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探索

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教育改革,其实是完善人才创新模式,优化人才质量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文章从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的发展入手,就改革创新教育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实践教学;农业院校;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改革是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处处受限,比如改革经费的不足,改革人员的执行力弱等问题,都制约了改革步伐的推进。这让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目标的距离一度越来越远[1]。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各方面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教育改革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从改革思路、改革方法、改革内容和改革体系上,都获得了巨大的突破,让农业院校创新教育的步子迈得更宽更广,这对于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校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的现状

1.1创新教育面临的机遇

受实践教学理念的影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迎来新的机遇。一方面,农业院校的实践环境优势是无人比拟的,这让创新教育改革占领了场地先机[2]。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实践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都引进了不同程度的先进技术和教学设备,这让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占领了信息先机。

1.2创新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创新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一直以来都比较缓慢,这并不是因为高校重视不够,而是因为一些外部的因素阻碍。比如创新教育的经费不足,创新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等,这些都是现时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如何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创新教育改革路上的阻力,是当前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难点。

2基于实践教学的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方式分析

2.1建设农业院校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创新意识的融入

2.1.1在教学方案中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

高等农业院校是肩负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将人才培养方案融于创新教育的理念,根据农业院校专业不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第一步[2]。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从目标、学制、课程设置、考核指标以及论文写作方面渗透创新教育理念,且在实验环节和实践课程中,也要体现创新教育内容。另外,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活动来展开,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包含各种竞赛、创业计划、教师科研等。虽然目前在这些创新活动上,参与的学生很少,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够高,但是只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方案,那么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便会提升。比如在创新活动中,应设置创新学分制度,对积极参加的学生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装置要及时更新,这样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创新教育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才能保证学生在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激发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潜力。

2.1.2开放科研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教育的平台。农业院校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建设不同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保证在正常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创新教学[4]。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有天然的优势,学校本身就有强大的科研实验基地,这为学校科研教师和研究生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科研实验基地也应该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进入科研基地,在教师的带领下从事相关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操作中轻松消化课堂所学,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比如一些高校利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成功将本科生代入创新教育的氛围,不仅协调了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系,还加强了师生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1.3建设农村实践基地

农业院校的创新教育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建设农村实践基地,是农业院校发挥其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支农、助农和志愿者下乡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生产发展,解决农业问题,还能让学生将校园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农村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教师结合农科项目,结合学生实际,有选择地进行完善,从而形成学校、学生、农业、科研之间的互动互联,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

2.2立足实践,优化农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2.1开展科创活动

培养科创型农业人才,从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中入手。创新教育需要的是高层次、专业的、创新的农业人才,所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够有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凭着课堂知识来实现,还需要学生从科研活动中汲取营养[5]。科研活动的参与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直接参与,即教师在整个项目开展中,做好实验方案设计、问题实验、学术交流和讨论等等工作,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部分科研任务,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科研经验,还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积累;二是社会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学校平台中,自己提出科学问题,并由学校经费资助实施科研活动。比如大学生科创项目等等。学生个人在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课题申报的过程中了解科研的具体程度,形成足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依据。以目前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不管何种科研活动,其项目实施的历程,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和训练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科研项目的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才能够提升,学术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实现。

2.2.2全面建设农业院校实践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农业院校教学的过程中,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这让很多专业的、必须的教学计划得不到落实。为了保障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调动青年教师对外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发展和科研的更好平台,保证青年教师可以独立开展综合性的科研实验,这样才能充分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为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6]。另外,在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融入创新教育服务的内容,这样创新教育的目标才有希望实现。

2.3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探索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2.3.1教学规范化建设

农业院校的规范化教学,可以从实践教学计划中展开,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和效果反馈等方面展开。还要注意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实验管理模式的规范,更要注重实验仪器的更新,以及实践项目的审核等问题。在规范化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校内外的研究基地,需要实质性的教学检查和评估环节,这既可以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还能够保障科研工作的结果准确。因此强化农业院校教学的规范化,其实是调动广大教师和师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是鼓励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措施,更是科研和教学融于一体的重要保障。

2.3.2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要灵活

灵活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传统的分数评价已经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践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上入手,通过对学生研究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科创能力的评价入手,对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学习的效果予以评价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重视度,才能将创新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学校创新教育的目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院校创新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创新教育观念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在实践指导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发挥,更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专业操作,完成专业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对于他们成为高素质新型人才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意义。因此,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要将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结合起来,在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合本专业教育创新的新模式,并将这种创新落实,从而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阚,宋贽,刘宪敏.基于实践教学的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5-96.

[2]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No.293(11):58-62.

[3]刘艳梅.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研究与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14):35-40.

[4]周庆红,辜青青,范淑英.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园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9,106(04):157-159.

[5]牛国玲,张艳丽,刘晓敏.基于创新人才的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7,000(008):208-209.

[6]刘吉利,吴娜.基于创新理念的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作者:王国强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