧和“唯分数论”的思想禁锢,使得学生更加轻视劳动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内心对于劳动教育的认同知感和参与感,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思想意识。

(三)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模糊性。教育问题中重智轻劳的问题一直存在,虽然当前国家教育相关政策要求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但一些学校并没有把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落实到教师教学任务中去,没有健全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参差不齐。新课标强调要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评价导向作用是为了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关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还很片面,存在的问题是把劳动教育考评仅看成劳动技能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许多课程中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评价不够明确,其中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评价指标不够明确和系统。在思想政治课期末总结性评价中对于劳动教育部分模糊,没有明确划分劳动教育在评价体系中的所占比重,没有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学中不能引起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学习,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劳动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发展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劳动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全过程之中。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更好落实劳动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劳动教育意识。立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不仅在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强化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定期组织教师评课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并成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此强化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观念的引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关注和了解一些劳动教育的相关报道和理论文章,加深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这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不经意的有所体现和融入,真正做到“潜教育”。例如在专题新时代劳动者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融入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劳动意识,积累就业、创业经验,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观念。同时思想政治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实现劳动能力的转化,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唤起主体劳动意识,做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其终极目标。

(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方针。思想政治课中劳动教育的学习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究其本身,学生自身是其根本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在思想上认为接受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认真上好思想政治课,理解和把握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规划。不可否认,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这并不能成为学生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理由。学生需要培养劳动教育的学习兴趣,从内心认可学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某一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受主体情感体验影响非常大。在思政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认同劳动教育,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锻炼自己的意志,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劳动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三)健全考评机制,全方位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要从多个方位、多种角度对其评价。学生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是其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劳动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而不是为了摆脱劳动,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政治课是以育人为本的课程,因此要更偏向于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指引,从道德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模糊的问题,要明确劳动素质评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的所占比重,思想政治课期末成绩考核也要加大对劳动观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比例,全面、详细、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劳动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加入劳动行为表现,将学生劳动教育考核结果记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实现劳动教育可记录、可追溯和可评价的体系化。

四、结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是铸魂育人的关键环节。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在体味艰辛和挥洒汗水中提升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刘沛哲 孟虹贝 朱泓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