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例6篇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1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2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

特殊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他们在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也会有所影响。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同时加强他们的教育能够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殊教育要从小开始,尤其是语文,语文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强大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内心的巨人。语文的特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特殊教育是针对一些特殊儿童所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其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针对不同情况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中考虑到每个儿童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个性化差异,通过特殊教育使这些儿童能够达到增长知识、锻炼技能、完善人格的目的,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网络应用少,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有限,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老师有时又不能物尽其用,导致学生很难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创设情境,情境式教学应用不足,由于特殊教育针对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现有的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讲授的方式单调,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没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特殊教育语文教学面临问题

网络化教学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重点学校会有比较先进的数量较多的机器,而发展相对落后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数量较少,配置也较低,学生不容易上手,以后到社会上也几乎不用,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这样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且还可能造成特殊儿童的自卑心理,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特殊教育教学理论不够丰富,相比大众教育,特殊教育由于针对的学生数量少,学生的情况复杂,更多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授课形式,因此针对特殊教育的教育学理论远远不如针对大众教育的教学理论研究程度深,教学手段和课堂设计丰富。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针对性教学,有一些学生由于先天性缺陷,对教师同样的授课形式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理解程度低,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或者对课程本身有很深的抵触情绪,尤其语文学习很多时候要求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形成形象化的感知和认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式教学。

二、小学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通过宏观调控增加教学设施,丰富网络化教学,改善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施,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应用到网络,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用处。从理论上重视特殊教育,针对特殊教育的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于聋的儿童就多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学到知识;对于哑的儿童就可以进行正常化的大众化教育,但要让他们把想法及时记录下来,锻炼他们的思维;对于智力低下的儿童老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让学生有最基本的社会认知。最好是将不同的特殊儿童进行分班分组教育,这样教学负担不大,老师也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丰富教学理论采用情境化教学,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存在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和正常儿童并没有差太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而不是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特殊儿童对感官有着更好的领悟,因此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用身体去感受课文中所讲授的知识。通过图片,食物,文字,甚至还原现场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达成共鸣。老师也可以请同年级的正常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特殊儿童感受到自己于正常学生并没有太大差距,减少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距离和隔阂,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在特殊儿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发展,更好地获取知识,也更容易融入社会。

老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自尊心教育,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感找一些励志的文章,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了解社会。

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对于语文的教学老师要通过多媒体和情境设计等方式更好地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让特殊儿童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特殊教育中专聋生语文阅读教材选编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07,6,21

[2]徐卫东.《撒播心灵的阳光――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黑河教育,2012,12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聋生;语文;问题

引言:

对于大多数聋生来说,生活的意义比普通的个体更为清晰。听觉的限制只是听觉上的缺失,而对于个体的需求与定位则显得更加明确。在学生过程中,聋生对视觉感知几乎成为个体适应外界的唯一的手段。尤其在最初的阶段,而后续的学习,则表现为触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生活起点则就是已经在进行学习了,对于语文教学的学习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中。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对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的作用,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则越发的使个体能够对教学进行理解。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则更加能体现这一特点,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一特点。正所谓,语文教学来自生活,生活的教学处处是来自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需求上。

1.现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一个教学资料相对缺乏。现行主流教育的材料和教学工具书可谓各类一应俱全。而针对聋生的工具书和教学材料则显得相对匮乏,尤其是对当前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很难于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资料性的充实和资料性教育。使得现行教学则出现“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现象,这种问题长期制约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各类教学的展开。通过教学材料和工具书,个体可以进行脱离教学课堂的自我学习,然而,教学材料的缺乏则使得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获得教学人员所提供的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固定性教材,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有余力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资料,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现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缺乏专业性比较强的语文教学人员,由于处于母语学科的位置,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语文教学大多数学科的师资都能胜任,因此,在进行教学人员配备的过程中,部分缺乏专业语文知识的教学人员进行教学一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导致学生母语学习的积极性丧失。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喜欢中文作品,而讨厌上语文教学课。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实践积极性,对于大多数学生个体来说,其影响往往是深远的,难以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知识结构上的完善。

缺乏相应特殊人员专用教学设备。与普通群体的区别,聋生存在着听觉性限制,因此,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则要考虑到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来深化和拓展学生个体听觉效应,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融合性获得。

