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文范例

课外阅读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1

(一)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概括文章含义,进行前后文的解释。有的文章还会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理解作品后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内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和理解的过程。

(二)课堂增加“佐料”,教学绽放光彩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学生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从而领悟文章的真正要义,获得心灵的启迪。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开展阅读游戏、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游戏中激起了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涵,获得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当地增加他们的阅读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题材内容、背景环境、情感主旨等相关知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裁结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有助于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分析、鉴赏文章,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所以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钥匙。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要克服这一致命伤,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阅读要广,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会,关键在于知识的积淀,积累越多,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纯熟,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很适合学生阅读,如《视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杂文报》等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既切合生活实际,又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是“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资料。

(二)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2

(1)课外阅读量小

大学的课程没有中学的课程多,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英语材料。很多同学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不外乎与考试有关的资料。其他的英语材料,学生一般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选择一些英语报纸和杂志,而对于报纸和杂志,一般也只是随便看看,很少有看完的;有的学生也会选择一些英文小说,也多半是看了前几页就没有再继续。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是很小的。

(2)阅读质量低

由于学生们不会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所以很多时候阅读质量低下。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过于简单,达不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如有的大学生还在看书虫系列的英文书,这些书适合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看,对于大学生学习新的表达和增长知识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专业性太强的材料,使自己在读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太难而放弃。所以,即使是花了一些时间在课外阅读上,但是没有好的材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同样收效甚微。

(3)阅读方法不当

课外阅读属于泛读的范畴,学生不必要把课外阅读的材料当作平时上课的材料那样去弄懂每个单词和词组。但是,很多学生却把课外阅读材料当作精读课文来学习,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有的时候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特别是对于英文小说,读者不用去逐字逐句的弄懂,这样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就是因为阅读方法不当,学生往往花了时间却觉得没有收获,这样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放弃英语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却不给任何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会因为效果不佳而浅尝辄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1)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材料,“学习者对于材料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标准或需求。”[4]在选择材料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告诉学生选择材料的标准,第一是材料必须难易适中,稍微高于自己现有的水平。材料太简单,学生阅读以后不能从中学到语言知识;材料太难,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第二,就是选择材料要循序渐进,这既要体现在难度上,也应体现在材料的篇幅上。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可以过渡到篇幅适中的材料,最后,可以欣赏国外的原版名著。第三,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集思广益,有的时候可以就一个话题去收集不同的材料,有的时候可以就同一类型收集不同的作品。这样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阅读的材料杂乱无章,而且便于学生自己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学生自选与教师精选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可以把学生选择的材料都集中起来,并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参考阅读书目,这其中包括学生选出的材料和老师推荐的材料,而且,笔者认为最好是在学习小组内在同一时间段阅读相同的材料,这样便于开展小组内的书评和其他读书活动。

(2)教师的指导和监控

在第三部分谈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属于泛读范畴,其阅读方法与平时上课学习的课文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该以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点,而对于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学生可以通过字典进一步进行学习,而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了老师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评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点就是对课外阅读的监控。如果教师完全放任自流,也许课外阅读就只会变成少数英语爱好者学习的法宝,而不是大多数同学提高英语的途径了。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的监控手段就是读书报告。由于大学英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必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读书报告会。分组的时候,教师最好能把同一专业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在日后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学生安排好读书报告会的时间,虽然是分小组,最好选择统一的时间,这样便于老师到场进行指导和监控。而且只有老师到场,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准备小组内的发言。这个时间可以选择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开始,或者课程上完后留下几分钟,这样既不需要全班学生单独再找出时间,也不会占用老师的其他时间。在每次读书报告会之后,小组内都选择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报告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出严格的规定,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每次小组要推选不同的成员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教师的监控还应注意学生的反馈。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耐力,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得到学生的反馈,比如qq群和qq空间。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交流,但在大学里,教师除了平时上课,其他时间与学生接触很少,而且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与老师交流。这样,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网络交流并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时间进行面谈。

(3)形成性评估

“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英语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在课后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采取传统的以一次考试来定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估,而应采取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估,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读书笔记和全班展示等环节来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给参与的同学一个分数,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再在基本分上给予奖励分。教师观察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前面提到课外阅读的监督方式主要是读书报告。在小组读书报告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到场和没有准备的同学都没有分数;而在教师的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于个别的在写读书报告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讲解。第二个方式学生自评和互评。在每次读书报告后,教师都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告给出分数,同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在每次评价后,教师都要及时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给出每个学生在这次书评中的成绩。第三,读书笔记。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因为英语本身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外语,所以这个读书笔记也可以算是一个英语好词好句摘抄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在结构上或者内容上很好的句子。第四,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把这个部分设计成一个加分环节。每次小组选择的同学在全班做展示以后,做得最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次加分。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同学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数,而那些不去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书评的同学则可以会面临重修的危险。这样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来。

