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论文范例

大学教育论文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1

1.1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

人类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追求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上,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因果论,利用因果论推导事物的本质,需要用极其严谨的逻辑方法和缜密的思维,所以能够利用因果论做到这一点的从来只是少数人。理论上每一个件事的发生都是事物本质的片段表现,只要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相关信息,通过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能够跳过繁杂的分析过程,直接还原事物的本质,但是在信息技术出现并普及之前,通过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想要收集到足够的相关信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甚至令人绝望,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完全可以在有效的时间段内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即时性完全能够满足运用相关关系求得事物本质的条件。可以说,大数据就是利用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论。

1.2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典型案例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两个化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有学生课前在家观看学习,教师在视频中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果是学生成绩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为“翻转课堂”。受“翻转课堂”的启发,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edX,斯坦福大学创办了Cours-era、Udacity,开创了大数据技术在大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先河,现在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了席卷全世界大学教育新风尚,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与PeterNovig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全世界有超过16万人在线注册学习,2.3万人通过了考试,成为大学教育世界化的典范,现在国际上类似的在线课程几乎涵盖了大学教育的各门学科。2013年,上海高校率先成立了中国的MOOC平台,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盟了edX。

2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特点

大学教育会被时代打上烙印,大学教育的产品要满足时展进步的需求,还要承担为时展进步提供人力资源的责任。现在的大学教育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产物,其特点就是批量化、快速的培养了大工业生产所需求的劳动力,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原有的大学教育在功能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了,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流水线式教育正在向着自组织学习改变,学校和课堂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平台,课程周期以微课程为主,学生学习安排更加个性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学习内容不限于书本,还有来源于实际的需求,一刀切式的教育方法正在向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占主导地位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极具戏剧性的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中描述的未来教育的图画与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大学教育能够做到的惊人的一致。

3大数据对现代大学教育创新的积极影响

3.1更开放的校园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校园的围墙只保留了其象征意义,大学教育通过网络的触手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学更加兼容并蓄,包容性更强,大学不再是知识垄断的殿堂,而是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尤其是MOOC和edX已经在全世界高校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使用的情况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完全不需要到国际名校去听令人向往的著名教授的课程,在网络上就可以实现了,所以高校教育在一定的意义上已经国际化了。

3.2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孔子老师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没有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并包容”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大学。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出有组织能力的人、能够独立做出理性判断的人、能够在繁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的人、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甚至脱颖而出的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了现代教育工作者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绝佳机会。

3.3更具时效性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中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时滞性,教学内容大多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难从教科书中了解到专业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另外,学生一般在学校期间又很少有社会实践,绝大所数学生都是从校园直接进入社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和社会接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收集到来自全世界相关学科最新的前沿信息,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甚至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者分组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4更具合作性的教学过程

大数据时代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大数据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韩愈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观点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数据时代这一现象被打破了,学生甚至可能在某些领域掌握的信息远远超过教师,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界线再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泾渭分明了,这一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教师的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将被放在突出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新知识的探索。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传统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也有合作,但是信息交流手段比较网络时代的效率要低得多,大数据时代教师之间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要远远地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最明显的。三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学期间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更久,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时间上远比和教师的合作更多,大数据时代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轻松,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取长补短。

3.5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开放性教学过程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强调师生之间互动。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让课堂变得无处不在,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交流平台。学生掌握了更强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向教师提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诉求,教师收集到所有来自于学生的学习诉求之后,和教师或学生讨论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上述的一切过程都可以通过方便的网络平台高效地完成,并运用大数据手段得到最合理的结果,使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得以实现。

3.6更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媒介是黑板,教师的教学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本讲义或教案,学生的学习工具是一本笔记加一支笔,教师埋头写,学生埋头抄。现在的课堂教学媒介大多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是无论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其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本质却不会改变,不断变化的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媒介。大数据时代可以采用小班化、多师同堂、家庭课堂、网络课堂、MOOC等方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工业时代流水线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所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和服务的具体化表现,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自组织学习能力,解放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化和规训。

3.7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问卷调查式方法得到的,调查时间一般是在学期的期中与期末之间,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表达能力、情感交流、教学态度等等,最后由学生打一个优良差的评价。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但是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客观性程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而有所降低,例如学生因为对期末考试的担心而给课堂教学情况并不理想的任课老师一个过得去的评价,或者任课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辅导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是任课教师本身就是院系的领导等等;其次是这种方法几乎没有明确体现出学生的诉求,比如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而大数据时代的解决方案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平时在微博、博客、网络社区、校园bbs、飞信、qq群等聊天交友平台中的发言或聊天记录建立一个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模型,因为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往往会显得比较保守而有所保留,以至于老师无法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利害关系而明显会更加真诚和真实。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每一个教师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的建议或培训计划,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评价,掌握这一班级学生的真实状况,包括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等信息,从而在学生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

