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价值。生态文明理念极大地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该课程提供了难得的理论实践机会和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实践,建立教学团队、教学活动、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学既实现了新理论知识传授,又提高了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形成的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经济学科,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谋求人类最大福祉为目标。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传播和应用实践,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1],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表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核心要义,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价值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2],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重要任务。

1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

1.1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报告和“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文献为载体,提出了“两山论”“生命共同体论”“生态文明兴衰论”等[3-6],系统阐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观、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定位、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机制、强调顶层设计与分类施策的推进路径、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保障措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倡议。这些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第一,“两山论”为该课程的绿色财富理论增添了新内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开启了评价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发展效果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理论,深刻反映了该学科研究客体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特征,为教学过程中强调生态、经济、社会整体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豪壮宣言,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开阔了该学科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服务视野。在这些博大精深思想的指引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够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沃土,不断丰富学科的理论内涵,为经济类研究生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

1.2提供了难得的理论实践机会和大量鲜活的实践

案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甚至左右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方向。许多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参与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案例,都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的生动见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生态文明建设四大领域,需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学科中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发展阶段演进、发展模式选择等理论的指导,也为该学科以课题研究、咨询服务、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大量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被总结出来,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案例教学范本。例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诞生地的安吉余村,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余村经验”[7]。再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8-9],不仅有助于国内各地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而且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案例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稳稳落地,增加了学生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认知深度,增强了研究选题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青岛大学自2007年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课程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教学实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拥有5名骨干成员,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均获得博士学位,有1名博士生指导教师和4名硕士生指导教师,2位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较合理。(2)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团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持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新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共获得部级和省部级科研和教研项目15项,其他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27项。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在2019年1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研究生优质课程,2021年获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2.2创新课堂教学

(1)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将新近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将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成功案例带到课堂上。这一举措丰富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研究视野,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理解。(2)将科研训练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以课程论文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讨论,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在本课程每次开授之前,列出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清单,安排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有关问题,要求学生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汇报学习心得和体会。这调动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授课效果。

2.3强化实践教学

(1)将科研课题融入科创竞赛。鼓励研究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作为重点选题方向,借助学术沙龙、组会和高端学术报告等平台,设计题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指导。(2)积极开展室外考察与教学。青岛大学所在地拥有较多的典型实践教学对象,例如青岛市城阳区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胶州湾的蓝色海湾治理行动、黄岛区的中德生态园建设、崂山区的5A景区崂山文旅融合发展、海岸线保护与管理等,为开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

2.4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典型样本。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建设实践密不可分,在新时代承担着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等的光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从该课程的整体架构、具体章节和知识点三个层面出发,发掘哲学基础、文化理念、道德遵循、创新机制和政策选择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具有高水平学术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5积极开发教材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材出版年份较早,没有涵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没有反映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发展趋势,少有涉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相关的案例介绍及理论分析也较少。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我们利用十多年来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课程中积累的丰富资料编写了教材,并于2018年年底正式出版。目前,我们正着手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修订,力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理论纳入其中。

3结语

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深入推进,新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也将不断被总结出来,这为我们持续丰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课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课程建设任务,对于督促研究生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学团队将密切关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完善教学团队、教学活动、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该课程的建设。

作者:陈东景 单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