三、结语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3

毫无疑问,文学圈是核心概念。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一小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小组类似,一个小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一小群学生(当然也可以是课后自由组合),“读一本书”保证了这一小群学生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课外阅读是文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发生在学生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但第二语言的学习又决定了学生不大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而文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这样,将文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二、精设步骤,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文学圈又应当如何应用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一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一本书,共建一个组。在学生进入初一时,笔者就注意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基于文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生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建立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让阅读圈成为文学圈。这样,通过一本大家都愿意阅读(这一点很重要)的书,将文学圈形成。二是围绕一个话题,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深入阅读。笔者以为文学圈是离不开对文学的研读的,尽管初一学生能力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从英语行文特点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文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用的层次。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生理解后再交流再应用,因为语言有一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师适度介入。课外阅读从时间角度来看,发生在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之外,但其与课内学习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学生的文学圈当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悦读联播》中概括出来的二十多个话题与中学英语学习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泛读、精读,并且由教师适当点拨与提醒,就能有效地为课内学习提供前置性铺垫或后置性重复。总体来说,只要保障了以上三个步骤的衔接与完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得文学圈能够成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径。

三、反馈评价,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保障

还有一点必须着重强调,那就是对文学圈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反馈与评价。事实证明,完全自由的课外阅读,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强的。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文学圈方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其提供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的指导。以《悦读联播》为例,其图文并茂,而初一学生的注意力还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学生在“圈”中阅读并交流的时候,往往重点难以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告诉他们重点是什么(一般是英语语句及其蕴含的英语表达习惯),图片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强记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指导持续一个月左右,就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二是阅读内容的指导。由于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导,如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机械学习的过程。而如果教师能够在研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比如说读《悦读联播》时,每一个主题的指明,及其与课内学习可能的联系点等。

四、结语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一、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识外面世界,培养自身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阅读作为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思想,净化学生灵魂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形成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通过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成绩起到了较大帮助。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对成长、学习以及周围环境都比较敏感,有效的阅读积累能够平复他们毛燥的心绪,解答他们心中的许多疑惑,指引他们更好向前走下去。因此,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大门,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自我成长,无论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转变,还是对学校、教师的管理教育,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具有深远价值。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策略

1.帮助学生选择优质课外书籍

读书读的是思想,一本有着优秀文化价值理念的书籍,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文化知识,而且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虽然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自己去寻找合适的书籍,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往往对要看什么样的书籍感到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哪类书籍,尤其是初步系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必读课外书籍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挑选更多适合初中阶段阅读的优质课外书籍。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的,以及想要学生掌握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想要让学生了解自然万物,拥有科学探究的能力,除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自然史》,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了解,拥有更深入的关于自然的思考和体会。

2.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个人要想取得重大成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量阅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书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到自主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首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之后,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其次,教师不应当对课外阅读任务制定硬性规定,不应当强硬要求学生完成某些阅读量和阅读任务,要尽量让学生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毫无心理负担的进入阅读状态,全身心体会文字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另外,为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拥有更多概念,真正爱上阅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搜集一些名人谈阅读的视频,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播放,通过名人对读书的解读和自身对阅读的体会,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发主动的投入到各种阅读活动当中。

3.采取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能更快帮助学生打开书籍的大门,有效引领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制定合适的阅读模式,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念和认知体系,让学生在科学、积极的阅读整体框架中,自由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按部就班完成阅读任务。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书籍,制定合适的阅读目标和规划。比如,在学期伊始,教师要将本学期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籍向学生说明,针对每本书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把整体阅读规划详细向学生讲解清楚。教师可以先将每本书籍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一番,然后围绕书籍内容,制定阅读目标和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阅读目标和问题一一摘抄到笔记本上,指导学生在阅读某本书籍时,时常将阅读目标和疑问代入其中,以此拥有更多阅读收获,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4.深化学生对课外书籍的理解

无论做任何事,只有及时看到成效,人们才愿意继续下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同样如此,只有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阅读收获了知识和成长,体会到通过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改变,学生才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因此,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当中,教师要注意深化学生对课外书籍的理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启发,拥有更多感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略读一遍书籍,对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进行详细阅读。在详细阅读过程中,如果对某些内容不甚理解,学生可以课下自行查阅了解,对这一方面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为让学生更好理解书籍内容,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深入了解书籍内容,发现书中的广阔世界和深邃理念,对此,可以让学生对书中重要章节内容书写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具体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和见解,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整本书的读后领悟和感受。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的阅读道路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圆满的阅读成果。“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有意义的语句、重要段落、好词佳句、自己的领悟感想,也可以是针对某些内容的问题和疑惑。读书笔记的结构和格式,可以采取摘录式、提纲式、评论式、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自由组合,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自行设计高效的笔记格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专注阅读,尽量做到心到、眼到,全身心投入,并且提前将需要阅读的书籍和帮助阅读的工具准备好,比如,笔记本、各色中性笔、书签等。另外,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阅读当中尽量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在结束阅读之前,要标记好阅读位置,以方便下次阅读。