3.8更高效的社会信息反馈

大学教育是否成功最后还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传统的高校社会信息反馈系统收集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手段一般采用电话调查,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学生一段时间的就业信息,根本没有办法掌握毕业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并加以分析,掌握社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并迅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

4大数据时代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印度教育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在印度乡村街头安装连接互联网的电脑,那里的孩子从没见过电脑,也不会英文,几个月后他发现孩子们在没人教的情况下学会了电脑,他还在其他国家做过很多类似的以数学、语言等为内容的实验,实验结果都与上述情况类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苏伽特•米特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定义: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据此,在教育过程中大学和大学老师便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了。据美国新媒体教育联盟(NMC)的研究,人类学习行为需要的媒介或载体都有其对应的技术基础,也就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会被旧方式阻碍。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和PeterNovig教授全世界的粉丝超过16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为其他大学教师树立了信心,大学将变成一个巨大的训练场,教师就是教练,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时间,也会有重重困难,对大学和大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5结语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2

1.1英语翻译教学地位薄弱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体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弱势,很多学生由于从未接受过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在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语言障碍。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在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译”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上,翻译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基本上是作为补充课程来讲授的,没有正式开设翻译课程。《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为选修课,安排在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但由于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开出面向所有学生的应用技能选修课。加上近几年的扩大招生,师资紧缺情况更为严重,能够开选修课的,不过寥寥几门,只是起了点缀门面的作用,在某些大学中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上课的学生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学生没有机会上课。

1.2翻译教材缺乏质量

在教材方面,大学翻译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缺乏高质量的教材,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师,也缺少研究机构。目前公共外语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大多只是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些汉译英单句练习或零星穿插的英译汉练习。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同时,如果过分强调这样的翻译练习,会使学生误以为只能有一种译文,语言只有一种表达方式,从而形成死译、硬译的毛病。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不少翻译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仍以旧的翻译教材为主,自己另外增加一些教师感兴趣或熟悉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就考试项目设置来看,近年来,各类英语考试试卷的主观题的比重逐步加大,这一变化不仅涉及英语专业学生的各类考试,如英语专业4、8级考试(TEM4/TEM8),同时也涉及大学公共外语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CET4/CET6);不仅涉及全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也涉及各种出国留学考试。翻译题型,特别是英译汉题型在主观题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从试卷整体来看,翻译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试题也缺乏规范,题型单一,测试目的不明确,覆盖面较窄,试题内容往往局限于对学生词汇和某些固定结构的测试,很少能够涉及到需要检查的知识和翻译技能,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

2应用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好必要性

实用翻译为支持科学研究,沟通地缘政治谈判,帮助跨国公司寻求海外市场,促进科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加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合作。翻译---自古是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减少“走出去,请进来”的绊脚石,社会各界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越来越高。例如福建一家出版社到国外开展销会时把“可供合作出版书目”译为:CatalogueoftheBooksforCoopera-tion。据说后来无人找他们合作,也许与翻译错误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海外媒介出现一些“中国速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名词,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近而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然而因翻译却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一位美国游客在一个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译为“MountThreeSisters”,觉得好笑,因为mount可作为动词,在美国俚语中有tohavesexual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宾语又是threesisters。因此应该为Three-sisterMountain为妥。因此,社会对外语教育给予更大的期待,希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促进对外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成功达到“为中国与世界对话”,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魅力。另外,听、说、读、写、译是相互贯通,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欲“听懂”需要在头脑里有“译”的思维和意识,“听懂”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欲“说明白”也许要把母语思维,文化内涵转换成受话者能接受理解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实用的翻译能力与时下受宠的听说能力不但不冲突,还是提高听说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翻译领域中,交际能力亦即翻译能力。

3提出对翻译教学的建议

3.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

但必须让学生明白,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技巧,翻译时应遵循一条原则---必须符合原意。为了使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文体的译法,包括调查报告、新闻、合同、通知和启事及各类信函。另外社会急需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所以还要培养学生科技文章的译法,要求勤查专业词典,切忌不懂装懂,做到科学准确严谨。

3.2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教学观认为,行为致使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的表面反映

