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四段、七步”教学模式思考

“三环、四段、七步”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以临床医学概要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三环、四段、七步”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以期为高职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三环、四段、七步”;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诊断学基础知识、常用医学检查、临床上的多发病与常见病、阐述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与预防,为其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奠定良好的医学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树立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科学的追求精神、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对病人的关怀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为后续的病案信息学、国际疾病分类等课程提供基础性知识。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基于疾病诊疗流程组织教学内容,依托线上教学平台,运用线下情景模拟,以临床案例为导向,强化家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设计了“三环、四段、七步”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1教学整体设计

1.1聚焦职业岗位,对接各类标准,科学重构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病案信息技术、编码员等卫生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打破章节的界限,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大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下设各项学习模块,学习模块下设各个疾病的防治学习任务。例如:第二个学习单元“内科常见疾病防治”的模块一“呼吸内科常见疾病防治”的内容包括8个常见疾病防治学习任务(见图1)。

1.2基于专业特点,精准分析学情,精心确定教学目标

1.2.1学情分析

以第二个学习单元模块一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学情分析(见图2)。(1)知识和技能基础:授课对象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经过单元一“认识诊断学基础”的学习,已经掌握病史采集的内容、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常用医学检查的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能熟练运用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单元一的学习,具备较好的病史采集能力和医学检查结果解读能力,在疾病诊疗、沟通表达和职业认知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3)学习特点:学生喜欢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参与抢答、讨论、小组合作、观看视频、角色扮演、测试、闯关学习等活动。

1.2.2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1.3依据学习特点,创设模拟情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基于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搭建临床医学概要网络课程,以学校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为基础,整合国家教学资源库相关资源,以智慧课堂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全程教学互动、实施、管理与评价。运用丰富的3D医学动画、视频、典型临床案例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以配套无线触控投屏系统、3D数字人体解剖实训平台、人体解剖模型的智能化实训室为载体,以临床典型案例为驱动,模拟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4立足学生中心,优化教学过程,重新构建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方便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的年龄、学习需要、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构建了“临床案例导向与家校企共育相结合”的“三环、四段、七步”教学模式(见图3)。“三环”:以学生为主体,以临床案例为导向,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前自学、课中研学、课后延学三环节逐步实现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内化、临床职业能力构建和临床素养提升。“四段”:即“学”(知识)—“练”(技能)—“评”(成效)—“拓”(能力),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虚实结合练习技能,纠错互评提升成效,对接岗位实践拓展,达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七步”: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组织开展课程平台探新知、头脑风暴析病因、角色扮演辨表现、创设情境定诊断、小组讨论施治疗、专家参与评方案、家人互助拓应用七步诊疗流程,家校企共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立德树人:教学过程有机融入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思政元素,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5落实教学目标,探索多维评价,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维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依托智慧课堂考评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增加医疗卫生机构专家点评和家人点评的附加评价,调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促进学以致用与教学目标达成(见图4)。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综合评价结果可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2教学实施过程

2.1课前自学,探新知———懂防治

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课程知识点微课、辅学视频、辅学PPT、课前测试题目、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典型案例、主题讨论等,并明确学习要求与提交的学习成果材料。学生按照任务点闯关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探索、学习疾病防治知识。知识点微课、辅学视频和辅学PPT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反复学习。课前测试可以检验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未达到及格分数将自动打回重做,提醒学生要加强学习,及格后测试题允许重做3次,多次作答取历史最高成绩,可以激励学生反复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强化。临床典型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对接病案管理、医师助理岗位所需技能,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习社区的主题讨论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习性投入,也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为课中解决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2课中练评,析病因、辨表现、定诊断、施治疗、评方案———会防治

教师集中点评课前共性或典型的问题,针对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师借助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课前学生自学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能加深印象,将知识内化。因此在课中教师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小组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及线下课堂活动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与技能的练习,即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或汇报、点评方案等活动强化各科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练习,学会疾病防治。每次的练习并非终点,而是交流评价、提升成效的起点,练习结束后学生和教师根据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组间纠错互评、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同时增加卫生医疗机构专家点评和家人点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进取作用。

2.3课后实践,拓展提升———个性化防治

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发送临床典型案例分析测试,进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个性化防治的练习,同时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对家人或朋友进行所学疾病的健康宣教,录制成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同学投票选出最佳宣讲员。

3学生学习效果

3.1模块阶段考核显示,学生知识目标达成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学、练、评、拓”的教学环节中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化和拓展,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以第二个学习单元模块一的教学内容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模块一教学课后章节测试成绩与课前测试成绩对比有显著提高(见图5)。

3.2临床案例测试表明,学生能力目标达成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为求解答自觉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得练、评环节顺利有效进行,学生能力得以提高。以第二个学习单元模块一的教学内容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线上教学平台应用能力、病史采集和医学检查结果解读能力均有提升,疾病诊疗、沟通表达和职业认知能力显著提升(见图6)。

3.3家企点评结果说明,学生素质目标达成

学习过程中的临床典型案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也让学生有感而发,使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思政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和家人点评结果显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育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4反思改进

4.1特色创新

4.1.1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落实新时代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在慢性支气管炎防治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劳模患者案例,让学生具有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强调临床缓解期治疗方案中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联系当前疫情,动员学生积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引导学生树立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肺炎球菌肺炎防治教学中,通过“致敬!最美逆行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教学中,融入钟南山院士的优秀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1.2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案例为导向,家校企共育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基于卫生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岗位实际需求,为学生创设情境,选择典型临床案例贯穿呼吸内科常见疾病防治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构建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三方协同的育人机制,使学生通过多维度的学习体验,提升职业认知。同时,“三环、四段、七步”的教学模式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助力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4.2诊断与改进

4.2.1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实践结果显示,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团队在前期自制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将进一步加大3D医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既要增加数量,又要提升质量。重点放在加强校企合作,以真实临床案例为载体,运用丰富的3D动画,开发系列虚拟疾病防治闯关游戏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效、有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4.2.2进一步完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公平、公正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评价依据智慧课堂考评系统比较客观,但是对于学生职业素养与劳动观念层面的评价仍然较为主观,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完善临床职业素养与劳动观念层面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评价中。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路径,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延展,从知识、技能、应用等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专业能力[1-2]。以临床案例为导向,基于家校企三方育人理念构建的“三环、四段、七步”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靳淼,高冬梅.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8):86-87.

[2]张亚杰,林喆,刘芳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274-275.

作者:王艳霞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