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

提要: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该文在综合教育大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英语核心素养投入教学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1概述

自2014年“核心素养”一词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理论及实践探索的热潮。国内学者们积极参考西方国家教育理念,结合我国教育思想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已经提出了不少相关的见解,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但实践总是比理论难实现,会受到各个教育环节中的各种因素影响。例如,教学的环境、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及教学评价等。在我国,中学阶段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来自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传授,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多方面配合,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也是对各个教育环节的考验。因此,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了。

2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在探讨核心素养之前,需要先弄明白什么是素养。素养(competence)是指透过教育情境获得学以致用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而展现出“优质教养”,强调非先天遗传的后天“教育”与人为“学习”之功能。简言之,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教育可以获得知识与能力,并用来改变自己及社会。由此不难看出,教育与素养是有一定关系的。由素养这一概念推导出,核心素养就是指素养当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核心素养与教育更是不可分割的“血与肉”的关系。因此,“核心素养”被誉为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蔡清田,2012)。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先前的“应试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各个学科都相继研究、总结出了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数学核心素养、艺术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

3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英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要具有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要素。

3.1语言能力。语言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理论提出以前,英语教学只是单一的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重复训练,而现在的英语教学则强调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这些基本素养,还需要对英语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要有表达自己思想并与他人交流见解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全社会的知识素养。之所以要强调语言能力而非普通的语言知识,就是因为学习英语不单单是知识的“输入”还要强调“输出”,这里的“输出”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构建思维及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学生读完了一篇英语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反应。

3.2文化品格。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英语学习不单单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相互融合。英语在我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都是外语学习的重点,有些国家甚至还作为官方语言。因此,学习英语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手段与媒介。文化虽然给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是文化是可教授的。中学时期是学生养成文化意识、文化情感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对学生的文化态度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既不崇洋媚外又不自我封闭,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大环境下健康发展。

3.3思维品质。语言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汉语习惯先说重点进而补充其他附加条件,相反,英语习惯将重点放在整句话的最后,在中间加上各种定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就容易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出现错误。但这种失误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通过一定的英语学习,思维方式就会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上靠拢,语言转换也就更加通顺了。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或“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那样培养人的思维。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例如,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就开始学习数学、英语和美术这三门学科,但并不是为了以后成为“数学家”或“艺术家”,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习数学可以增强逻辑思维,学习美术可以增强形象思维,同理,学习英语可以增强多元思维。

3.4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光要学好,还要会学。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是每个中学生都需要养成的基本学习习惯。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例如,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努力发挥希沃白板5在课堂中的作用,利用口语100帮助学生系统复习(赵皓辰,2019)。教师积极将智慧课堂和初中有英语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构建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大的学习能力离不开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活动的设计也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4英语核心素养下教育现状及问题

4.1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的缺失。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校内和社会共同营造。在国内,学生主要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在学校内,学校课程设计、教学设备也自然就成为影响英语学习重要因素。虽然教育界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已经有一定深度了,但在教学实践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三这样处于升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期,课堂效果差、学生活跃度低使整个教学环境处于沉重、低迷的状态,进而导致学习英语兴趣低下,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当然,某些地区社会上给予的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在社会上的语言环境中得不到锻炼,这也是导致英语核心素养实施困难的因素。

4.2教师的素养及精神出现滞后现象。英语核心素养的实施对于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来说确实是一场挑战。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考试成绩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老师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具备学科创新精神。但在英语学科素养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老教师在接受新鲜理论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学科创新意识不强,这就容易导致不同教师、不同学校同一理念实施的结果不一样,因此产生了学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地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另外,部分教师在理解核心素养的理解上有偏差,过于看重知识的灌输,导致英语核心素养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贯彻的不彻底,学生处于懵懂状态,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不会提高。

4.3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不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体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一线教师的英语课堂不能够完全的将核心素养体现出来,学生也还是“为教师论”的思想。具体体现为: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大量输入,设置大量的输入环节的活动,而输出活动却相对较少。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跟随老师的讲课步骤读单词、读课文、记语法等,对于读过的课文没有自己的思考及想法。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意识薄弱,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核心素养体现不强,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4.4教学评价环节不受重视。完善教学评价系统是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环节的重要步骤。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教学活动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这一错误思想,这是忽略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进行前只是简单地备课而忽视诊断性评价的作用,这就容易导致教学环节脱离学生生活而成为无意义讲授(meaning⁃lessteaching),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也要进行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容易导致教师获得反馈不及时,无法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弱点。

5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有效策略

5.1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听、说、读、写技能培养的最好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掌握知识牢,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应进行全英授课,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问候、课堂指令开始进而慢慢增加课堂英语的比重,保持学生在英语的大环境下学习。另外,课堂上教师尽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讲授沪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VisitingtheMoon.Reading部分课文后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假如自己进入太空,自己的行程应该是怎么样的,会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找学生为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进行补充。这种语言情景的活动不仅新颖而且十分有趣,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潜在课程也是影响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物质环境中,校园规划、校舍设计、教室安排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例如,教室的桌椅排列是圆形的,应该更有利于小组讨论与研究。根据杰克逊的《课堂生活》(LifeintheClassroom)得出学生多、校地小、资源少会影响学生的“期待”,考验其耐心(Jackson.1968)。因此,学校资源及环境的设定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供便利。

5.2重视教学过程,培养思维品质。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能够促进思维品质的养成。现在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是只看重考试的分数,而学习的过程就自动被忽视了。其实,好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梳理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音标的发音及书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却总是被教师忽略,即使学习也只是一带而过,并不会进行系统的讲解与练习。这就会使得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靠,在往后的学习中也往往会因为音标的问题烦恼,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再者,处于上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于老师讲授的东西接受快,中下等的同学思维能力差,接受知识慢。这就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都能够得到发展。

5.3深究课堂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品格。文化意识及品格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任务。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不同的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应该做到正确看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差异,在学习我国优秀文化时,尊重他国文化,养成健康的文化意识(王学贤,2017)。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带有文化意识的课堂以积极、轻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乐趣。例如,在讲授沪教版七年级(上)TravelingaroundAsia.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你最想去中国的哪些地方旅游?为什么想去这些地方?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让学生对国内的文化场所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Reading部分时,让学生对人民广场、外滩和豫园进行对比,让其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让其明白,即使是同一个城市也会有文化的差异,感受文化的力量。

5.4完善教学及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英语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使其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具体体现为:在讲授听力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将每个人听到的内容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每一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另外,在讲授阅读课时运用任务型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开始前,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积极思考。讲解课文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主观思想讨论的观点进行讨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课文朗读之类的简单的活动。这样既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兼顾了教育的公平性。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利于教师及时修改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使用过程性评价,以便于对于学生反映差的知识,在第二节课开始前及时进行补充或再次深入讲解。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找到最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5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教师是新理念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其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新理念能否顺利实行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与讲解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着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例如,一位英语教师对非谓语从句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在答题时遇到谓语从句和非谓语从句杂糅的情况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话,那么对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接受,进而影响着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另外,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着所教授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并且要有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新兴理论及时了解并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作者:韩孟瑶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