是一种单纯的由心理机制支配的行为,而人的语言行为是通过他的内在认识和情感力量而发生的行为,言语不是简单空洞的符号,而是在特定场景中表达情感的方式[1]。所以要使翻译做到“传情,传意”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带入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翻译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活动。教师根据翻译的目的给学生提供交际场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语际转换,安排模仿练习,互译练习,情景活动等,训练翻译思维,提高翻译意识。

4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4.1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比重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各个高校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教学联合并重。并且还要适当的课堂上的翻译教学,提升翻译教学在整个教学任务中的比重。翻译应该和听、说和课文学习一样在课堂上有相对一定的时间安排。其次,教材应该系统性的增加翻译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技巧,例如,翻译的原则,(不拘泥于严复的“信、达、雅”之说)、翻译的方法(例如增减词,词类转换,选择词义等)、翻译的技巧(例如重构,修润,转换等)、翻译的忌讳(例如“字译字,句译句”)等。然而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自觉的给课堂更多的引进一些翻译只是的了解和练习。

4.2适当的结合翻译教学以及交际法的教学

目前的英语交际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口语教学”十分的正确,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的翻译教学已经没有作用。相反的,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学。已经有专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学生的母语基础在他的英语学习中可以是助力,也可带来阻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他的母语基础,化阻力为助力,就能切实减少他的学习英语的困难”的结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长句、难句时,教师可以把翻译练习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并同时告诉学生一些相应的翻译知识,例如如何进行选词用字、改变词类、调整词序、增词减字、省略重复等等。再辅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复习概括。在翻译时,学生也很难将其正确完成。主要问题是:(1)对状语的位置排列不当;(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使用不够灵活;(3)“invoke”“root”翻译不准确,不知道用增减变字法。学生会翻译为:“约翰纳什西弗吉尼亚的根被知道他的人所证明,在普林斯顿,或在麻省理工学院,那儿他在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的书,来解释他的不谙世故”。老师可以给出正确翻译““在普林斯顿,或在约翰纳什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书的麻省理工学院,知道他的人常常用他出身的背景来解释他的不谙世故”。点出句子里灵活翻译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或在约翰纳什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书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减词变字(出身的背景)之处。如此经常在讲解阅读理解时,结合解释翻译技巧与训练,再配以一定练习巩固,定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3加强翻译练习,培养翻译技巧

翻译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翻译技巧的训练上,在翻译课上究竟应该偏重理论还是应该偏重技巧,这在翻译教学中一直是个倍受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翻译的目的并非要成为专业的翻译家,因此翻译教学中似乎并不必要对其有很高的理论要求。在学生踏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之后,英汉或汉英翻译也只是一项辅助工作的技能而已,所以翻译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尽量快速、准确的翻译。况且现在的学生一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翻译理论和技巧,都只具有初步的翻译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感性知识的积累,还未上升到理性。对于这些处于感性阶段的学生,应从技巧出发,进行一定的翻译实践之后再上升到理论高度。若是上来就讲一大通翻译理论,学生似乎很难接受,只有在一定的实践之后,他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因此笔者认为,翻译理论的讲解应根据学生状况,稍加介绍,能初步启发学生对翻译这门学科的认识即可,而整个翻译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翻译技巧的训练上。至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香港翻译家黄邦杰老先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有这么一句话:“Shelikedtobewithhimbetterthanwithothers.”有人将之翻译为:(1)“她欢喜和他在一起,并不那样欢喜和别人在一起。”(2)“她欢喜和他在一起,胜过和别人在一起。(3)“和他在一起,比和别人在一起,是她更加欢喜的。”但其本人也认为这些“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国话”。黄老先生认为译者可以把重点放在考虑汉语比较句型的习惯用法上如:“甲比乙(更)聪明、(更)高、(更)好看、(更)有办法……”;其次,可以在like一词下功夫,即翻译技巧中的“炼词”。这样这句话就可能这样翻译:(1)她觉得跟他比跟别人在一起更开心。(2)她觉得跟他在一起比跟谁都开心。(3)她觉得跟他在一起最开心。可见掌握了翻译技巧之后,翻译的路子有多么宽广[2]!同时,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讲解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必须给学生做大量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些技巧的认识,熟练对这些技巧的运用,从而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

1大学体育教学必要性分析

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种收获许多,比如: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生长发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身心发展平衡,能够使得大学生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当前,我国不少青少年都有着肥胖、驼背、抗压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老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体育教育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品的素养,并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使得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1.2广泛推广体育知识

