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 知识网络 构建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化学试题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考的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知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

一、知识网络的理念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体系。通常,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系统的整体性。二是联系的多维性。三是网络的开放性。

二、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

1.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学科能力

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能把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可以便学生综观全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虑问题的整体能力,正确把握题意,快速解题。

2.另辟蹊径,化繁为简

高考中,许多推断题、计算题比较复杂、抽象,解答这一问题时,可以不遵循出题者的意图,另辟蹊径。但前提是必须做到对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3.知识了然于胸,实验才能有的放矢

高考实验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原理,其次才是考查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因此,只有系统的构建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的网络化、归纳的具体化、功能性质了然于胸,才能对高考中的化学实验做到有的放矢。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1.纵观全局,认识整体

总复习时,我们先让学生对高中化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认识,即要掌握高中化学的五大块:一为基本理论、二为元素化合物知识、三为有机知识、四为化学实验、五为化学计算等五大块知识。在总体把握这五大块知识的框架下,再帮助学生完成对每一块知识的网络构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

2.抓住局部,把握细节

(1)基本理论部分,可以以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主线形成基本理论体系,另外四大平衡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来进行统领或以化学平衡来收敛和发散。

(2)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以元素周期律为中心,“一表两线”来构建知识网络,“一表”即元素周期表,它反应了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两线”中一条线是教材中知识的主线,如“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存在”体系;另一条线则是同一物质的因果线索,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保存、用途、存在等,即形成“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一制法”的脉络。依据“一表两线”,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连线结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的核心是官能团化学,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官能团的性质,寻找有机化学的规律,即“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结合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的规律,就能很好地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进而绘出有机网络图。

(4)化学实验部分,以药品选用和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高中化学实验,必须以掌握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前提,对二者能做到正确理解、有序贮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使用时能正确提取。因此应熟记以下双基内容:实验基本常识,如常用化学仪器分类及其使用方法、试剂的保存和存放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及称量、物质的溶解及加热、物质的分离及提纯、仪器的装置及洗涤等;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包括原料、原理、装置、净化、收集、检验、吸收等;物质的检验包括常见气体、阴、阳离子及有机物等。

(5)化学计算部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形成化学定量简单计算网络。以每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切入点,全面辐射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的个数、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质量守恒定律、气体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适量计算、过量计算、差值法计算当中。

3.综合整理,构建网络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2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和学生看教材,知识点很容易分散且掌握不牢,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结构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用于实际学习中,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4)出题精炼,促进掌握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复习策略 阶段复习

高中物理课程对高中理科生来讲至关重要。新课标教学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从知识系统、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几个方面的综合教学课程,无论是力学、电学知识,这些都是高考的超级热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全面复习呢?这样通常来说,高中物理的复习阶段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设定总体的复习规划,二是对重点知识重点攻克,三是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针对不同的阶段,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时间,各轮复习应有不同的重点与目标,方能巩固提高物理的知识体系。

一、第一阶段为全面复习阶段,尽可能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

1.全面系统地对高一到高三的知识进行总结。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往往学生在学过新知识后,对原有没有关联的知识遗忘较快。刚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对高一、高二已经掌握的知识往往遗忘较多。因此,这一轮复习要全面细致,从一开始全面扫描知识漏洞和疏漏的知识点。一般这个时间大概为五至六个月,从知识体系的结构开始复习,并配备一本专门的复习参考书。在讲解上教师重要以回顾为主,不可以对每一个细致的知识都进行讲解,因为学生除了教师带领复习外,还要自己把握复习的节奏,对重点公式、原理牢记于心,以免出现知识的缺漏。

2.对课本中知识构建体系网络。这些年高考的理念由知识全覆盖,逐渐转变为能力优先,不在提倡和强调海量背题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基础知识网络,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所以,网格化教学对物理复习至关重要,课程与课程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时候,还需要用到其他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结合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把零散的知识构建成完整的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知识点也才能记得更牢。

3.了解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也就是做题的解题思路,这是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通过开展物理知识第一阶段复习,学生要熟悉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具体可以分解为十大类方法,一是受力分析方法;二是运动分析方法;三是过程分析方法;四是状态分析方法;五是动量分析方法;六是能量分析方法;七是电路分析方法;八是光路分析方法;九是图象分析方法;十是数据处理方法。

4.检查自我掌握程度及时做练习。学生在复习完每一个知识点后,都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尽可能涵盖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此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如果发现经常犯错类型的试题,要重点攻克,做好笔记,便于在后两个阶段的复习中再次查看。

二、第二阶段复习重点要查漏补缺,提高多元解题能力

1.采用同类分析比较法。对各类试题专题复习,加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到图像法解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力学、电学、光学等图像分析图同类比较,找出同性特点,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全方位认识图形的解题意义,可以对解题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

2.打造解题知识网络。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内部知识相互交织的整体。物理学科的复习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学科在考试中考点逐渐由知识全覆盖,转变为能力加分。例如,在教学力学这一板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重力、压力、浮力、摩擦力、弹力、动力板块的知识网络,通过专题复习,理清思路,了解其中各种“力”的内部联系,同时还可以引申到热学部分的分子力、电学部分的电场力、磁场力,等等。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形成一个完整力学的知识网,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第三阶段复习重点要规范解题,注重思维的严密性

1.模拟试题精益求精,避免题海战术。做题、解题是复习巩固学会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知识迁移、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不适合在我们第三阶段复习中使用,这种花大量的时间在题目的海洋中苦游,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尽可能的做完的复习模式,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减少了学生的灵活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这轮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的是把复习重点放在综合性强及涉及新知识、新事物、新发现等问题方面的试题上,通过这些试题去发现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漏洞和缺陷,进而培养联想与变通的本领。

