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组长总结范例6篇

试用期组长总结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1

关键词:力量训练;非线性周期;板块周期;青少年训练

作为相对独立的力量训练理念和方法学体系,周期力量训练是指通过定期改变训练计划,获得力量、爆发力、动作表现和(或)肌肥大的最佳发展。由周期力量训练衍生出多种训练模式,其中非线性周期(non-linear periodization)变化最为频繁,变量涉及荷量、强度、训练形式、抗阻练习量以及训练间歇,通过频繁变化刺激机体的力量增长。非线性周期又包含周内(daily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周间(weeklv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和双周起伏周期(biweekly undulating periodization)等。板块周期(block periodization)是一种高度专项化集中式训练负荷的模式,包含大、小训练量日的安排,这种安排方式被认为能够增强机体恢复和适应过程,产生更优的运动表现。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要求进行RM范围训练,易产生力竭,训练强度较大。这种训练特征显然与板块周期模式有所区别。

过往的国内外研究多数集中于对比线性与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的效果,但针对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的对比处于空白。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探索适合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周期训练模式,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非线性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作用效果对比。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对象

市级业余体校羽毛球专业青少年运动员1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人。所有队员均接受两年以上专业训练,其中4人获得省级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团或混双项目冠军,运动技术等级为二级。受试者身体状况良好,无伤病。在实验开始前,本研究利用两次力量训练课向受试者说明研究意图,并进行动作指导,降低潜在受伤风险。在实验阶段,受试者未出现伤病情况。本研究将受试者分为非线性组和板块组,每组各6人,根据一测全部受试者的测试数据作为分组依据,选用的卧推与深蹲两项数据作为分组指标,与以往研究相符。根据测试成绩排序,依照A-B-B-A方式进行分组。见表1。

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接触力量训练时问有限、动作模式不稳定和安全问题,在操作中主要依靠以史密斯机等固定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在设计两组力量训练计划时,未采用负荷量与强度等量处理,而是侧重对不同模式的训练效率进行研究。实验时间处于青少年暑期集训,实验周期定为9周(实际实验期为8周,第6周备战停训),符合非线性和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以四周为一个周期进行增加负荷强度并降低负荷量的标准,但与被认为能产生积极训练效果的12周实验周期相比较短。根据青少年力量训练推荐频率和集训安排,力量训练频率定为每周两次。

1.2.2训练及测试时间

训练时间为2015年7月10日至9月9日,具体时间安排见表2。测试共四次,分别为7月8日(1测),7月29日(2测),8月19日(3测),9月9日(4测)。

1.2.3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及顺序为1 RM深蹲、1 RM卧推、立定跳远和坐姿推实心球。采用此种测试顺序是为尽可能避免受试者的供能系统连续高强度工作,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一测前,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动作纠正练习,并用两次训练课进行巩固。在测试中严格依照动作标准进行,成绩测量依照《1RM的测试方案》进行。在每项测试过程中给予受试者充分休息时间。每次测试安排保证受试者距离上一次训练时间超过24小时。

有研究采用电子跳跃垫进行原地纵跳测试,本研究受条件限制,以立定跳远代替原地纵跳实验,测定下肢爆发力水平,测量精度为0.01米。上肢爆发力采用坐姿推6磅实心球测定,测量精度为0.1米。每项爆发力测试3次,取最好成绩。

在国外一些研究中,体重、体成分或肌肉维度被纳入测量指标中,但这些指标受暑期集训干扰的可能性较大,故不纳入测量指标。

1.2.4负荷量和效率计算方法

有研究者将不同训练模式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等量处理,如重复次数、负荷强度等。Hoffman认为在实际训练中不同训练模式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不会相等,刻意等量处理是对不同训练模式变量的削弱。因此,采用训练效率对比不同训练模式更客观有效。训练效率可在负荷量和强度基础上进行对比。本研究采用对比非线性和板块周期的运动绩效增长与负荷量的比值,判断训练模式的效率差异。

根据Haff采用的方法,负荷量与强度的计算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负荷量(kg)=组数×次数×负重

负荷强度(kg)=负荷量/全部次数

依据两次测试相减得出增长量,除以期间采用的负荷量,可以得出训练模式的效率值,用如下公式表示:

效率=增长重量(kg)/负荷量×100%

通过计算负荷量和效率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不同训练模式的实际效果,展现出非线性与板块周期训练的差异。

1.2.5训练内容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训练时间相同。非线性组实验期内负荷强度安排呈现波浪型,高低负荷强度交替进行。板块组负荷强度逐周线性提升,训练量逐步降低,并配合大、小训练量日的方式。

在9周的实验期内,受试者每周进行两次力量训练,每次时问持续1.5-2小时。组间间歇时间依调动的供能系统的不同而变化,规定8-10 RM间歇90秒,3-5 RM为120秒,1-3 RM为150秒。

受试者中有两名女生,因生理周期影响各缺席4次力量训练,但均正常参加测试。8月14日至17日,全队赴外地参加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第六周期问暂停力量训练,对测试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两组训练内容分别见表3、4、5。

1.2.6数理分析法

运用SPSS17.0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力量训练开始前,对一测结果分组产生的非线性组和板块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两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合本研究样本量小,2测、3测、4测的组间对比运用Turkey比较法。显著性水平定为P≤0,05。