6.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学习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阅读、语言、思维、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课外阅读越来越受认可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革新的要求,也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广受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1.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统计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项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慢慢提高的,但是总体认识度和使用度不够深入和深刻,具体来看是由于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和课堂所授内容的结合度较低,并且有些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教学的使用要额外地投入很多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相应的阅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并且对所授内容缺乏多层次的理解和素材,因此,即使有参与指导课外阅读教学,但是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2)课外阅读指导缺乏创新,情境阅读难以融合学生特征

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调查结果中显示: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和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年轻教师使用情境阅读的频率也更高。但是,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很多都来自网络。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年轻教师在网上下载了教学资源与课件之后,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进行吸收理解和更改,更没有进行创新,仅仅是生搬硬套。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指导体系老套、情境老套,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课本,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发展来考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特点、阅读内容完美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其他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技能、项目情境资源的积累。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从文学素养、课文解读技巧、阅读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

2.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1)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课文《地球爷爷的手》用童话故事的叙事方式介绍地心引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一定会对“地心引力”的概念充满好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结合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外,还可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地球科学、物理知识方面的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儿童科学读本,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延展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了“桃子落地”的自然现象和“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还可通过课外延展阅读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课外阅读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力差,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到枯燥以至于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前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读物,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前补充对课文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课堂上增加“知识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知识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可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类似《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寓言、神话、童话类课外读物,不仅因为小学课本的文章体裁多为此类,通过阅读可以更多地熟悉文章题材和写作手法,而且这些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寓言童话类故事极其生动活泼,极易激发学生自发、持续地进行阅读,同时故事的启发意义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3)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拓展知识面

学生仅通过课本教材的有限阅读难以达到全面认知世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目的,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较好地弥补阅读材料单一的不足,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例如,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介绍了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生活趣事,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表示出惊讶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太空和宇航员的一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宇航员的视频进一步讲解,还可以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太空和航天方面的读物和绘本进行课外延展阅读。特别是由图画绘制并佐以文字描述的绘本,因其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十分适合推荐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4)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无法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感到障碍重重、力不从心。大量且扎实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一定量的阅读后学生的文字理解力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这对语文课堂学习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支持。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只是为了“读”而阅读,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章内容、模仿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后再一次深入阅读,同时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脑海中演绎故事情节、具象化文章内容,这样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文章所蕴含的寓意或揭示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5)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言之有物”才不会让文章看起来空洞、无趣。对知识储备少、语言相对匮乏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的素材库。例如,在学习课文《珍珠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珍珠鸟的优美文字并摘抄好词好句,同时提出课后任务——收集并阅读描写某种动物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写作促进阅读。例如,可以布置一个“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写作任务,教师应提供一些关于季节、天气、景色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先广泛阅读这些描写季节的文字,揣摩写作手法并积累部分描写季节的词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动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作文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6)课外阅读可以极大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在语文的知、能、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质,包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文学素质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存世众多且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典籍,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教师都可以积极代地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广泛阅读,在日积月累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7)课外阅读协助培养正确三观

课外阅读体量巨大、种类繁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多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很容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注重把握这一优势,精心挑选适宜的读本推荐给学生。这些故事性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多为正义、乐观、勇敢、善良等美好形象,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道德的鼓舞,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孔子拜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途径,了解更多积极向学、刻苦读书、好学好问方面的古代小故事,并采取故事分享、绘画、演讲等方式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在拓展阅读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刻苦好学的精神影响,不自觉地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前面已经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好读书”的习惯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喜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情节丰富有趣的故事类读物会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等,这些充满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满足学生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神奇的虚幻世界的向往,充分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初期向学生推荐此类读物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培养起喜爱阅读的意识。另外,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阅读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快速养成阅读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

课外读物虽然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心智和三观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主动筛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如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经典古文古诗词等,通过不断地诵读并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爱上文字。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不适合学生或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和阅读能力的儿童文学方面的读本,低年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童话寓言,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涉猎经典长篇文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等杂志。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形成有目的阅读的意识,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且有益的读物,逐渐形成“会选书”“会阅读”的能力。

