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9 09:23:47
1.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以价值规律中“价格”作为本工程造价构成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工程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工程的价值,即工程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则工程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按照该规律,我们可以将工程造价进行如下分类:设备购置费用、设备运杂费、工程直接费、工程间接费、税金、生产经营费、基本预备费、计划利润、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信息。以上的划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分别以物资消耗支出、劳动工资报酬支出、盈利概括,最终形成工程项目的价格。
2.各建设阶段的计价
按照以上的工程造价构成,进行工程各建设阶段的计价,期间需要编制项目的建议书,涵盖工程投资的估算指标、造价资料、设备材料价格等资料,这些内容均基于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展开全方位的投资估算,所形成工程造价的目标限额,是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准备。在初步设计时,设计单位以项目建议书中的造价管理要求,进行工程整体的布置,明确工程主要结构和设备清单,通过计算和核定,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施工时,按照既定的工程量,以及结合预算定额单价、间接费费率、计划利润率等,灵活地展开造价管理工作。本工程在竣工交付使用时,所编制的竣工决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情况不够详细,以致工程实际费用统计不准确,在进行相应完善后,逐条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内容罗列出来,最终明确工程实际费用。
3.其他造价管理方法
除了以上的造价管理方法,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合同价变更管理、工程索赔均为重要的造价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工程的施工图预算,在工程准备阶段,业主委托造价咨询单位,按照施工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和审核施工方案、预算定额、取费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是否正确,形成具体的施工图预算,施工单位在招标标时,同样需要进行施工图预算,以减少投标价格的差异。(2)承包合同价,在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后,业主与承包单位按照相关协议,约定具体的取费标准、支付方式、价款总额等,并在承包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3)合同价变更的管理,在业主与承包单位协商的时间内,在承包单位提出变更价格后,上报造价工程师,工程师在14天内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合同价款的调整,如果未能提供不确认的正当理由,则14天后变更工程价款自行生效。(4)工程索赔,即在履行合同时,非过错一方出现经济受损,过错一方需要给予经济补偿或者时间补偿,本工程中存在可能引发工程索赔的情况,主要是气候变化、施工进度变化、材料价格变化,各方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提出各自的索赔要求。
4.结束语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由于种种的原因,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而其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混凝土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其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标志。但是就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的具体情况来讲,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剪力墙与框架这一部分,要特别的注重这几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技术。主要是由于其能够直接的影响工程使用的安全状况。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一定要是工程在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的最为主要的目标。现在,许多单位和地区因环保等因素,都已开始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尽管如此商品混凝土也会出现施工的问题。例如搅拌站因为距离比较远运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其质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若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不到位,从而导致振捣不密实或出现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1.2钢筋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有许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采用了再生钢的现象。然而,这一类型的钢筋的抗拉的强度由于已经使用了一次,所以其抗拉的强度往往会不能达到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此外,目前许多生产钢筋的厂商及企业都不十分规范。例如钢筋的焊接长度以及搭接绑扎的长度都不够,再或者钢筋焊缝的高度不满足技术的规范要求以及其焊缝不够饱满等。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因为工程操作人员对施工规范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并缺少工作经验,致使在绑扎钢筋时出现问题而致使返工现象地出现。同时,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工程中,会出现采用再生地钢材的现象,但是由于这种钢筋已经被使用过了,所起其抗拉地强度就会满足不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需要。另外,由于钢材构件的耐火限度在分等级时,是依据钢材在进行耐火地试验中可以连续承受荷载的最短的时间来分等级的,而在实际的钢材制造过程中,有的生产商不按照生产规范,致使出现钢筋的焊接的长度以及绑扎搭接的长度都不够或者是钢筋的焊缝饱满度不够、其高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等情况。
1.3建筑防水工程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防水是一门实用性较强且极具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效果。而建筑防水工程也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在这个系统的工程中倘若在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维修等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并致使建筑工程出现渗漏的情况。
2我国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1)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第一要先进行建筑项目的工程设计;(2)才是为建筑工程的要求制定出合理、实用的施工进度,在制定施工进度时要依据实际的建筑工程现状,能够在工程规定的工期内完成。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制定施工进度时要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尽量可以依据当地的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另外,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时,还应该请教当地的施工人员,以便保障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2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1)要明确建筑公司在质量这一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制定出与这相对应的质量验收的标准,最好是企业自身的验收标准要比国家的标准高;(2)要严把质量这一关,甲乙两方自己使用的施工材料都要严格的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与设计需要;(3)要保证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因为建筑结构的主体质量的问题能够直接的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和其安全的问题;(4)要重视装饰的质量。在工程施工装饰的阶段,要先搞好装饰过程中对于细节的处理,在细节上下好功夫,对于装饰要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区域以及民族特色进行相关的装饰;(5)要好好把握对关键的部位的施工。例如地下室及卫生间等一些关键的部位。
3改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法
3.1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标准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多,而由于施工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使得建筑工程发生事故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多,而有些施工方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投入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的经费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以前的低安全标准只能适合于之前计划经济的年代,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的,倘若施工方有很高的安全标准作保障,就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因为建筑行业是服务于未来的现代化社会,所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结合着现在我国较差的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即便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安全性标准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2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建筑人才
