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对策

新形势下增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对策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完美的教学方案,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学中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且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深入探究有效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策略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同时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求解放学生天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呢?

一、深入分析研究学情,有效设计弹性预设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女士曾经说过:“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要想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弹性预设,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并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性格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胜利的果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形成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有时学生的想象会与教学内容脱节,为了引导学生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随机生成的资源,利用启发和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探究交流,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首先,通过标题进行教学导入。学习一篇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它是文章之眼,是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元素;通过分析标题,可以看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标题进行教学导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标题,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作者试图通过标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一段时间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同学们,教师看到这个标题后认为,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三点。第一点,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百草园是什么,作者曾经在百草园生活过。第二点,通过题目作者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曾经在三味书屋有过学习经历。第三点,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作者最终离开了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验证一下教师猜测得对不对。”这几句导语和接下来的教学息息相关,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通过分析标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结构,为正式阅读课文打好了基础;其次,分析导语是一个大胆猜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急于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更容易触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使得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此外,借助反常态生活现象进行课前导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一反常态的某些现象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动力。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当下社会的高考制度进行课堂导入:“金榜题名原本是人生喜事,如果我们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肯定会得到大家的夸奖和鼓励,家人会替我们高兴。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却因为金榜题名而疯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反常态的现象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研读课文学生会明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主人公毒害之深,作者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病态,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兴趣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设计导入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灵活设计趣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教师要灵活设计趣味性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碎问碎答”的模式,这种提问模式无法突出教学重点,不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阅读要点,更无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这种提问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失去连贯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被动学习,思路总是跟着教师走,从而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并践行“主问题”式趣味性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立足于提出关于课程主线的重要问题,促使阅读教学围绕主要问题而展开,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并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思考、探究、讨论、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研究文章内容,从中提炼出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的有效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以探究的眼光审视文章的每一个角落,促使学生细细品味、仔细咀嚼。通过这种提问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将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究学习,减少了课堂中的无效提问,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采用这种提问方式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文章的结构、主旨、语言特色、作者情感、想象力、创新力、人文教育等。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其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一句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的卑微地位,一方面预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孔乙己是穿长衫的,他为什么也‘站着喝酒’?”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抓住教学内容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无法做到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如果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详细阐述出来,不仅课堂时间无法满足要求,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侧重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学压力,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情绪,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是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和教学的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过于简单则起不到锻炼思维的效果,不需要认知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学生就会产生懈怠心理;问题太难,学生可能会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给学生造成困扰和障碍,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得到答案的果实,既能起到引导思维的效果,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际上是对学生基本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获得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就不可缺少对学生的尊重。”[2]通过研读课文,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为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要求学生轮流发言,发挥学生主体优势。独立思考过后,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发言,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学生主体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探究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道路上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为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合作学习策略,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提高语言分析能力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社会性、情感性的学科,不管从语言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都要求学生切身感悟文章内容,并进行探究学习,深入触及作者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情感教学法,不但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而且要立足于教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自主思考文章大意;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法语歌曲《思念你》,学生被婉转优美的音乐所吸引,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并深入体会主人公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又如,在教学《变色龙》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他是一个出尔反尔、见风使舵、沙皇政权统治下的走狗。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他几次“穿脱大衣的窘态”,并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得出:“他虽然是沙皇政权统治下的走狗,但是也有非常可怜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中,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能生存下去。”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从小说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并思考问题,切身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七、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现真实文章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内涵丰富,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再现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为了唤醒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家所熟悉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在欢快歌谣的引领下,很多学生都跟着轻声唱起来,不但为新课程的导入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而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阿里山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阿里山的向往之情。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阿里山的优美风光。例如,展示阿里山如画如诗般的美景风光,让学生概括出阿里山“林静、路曲、树广、木神、水秀”等景物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弥补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方面的缺憾。再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课件,增强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感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注意,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采用多媒体,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一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总之,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效的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途径,反复审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10-11.

[2]崔新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变”与“不变”[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29-30.

作者:高晴晴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