(3)特别培养学生“能阅读”的技能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说谁读得多谁的进步就更大,而是要看阅读效果和质量,要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阅读,读完要能理解、有感悟、会运用,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能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能阅读”技能的关键,是要培养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终身”,阅读亦是如此。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要用心,多研究、多思考。不能囫囵吞枣、读过就忘,要注意文章的内容逻辑、写作手法和蕴含意义等,并想办法内化形成自我认知。二是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可以用圆圈圈出精彩词句,可以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段落誊写、剪贴到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在书籍空白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三是教师要安排合适时机让学生分享或运用这些摘抄语句和内容,比如采取读书分享、命题作文、日记随感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读书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从而越发热爱阅读,形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性循环。

4.结语

总之,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传授知识的渠道、拓宽视野的平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芳,李大全.基于课外阅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7(32).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6

由于语文是学好各科的基础,良好的理解能力也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还能够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上提供助力。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且时常将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分开,导致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系统性缺失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课文教材对学生在阅读上的基础性作用,而将课外阅读内容作为提升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主要对象,加之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常常会按照自己的偏向来选择,这就造成了阅读内容在安排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上产生困难。

(二)教学内容偏向于考试技巧

高考的存在使得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总是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这就使得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倾向于考试目标。例如,多数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不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和理解等为重点,而是盲目地教授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大大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以教材为主,注重教学系统性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从文本的类别上进行分析,使教学具有系统性,便于学生及时总结内容的共性,以及在共性之上的差异性。例如,现代文中的议论文主要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主张与见解,所以在讲解议论文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议论文的逻辑性、概括性以及以理服人的共性,教师就需要在讲授议论文的过程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并进行技巧上的总结。

(二)将日常的阅读同应试阅读结合起来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阅读与日常阅读相分离的意识。如在日常阅读中,强调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析,开阔学生的理解思路,把应试阅读及学生的日常阅读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就日常阅读而言,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进行认知性的阅读与理解,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整套的阅读模式,化零为整。这种行为能力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在应试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中心意思,并针对问题找准目标,找出答案。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进行基本生活及学习的前提,语文阅读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应试阅读中所出现的低级错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多读多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并给学生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向,让学生能够从心底接受此种方法的培训,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次,要勤动笔。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及时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良好的素材积累。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阅读质量。

四、结语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7

1.符合学生对信息的不断需求

学生骨子里渴望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尤其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既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又获得身心愉悦。事实上,学生阅读英语课外读物能够实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不出校门同样知晓天下事的目的;能够在紧张学习之余体验生活阅读多样化的乐趣。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必要信息,解决学生“信息饥饿”问题。

2.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我们常说只有实现了阅读量的积累,才能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学会许多教材上学不到的生词、短语,还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由于对文章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常常觉得阅读乏力,从而产生退缩心理,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可以获取诸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重要讯息,从而为课堂文本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铺垫。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

1.精心挑选课外读物

学生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不断增加,阅读策略的运用也普遍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自主阅读的课外读物数量相应增多。为了真正发挥英语课外读物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还必须体现甄选意识和拿来主义思想,在挑选刊物时做到“三个确保”。首先,确保文章富有时代气息。现在的中学生个性率真、富有朝气,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必须体现时代气息,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其次,确保文章富有趣味性。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兴趣无疑是重要的助推剂。因此,教师必须挑选趣味性浓的课外刊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阅读兴趣。(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众所周知,英语课外读物所囊括的文章与英语教材所包括的文章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了选文的时效性和兴趣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读物这些特点,多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能够放松心情、体验乐趣的文章,并使其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影响。最后,确保文章的引领性。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章,并指导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快乐阅读与健康成长同步。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有EnglishWeekly,ChinaDaily,EnglishLearners'Lighthouse,21stCentury等,这些英语刊物所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文化科技、校园生活、政治经济、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有效开展阅读指导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常说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综合运用阅读技巧。教师要教育学生综合运用跳读及略读技巧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并善于通过寻找重点词、关键句方式确定主题,进而实现对文章整体思路的预测和把握,例如,阅读记叙文时,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阅读议论文时,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作者所阐述的论点,然后找出支持论点的语句和论证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做好摘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目的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摘录,即要求学生对所读佳句、词组进行摘抄,这对于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会起到正面作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摘录阅读过程中碰到难以理解的长句和难句,以便及时向老师和其它同学求助。再有,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在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另外一方面,帮助学生自行调整阅读计划、提高阅读质量。最后,教育学生不纠缠一词一句的得失。学生在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时遇到陌生词汇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避免碰到生词就查阅工具书,应该致力于通过上下文脉络进行词汇猜测,或者索性跳过生词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只要弄清文章思路、线索就能整体感知文章。事实上,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也随之增加,学生无需担心生词所导致的阅读障碍。