2.针对现行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自救

2.1进行本土化教学资料的编制

本土化教学材料的编制,则是针对现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教学材料缺乏的现状而进行的自救的重要手段。缺乏规定性的教材资料补充,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则是较为关键的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引起重视,组织相关的语文教师进行阶段性地教学实践,并积极地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进行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与选编,从而补充现有教学材料,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备学生的教学应用。其中,可以体现出区域性学校的特征,体现现学校自我语文教育理念、教学文化和教育主体思想,同时,通过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解读,来完善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当然,在进行本土课程或材料编制的前提,是对聋生的语文需求进行详细的体察和梳理,进行充分调研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具体经验。从而有目标、有组织、有协调意识的进行教学材料组织与运用,丰富学校的语文教学内涵并增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识能力。

2.2专业化语文教师的引入或培训

语文教学作为其他学科的母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人员的配备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对专业性和系统性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显得尤其的重要。对于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现行专业语文教学人员缺乏的现象,主要原因可能以下几点。一是缺乏语文学科人材,二是,领导对语文学科的专业认知度不高,三是,学科理念性较差。因此,对专业化语文教师的配备要从现实实际出发,考虑到具体学校的实情况。进行人材的引入或者进行现有语文教学人材的专业性培养则是快速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缺乏专业性必经之路。当然,这种措施和做法要有阶段性和系统性。无论是那个阶段的语文教育都有其存在的内在性特点,其轻重程度不是主观上的判断,而是内在逻辑上的要求。故此,培训教学人员要有阶段性意识,对于一线教学人员都要有所涉及,这样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要对教学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3.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配备信息化设备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需要大量信息的个体,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都是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和适应。对于听觉受限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学生的信息获得方式。学校语文教学只能说是信息获得的一个窗口,并不是终点。因此,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听觉的情景需求,给学生一个情景交融的具体场景的布设。这一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实现这一路径的基础则是需要良好人手一机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学生学习的辅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教学的辅助对学生管理与认知上的帮助更为主要。这一点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来增加教学的效果,来促进教学路径的具体实现。从现行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实现基本上处于传统的常规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少现代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制约着学生的认知空间,信息性化教学的需求则成历史的必然。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视觉上认知的强化应用,则加速了听人认知能力的加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设置的引入,而不是单一的进行语音式的传统教学的实现。

4.小结

在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作为特殊教育系统关注的重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的效率与现行问题的解决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线教学人员的认知更加具有实际的表征性。故此,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在力求实施一定的路径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学习的兴趣。通过本土化教材的编制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给其他学科提供良好的思路。(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 于晋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以农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为例[J].发展.2008(04)

[2] 王红军.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1)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特殊专业 大学英语 教学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在文化、体育以及艺术方面的交流越发深入。为了满足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专业特长突出且懂得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上越来越吃香。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音乐、体育以及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对外交流上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除了自身的专业学习之外,更要加强大学英语的学习。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普通专业方面,针对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特殊专业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讨论仍然处于边缘范围。另外,音乐、体育和美术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技巧性、艺术性强,这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学生又被称作“艺术专业学生”,即“艺术生”。正是因为这些特殊专业和这些特殊专业的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难点。本文将以韶关学院为例,对音乐、体育以及美术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与学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 特殊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作为一名音体美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在笔者近年的教学中,发现这些特殊专业的学生有以下特点:

1.特殊专业的大学生入学分数低。不同于其他普通专业的高考录取,特殊专业的学生高考又以专业课为主,先参加各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然后再参加高考文化课的统一考试;在文化课分数的这一部分,他们的成绩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文化课成绩。以韶关学院2015年广东艺术类的录取分数线(2A投档线)为例,我校音乐学院的文化投档最低分为353分,美术学院为335分即可上线。而韶关学院同年广东2A投档线文科为530分,理科为529分。而英语的单科成绩分值多处于20-60分之间(150满分)。

2.特殊专业的大学生专业特殊性。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在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上与一般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马行空,思维呈跳跃性,重感性轻理性,重形象轻逻辑,条理性不足。这样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一方面成就了他们艺术上的造诣,另一方面却又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学习。由于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训练和累积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清晰的逻辑条理以理清语法和表达。因此音体美的学生在接收和处理语言方面与一般专业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比普通专业的学生参加更多的专业活动。音乐学院的学生每周都有统一排练,定期有讲座等学术活动和省内外的交流演出;体育学院的学生要肩负学校和省市的比赛任务和晨练,学生在体育运动以后来到课堂上课,或多或少会影响上课质量;美术学院的学生有为期15天的省外采风和写生。另外,为了勤工俭学,一部分学生还有家教、餐厅打工等课外的兼职。

