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摘要:当前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的总体目标指引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根据新时代的需要把握新需求、新脉动,要找准新的立足点、出发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多个角度分别说明了高职院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教育

一、研究背景

当前新形势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新的环境空间和想象空间。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今,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等基础性的问题。因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课程资源、教学设施设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师资团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面临问题

总书记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向了新高度。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阶段。在各高职院校的努力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了良好发展势头,许多学生转变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为理想的传统思想观念,提升了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度,部分大学生也踏上了创业之路。各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出台创新创业保障及激励办法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也存在着认识深度和推动力度不平衡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现阶段创新创业课程多为课堂授课,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及思维开发等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许多课程案例过早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情况不符合,其创业成功经验难以被借鉴。作业也仅仅是书面形式展开,缺乏实践。虽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不少,但是未能融入到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中,未能做到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较难符合社会需求。

(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没有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比较普遍,即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依托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搭建的孵化基地进行,将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实践。但总体上看,这只能满足少部分同学参赛需要,没有考虑如何促进其余大学生群体,导致创新创业基地没有实现承担普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功能,未能实现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

(三)创新创业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足,理论有余。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发展,这些技术促进了教育技术变革。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设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教改革的重要方向。许多高职院校缺少教学设施设备或教学辅助设备与平台没有进行实时更新,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接触到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理念,教学成效差强人意。

(四)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对授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任务普遍由团委、学院辅导员承担,其专业领域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差距。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同时又缺少实际创业经验,且受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在课程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知识更新滞后,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一)深化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教师应实时收集、整理、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倡导将行业企业内的先进知识和创业经验纳入课程教材,不断深化知识创新,跟上新形势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植入新趋势创新创业项目和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过程考核。另外应充分发挥相关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线下实践教育中的作用,加大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力度,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工作,形成以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局面,使专业知识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社会生产实践。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学习,这样有利于新时代学生由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适应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础教育+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模式,解决当前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脱节的现状。

(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

涵养创新创业文化,厚植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从教育到实践过程中,需要破除功利化,不搞形象政绩工程,踏实做好服务功能。合理利平台,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做好平台的参赛项目培训与孵化功能,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另一方面服务大众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培训,丰富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游学。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为目标,以实践育人为理念,以自主创业为导向,针对学生群体提供创业指导、场地、信息、导师、资金和项目的支持与对接,做好平台服务大众学生群体创新创业功能,持续不间断地帮扶和指导创新创业学生,实现对在校学生的100%覆盖。教中创,创中教。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社会共同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联动,教师团队与企业家联手,学生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融合的融通机制。同时,实践平台服务体系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原创知识产权的保护,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素质,指导学生专利申请,扩宽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转化渠道,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

(三)用新技术、新工具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技术变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理论知识传授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创业实践的真实情况,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要紧密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用新技术、新工具摆脱传统教学,激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高职院校受到经费限制,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有效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成本,可解决创业教学中实践过程的短板、教育资源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vr等设备模拟虚拟市场和创业实战等场景,接触非真实的虚拟环境,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与关键点的把握能力,最终吸收、转化。

(四)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授课老师的理论素养、创造思维、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多为学院辅导员和少数专任教师承担,缺乏实战经验。加强师资建设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利用学校与社会联动资源,选派授课教师到高新企业参观学习,弥补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不足。邀请企业家、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优秀校友来校担任外聘指导老师,承担一定授课、专题讲座、创业经验分享和创业竞赛指导等任务。其次,倡导组合式创业,鼓励导师利用科研成果与学生一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合作,一起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新形势下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特点,要发挥辅导员既是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又是思政管理者的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提升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人文情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时代担当的创造者。

四、结语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提质阶段。高职院校要把握新需求,探索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消除理论与实践“两极分化”现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5)-4.

[2]马小南.虚拟现实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8(09):95-96.

作者:章少重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