大学体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身体的各种体育知识,也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理解体育知识的本质,从而使得大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得体育被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为体育知识在全民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收获体育相关的技能和技术、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由此可见,通过大学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2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2.1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单一

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着课程单一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武术类的体育活动,基本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似,而诸如游泳和体操类的教学活动很少被考虑列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手段主要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体育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让大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体育教学手段基本上跟高中相似,大学生较难从体育教学中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也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第三,课程安排的结构主要是体育老师先带着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讲解教学活动,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课程结构也基本上跟高中一致,都是许多学生一起上课,上课的效果不理想。

2.2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滞后

大学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课时普遍较少,而且大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透,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滞后,体育教学的教学投入较少,教学设施较落后,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都较为随意,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枯燥、实用性较差,而且体育老师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吸收效果不佳。其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没有意识到应当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这使得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高,没有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如果要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应当重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发展他们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

3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作出改革,那么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体育教学,大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体育运动锻炼中的一些技巧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思,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落实大学体育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1)避免“快乐体育”的误区,“快乐体育”的快乐来源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幸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程的时候才去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掌握到体育知识,并且忽略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要求。

(2)所谓的“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应该得到推广,但是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终身体育”和“创新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第一”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阶段,高校体育的理念应该是让大学生展望未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思的好方法,而“创新体育”应该注重体育锻炼设备的创新,利用较为先进的体育技术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体育锻炼得到更好的协助,然而,让许多学校仍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认清这个教学目标。

3.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编排,因此,以上的分析中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出清晰界定后,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是理论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内容应该渗透更多的人文理论,使得大学体育教学更加能够激起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实践方面,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到大学生的需要,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运动,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俱乐部模式来教学,都应该编排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得到锻炼。

3.3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运动的学习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较为流行,但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跟根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分成不同的俱乐部,这样容易导致参与各俱乐部的学生的人数不均匀,由于现有的场地和设备条件不一,也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所以,建议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把俱乐部分成两层次,基础型和提高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运动技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俱乐部。具体的实施可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公布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相关信息,并且提供课程目的、课程大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体育俱乐部。

3.4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内容,使得大学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活动,这个评价体系应该围绕学生进步度来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起到导向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学分。

作者:齐丰安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体工部

第二篇

1加强培养体育老师成为复合型人才

现代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其根本就在于人才,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人才,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老师的素质水平就是教育的根本,这已是人们公认的观点。体育老师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必须要求体育老师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指人的知识结构必须包含两种大方面上的知识面,在智能结构层面上还必须要求具备一定程度的跨学科知识。而就大学体育老师而言,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体育老师不仅在主、辅修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还要求在其他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总而言之,复合型人才就必须要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有效地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体育相关的领域当中,能够独立实施多种工作。这样的体育老师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智能结构,都是全新的,但能够有效地实现既教书又育体的双重教学任务,还能使文武得以统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得到认同和推广,为此,我们广大的大学体育老师不仅要在专业方面拥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而且还要在其他方面具备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2多元化制定教学目标,多元化组织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体育教育无论是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体现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体育与娱乐、良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及初步掌握体育竞技。由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也必须要求多元化,其内容必须体现出充实、丰富、健康性、多样、终身性、娱乐性、生活性和实用性。总之,一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为最终目的。

3大学体育教育要着重突显素质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使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和具备基本的素质,还要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等等,总之,就是全面发展他们的体力、智力、个性,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去适应社会。另外,对于大学体育教育而言,还要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自救自助能力和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己去运动,进行科学的运动,能够较好地去满足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

4努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大力帮助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良性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使他们能够持续地增强自身的体质、强化自身的健康,而绝对不应该是帮助他们去刻意地追求体育运动方面的更强、更高和更快。尽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把体育兴趣转变成体育特长,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积极习惯,能够较为全面地理解健身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健身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健身习惯,从小方面来说,可以使自身的体质得到增强、自身的健康得到增进;从大方面来说,可以大大增加社会的体育人口数量,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体育水平。所以,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时,老师要做到有计划地向学生尽可能多地介绍体育运动项目,以最大可能地挖掘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考核时,要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另外,还要对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知识进行考核,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受到鼓舞和激励而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全面育人和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远大目标。

5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入主动体育、快乐体育的理念

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体育和快乐体育,使所有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充分展示出自身的智慧、体能以及思想,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体育运动中的失败与成功所带来的感受;更加重要的还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充分地宣泄自身的情感、陶冶自身的情操,从而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魅力。因此,在体育教育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选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具体实施教学内容都必须要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快乐当中去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去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才能够全身心地进行体育锻炼。

