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建绿色学校和其他学校异同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创建绿色学校和其他学校异同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创建绿色学校和其他学校异同点

摘要:以“绿色学校”创建通用性指标为指导,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特点,从宏观到微观、课内到课外、外部感官到内部情感多维度分析高职院校与其他层次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异同点。

2020年4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教发厅函〔2020〕13号),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现2022年“绿色学校”创建比例达到6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达到70%的目标。创建“绿色学校”是用“绿色”的教育理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施行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学校、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推进绿色创新研究,达到绿化、美化、净化学校生态环境的目的。从有记录的政府文件看,2000—2020年这20年间,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发布的包含开展“绿色学校”评选活动的通知多达358条。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已经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高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也表明了国家和各级政府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长期、重要教育工作来抓的决心。近年来,各个学校不同程度地将生态概念引入校园建设之中,建立机制,完善标准,促使“绿色学校”扎实有效推进。高职院校作为施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从学生年龄结构上看,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都已经超过18岁,行为认知能力和自主性方面与初等教育阶段有明显不同;从培养目标上看,职业定向性比本科院校更强,承担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职业技能的重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优于本科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创建“绿色学校”与其他层次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研究各省(区、市)“绿色学校”评估标准和已有文献,结合不同层次学校“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对比高职院校特点,从四个层面对高职创建“绿色学校”与其他层次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创建“绿色学校”的深入推进有所贡献。

一、组织行为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层面

无论什么层次的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前提条件是一致的,学校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配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绿色学校”发展目标和管理措施,建立校园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在保持已有的绿色教育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方案,坚持推进学校在行政、教学、后勤等各个管理领域之间的相互协同,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人员职责、目标清晰、责任到人。每学期定期召开环境教育会议,对创建成果进行检查、总结,使得制度落实有保障。“绿化学校”指在“硬环境”上构建“绿色学校”,是“绿色学校”的必备条件之一,即利用校园环境建设培育学生的绿色素养。在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以办公、学习、生活的场所为中心,构建利于学生绿色素养培育的环境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重视环保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学校里体验绿色、感悟绿色。“绿化学校”不仅包括校园环境整洁有序,还包括校园既有建筑绿化改造,新建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造,整体校园建筑体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例如:采用智能照明等智能化技术降低校园能耗,实现绿色运营管理,能源循环利用。高职层次与其他层次学校不同,在统筹规划校园绿色硬件环境时,可以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实训项目相结合,在校园的植被绿化、建筑环境设计和修建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绿色实践教学平台,既有助于营造工匠精神和职业氛围,又推进了绿色素养教育。例如:针对学生洗浴热水耗能问题,采用双热源热泵热能循环系统,充分利用热能回收机组,循环加热洗浴用水;根据学校冷热源供应随学生作息地点变化集中迁移的特点,建立小型复合式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站系统等。

二、校园文化和谐构建层面

除了“硬环境”外,“软环境”层面营建绿色文化也十分重要,注重内涵发展,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绿色文明价值观,构建一个处处有绿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提倡低碳环保,尽量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降低能耗;倡导无纸化办公,节约用纸,合理用纸;践行“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和管理,对垃圾实行分类投放等,从生活点滴体现节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环保意识内化于每个学生心中。所有层次学校“绿色文化”传播媒介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线上线下同步开设宣传平台,利用标语牌、广播、校园网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开展绿色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主题讲座;增加学校图书馆绿色生态环保类书刊数量等。但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同,校园文化创建也会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侧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层次,重视向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教育,注重规范学生环保行为,教育学生爱校爱家,文明讲理。例如:不把白色污染带进校园、不乱丢杂物、不在楼内打闹、不损坏墙面、爱护花草等。中学层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人文素养和个性张扬相结合的特色教育,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例如:组织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绘画、征文和废品小制作、展示学生特长作品及环境作品等活动。

三、学科教学合理渗透层面

课堂教学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渠道,以环境教育的方式培育学生的绿色素养,由教师主导,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绿色理念。不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学科教学中渗入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小学层次,老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适时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注重环保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例如:健康教育课讲绿色食品;思想品德课讲节约资源;语文课教学生写保护环境的文章;劳动课教学生如何废物利用等。中学层次,注重对学生的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地理课中进行自然环境保护教育;化学课中结合化学物质,讲授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护;政治课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教育等。同时,开设环境类选修课程和讲座。大学层次,除了在学科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外,还设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专业课、通识课、选修课;建立绿色文明教育课程资源库;开展讲座、沙龙等专题教育。此外,学校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大力培养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行业技术技能的传授,所以高职层次与本科层次除了以上共性之外,还有不同的地方。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各行各业都在向“绿色”转型,高职类院校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培养出能够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学校需要根据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绿色发展技术需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协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培训,除了理论课外,环境素养培育同样要贯穿实训课程全过程,不断深化“绿色”专业发展,培养掌握“绿色”技能的职业人才,实现“绿色”职业教育。此外,教师的环保意识是影响学校环境教育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教师要率先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专题教研活动,在学期计划和总结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注重引领作用,重视对生态文明教育带头人的培养,为学校顺利开展绿色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四、实践活动载体丰富层面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绿色行为的改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除了渗透到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外,还会体现在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在课外引导学生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实效性,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以环境主题日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年龄结构不同,开展实践教育的维度也有所不同。小学层次,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和家庭展开,以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为主。比如设计环保手抄报、布置绿色节能主题宣传橱窗;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参观等。此外,学生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单纯靠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配合,学校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家庭传播节约资源的理念,实现“大手牵小手,一起来环保”。中学层次,绿色实践活动范围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区,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搜集环保信息,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环保宣传、环境调查监督等活动。注重激发学生潜能,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等绿色科技发展创新项目。大学层次,绿色实践活动范围从学校、家庭、社区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做环保志愿者。此外,学校鼓励学生研发绿色创新项目,支持环境课题研究,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成果的转化,促使“产学研”紧密结合。其中,高职层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实习是高职学生由学校迈入社会的重要桥梁,企业与高职学校形成育人合力,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专业设备资源,提供“产学研”技术支持与指导。因此,除了学校之外,企业也是实现高职学生绿色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企业与学校之间双向作用,学校是绿色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培育绿色素养、构建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制度过程中,学校的科研成果以企业为平台转化为实物,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绿色意识和技能的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将推动企业从业人员思维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作者:李晨鸽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