作者:刘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mostly quality is not hig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impro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methods, this paper in order to give related education department to improve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设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建设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市场,为此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大都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途径和措施,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降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损失,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一、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给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合格的综合类人才,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包括教学环节的配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它规定了专业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能力需求。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而且是实际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建筑工程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具有建筑行业职业特点的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等教学体系,为此,建筑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实际,以就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突出和强调建筑行业的专业特色,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育以及实习基地实训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获得相应的动手操作经验,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不仅理解建筑工程技术,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都精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此来体现新型的职业技术教学特色,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得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没有毕业或者毕业时,就可以达到直接上岗就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时间,为建筑行业节省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飞培训成本。
二、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主要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行业的岗位技能,使每个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能熟悉掌握建筑资料编制、施工测量、技术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以及造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为此,各大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教育观,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同时转变单一的专业化教育思想,注重培养综合性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教育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建筑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各类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训加以整体优化组合,以专业理论知识习和实践应用为中心,精选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课程,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
2.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首先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是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培训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为此,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坚持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培养核心,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公共基础”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大平台;在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前提下,通过实施实训、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学习时间在总课程教学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的综合动手能力。
4.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为此,应该使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校应该不断对学生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学生中提倡职业技能考证制度,将国家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和考证相结合,并将两者应用到相应的专业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认可;二是学校应该以校内实训室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依托,依照实际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学生培训,实行“模块式”和“组合式”的专业技能训练,贯彻落实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而强化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一项紧缺专业,为此国家一方面应该积极鼓励各大学校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开设此专业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定期带领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参观,并邀请建筑企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全面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综合性高技能专业人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琴.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2]梁超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3]潘东辉.思考:建筑工程专业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4]刘军,李雪艳.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关键词:并行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对并行工程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扩大了并行工程理论应用的外延。为并行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创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并行工程及其在建筑行业的适用性
1.1 建筑工程具有单一性。每一个工程相对于其他的工程来说都不相同,无论在建筑设计方案上还是在施工工艺上,即使完全相同的两个工程,建造地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的差异也会使每个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其他的制造行业中,运用并行工程的项目大多可以做到产品的批量生产,这就使得在建筑行业中实施并行工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具体对待。
