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思考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思考

摘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为了不断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产教融合、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本文通过分析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思路、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及运营情况,提炼其优秀典型做法和经验,探索其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为更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创业

生态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升级,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种方式实现大学生就业。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顺应“双创”时展趋势。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概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通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技能,实施创业项目,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开展创业实践、营造创业氛围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基地,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基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具有公益创新特色,形成了校企合作创业模式、合作交流模式多种模式,创业基地孵化模式可以突破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困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作包括建立组织架构和加大资金支持,成立孵化基地权威管理委员会,决策孵化基地重大事项,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企业资质进行评审,设立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提供服务。

2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

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政府支持,由学校负责全面管理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政府公办、公益性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坚持“助创业者起步,为创业者创造条件,伴创业者成长”的理念,先后获得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部级众创空间、广东省众创空间、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创业孵化园、中山市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2.1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对孵化基地建设的支撑

中山市的传统产业如家电、灯饰、五金、食品等正在转型升级,同时,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下,中山市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互动,在产业上主动承接,对接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新格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崛起,都需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样一个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企业孵化平台,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期孵化器,对尽快集聚和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中山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例、提升中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中介服务水平、促进中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地运营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中山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一直紧贴中山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专业布局,建成与珠三角区域专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度对接的35个专业和5大专业群,拥有一批紧贴国家重点产业和中山支柱产业的骨干专业。学校是国内最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批示范校。孵化基地聚焦区域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顺应家电、灯饰、五金、服装和家具等传统产业价值链延伸与智能化升级趋势,充分发挥小榄学院、沙溪服装学院、大涌红木家居学院等产业学院的优势,谋划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依托中山市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中山市科技服务集聚地、国家重点专业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服务、创意设计等领域。

2.2基地建设思路

孵化基地以“营造创新环境、研发创新技术、孵化创新企业、培育创新人才”为宗旨,建设思路如下。

2.2.1依托高校,政府推动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高校和中山其他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及科研平台优势;在中山市政府、市人社局的大力推动下,坚持产教融合,共同创办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2.2.2集成资源,市场运行

集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其他高校的科技资源与广泛的社会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吸纳各类人才、成果参与园区建设。

2.2.3突出特色,自主创新

将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中山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结合,以学校优势专业及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为依托,大力加强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将基地建设成为立足中山、面向大湾区西岸的自主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2.3基地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中山市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基地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结合起来,通过对现有创新平台、产业学院和其他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布局,实现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2)因地制宜,一园多区。围绕产业发展体系重塑行动,实施“5321”工程,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动能,焕发传统优势产业新活力的目标,结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色、产业学院特色等实际情况,在管理模式、投资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3)创新先导,市场运作。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园。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建立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快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4)集成力量,多元驱动。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建设基地的积极性。中山市政府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和政策扶持,营造优越的环境氛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科技、人才、平台、信息等优势,鼓励广大师生到基地创新创业;通过市场运作,吸引多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基地的投资和建设。(5)科学论证,把关入孵。凡进入基地项目都需经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要符合科技部公布的高新技术目录、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要求,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把关入孵项目。

2.4基地运营情况

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位于学校院区内,设有企业孵化区、导师工作室、合作机构服务平台、服务大厅、休闲公共场所等区域。基地设在高校内,环境优美舒适,车位充足,餐饮、超市、运动场所等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同时可免学校网络宽带和移动通信等服务,达到最大化与学校资源共享、资源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基地建有完整的运营标准体系,内含六大管理办法。为中山市所有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退役军人、港澳同胞等创业团队入孵后提供八大服务功能:免费孵化场地、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物业管理、代办服务、服务、人才招聘、项目对接。运营团队负责人由学校指派任命、人社局备案,其他工作人员均为专职外聘,专业背景多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管理等,多年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管理等研究。多名成员接受创业从业相关培训,具有专业的创业服务能力,其中2人为中山市创业导师,1人参加过中国技术创业协会CATE培训,2人获得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初级培训证书,1人获得创业咨询师三级认定。基地签约聘请专业创业导师服务团队,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企业高层管理者、科研院校老师、财务、法律、工商等相关领域专家,设有导师工作室,为入孵企业免费提供创业公共服务。基地通过定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设积极上进的创业文化、提高创业者的素质,促进创业者提高企业运营、创业思维、企业财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帮助创业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开拓视野,提高创业成功率。基地建有完善的创业优惠服务体系,为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证照办理、减免物业管理费、水费和宽带费等,为创业者提供最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疫情期间共同抗疫,基地本着公益至诚、服务至上的态度,除原本有的免收租金、物业费政策外,还为在孵企业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设备。近两年,基地累计引入创业实体138个,累计培育15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孵化企业知识产权20余项,在孵实体提供就业岗位数320人。

2.5基地建设模式

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开拓思路,打破区域界限,创新构建创业孵化生态圈和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的产业集群优势,设计了“一园多区,多区联动”的园区结构,以创新楼为主要依托,聚焦服务创业前期和苗圃期。以科技楼为扩展,集聚中山市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集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速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以5个产业学院为延伸,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产业群集聚优势,为高速成长的企业提供快速增长的空间和专业服务的功能,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在“一园多区,多区联动”的基本思路上,基地构建了“立交桥式”创业生态圈,形成了从苗圃期-孵化器-加速器的企业孵化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基地孵化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基地提出了“三阶梯式”服务模式:第一阶梯,构建创业服务全覆盖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给创业者圆一个梦;第二阶梯,创教融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助力企业深度对接高校人才和科技成果资源,给创业者搭一座桥;第三阶梯,创科融合,由创业服务升级科技创新服务,帮助科技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推进企业产品升级改造,给创业者一盏灯。基地从“一园多区,多区联动”的园区结构布局到“立交桥式”创业生态圈的构建,再到“三阶梯式”服务模式的建立,极具开拓性、创新性和典型性,值得推广和其他孵化基地学习借鉴。孵化基地按照“一园多区,多区联动,集聚资源,逐步推进”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1+N”式:“1”是指主园区,主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N”是在现有产业学院或研究院等载体的专业镇开展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

2.5.1打造师生创新创业园地

在校师生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主要吸纳在校师生从事科技创业活动。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大学科技园承接学校“模拟、实践、苗圃、孵化、转化”师生创业实践平台的“苗圃、孵化、转化”三大重要环节,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

2.5.2打造初创企业发展福地

集开发、科研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成果育成平台(初创企业前孵化器),推动中山市高新技术从应用研究开始、经过小试、中试,直到产品化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良好的产业转化环境,为中山市输送孵化毕业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5.3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地

集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吸纳集聚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法律法务、金融机构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5.4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通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创新集群。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中山市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产业定位,按具有相对专业优势的3~5个新兴产业进行规划招募科技企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承接园内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产品和工艺的中扩试、商品化和产业化,重点吸引已具备中扩试条件的、符合大学科技园新兴产业定位的项目入驻,同时吸引校办企业或与高校有技术合作的企业入驻。

2.5.5打造产业孵化园

根据产业学院优势专业定位入园企业的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围绕具体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开展服务。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促进镇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镇区产业融合共生、共同发展。

3结语

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建设创业实践平台的新路径,以政府支持为基础,以高校运营管理、资源整合为重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包容式、开放式、多样式”的建设路径,有效解决了当前高校建设大学生孵化资金问题、场地问题、项目质量与项目评估问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搭建系统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实施多元化的建设途径,依据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探索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周琳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