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不同则效果不同。文章在大量的实践探索中,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和思路,研究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各种手段以及保障措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在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教学中得以实施,其效果良好,深受师生们的好评。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涵盖专业范围宽,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教学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如何做到合理有效地开展施工课程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灌输新的技术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不断改革的永恒主题,这已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也是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1]。施工课程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为实现施工课程教学目标和达成要求,在讲课中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学习的各个教学和学习环节。按照教育部课程建设应转变观念使理念新起来,目标导向使课程优起来,提升能力使教师强起来,改革方法使课堂活起来,科学评价使学生忙起来,强化管理使制度严起来,政策激励使教学热起来的总体要求,通过改革力求建立和完善适应我校发展并具有双一流特色的施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方案。

一、施工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

(一)施工课程教学的特点

施工课程教学在国外教学方式上比较灵活,而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研究。目前大多数是多媒体课件加板书的教学方式,虽然节约大量教学时间,增大了信息量,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但还是不尽人意。最好是能做到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到再实践的理想教学和学习模式。伴随着一大批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市场对人才需求量增加,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投入到实际的工程中去,因此有必要不断地研究、改革和探索施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以适应国家和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

(二)施工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1.施工课程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落后

目前采用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方式方法与板书相结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力度不够大。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达不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由于学生对实际工程不了解,既没有参与工程项目,也没有感性认识,很难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个工程的实际概念和培养个体创新意识。因此,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边理论教学,边实践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兴趣,但这种状况当前是很难解决的,学校也不允许这样做。

2.施工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安排不好衔接并脱节严重

施工课程是保证学生学好该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施工课程实践性强,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要到施工现场,室外工作时间比较长。我校施工课程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而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开始的前4周内,是先上课后实习,不能同步进行,在讲课时无法让学生看到实际的工程状况。生产实习时由于施工过程比较长,工程项目受到工程规模大小、项目种类多少、施工条件与进度、季节气候等各方面的影响,生产实习期间所接触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在实习集中安排期内,学生只能观察和了解到局部某些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难以看到单项工程施工,更无法了解和总体把握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和各道工序[2]。因此,无法保证实习教学大纲内容的全部实施。目前我校施工课程是在生产实习之前开设,过去我校施工课程是在生产实习之后开设,两种安排各有利弊,不能说明哪种好哪种不好。前一种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缺乏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感性认识,讲课时学生不一定完全听懂;而后一种是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而进行生产实习,很大程度上可能成了一种参观现象,而且学生也无法动手或细致观察的机会也少。课程教学时也没有计划去安排学生进行短期的现场实习,在课程理论教学后马上进行实习又受到了限制,所以很难做到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到再实践的学习模式,影响了教学和实习效果。

3.施工课程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方法不太客观

施工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根据平时提问考勤、作业和考试等材料相关内容进行评定,最后再给出总体成绩,因为作业平时可抄袭,又没有学生答辩的相关内容,考核方式方法有可能带来很大的随意性、片面性、主观性和模糊性,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表现评定也存有较大的差异或偏差,还有些学生平时不怎么学,靠期末考试突击背诵等,因此,学生的成绩不一定全面和真实。

二、施工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探索

为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新工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依据[3]。根据我国施工行业特点,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讨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问题式、项目式、合作式等,特别是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动态模拟演示、网络化课堂教学、自制教学资料辅助教学、精品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慕课、微课、案例、虚拟仿真技术、翻转课堂、成果导向等多种教学手段都应用到该课程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并通过认识实习、企业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课内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多方位、立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施工课程教学在土木工程2016级建筑工程方向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实践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有效的施工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模式,保证教学顺利实施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施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专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突出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其目的就是深入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内涵,学会利用其理论分析各种施工规律。制定严格的制度,建立了以提高施工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如图1所示。施工课程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学科多,工地的现场经验非常重要。关键问题是研究和确定哪种教学方式方法对线上学生学习该课程有用,同时还要解决在线下的施工精品示范课程建设中如何完善和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因此,特别注重施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该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充实、拓展和优化该课程新知识,突出其实用和创新特色,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一般可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探究式、讨论式、设问式、参与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以期达到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4]。

(二)根据课程有的放矢地安排施工课程教学所需的实习内容

根据施工课程教学的目的、性质和要求,调整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组织的单一固定模式。虽然工地现场实践教学比较直观,也是施工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模式和手段。根据课程安排教学所需的实习内容,实时地带着学生去工地学习,如利用学校内在建的工地,把各种课堂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消化在工地现场。这样在完成该教学环节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内容的现场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施工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