三、总结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8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阅读教学模式就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教师将有目的性质的阅读教学适当的融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结合起来,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性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观点,他认为“作文源于生活,应该是先有生活,后有写作;先有经验,后有写作;先有情感,后有写作。”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全面性地意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作用,促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导致难以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法巨大的作用,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进行高效的结合。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教学现象,提高自身对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全面认识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灵活的将这一教学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

一、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任务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将阅读教学合理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读写结合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以阅读带动写作,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途径,而写作是知识输出的途径,而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和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从而加强语感,掌握写作技巧。最后,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可见,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能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生活打下稳定的基础,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安排读后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为学生安排读后感写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结束后有感而发的完成写作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较好的将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能够将这一写作方式逐渐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试读,促使学生能够自己的了解全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接着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引导学生能够掌握该文章的结构。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身切的体验到卡罗尔的心情,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结合卡罗尔的故事,将自己的想法写在读后感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顺利的写下读后感,避免学生空洞的想法展现在写作中,导致读后感作业的设计难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设计模仿写作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基础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模仿写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模仿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促使学生对模仿写作产生过多的依赖性,应当引导学生对原作中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章结构进行有目的的仿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一课的课文结构:作者首先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进行了描述,接着在写日月潭优美的风景时分为清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段进行描述,而在对中午的日月潭风景又分为晴天和雨天两种天气情况进行描写。教师可以针对作者描写日月潭风景这一部分的写法结构让学生自行描写一处风景,通过早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段景物的变化进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将所要写的景物通过晴天和雨天两种情况进行描写。

(三)布置生活日记,累积学生写作经验

据了解,目前小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日记作业时常常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完成,导致日记成了“记流水账”,丝毫不带一点学生的情感色彩,这样的日记作业即使安排得再多,也不能为学生累积写作经验,增加的只是学生厌烦日记作业的情绪。生活日记作为学生累积写作经验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生活日记建立在学生自身的情感基础上,促使日记内容有质感。那么,为了让学生写作时能够有基本的情感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首先通过阅读体验情感,获得情感,接着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结合生活事迹写在日记里,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白鹅》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有关描写白鹅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讲解,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动物,或者与家长去动物园游玩,然后写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动物”的日记。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能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体验之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语感。

(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精彩的课文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将全文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解后,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凡卡在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生活。那么,教师在进行写作练习环节时可以以“信”为写作线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当信被退回到鞋店后,鞋店老板是怎么对待凡卡”这样一种场景,或者是让学生对“当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后,爷爷的举动”进行联想和续写。而这种利用学生想象力进行课文续写的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在续写时有一定的连接性,促使学生能够表现出自身极大的写作欲望,在续写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体验到凡卡的悲苦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增加自己的情感,比如,内心对凡卡的同情,促使学生对凡卡未来的幸福生活进行详细的描写。

(五)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教育家陶知行曾说过:“无论写作还是生活,都是讲究真,才会真实。”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些符合实际生活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虽然上文中提到关于“想象力续写课文”的教学措施,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写作都需要建立在较为稳固的语文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特色。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作用,就需要提高自身对该教学的认识,并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量还能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相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语文综合文化水平。

作者:范元春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64):49.

[2]郑智娜.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22.

[3]梁月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35):98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信息技术实践

摘要

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究,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下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信息、展示阅读自由和促进阅读深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1前言

阅读一直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盛誉。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无论从修身养性还是知识迁拓而言,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开始于课内,而丰富于课外”“学习于课内,而发展于课外”。这正是国家大力倡导“双语课外阅读”的根本目标之所在[1]。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厚积薄发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和积淀,就难有质的提升和飞跃。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丰富资源呢?

2积极发挥网络视听优势,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

在人体接受各类外来信息过程中,仅是凭借眼睛和耳朵这两种视听感官接受的外在信息量,就占据人体各类感官所接收外来信息总量94%左右的比例。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特征,小学生群体不仅属于“天然唯情趣一族”,而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他们普遍存在一种“非趣勿视、非趣勿听、非趣勿做”的心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动画形象、文言生动、语音迷人和色彩绚丽等综合性特点,它的技术性工作原理就在于以直观形象、音像和谐、动静自如等方面的综合性效果,有效地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进一步深入人的内在心理而产生相应的作用。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推动者,教师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内外阅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情趣,努力在寓读于乐、潜移默化中攫取情绪智力的良好效益和效应。比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后,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搜索引擎,以“帕米尔高原”“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景德镇陶瓷”“傣家竹楼”“战国编钟”等为关键词,利用网络搜寻并下载大量相关信息,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有效地实现课外阅读资源的相互共享。此外,开展“坐地一日游”学生手工画报制作和评比活动,在“以赛激趣”中放大课外阅读的情趣效应[2]。