3.特殊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基础差。由于特殊专业的大学生高考以专业课的考试为重点,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形成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从高中开始就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专业课上,无暇顾及文化课,更不用说花时间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多数的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因为应付考试,其次才是兴趣,导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词汇量普遍停留在初高中水平,语法基础极其不牢固,听说能力低下。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音体美学生的大学英语考试及格率低。

4.特殊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笔者曾在我校15级三个特殊专业班上做过粗略的调查。约80%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对于自己以后学习和工作基本上没有帮助”,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约90%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没有读研、出国深造的打算”;约92%的学生认为“专业水平高比英语水平高重要得多”,约70%的学生认为“喜欢英语所以学习英语”。抱着这样的想法和自身较低的英语基础水平的原因,造成了特殊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到课率低,迟到率高,作业完成率高但质量低,更有甚者根本不带课本,上课只顾睡觉或者低头玩手机。

二、 韶关学院特殊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普通专业与特殊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个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我校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高低把大学英语分为ABC三级,每级选用不同的教材和评分方法。其中,特殊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初统一分在C级,这样的分级教育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目前C级班为同一学院内行政小班合班英语大班教学,每班60~80人。大班教学使得教师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互动上常以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能进行有效教学反馈的学生为主体,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也不高。另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求大多数以全英为主,配以中文翻译。基础一般的同学似懂非懂,基础较差的同学听不懂、也不好意思问,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放弃的想法。教师上课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甚至整堂课老师都在唱独角戏。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我校大学英语采用了“三位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除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传统课堂教学以外,基于语言试验中心的听说自主学习以及课堂之外的全校性体验英语活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学期成绩评定包括期末卷面成绩(60%)和过程考核(40%)两部分。过程考核的内容又包括学生每周到语言试验中心进行人机对话的听说自主学习(20%),参加每学期三次如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配音比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体验英语活动的成绩(10%),以及课堂的平时成绩(10%)。“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学期成绩评定模式不再单一地强调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比传统评定模式涵盖了学习的更多方面,综合考察了该学期内学生各方面的英语学习情况,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是特殊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之举。

目前C级班采用的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此教程以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的内容,侧重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内容包括Friends and Families,Dream Destinations,Adventures and Achievements等。此教程难度适中,多数的话题生动有趣并与日常生活贴近,还有与音体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特殊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1.特殊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以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为主。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稍微遇到不会的内容就百度答案或者等着教师给答案、而非先经过自己的思考,是多数学生的通病。“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对于特殊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简单的英语交流以外,日后在工作中也许真正需要使用到英语的时候并不多;对于教师来说,要在有限的四个学期之内将无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显然也不现实。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更多是作为媒介传达知识文化。因此,学会如何去学习,对于特殊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课堂中的听讲和讨论、课后的作业和复习,都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之后,如果学生需要深造英语或者学习其他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是强大的助力。

2.特殊专业大学英语的课堂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人公,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特殊专业的学生的思维和专业特点,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引用到课堂中以因材施教。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在目前我校的特殊专业大学英语的课堂教育中占了非常大的部分。讲授法以教师主动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容易对课堂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可以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音体美学生的性格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多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实践,而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的环节和引入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利用音体美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利用好胜心可适当给予加分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者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知识竞赛等;尝试根据上课的内容改变单一的多媒体教室教学环境而到草坪、体育场、画室等地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多样的课堂活动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在发挥特殊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改革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成绩评定机制。目前韶关学院大学英语的学期成绩评定包括期末卷面成绩(60%)和过程考核(40%)两部分。与大多数院校一致,注重读写能力的期末卷面成绩在学期成绩的评定中占了绝大的比重,此评价方式强调的是学习的结果,缺忽略了在学习的过程,使得特殊专业的学生产生“不管我上课表现如何,期末考试不挂科”的消极思想,也可能会因为期末考试没有发挥好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交际和交流的能力要求。而能体现交际和交流能力的过程考核包括了20%的听说自主学习成绩、10%的每学期三次的体验英语活动成绩,10%的课堂平时成绩。笔者认为,特殊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期末成绩的评定可以适当降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重,提高过程考核的比重。比如课平时成绩,既然课堂教育要引入演讲、表演、辩论等形式不同的课堂活动,这样每次的活动都可以纳入课堂平时成绩,一来以考察音体美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和交际交流能力,二来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打分,做到有理可证、有据可查,更加能体现公平。可以考察的方面有很多,比起期末的卷面成绩,考勤、作业和课堂的其他表现等都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可以考虑提高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特殊专业的学生有着活跃、创新、实践性强等性格特点,若能加以引导和帮助,也一定能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上做出进步。作为教育者,一方面我们要因材施教,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要为特殊专业的大学英语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评定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谢静波.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2):92-93.