1.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自主、协作、探究式的情景式学习,杜绝“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和“照本宣课”单向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引导式”教学,推动教师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转变,注意施工课程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促进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和素质。课堂教学要结合工程经验和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力求达到内容精练、概念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课堂活跃、师生互动、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组织有方。既可通过老师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也可通过学生随时举手向老师发问,老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教学中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3人一组,课堂上可以进行研讨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分别提问这一组的3个学生,学生一一回答,不会的再进行讨论后作答,师生共同互动。此项活动也可在讲台上进行,并讲给台下的学生听,而且还要录视频传到学习的群里面。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既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可采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spoc课程、学校课程中心、学银在线、雨课堂、多媒体教学、精品示范课程、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形式,所有教学资源无条件向学生开放。使用好在线课程、在线直播、在线指导等教学方式。只有线上线下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力求和谐适度、效果最佳,并结合讨论、提问、总结、随堂测试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研究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搞好精品示范课程建设,扩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向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肺炎疫情期间在线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施工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生没有搞懂的,可以在课堂上用手机APP观看,也可在课下进行观看。教师抽查学生的点击率,并随堂进行提问和进行在线测试、讨论、答疑等。3.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利用“学习通”、“课堂派”、“钉钉”、“QQ群”、“微信群”等现代教学技术加强和学生互动,采用CAI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板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例题解析、习题讲解、现场教学、施工录像、反映施工原理和施工过程的视频动画、工地施工照片、电教片辅助教学、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展现工程及工程建造的真实画面,提供丰富的信息,给学生以真景实感。多媒体技术都能全天候实时地呈现任何工程或工种施工的全貌或全过程,图片、文字、录像、声音、动画等,图文声像并茂,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能获取任何施工过程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等细节内容。为达到课堂与现场教学互为补充的课程目的,可举办施工专题讲座,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负责人或总工结合现场工程真实案例,为学生讲解和分析研究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生产安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案、新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技术与经济比较和论证等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真刀真枪。根据学校在建工地情况,可以随时把学生拉到工地进行观看施工现场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的“理论、实践、再理论”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组织施工课程教学后的反思和交流总结

施工课程每章教学完后,组织课程交流会,老师和学生反思,在会上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争相发言,相互提问答疑,尽情交流总结,畅谈教与学的收获,把学生在听课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自己的某些新想法或好的建议说出来,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课后总结交流不仅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还培养了敬业精神和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学生还争先恐后地对施工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以及授课教师的PPT与课程讲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五)改革施工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和方法

学习成绩考核是检验教学与学习效果、监督教学与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了各种考核手段,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即依据教学过程的可控度,多开展随堂测试(或网上测试)和平时练习,根据平时表现、提问、研讨、作业、随堂测试、网上测试以及课程结业闭卷(或开卷)考试或论文(或大作业),来综合评定成绩,比例控制在20:80或30:70均可,以改变期末结业考试一考定乾坤的做法。作业等相关内容可以在线布置,一周后交上电子版的作业,老师再给出答案,然后老师进行批改。也可以是学生根据给出的答案进行互评和自评,这样可以考核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上述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6级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班与15级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班的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对比如表1所示。

(六)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也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的建设是讲好一门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施工课程教学时,让年轻教师参加,教学全过程跟踪,这样通过传帮带、以老带新的课程建设方式,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年轻的教师大多没有工地现场实际经验,讲课大多数照本宣科。因此,只有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能力、技巧和文学素养,才能把课讲的津津有味,上好每堂施工课程。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施工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讲课时除课堂讲授外可以适当地安排工地现场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既注重课堂与现场内容的合理安排与调整,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培养;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施工课程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手来,学到相关的专业本领和知识,完成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全国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施工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近年来我校按教育部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以及施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改革实践与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6],但还不够,还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应着重在更新思想观念、形成制度体制、创建灵活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和使用现代高新技术上面做文章,更加注重施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经验性和具体实际特点,追求更合理、更恰当、更适用的课堂教学和工地现场实践教学安排,不断改革和探索新的施工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能学到更切合实际、更有价值的施工知识。

参考文献:

[1]江学良,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9-35.

[2]黎小巨,等.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7):79-82.

[3]秦炜炜,等.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8(2):79-84.

[4]朱正伟,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46-52.

[5]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6]王作文,等.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08-111.

作者:王作文 万旭升 孟晓平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