1.2 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方众多。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包含了众多的项目参与方,如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等等,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技术,以加强项目参与各方的协调,这是成功实施并行工程的基础。
虽然建筑工程项目产品与其他制造业产品有着木质的区别,但是这并不阻碍并行工程理论在建筑行业中的成功实施应用。Love和GunaseKaran给出了并行建筑的基木要素:①对设计和建筑过程中的卜游相关环节进行识别;②减少或消除过程中的不增值活动;③建立并授权多专业工作小组。与其他制造行业相比,建筑工程行业中实施并行工程的有利因素在于:业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它所起到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筑工程产品的发起人是业主,而建筑工程产品的最终用户一般也是业主.这一点决定了业主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将十分容易(设计院是依据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建筑工程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即业主的要求)也非常容易做,这一点优势是其他制造行业无法做到的,因为其他制造行业企业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最终用户参与设计。另外,如果业主有意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并行工程,基于它和项目的其他参与方的合同关系,业主在并行工程中发挥的统筹领导作用将非常大,设计院、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之间的协调将会变得容易,实施并行工程就有了组织保证。
2 目前建筑行业实施并行工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1 工程管理领域应用并行工程遇到的障碍
2.1.1 传统组织制度的弊端。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实行的组织制度仍然是传统的,并且较为落后,具体的形式还是分工与协作关系的组织方式,它是一种层级式的纵向组织形式,面向的是建筑工程的管理职能。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是按管理部门来划分的,工资奖励机制制度也是按照管理部门的层级来划分的,这种传统的工程管理组织形式与并行工程方法难以适应。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模式的单一和独立的,而并行工程是需要技术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协同的,前者向后者的转向是十分困难的,技术人员的合作精神个施工技巧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
2.1.2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也运用和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以工程管理数据库为核心,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储存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灌流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成为了建筑龚恒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点和出发点。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从而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不高,较低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的应用,而建筑工程的监理方面是现行工程信息管理的重点部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业主和承包商并没有给予重视,并且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意识较为淡薄,信息化使用效益被极大的降低了。
2.2 解决的措施
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引入并行工程理念到建筑工程中,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的资源和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针对建筑工程中应用并行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2.2.1 使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跨部门间的小组也需要建立起来,有利于实现信息自愿的沟通和共享,然后选派小组中的一名成员为项目负责人,建筑工程的高层领导还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关注,各部门的主管要相互的理解行业协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并行工程理念,组织的的变革、权利的重现分配和各种奖励机制的变化都会被涉及,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说获得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的支持是较为重要的。
2.2.2 有利于并行工程实施的文化氛围要建立。并行工程理念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企业文化,这是并行工程所特有的,与其它工程理念不同的一个特点,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一种方法,通过教育培训是改变文化的主要方法,并行工程方法的好处被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意识到,这是并行工程实施的有力条件,转变技术人员的传统观念可以采取教育的方式,使各部门间人员的并行协作工作精神得到增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并行工程理念需要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才起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并行工程的理念,保证并行工程的实施是有计划的和有序的。
2.2.3 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全面的提高。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并行工程,其良好效果的获得是有多种不同专业应用软件的相互协作来实现的,建筑工程中的多层次、媒介数据和异构数据的集成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得到处理和完善的。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力度,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要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并行工程的异地系统的协同和网络多媒体数据资源的共享。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各领域的交义越来越紧密,并行工程理论也将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强化了并行工程是以缩短设计时问、降低成本为目标,以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辅助应用为研究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协调的团队精神为核心,强调人与对象之问一体化、系统化协同工作的思想集成和方法论这一定义。
参考文献
[1]李杰.并行工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门窗,2014(1).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有科学延续性和真实依据的,同时也是体现作者对科学的态度和对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的基本品德和素养,这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写作质量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欣赏。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邢锋.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3(3):168-169.
[2]秦海.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5(18):119.
[3]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10):22.
[4]斯巨勇,楼海松.关于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5]胡卓鹏.绿色建筑与工程造价管理[J].广东科技,2009(06).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夏广庆.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24.
[2]王道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张鑫.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徐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场与温控措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5]高琛琛.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79-80.
[6]张海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D].门窗,2015,10:77-78.
[7]陈中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94.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
[2]汪福元.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09).
[4]彭慧军.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