3充分利用网络承载功能,努力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信息

Internet极具十分强大而又充满无限活力的各类信息承载量,不失为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网络系统承载的各类信息具有“量大、时新、速变”等基本特点,网络资源被科学、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年龄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积极推荐更多一些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不断丰富他们的阅读视野[3]。比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前后,可推荐小学生网上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后,引导并激励学生网上阅读《史记》中的历史(成语)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有效把握文章的结构“命脉”。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更加丰富语文的课外阅读量,而且非常有利于他们在自我阅读与感悟活动中内外联系、举一反三。

4善于凭借网络交互特质,充分展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由

清代文学家袁枚先生通过《黄生借书说》一文,为世人生动地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通俗易懂的生活性道理。计算机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深入应用和广泛普及以来,逐步实现“以工具改变促进教学革命”的教育发展目标,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让每一位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任何时间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只要教会学生上网阅读的基本方法,潜心培养他们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情趣、能力和习惯等必备品质,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随机阅读、自主阅读和长期阅读的良性发展之路,从中赢得“滚动式学习”的阅读效益和效应。例如:学生在家里可以从家用电脑上随机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出门在外可以从随身携带的阅读器或者家长手机上相机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探亲访友时可以借助于亲友家的电脑和网络因需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如果暂时无法继续阅读,可随时停止手中的阅读活动,等有了时间再接着读;如果阅读疲劳了可以休息一阵子,实在不想读了,随意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接着读……由此可见,“随时阅读”“随处阅读”“自由阅读”等为学生群体自主、广泛、大量地课外阅读提供了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网上交流和相互推荐活动,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愿望[4]。

5不断依托网络综合力量,大力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化

把语文学习活动视为一个综合性整体的话,那么,阅读学习就是对于语言材料进行“输入与吸收”的首要环节,在历经人脑“储备与加工”的中间流程之后,写作活动也就成为语言产品进行“输出与倾吐”的终极性程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如果阅读活动是一种客观基础,写作活动就是阅读学习的有效深化,读写活动始终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了后续写作的深化,阅读学习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体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地球人的一本“精彩课本”,而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也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只有组织并引导学生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链接起来,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类阅读与写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中获取切实有效的“活性知识”和“有用知识”。例如:教师可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景象或某些现象进行录制,或者从网络下载一些内容,或者制成微视频形式,适时适量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由、认真、快乐地进行阅读;与此同时,再以“我眼中的自然美”“我的家乡在变化”等一些主题来引导他们写下来。

6结语

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客观反映,也是考量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作者:杨青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梧台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个案研究[D].四川:西南大学,2008.

[2]杨玲.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M]//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

[3]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

[4]张艺译.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40.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文章从语文阅读的基本特点入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于哪个教学阶段来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起步阶段,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在阅读教学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本文将从基本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三个方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由于教学目标、学情等各方面的不同,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的特性,而只有在对其基本特点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首先,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结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知识情感上的变化是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主体性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基本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主导性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除了要锻炼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外,还要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正是人文性的突出表现。而审美性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小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景及情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了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也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而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在我国各地方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没有很好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工具性上,过分注重字、词、句、篇章的基本技能训练,而忽视了通过阅读教学来帮助小学生体味课文中的人文思想。阅读教学中的这种倾向性的失误,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感受课文的魅力,自身的人文情怀也得不到启发。其次,不能有效地把握阅读教学目标。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必要前提,同时,也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才能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只根据自身的内化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忽视了课标的要求、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导致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脱离,不能很好地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设定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第一,对所教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性,明确阅读教学的方向。第二,注意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只有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合理的顺序和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学目标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水平上,还是在智力发展情况及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其次,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样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展开。多样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以积累为主的教学、以解析文章为主的教学、以赏析优美词句篇章为主的教学等,只有充分融合多种教学模式,才能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不仅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改进策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齐冰冰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二小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增刊1):35-37.