2.强化思维的严密性,训练解题的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数字运算与字母符号运算这些基本能力,从而强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做对”比“会做”更重要。首先,解答题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其次要有主要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三步:原始方程,代入量,结果和结果的讨论。最后,书写要讲究规范。要严格使用教材中规定的特殊写法,例如每一个小题号要分开,具体数字相乘应该用符号“×”,不能用点“・”,等等。

总之,年年高考年年新,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复习备考方向,全面详细规划,知识点面结合,把握重点热点,牢固掌握概念,方法灵活运用,教学与复习就会得心应手,应变自如,相信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一定会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史兴圃.高中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及措施.东西南北,2011.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4

1、根据中考和高考大纲要求,掌握复习重点和方向

中考和高考都有相应的考试要求和大纲,也是中考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和重要参考,考纲又是根据生物教材大纲所制定的,它反映了生物学习的重点和方向,而且,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考试形式的变化不断调整的。总的来说,教材大纲和考试大纲还是考试的重要依据,因此,老师要好好研究考试大纲,根据大纲来把握生物的复习方向。

2、改变复习模式,制定阶段性目标

生物复习参考传统的考试复习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要充分熟悉生物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建构主要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用点、线、面的方式一点一点串联起来,并进行梳理,根据每一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理解并全面记忆。第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试题和大量联系的方式来巩固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单方面追求题目的数量,还要尽可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此外,还可以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每次生物课针对一个小专题进行测试和训练。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在完成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学习重点,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3、重视试题纠错和错误总结

一方面,生物老师要在精心研究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考试的经典题型进行规律总结,然后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用大量中考真题进行演练,中考真题和普通的试题不一样,真题具有科学性强、题目设计得更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真题更能反映出生物教学的趋势。另一方面,生物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错误和经验总结,在练习中,不能只关注做题的量,还要定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和经验总结,每过一段时间就将之前做过的题目整理出来,重点看一下做错的部分,然后找出造成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因为同样的原因犯同样的错误。

4、深入研究考试题目抓住试题方向

复习生物,还要关注近几年的考试试题以及考试方向,生物老师要仔细分析近几年的生物试卷,捕捉考试信息,发现题目的规律。笔者通过对生物试题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1、生物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每年中考高考试题中都有部分题目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2、发现重点难点,生物复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等模块中。3、重视生物教材中的图片的理解和分析。4、复习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5、关注社会热点。生物复习也要结合社会实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总的来说,只有对试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很关键,尤其是对要参加考试需要及时复习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生物老师在带领孩子进行每一轮的复习时,都要注意调整复习方法。比如说在进行每一个专题的练习时,分别指导学生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不要急于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教会他们自己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然后引导学生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靠拢。在审题时,教会学生如何迅速找到题目关键字并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6、有侧重点对试卷进行讲评

生物老师定期对学生完成的试卷进行点评和分析,但是并不是说要对试题中的所有题目进行讲解,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抓不到考试重点。所以,针对试卷讲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讲解典型题目,举一反三。选择典型题目讲解,根据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回顾生物教材内容。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找出试题规律。生物老师要研究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三、对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分类分析,研究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四、重视知识点的扩展讲解。老师要看到题目所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点,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扩展。

7、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考题 哲学知识 历史知识 结合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是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向学生综合设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9年全国高考II卷39题第七问就是这样一道题,这道题的材料三中以“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包括的地区及地位”与“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与机遇”进行对比,要求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哲学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位在当时和现在所处的地位不同。对这道题的解答程序是:通过对材料三荆州地区古今对此分析可知,古时荆州是“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是关键的局部。而今“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甚为开发重点――是整体对部分的影响,按设问要求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相应理论分析即可得出答案:“①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而各个部分之间的地位是不平衡的,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整体中的关键部分,制约全局的形势,是兵家必争之地;②整体统率部分,任何部分的发展都离不开与整体及相关部分的联系,现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该地区带来发展的有利条件;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道题的答案体现了哲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哲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结合呢?

一、以哲学观点为指导,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历史现象的机械记忆上,而是把握其背后本质的东西,如果能将有关的历史知识带出来,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与深化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向学生列举一组历史现象: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三次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②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次的共和与和的斗争;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也经历了与袁世凯复辟的斗争;④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与 主义的斗争。

这组历史现象告诉我们“任何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要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但这些曲折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事物的成长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但由于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这样借助哲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看似零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增强了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二、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实现哲学、历史学科的有机渗透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将哲学、历史学科的知识有机渗透,既符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体要求,更有利于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养成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文科学生提高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所在。

例如: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时,可从纵向角度链接设问: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主张的是谁?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主张的是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主张蕴含有什么哲学道理?汉唐初年的政策调整如何体一切从实际出发及可持续的,全面的协调发展?它对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秦隋的暴政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它对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造成什么危害?通过对这组设问的分析和回答,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和谐”现象与“科学发展”现象的总体认识。接着链接设问:近代以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抓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对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取得什么成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这组问题,使学生对近代以来,我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求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作出了艰难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富民强国,建立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现实的可能性的清晰认识。还可从横向的角度设问,今天我们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它与我国不同时期追求的“和谐社会”与“发展”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一组问题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我国古代近代追求“和谐社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楚,并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

总之,以哲学观点为指导,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将常识与哲学历史学科知识有利结合,就会使学生综合运用哲学常识与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就会使学生在高考中解答这种学科与学科之间综合问题的技巧得到揽或,就会使学生的高考成绩得到提高。

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范文6

首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矮。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其次,要给学生灌输学好语数、垫石辅路的思想。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课、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公式ρ=m/v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再次,要让学生学会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要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首先,讲究方法。注重实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其次,抓关键,抓本质。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一关系大多数学生记得很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