[2]谢立才,伍智敏.浅谈特殊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5,25(11):59-61.

[3]郭建辉.论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教与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4):130-133.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国际社会;理论依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族教育的特殊优惠和扶持政策一直在不断的坚持和完善过程中。随着我国各民族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各民族间族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目前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到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实施特殊优惠照顾政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少数民族教育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也必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必须要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论证,寻找到对民族教育实施特殊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国际社会关于少数民族的平等和特殊保护的相关文件及规定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力图为我国实行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从国际社会的角度寻找一些理论依据。

一、以列宁提出实现“事实上平等”的理论观点为依据

关于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列宁在1919年俄共(布)党纲草案中专门论述到:无产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在对待少数民族或者少数人群体的问题上,不仅仅是要在形式上宣布民族平等,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真正使各民族的工人和农民在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接近和融合起来。”因为在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多民族国家内必然存在着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所以,即使是形式上宣布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而事实上在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在享受权利等各方面也必然存在问题,造成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不仅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的劳动群众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文字,以便清除资本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不信任和隔阂的一切痕迹。”①这是列宁首次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表述。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就使用了“事实上不平等”的提法。这就是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最早表述,也成为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以及对少数民族采取特殊优惠和照顾政策时最常出现的理据。

在旧中国,大民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显然是存在的,由此造成的事实上不平等也是存在的。如果不消除主要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后进民族就不可能和先进民族一样充分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就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民族问题的彻底解决就无从谈起。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民族问题的实质。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民族问题的实质,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基本原则,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关系极大。

对于如何消除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在1922年列宁还论述到:为了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压迫民族”甚至应该以对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被压迫民族”的人民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实际上,列宁十分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多民族的俄国要取得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各民族的力量,因此,在对待民族问题上,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平等,而且需要对过去受压迫的民族采取关心和让步的态度,以消除历史上给他们带来的对大民族的不信任和猜疑。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开辟民族地区工作中正是以列宁的这些理论观点来指导当时的实践,历史也证明这些实践取得了成功。

二、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的平等和特殊保护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吸取战争的教训,让人民倍感尊重和维护人权的极端重要性。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权利的承认和尊重也成了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为此,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第二部分第二条第一款载明: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这里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是所有人类,并特别指出不考虑其他任何限制条件,而权利的客体则包括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两大类。这就是平等待遇原则。少数民族权利的享有显然也适用于这个原则。而属于少数民族权利内容之一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当然也适用这条原则。因此,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的平等和特殊保护的原则,可视为对少数民族实行教育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特殊保护原则。特殊保护是指少数民族有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特征的某些权利,国家有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征的某些义务。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使少数民族从形式上的平等达到实质上的平等。而最早出现对少数民族权利特殊保护的条款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的规定,即在那些存在着人种的、宗教的或语言的少数人的国家中,不得否认这种少数人同他们的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享有自己的文化、信奉和实行自己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这项条款奠定了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权利实施特殊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联合国《少数人权利宣言》第8条第3款也规定了:“各国可以在基于保护“少数人”充分享受平等权利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并且这些措施不会因其表现形式而被视为违反《世界人权宣言》所载平等权利。同时,欧洲《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框架公约》第4条第3款规定:“各国在必要时基于适当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条件,以促进属于少数民族的人和属于多数民族的人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充分和切实的平等而采取的任何措施不应被视为歧视。”这些条款都表明:各国在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以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前提下,可以并且应该对少数民族采取一些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措施。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进行特殊的优惠和照顾政策也可视为对少数民族实行教育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特殊保护内容涉及对少数民族教育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

民族构成的特征包括文化、宗教、语言、历史、风俗习惯等要素,这些也是民族认同的要素,承认不同群体的少数民族存在,就要承认和维护他们的文化特征和认同要素的权利。少数民族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特殊保护原则,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应有一些特别政策和措施。联合国通过的《少数人权利宣言》第4条第4款规定,“各国应酌情在教育领域采取措施,以期鼓励对其领土内的少数群体的历史、传统、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属于少数群体的人应有充分机会获得对整个社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多民族国家中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教育: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即属于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群体为传承自己的文化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二是跨文化教育,即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学习彼此不同的文化认知体系的活动。