[2]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考核办法

【摘要】

阅读作为认识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考查分析,得出科学的考核办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扩充,在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是我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对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办法的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少。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追求的更多的是可以快速提升语文成绩的途径。[1]然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当前,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完成表面上的形式,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落实,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买了许多课外书籍,然而却没有能静下心来读。学生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对一些精彩的字句,可以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对遇到的生词、偏词,学生需要主动地去寻找解析。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做到这几点,这些问题将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2]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方法探究

(一)成立班级读书会

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我班倡导组织建立了一个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由一些爱读书的学生管理,提倡学生把书放入班级图书角,定时更换书籍。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书籍资源共享,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获得量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总体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二)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教师需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既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又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这样才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变色龙》一课为例,除了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中,更需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课后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同名小说《变色龙》的阅读,通过对《变色龙》一文进行精读、细读,品味文章的韵味[4],学生会认识到同名小说只借用了“变色”来代指部分具有“变色本领”的社会人。显然这样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三)建立课外阅读档案

阅读档案建立的基本流程为:①在课外阅读档案中,对阅读的书籍进行记录,记录的时间为两周。学生可以自行制作相应的阅读卡,学生在阅读卡上写下阅读的感悟,或者摘抄一些句子,贴上一些手抄报。②在两个月之后,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进行评分,安排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对比同学之间的阅读卡片,让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也激发下一轮阅读的兴趣。[5]

(四)以赛激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我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主动交流书中所写的故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6]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办法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主要方法有学生自我考核、小组互考、家长考核。考核方法不是独立体,只有融会贯通成一体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一)学生自我考核

有学者主张,读书既要读得进去,也要走得出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进行同步阅读,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我设定相应的自我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我在要求学生阅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考核,自我考核的项目主要是对故事人物的考核,让学生填写对主人公影响最大的人物或事件,主人公具有的精神品质以及主人公对某一事件的情感态度等。通过学生的自我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阅读深度,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小组互考

小组互考指的是将阅读相同书目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在小组成员都完成了相关书目的阅读之后,可以在小组学生之间进行互考。例如,一组学生阅读了《水浒传》,可以围绕《水浒传》开展故事或人物的考核,在小学语文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可以将文章的主要线索作为互考的内容,有的学生注重文章中“柴进”的举动,有的学生注重文章中“林冲和洪教头的矛盾冲突”。通过这一互考,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进一步取长补短,达到提升自我的作用。以此为例,对其他水浒故事和人物分阶段进行小组互考,百家之言,必有意外之喜。

(三)家长考核

家长考核主要指的是家长与学生进行同步阅读,随时检验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倡导让家长参与到学生阅读的考核中,让家长不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资金的提供者,而且还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我在一场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报告会上,鼓励学生家长陪同孩子进行阅读,对孩子阅读的有效性进行考核。这样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家长的阅读水平,并激发家长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当前多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方法。我通过课堂与课外结合研究,总结了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方法。通过运用这些考核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

[2]郑小琴.重视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3]张忠.阅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旬刊),2014(6).

[4]林端惠.正确操作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论文[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5]刘星.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每周一背的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c),2013(3).

[6]马玉倩,刘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和古城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摘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素质教育的开始,同时小学也是学生发展和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是小学时期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并以较好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阅读量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内阅读并不能满足小学生阅读量的需要,由此可见,增加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来说,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均较为低下,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这不仅仅与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有关,与学生阅读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表达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优美语句和经典词汇,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作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小学生作文学习兴趣低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和水平较低,对待事物缺少完善的理解和认识,面对作文这一相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这样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小学生写作范围相对狭窄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知识的掌握量相对较小,其对外界的事物并没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用的素材也相对较少,用来写作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或者是课内阅读所掌握的知识,这样的写作范围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

3.没有正确的作文写作方向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均处于迷茫的状态,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作文的相关要求,在构思的过程中主要也是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大多数小学生的写作内容都是模棱两可的,学生并不能在写作要求下树立正确的写作方向,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均有着不良的影响。

4.写作能力以及水平均较低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各项能力均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与学生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逐渐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学生的学习内容枯燥且单一,学生并不能主动的去理解和获取知识,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小学生对阅读有着积极的兴趣,因为每一个阅读内容都像是一个故事,小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外阅读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写作中心进行掌握,了解作文的要求和重点,并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观察校园内的一处景物”这一作文写作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内容为写景或者是写物的阅读素材,如《顽强的小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挑选出课外阅读中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内容可以选用,就应该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课外阅读教师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有效途径,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助于帮助起收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利用这些素材写出一篇篇具有丰富内容的文章,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写作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在课外阅读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选择1~3篇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和语言,并掌握课阅读的中心,通过这样的阅读学习丰富学生的素材和知识量,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写作。

3.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作文学习的过程中素材的积累以及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写作也离不开明确的方向和中心,写作方向是作文的灵魂,只有明确写作方向才能写作一篇好的作文。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外界的事物,在这样课外阅读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写作的方向,掌握写作的中心。例如,教师在对“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这一写作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教师在讲解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教学内容,根据写作的主题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的内容集中在对大山中贫困孩子或者是重病孩子描写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这些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让学生产生同情和社会责任感,让小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给这些小朋友写一封信,可以更好地明确写作的方向。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在作者思想的引导下形成发散思维,开拓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均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进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第一次……”这一写作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写作教学时给予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和模式,并结合自己第一次做饭、单独睡觉或者是得奖等丰富的经历,写出一篇优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教学有效性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质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找到作文写作的方向,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充分地发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杨斌林 胡彪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5):217-218.