6在体育教学时必须注重传授理论知识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4

1.关于学生。

依据大学生的高考分数、知识量等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普通学生、聪明学生和智慧学生。其中,普通学生不仅高考考分不高,学习技能也一般,在中学到大学学习过程中,仅能获取部分的已知知识;聪明学生具有一些学习技能,高考考分较高,但学习过程中仅在获取和学习获得已知大部分相关知识;智慧学生不一定有很高的高考分数,却在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因此,如何培养出智慧学生,使学生具有探索和批判精神,实现不断提问和再提问,这是当下的关键性问题。能够或者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方法是设计研究型、探索型的教学过程和内容。教学过程应是实现学生主演、教师导演的教学过程。同样,我们也需要梳理学生高中之前缺失的道德底线和正确价值观。在大学教育期间,引导他们做具有良好道德底线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2.关于教学。

教学模式或方法已经从启发式发展到引导式,再到探索式或研究式的发展过程。从另外一个视角,由第一个阶段,纯粹的传授知识,发展到学生与教师讨论、互动的第二个阶段,再到第三个阶段,师生、生生、校内、校内外和国际化互动。促使学生和教师质疑和批判,挑战权威和未来的态度。好的教学不仅要有非常良好的硬软件配置,也要有精确、完美的教学设计。良好的硬软件配置,促进各类交流。最佳的设计,教育者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包括,如何最佳地发挥硬软件平台,优化和明确课程体系、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特别是明确教学体系或课程的真正意义、目的和作用。

3.关于考核。

一直以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或者水平,多数都以结果考核为主,且多以闭卷或开卷考试为主。但是分数可以代表素质和技能吗?我们如何去评价?因而,伴随与国际更深层的交流和学习,学生考核从结果考核,变成结果和过程的混合式考核。此外,鉴于过程考核的时间长、准备复杂、层次深,必须建立可行的考核制度。

二、教学的手段

1.原始手段。

教育最初来自于基本无外部手段的听、说传承。伴随人类部族或部族间的各种交流增加,通过石、板刻画传授和流传知识;后期文字和造纸术发明逐渐开始以树皮等记录介质传授知识。总体来说,手段较为单一、信息较少,知识面不广,获取过程间断、简单和范围很窄。

2.视听手段。

当今社会,人们不断开发、设计一些适合教学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从黑板、实物体、冲洗照片和幻灯卡片播放的视觉手段,逐渐发展到图片和影音集合的视听技术。信息量大量增加,图片展示和影音传递。但是,局限于一定范围,信息展示和拓展的速度较低,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不多。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知识量和信息传承的递减、扭曲过程。计算机辅助手段。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制作、丰富的图片、影音和动画已经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教学的短板。丰富的知识量,快速的展示,细节的示教。教学的讨论开始增加,新的设备是大学教育可以更直观和清晰,甚至复杂的知识也能实现简单、明了的表达。然而,多媒体教学知识量过大,学生消化吸收较慢或不足;其次,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科书、课件和影像,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等,被区域或国家的无形界限所约束。怎么拓展到国内外这个更大的环境,怎么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掌握最实用的技能,实现素质提高,是当下的任务之一。

3.网络辅助手段。

最近几年,群体、多校、多层次和类型信息的多元化网络教育开始冲击传统的大学教育,这就是MOOCs的发展。我们是否可以直接引用,还是有一定取舍的改进。它的高辍学率、非面对面的交互、高重复率作业下不易控制的评价考核,以及高水平硬件设备:宽带、便携的终端电脑。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来的太快,需要多长时间去适应它,以后的教育又何去何从?不论技术和手段如何发展,一个总的目标是不变的:开放性、混合式、数字化、网络化的混合式学习;紧跟和超越现有技术和知识,发展在线或不在线的交互学习是今后的趋势。

三、教学的细规划

在大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硬软件基础上,教学规划是在教人成人的明确教学目,和解惑•传业•授道作用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过程和内容,课程考核,构建课程教学一体化。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提高技能,训练成文明人的素质。

1.关于课程体系。

面向能力培养,引入外校或外部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适合本校、本区域、本国乃至国外的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还应注意两个方面:量的问题,即课时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质的问题,即学生获得、提高多少,如何可操作评价。

