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理解物理现象,并把物理知识重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是学生学习物理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但如果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物理知识
探究式教学法其实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又被称为研究法、实验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先行把握,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最后获得想要的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法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以问题形式成功吸引学生的参与,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课堂探索活动当中,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探究式教学虽然已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探究式教学教学效果的获得。而文章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探索出更好的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改变,初中物理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在以前,初中物理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现在,教师的教学目标逐渐上升为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确实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是相呼应的。因为,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参与到教学当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在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验证物理理论和规律,学生也会进行不断的思考,逐渐形成物理学科思维,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弥补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低、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等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会更容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1)学生未能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自身对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从中获得一些物理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会直接影响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但从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就会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理论研究前预习,这类学生一般都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且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也会比较强,上课也可以非常快速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毕竟是少数。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本身就比较弱,但是却不愿意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又很容易出现走神,很长时间都很难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想要他们对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步骤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根本就不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听讲,长时间下去,学生会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把主导地位让给教师,自己只是教师教学的一名观众,被动地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基于此,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想要得到不断提高,就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教师未能准确理解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且也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教师作为执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人物,很多教师对于探究式教学所带来的效果还是非常认可的,但由于对探究式教学缺乏准确理解,导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而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解不全面之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自身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知识并不充足,在教师的影响下导致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全面了解,即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挖,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具有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自认为探究式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虽然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但是由于教师计划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全部呈现,导致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慢慢地开始放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
(3)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不够优化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可谓是非常开放的,因此需要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很多奇妙的物理现象,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物理现象,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对问题的思考进而进行实验和探究,然后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自己对问题答案的猜想是否正确。但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同,自然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很容易造成课堂结构的分散,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浪费,教师的教学进度也会比较落后,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3.初中物理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1)合理设置引导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想要学生参与到其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去引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样设置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去引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吸引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记忆力会更强,且会更全面。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节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电功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小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是需要教师通过问题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是电功率可以测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可以怎么测?这样一步步紧扣的问题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把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深,且使学生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想要进行问题设置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对于学生将很难有吸引力;但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又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设置合理的问题才会使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被大大降低,且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状态并不活跃。而探究式教学是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虽然不同,但是教师并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非常亲切和谐的与学生进行相处,学生也非常愿意与这样的教师进行交流,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学生对于教师的崇拜之情会使学生对其所教的课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学习主动性高,课堂学习氛围和谐,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把物理知识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过程,对于提高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
(3)优化课堂结构
新课改后虽然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做好自身的教学引导工作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工作。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不能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那么课堂教学内容将无法完成,甚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全面性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为了既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探索后教学”的模式,但这一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相互的配合以及提前的预习和备课工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而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要制定合理地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目标得到高效的实现,同时又可以促进班级内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让他们都可以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这一节课程时,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因为爱玩忽略了课堂实验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的身份,要严格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时间,使学生在做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之后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操作和分析,这样才能获得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实验探索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实验法,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堂时一定要对物理实验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一定要重视实验探索。那么实验教学想要得到有效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物理实验,并组织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索当中,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自主实验探索。那么教师在对物理实验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注重物理实验的可实施性和趣味性,并积极为学生构造有效的实验空间,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实验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此外,针对一些不易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师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中为学生进行信息化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详细过程,发现实验规律,总结出最后的结论。比如,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杠杆原理的简单机械,然后再利用信息化软件为学生设计一个探究杠杆原理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教材中杠杆原理的基本内容。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探究式教学有效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不断的实践,并从中获得一些有效的经验,使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可以被充分调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更加高效的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
作者:马如浩 单位: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