现代社会由于民族间交往增多,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族际交流,导致文化变迁必然会发生,不过这种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直接加快了主流文化的普同性进程。因此,少数民族在这场变迁中处于文化适应的被动状态,所以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对少数民族享有自己文化权利的特别保护。同时,为了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得到各民族间的理解和宽容,避免文化间的偏见和冲突,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所以主张跨文化教育。尤其要求在少数民族生活的整体社会中促进跨文化教育,增进整体社会成员对少数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等知识的了解。同时,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少数民族也获得了解整体社会的机会。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保障了少数民族教育权利,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了解甚至认同,有利于平等基础上的社会整合。由于教育是一项积极的人权,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是承担积极有所为的义务。对此,我国的民族教育中针对这一教育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政策,体现出民族教育政策的优惠性,完全符合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对少数民族教育应在平等和特殊保护原则下加以制定和实施的精神。

四、我国制定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规定

当代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其中也包括教育权利,1945年,作为最具普遍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联合国宣告成立,在《联合国》中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宗旨之一。该载明:“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但是,由于在多民族国家中,一般而言“少数人”都是作为弱势群体存在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充分享受普遍性原则下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因此,为了实现民族或族群间事实上的平等,需要对这些“少数人”采取特殊保护和照顾政策。所以,这就成为实施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

1966年12月组成国际人权公约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相继通过,并向各成员国开放签字。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特别规定了少数人权利的条款,该条款全文表述为:“在那些存在着人种的、宗教的或语言的少数人的国家中,不得否认这种少数人同他们的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享有自己的文化、信奉和实行自己的宗教或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而中国作为加入这些公约的国家之一,也必然要承担公约所规定相应的义务。因此,这些公约中有关对“少数人”权利进行保护等相关内容,也可视为: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应该享有的权利而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

由于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民族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进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充分的理论依据的指引下,继续坚持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实行特殊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以适应我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为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和共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760.

参考文献

[1]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M].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2:45.

[2]刘仲.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联前沿,2002(4).

[3]蒋超.论我国民族教育立法的若干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6).

[4]赵相林.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法学研究,2002(2).

[5]董云虎编著.人权基本文献要览[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6]黄光学主编.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下)[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特殊儿童;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94-01

一、更新特殊儿童教学观念,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找准方向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回归主流”运动相继展开。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哑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哑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聋哑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特殊儿童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二是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第三,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第四,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第五,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另外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最后要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这些观念的转变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总结,一切工作都已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拓宽特殊儿童教学内容,将知识教学转化为基本能力

听、说、读、写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聋哑童本身听不到,加之由此而直接导致的“说”的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或写了。所以,对特殊儿童来说,阅读和写作是他们获得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觉障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聋哑校语文教学成效高低的主要考核依据。如果学生只会读而不会写,那么,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聋哑校的各科教学,都肩负着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要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质,提高聋哑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在特殊儿童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特殊儿童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特殊儿童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特殊儿童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但阅读要根据特殊儿童各年级段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起到以读代“耳”的作用。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要侧重学知识,懂方法,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写作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它对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写作教学,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如果写作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特殊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认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用性。因为特殊儿童虽然听觉器官有缺陷,但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在有声世界里,长大后需要工作、学习,更需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特殊儿童单凭手语是不行的。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凡属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内容进行写作,此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写作过程既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对于特殊儿童来讲,写作是其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提炼主题的训练。例如,阅读爱因斯坦童年做小板凳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可以从勤能补拙的角度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

重视特殊儿童创新教育,建立学生的宏观发展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创新教育,其实也是对教学的一项重大设计。《中共中央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整个国民教育要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作为国民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殊教育中的聋哑教育,也同样肩负着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形成。聋哑校的学生虽有残疾和缺陷,但他们同样需要也能做到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

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聋哑校语文教学就要求从整体入手,建立宏观意识。这一整体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聋哑校语文教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说话(表达、演讲)、视听(看)四个系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基础联系。注重克服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教学或单方面教学忽视整体的作法。在教学方法上,以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而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观点关照我们的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气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克服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森林的功能不是每一棵树的功能的简单的相加。语文能力的形成,也只有从整体的功能入手,从“听(看)、说、读、写”全方位入手,才能显现出应有的效力。

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和工具,它与各学科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这样一节课能讲很多内容,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其他知识在课堂上得到了巩固或再学习,对其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王红星.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创设一方晴空.绥化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