2.关于课程教学。

以后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做主体学习课程知识,教师辅助和提高其技能训练和素质提升。因此教育者需要做到的是:明确课程教学目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每个部分和整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设计可操作、准确的授课过程;可行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总之,教育的大发展,课程教学基本都是趋向于面向能力培养的过程。首先,无论主干课程或者辅助课程,小班或者大班授课,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其次,课程教学同样可以用科研发现和实施完成的方法或模式来实现,设计成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第三,从简单的师生互动,再面向素质提升的师生、生生互动,师生和生生协作共进。最后,好的课程教学需要经费和硬件的后盾支持,需要最大化地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公开课程等资源。

3.关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过程。第一,依据专业教培方案和课程体系层次,设计好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习,由基础性实践到拓展性实践的逐步过渡过程,最终走向层次化、系列化、模块化、趣味可视化、可研究拓展化的实践过程。第二,为了激发兴趣,在一个具体的实验或实习中设计循序渐进的分部实验或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其探究深层次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第三,提供在线或离线的文献或信息资源,包括早期学生或研究者发现的实验现象、设计参数和过程控制等,使学生在模仿和发现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能够针对一个既定的实验去尝试新的设计和验证。第四,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做实验才是最重要的,而针对重要的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需要团队合作开展。第五,用项目驱动改进实验教学,设定层次教学。第六,实践管理是实践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激励教师和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实践绩效和过程控制考核。

4.关于师生民主。

师生要民主,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开心乐观的状态,容忍的心量,要有感染学生的能力和气质。教师要积极主动和学生在课内外交流,关心和热爱学生,要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调整课堂效果。当然,首要的过程是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其来自的区域、年龄、心理、背景、动机、职业规划、性格和学习特点,教育者更要掌握适当的教学理论。

四、考核评价

考试成绩较为公正,但不能完全、准确地代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平时成绩不易操作,大课多班时容易“放水”。相反,结果和过程综合考核是合理的教学评价。但是其操作性不高,必须采用现代交互硬件手段(即网络、探头和现场记录),实现快速、准确和可操作的过程考核。其二,考核应该是多元的、层次化的,是依据课程或专业而不确定的,也是因时间、环境和对象变化的考核。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团队集体考核。最后,为了反思总结和改进完善,考核后的调研分析和改进考核模式和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五、结语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5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人们不但要学会获取新知识,更要学会运用新知识以及创造新知识,这样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国外大学教育以设立创新基地、改变教学形式、调整课程设置、创新经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创新,为广大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MIT让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年前欧洲共同体创办了一所“欧洲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接纳欧洲共同体各国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到校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工作。美国很多大学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如讨论、读书报告、小组工作、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一般采用的是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勇敢表现自己并提出各种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和个性化发展。盛行世界的“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对知识和真理充满了好奇与追求,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国外大学课程成绩并不是由考试一刀切决定的,而是由考试成绩、平时测验成绩、课后作业和论文完成情况、课上讨论和小组工作时学生的表现等构成。

另外,考试大多采用“带回家”的开卷形式,试卷内容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体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为他们的前途考虑。在入学时不规定专业,而是在全校范围内广泛选课,在二年级时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与课程。美国许多大学还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创造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课程,以提高其创新能力。纵观我国的教育情况,我国许多大学的教育一直“以知识为中心”,把知识与创新能力等同起来,把知识与书本、课堂等同起来,从而造成了“死读书”的情况。许多大学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而且上课形式及考核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灵活,没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此,我国的大学教育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扭转考试强等于能力强的局面,采用多种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发展型”的教学评价体系。另外,大学教育应成立创新教育基地和创新科研基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搞科研创新活动。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欧美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是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建立在非书本上的学习活动,着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外大学教育从课程层面、课外活动、专业实习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教育。美国各大学增设了许多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见习课等,推动了教育的实用性。MIT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斯坦福大学要求各学科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工业界、企业的咨询与交流活动。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的大学,他们都非常注重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并有着长期的合作,鼓励学生走出去,要求学生到工厂或企业参与实习。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大批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国外大学都很注重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锻炼了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潜能。

国外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如学术、娱乐、体育、宗教、公益等,常见的有模拟法庭、篮球联赛、俱乐部活动、沙龙、演讲比赛等,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课外活动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现。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设置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选择自己的培训课程;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以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方法;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和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将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环境和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寻求与企业的多元化科研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从而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多方向辐射能力培养机制;拓宽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建立综合性考核机制,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软实力,也是大学的精神核心所在。大学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是无法移植效仿的。大学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特色和独有的风格,是大学走向世界并成为一流大学的内部驱动力,也是科技创新与思想发展的摇篮。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西方国家的大学校园多为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学校园与社区融为一体,不设大门和围墙,即被称为“无边际大学”,显示了文化的开放性。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国外大学的校园文化配套设施齐全,资源丰富,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与渴望。哈佛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最令其骄傲的是拥有90多座图书馆,基本上每一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馆藏资源1500多万册,培养了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耶鲁大学体育设施齐全,篮球场、足球场、游泳训练中心、皮划艇等体育设施给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国外大学都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充分给予学生平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论是在政治和宗教信仰上,还是在选课、选举上都享有绝对自由的权利。从国外大学的文化建设中窥知,要推动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主要从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图书馆建设;其次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最后要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文化宣传。

