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果蔬加工中应用

翻转课堂在果蔬加工中应用

摘要:该文分析总结了翻转课堂模式在“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课前导学、课堂教学、分组讨论、课堂展示、优化考核五个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希望构建新的师生融合探讨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果蔬加工工艺学;翻转课堂;微助教;改革

“果蔬加工工艺学”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选修课,其依据物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的原理对果蔬原料进行处理,改变果蔬的形状和性质,延长其贮藏时间,提高营养价值或利用价值,制成新产品的原理及工艺[1]。学生学习“果蔬加工工艺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果蔬的原料特性、果蔬的加工原理及技术、不同果蔬的加工途径等。华中农业大学学习“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学生一般为30~50名,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讲授,有利于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华中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本文对翻转课堂模式在“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想法,以期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效果。

1“果蔬加工工艺学”教学现状分析

“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果蔬产品的主要加工方法、工艺和质量控制,初步具备果蔬加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4个方面:(1)掌握果蔬加工有关概念和行业发展趋势;(2)明确常见果蔬加工制品,包括果蔬罐头、果蔬汁、果蔬干制品、果蔬糖制品、果蔬腌制品、果蔬速冻制品等的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3)引导学生关注果蔬加工行业中的问题,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4)在分组讨论和汇报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华中农业大学“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述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程涉及果蔬原料的特性、加工原理、加工工艺等内容,知识点多,学生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存在课后主动巩固知识点意愿不强、课程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2]。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与反馈,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果蔬加工工艺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课前导学,提出问题。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将重要的知识点分离出来,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内容[3]。重要知识点包括:果蔬原料的预处理方法、果蔬加工制品的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其次,教师将微视频、PPT课件、文献资料、视频等相应的教学资源至“微助教”教学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都应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长在10分钟以内,且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编制数量和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并将编好的练习题上传至“微助教”教学平台的“答题”模块。教师要确保练习题难度适中,略带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按照任务内容的指导,完成“微助教”教学平台上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通过个人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将学习成果总结并做好课堂上交流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或QQ群与教师进行交流,反馈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通过“微助教”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的参与度和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的自学效果。

2.2课堂教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讲解。解决问题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作业。例如在“速冻果蔬加工工艺”这一章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如何加工速冻薯条?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引导小组间交流互动,对作业进行互评,并形成统一意见。每堂课预留5分钟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每个章节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概要讲解,帮助学生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知识体系[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翻转了师生角色,教师仅作为“陪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灌输式课堂向对话式课堂的转变,将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3分组讨论,拓展知识。围绕果蔬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布置课程研讨课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释产业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所学领域进行报告并清晰陈述观点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设置以下10个课题:(1)果蔬罐藏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2)果蔬速冻制品的发展趋势;(3)果酒和果醋制品的发展趋势;(4)果蔬汁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5)果蔬益生菌发酵产品开发与发展趋势;(6)生物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7)果蔬粉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8)果蔬休闲食品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9)果蔬功能食品开发与发展趋势;(10)果蔬采后保鲜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考察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自行选定某一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以4~5人为一小组,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相关资料制作PPT讲稿。通过文献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团队协商、讲稿制作等,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

2.4课堂展示,提升能力。每个小组提前一周将PPT讲稿发给教师,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讲稿。在课题展示环节,小组每位组员相互配合进行陈述和交流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打分细则如表1所示。各小组在完成作品展示与交流讨论后,结合教师与其他小组提出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选出优秀课堂作品上传“微助教”平台进行线上展示。在线上展示学生作品,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6]。通过课堂展示,学生既加深了对果蔬加工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其他学生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2.5改进考核,巩固效果。以往“果蔬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考核成绩主要由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这样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果蔬加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果蔬加工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笔者认为,课程成绩应由考勤及课堂表现成绩(20%)、作业成绩(15%)、课程研讨成绩(25%)、期末考试成绩(40%)四部分构成。考勤及课堂表现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及课堂参与程度,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作业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每次作业按10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课程研讨成绩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果蔬加工产业问题进行分析的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小组资料收集和整理、PPT制作、陈述和交流等内容和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卷面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主要考核果蔬加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加工原理、加工工艺、操作要点、产品质量问题等内容,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

3结语

“果蔬加工工艺学”是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包装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在培养高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笔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助教”辅助工具,利用视频学习资源和小组课程讨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现由灌输式课堂向对话式课堂转变,将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作者:刘莹 黄文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