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建设探究

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建设探究

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各大高校要将体育学科和德育内容有效结合,使体育学科的教学德育功能加强。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忽视了思想政治理念和体育教育的融合,在大学教学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所以,要进一步探索合适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路径,在培养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的培养,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课程育人路径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将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课程育人的路径。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强调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至全科、全员、全方位流程中。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全方位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课程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课程育人路径建设概述

1.1课程思政的提出和发展。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源于2017年教育部所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课程思政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目标。在后续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涉及课程思政的课程已经有30多门,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已经有近200门,为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导入的作用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导入是统一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和体育技能、传承优秀体育文化等方面,但是在体育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方面体现不足,只有将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引导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为充分的发挥出体育课程的价值。其次是课程思政的导入,有利于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层面,应当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运动乐趣等纳入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

1.3课程思政育人实施的必要性。在我国高校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地。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所以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一致步调,以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方向进行,明确教育育人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改革大学生体育课程,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知识和身体素质相结合对其进行培养,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达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发展和进行。

1.4课程思政育人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导入的原则。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导入,必须坚持对应的原则,以此才能够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更为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些原则包括融合性原则、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原则、持续性原则,在这些原则导向下,将思政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充分融合,适应时展要求并作出超前规划,将课程思政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够真正达到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构建的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育人本质体现不足。大学院校目前存在教师和大学生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念上的理解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存在偏差,只是为了考试和获得学分,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众多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提出硬性规定,大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修满2年大学体育课程并且按照规定完成学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了完成体育课程选择得分高或者比较容易通过的体育项目,使体育课失去原有的价值,误解了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地[1]。另外,大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够积极,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大学体育教师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几项体育项目的成绩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生健康发展水平上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得到高分,在身体发展上比较忽视,近些年,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上比较差,总体体质测试水平偏低,还存在部分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没有得到合理设置。知识的传授要与价值相结合,对于大学课程来说,可以分为显性思想政治课程和隐性思想政治课程[2]。显性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隐性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对于体育课而言属于隐性的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体育课堂的设置上,没有有效的将显性思想政治课程和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价值,还没有达到体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展的效果。从根本上讲,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对体育课程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3教学与育人统筹不合理。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上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在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没有合理的融合,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同时,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上比较的单一,不具有创新意识,模仿教学等教学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追求知识的需求,导致学生在身体素质上不能有效提升,在学习效率上也相对较低。目前,我国高校在选用的教材上仅仅是片面的突出体育技术促使人的转变,但是体育教学的计划制定与实施不完全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存在只是热衷于领导团队的培训以及比赛,在大学生的教育上比较忽视,只是对运动技能的研究和竞赛技巧的探索,不能够促进大学生智力和体育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也忽视了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能力培育的作用[3]。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没有得到统筹发展,只是让大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达到竞赛的标准,对大学生教育的质量没有重视,造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受阻。

3课程育人路径建设途径

3.1强化教学管理。体育课程教学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精神上的锤炼。体育课程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是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和思想理念。也就是说体育可以塑造人的健康身体、培育健康精神以及提升人的素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在于体育课程具有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使其坚强的意识不断增加。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育人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掌握之外,还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以及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体育课程变的更加有益。

3.2强化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要从教学目标上、教学内容以及环节上、教材策略以及教材方法上等制定出符合现代教学的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改进的过程中,要对运能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重视,还要讲思想政治理念和具体的教学相融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将体育课程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理论以及体育精神相融合,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对体育课程基础知识的课节合理减少,增添有关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环节,在学习的形式上实现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上进行增强,体育教师要把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单纯的体育知识传授课程。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加以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的将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校要对教师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且具备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还要从体育课程上入手,使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具有自信心。在教育模式上实现创新,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对体育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考核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制定教学评价质量标准,随机抽查学生的考评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考评并有效监督,发挥考评工作对教育育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4结束语

在高校中,大学生体育课程育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政治理念的实施,高校应不断的对大学生体育课程育人的路径进行探索,找到合适“课堂思政”的路径,不断的完善大学生体育课程育人的模式。在大学院校中,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在育人本质体现不足,在体育教学中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有偏差,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合理,没有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合理的结合,在教学与育人上统筹不合理,体育教学的计划不完全符合教学的要求,不利于体育课堂对全面人才的培育。所以要强化教学管理,对课程进行有效改变,制定符合现代教学的方案,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进而达到课程育人的理想效果。

作者:王彬彬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