四、完善的教育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在《大学功用》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巨型大学理念。对于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来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或模式去管理。国外大学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教学人员管理模式、公司管理模式、董事会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国外大学一般都拥有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学术与行政各司其职,互相促进。耶鲁大学采用董事会管理模式,它已被写入耶鲁大学宪章,是耶鲁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有监督权、审核权、决定权等,负责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这种管理方式高效、民主。学术与行政分权而治,相互配合。耶鲁的传统之一是采用教授治校,因而采用教授终身制的人事聘用制度。获得教授终身制的教授必须是国际领域最优秀的前三名,因而筛选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提高教授的积极性,而后采用了有期限的合同制。在财务运作方面,耶鲁大学采用董事会、校长、教务长三权分立的制度,使得操作各方相对独立,避免了钱权交易。另外,耶鲁大学强大的财力投入主要是来源于学费、项目资助、捐赠三部分,保证了各项职能的顺利进行。我国很多大学管理中的行政主导、“官本位”思想仍然比较严重,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之上,造成了学术与行政权力失衡以及校园学术不端和腐败的现象。因而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还校园一片学术净地。

五、大学教育国际化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6

(一)优化了教学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大多采用是黑板、粉笔的书写方式开展教学,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较少,教学活动也显得较为枯燥。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工作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性。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媒体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二)强化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多媒体技术使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了知识呈现的目的,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创设具体情境,从而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其次,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素材和场景,满足不同学生爱好,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备课、引导学生网上提问、网上完成作业等。最后,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这将大大优化教学效果。

(三)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因种种原因的限制,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较少,传授知识方式较为单一。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即在课堂中发挥其作用,丰富教学资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使其紧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师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四)优化了信息交流方式。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当代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灵活与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便捷的进行信息交流,尽管他们处于网络的不同节点,彼此并没有碰面,但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开展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向教师咨询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或者课程文件夹的建设等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工具,不仅能应用于课下辅导,也可以应用于在线练习。

(五)推动了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得到较长时期的保存,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还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种新的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优秀教案因为传播不足或者保存不当而被人们淡忘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知识和资源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各种教学成果及教学课件的保存将有力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延续。后续教师可以使用前人的教学资源,根据授课对象的特征及课程的要求与发展,汲取他人经验,并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创新

(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善现代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所教课程的前沿动态,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知晓学科辅助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在所教科目教学中的应用,合理利用媒体和传播学理论优化设计教学工作。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持续深入,教师要用创新思维,使自身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相关理念,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冲破教学中的封闭性与个体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推动教师工作由独立向群体合作转变。最后,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导致无法生动地传达给学生。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使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勇于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中要勇于创新。首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接触到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得到大大提升。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长久有效。最后,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鲜事物,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持续创新。

首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信息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至目前为止,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已成为普及的教学方式。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资源的贮存、对课程的仿真模拟、资源管理、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能便捷地从教学网站上获取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从学生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也为其开展课程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供了更多地学习渠道。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教师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如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超文本功能、链接功能等均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我们要倡导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大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观摩优质课、收看教学光盘、向专家请教等方式获取信息,吸纳别人的经验,发掘自身潜力,创造性的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课件。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性的开展提升教学效果的工作。信息技术在教育方式上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目前,一些高校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不足,信息技术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无论是从软件设计还是教学方法更新上,均投入更多的精力创造性地发掘信息技术的用途,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三、结语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7

对大学的评价一直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政府部门不宜参与大学的综合评价,更不能按照某种排行榜次序分配资源。延展开来,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学的评价,其评价体系设计应更趋于公平客观,评价内容对不同类型大学要有明显的区分度,评价取向要靠数量促进质量,评价标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成才。而大学的三大功能——教学质量好、优秀的生源、高就业率,在评价中缺一不可。互联网时代,大学的评价体系覆盖面更为宽广,涉及的子项目更为详细。概括来讲,大学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授的学术影响力;良好的学术氛围,相应的职称结构和政策导向;学术资料和科研设施的条件、利用和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大学文化,政策环境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次数;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国际留学生数量;互联网的使用量。最后一点不可忽视,因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量与使用频次、效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未来的走向。