[2]郝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6,(20):538-539.

[3]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8,(05):221-22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失当之处。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

小组合作;阅读教学;误区;对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量远没有在孩子们互相的交流中获取的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被动地接受,缺乏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头脑当中形成的认知也是浅显的、易忘的。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取的信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还有可能是深入的辩论,这样的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形成的认知会深刻地印在头脑当中,无论从知识的获得还是习惯的培养角度来说,效果都是最佳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很多教师都会认为很简单,只要提出一个任务,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来进行讨论就可以收到效果。其实不然,目的不明确或者安排不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表面形式,这样的操作也就成了只是为追求效果的一种表面化行为,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呢?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不足和失当之处:小组的人数,小组的设置,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倾听与交流,陈述与补充,合作时机的把握,内容的选择等等,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影响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很少在教学中见到完美或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说,许多教师还只是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上想要去用,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用,应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应用与操作方面还有很多误区。通过观察,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思想认识的误区

我们在平时,尤其听课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堂课都会看到教师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然而深究起来,又有多少是为了真正追求实效的呢?大部分都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形式,追求一种所谓的“效果”。这种存在于教师心中的顽疾极大地制约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只有教师提高认识,认真领悟,合理运用才可能发挥其真正效能。所以,教师需要放下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功利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孩子个人素养的缺失

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强化教师的操作,更需加强对孩子个人素养的培养,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体现出来的孩子学习中的个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更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忽视了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自我,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和借鉴。以至于在合作中只有自己对观点的陈述,没有了相互之间的倾听和交流。缺乏倾听,不会倾听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集体意识的缺失也很严重,合作中,每一个小组是一个整体,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缺失了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造成小组的不团结,个人主义凸显,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学习力量被大大削弱。孩子对别人缺乏鼓励和欣赏。在合作学习中,每一名小组成员都需要从别人的鼓励和欣赏中获得力量和信心,使自己可以更主动、更大胆地去参与学习。而现实中总可以看到有了功劳互相争抢,有了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没有对别人的鼓励和表扬,更没有学会把别人的优点当作自己小组的荣誉,致使整体学习力下降,矛盾增多。

二、小组合作实施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要以差异性和可操作性为基础

这里提到的差异有两个层面,一是人员上的差异,最好由不同性格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成,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引领;二是对于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而言,需要小组内的同学对学习任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有时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设置过于浅显,大家对研讨的内容有相同的认知,那么此时的合作就失去了价值,孩子们不能去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合作失去意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布置的内容难度过大,致使同学们无法完成,也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效果。

(二)问题设置要能激发合作欲望

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并没有产生效果,甚至连热烈的气氛都营造不出来,这就要看一看教师所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能够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了。如果任务简单,任何人都可独立完成,就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合作欲望。因此,合作环节应安排在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矛与盾》一文时,学生们了解了人物特点,明白了文中楚人说话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愚蠢。我想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便提出了这一要求:如果你是那个卖矛与盾的人,你会怎样卖呢?怎样才能既达到卖的目的,又不会自相矛盾呢?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竟然说出了十余种新的方法,有的说:“矛与盾分开来卖,卖矛的时候不卖盾,卖盾的时候不卖矛”,也有人说:“成套销售,矛与盾不分开,要买都买”,学生们越说越激烈,但我又发现,有些同学的方法虽然有实效,可谓别出心裁,但明显带有欺诈色彩,应当予以制止。为此,学生们又开展了最佳正当方案评选。学生们各抒己见,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净化。

(三)意见不同要会补充纠正

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对某个问题的研讨和交流中,合作的目的就是大家互相交流意见,获得启示,完善对问题的认识。那么补充和纠正就显得尤为重要,失去了补充和纠正的合作学习也就不能称之为“合作”。补充和纠正是建立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的。一方面要让孩子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一些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往往不敢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提出质疑,这就会将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只有敢于质疑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四)学会欣赏和称赞

欣赏和称赞是孩子们必须具备的情感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不能将自己视为一个个体,而要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将小组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在欣赏和称赞当中,被称赞的孩子能逐渐树立自信心,敢于去面对更大的挑战;称赞他人的孩子会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实现情感的融入。如果孩子们学会了欣赏和称赞,那么会使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使学习充满乐趣。

作者:师永珍 单位:河北省广宗县冯家寨镇赵寨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