二、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它的出现将逐步改变教、学、评、课的结构和形态。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发明,总会使人们高估此类技术近一两年内的影响,同时又总会低估其对今后十几年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讲,几千年来,教育成本几乎没有下降,教学效率几乎没有提高。学生集中到教室上课的模式没有变化,粉笔加黑板的知识传授方式基本没有变化,师生比例亦没有变化。现在MOOCs来了,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于2012年在美国兴起,它提供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它提出了微证书概念,是大学本意的回归。MOOCs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而今后的面授课程则将成为奢侈品。

三、互联网与大学教育的融合

(一)MOOCs的兴起

MOOCs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IT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收效甚微。e-mail与e-learning几乎同时出现,但e-mail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e-learning一直仅仅是教育中一个小小的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不可能取得的巨大效益。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这次MOOCs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s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MOOCs不需要有学校的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因而斯坦福大学校长把MOOCs形容为“数字海啸”,国际高等教育界对MOOCs也是相当关注的。

(二)网络公开课的方兴未艾

2000年之前,国外大学也仅仅主要开展校内公开课。2001年麻省理工大学带头开放教育资源,在学校网站上第一次上传了超过1000个视频课程,很快,其他著名大学跟进,现在超过1000所名牌大学把他们的课程视频放到了网上。网络公开课主要依靠CreativeCommons协议保证,视频可以免费下载,但不能用作商业目的。200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鼓励上网开放;中国2010年下半年开始,新浪网针对大学生关注网络公开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为:65.8%的大学生、10.8%的研究生收听收看网络公开课;42.9%的大学生学习国外名校公开课,25%的大学生关注名人演讲。从这几年的网络公开课发展过程看,我国的互联网相比国际而言,互联网使用落后10年,网络公开课也落后10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则落后了2年。

四、互联网发展对大学教育带来的思考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8

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情况,研究人员详尽地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为专门人员随机发放,一共下发了250份调查问卷,有13分问卷没有收回。

二、调查结果

1.当前安徽农业大学的招生情况

受访人员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40岁,性别基本呈对半分布。大部分受访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访人员只有大专学历,极少数的受访者具有初中学历。上述调查结果证实了,“一村一”计划囊括的人才层面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别,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习状况

(1)专业不同导致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受访者所修习的专业基本围绕在兽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养殖、园艺这几个专业当中,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开展。

(2)受访者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受访者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导致不同的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的相关知识一般只能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假如学生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学业很容易耽搁下来。

(3)真正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的领悟不同,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喜欢教师集中授课,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

(4)通过学习来保证远程教育服务在远程教育当中,通过学习建立起与服务间的支持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普及率的关键性方式。在本次调查所涵盖的电视大学当中,大部分学校都能提供教材、录像等资料,都有较好的校园网建设基础。这也是“一村一”计划开展的基础。

3.使用网络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一村一”计划当中,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学习的实际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学员的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学员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速度也比不上年轻学员。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不能保证及时进行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来解答自己的问题。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

学会利用学习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学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开展后继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十分赞许这种学习方式。

5.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希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还要有网络文本等资源。根据学生这样的需求,学校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6.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来提升学员满意度。学校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一村一”计划的积极性。学生对学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对学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反馈。

三、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村一”计划应当注意的几点。

(1)在该计划当中,学员年龄层次较大,最小的25岁,最大的超过40岁,并且受教育程度较低,计划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参与该计划的学员都是以服务乡村教学为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由园林技术、乡镇企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组成。

(3)为了进一步贯彻该计划的初衷,学校对日常工作开展了坚实的支持工作,学员也普遍肯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园网更新较快,网上解答较为及时,学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便如此,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还有待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

2.在“一村一”计划实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提高基层人才选拔的质量。为了推动“一村一”计划的发展,地方招收的计划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报名之后,首先由党委、工委对学生进行评估,当学生自身素质满足计划所需之后,再上报给相关大学进行汇总,研究学生的录取工作。因此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社区选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从基层就开始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择,才能确保计划的高质量执行。

(2)确保培养过程的高质量。以往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教学形式死板,对学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师应当学会用远程教育作为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的因素。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

(3)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村基层。安徽农业大学有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直接联系,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有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较大问题,专业体系不稳固,导致一些专业毕业人才与农村基层联系不紧密,到农村之后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学校都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积极引进农学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应当灵活分析自己的教学系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研究,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到农村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