2.研究结果

2.1卧推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卧推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2测与3测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68)。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19.27%,其中2测9.17%,3测1.68%,4测7.44%;板块组总增幅15.69%,其中2测7.84%,3测0.4测7.27%)。见图1、表6。

2.2深蹲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深蹲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2测与3测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65)。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12.02%,其中2测7.65%,3测0%,4测4,06%;板块组总增幅9.20%,其中2测5.75%,3测0-0.54%,4测3.83%)。见图2、表7。

2.3坐姿推实心球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坐姿推实心球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2测与3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69)。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41.82%,其中2测16.36%,3测9.82%,4测10.98%;板块组总增幅37.13%,其中2测14.36%,3测8.57%,4测10.96%)。见图3、表8。

2.4立定跳远成绩

非线性组与板块组的立定跳远成绩变化:组内对比,两组1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1测与2测、3测与4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2测与3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问4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83)。非线性组增幅高于板块组(非线性组总增幅4.28%,其中2测2.21%,3测0.07%,4测1.45%;板块组总增幅3.72%,其中2测1.86%,3测-0.22%,4测2.05%)。见图4、表9。

2.5负荷量、强度对比

在深蹲和卧推两项中,两组在训练重复次数与负荷量呈现差异。深蹲训练,板块组的负荷量比非线性组高0.6%,但负荷强度方面,非线性组比板块组高5.52%。卧推训练,非线性组在负荷量和强度分别比板块组高6.2%和12.35%。见表10、11、12、13。

2.6效率值对比

深蹲与卧推两项训练负荷量和重复次数差异,导致两组的力量效率值也不相同。在整个实验周期内,深蹲与卧推两项均出现如下特征:在实验前、中期非线性组效率值较高,后期板块组效率值较高。见图5、6。

3.分析与讨论

通过有效提高神经一肌肉系统功能,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专项中获得更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并可在短期内以最高速率发展力量素质,或在长期内发展抗阻能力。实践中,通过制定符合生理机能和竞技需要的力量训练计划,强调超负荷原则的同时确保运动员恢复与训练的平衡,达到发展肌肥大、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目标。

实验期内,非线性组与板块组在上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方面均显著提高,非线性组整体及阶段增幅更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基于周期理论,通过负荷量和强度的变化,可对受试者产生新异刺激。组间对比,两组各项测试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别,非线性组增幅稍高于板块组,这与Shankaralingam Ramalin舯和Kok Lian Yee结果相似。他们认为,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别是由于一周两次的训练频率导致训练刺激不足。但一周两次的训练频率也被认为可以使青少年产生更多的肌肉适应,并且青少年训练密度过大增加受伤风险,对长期发展不利。

第6周所有受试者⒓忧嗌倌暧鹈球锦标赛,8月14日和17日停训,19日进行了3测。组内对比中,两组2测与3测大部分项目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增幅出现下滑,板块组还出现负增长。这与受试者刚结束高强度比赛,身体机能尚未恢复有关。此外,第6周力量训练中断,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在3测中,虽然两组增幅下滑,非线性组增幅仍略高于板块组。但不排除不同受试者参赛场数和强度差异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过往研究缺乏对训练模式的负荷量及效率研究。在整个实验期内,两组深蹲和卧推负荷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的分别有3周和5周。在效率方面,整体上非线性组在深蹲和卧推上均高于板块组(深蹲效率值:非线性组0.056%,板块组0.041%;卧推效率值:非线性组0.087%,板块组0,07%),但实验后期板块组效率高于非线性组。这与Apel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Apel通过12周实验对比传统和非线性周期的训练强度和肌肉水平的适应性,认为前6周非线性周期增长效果较好,但后6周两种周期模式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中,结合非线性组的总负荷量高于板块组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力量增长的神经一肌肉系统的适应特点,另一方面,非线性组的RM范围训练要求更高的负荷量和强度,使该组受试者产生更多肌肉适应和更深的疲劳程度,恢复较慢,导致后期非线性组效率低于板块组。

Kraemer的研究显示,非线性训练模式能够在每个阶段的测试中都获得显著增长,而线性训练模式在第4个月后再未出现显著性增长,出现训练平台期。与线性周期相比,非线性周期频繁变换训练负荷,产生更多适应,有效避免训练平台期的出现。本研究周期较短,无法验证此观点,但测试数据显示非线性组增幅始终高于板块组,可能与非线性周期更易产生新异刺激有关,但实验后期非线性组的效率值低于板块组,证明板块组抑或线性训练模式亦能产生良好刺激,甚至比非线性周期训练效果更好。

非线性周期强调RM范围训练,在实验期问,受试者频繁经历力竭情况,普遍反映疲劳感较板块组更深。并且非线性组的卧推负荷量比板块组高6.2%。在有些研究中,即使非线性组的某些训练日负荷强度下降,但重复次数提升,整体训练量不降反升。板块组的大、小训练量日安排,使受试者获得更充分的恢复和适应过程。这对于青少年训练尤为重要。针对青少年的力量训练,不应频繁地推向极限。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得出的负荷强度对比无法展现两组受试者实际感受,计算得出的负荷强度值差异可能受不同受试者的力量水平影响,无法判断受试者力竭情况。

本研究制定的力量练内容针对爆发力提高的较少,但在立定跳远和坐姿推实心球两项测试上,非线性组与板块组均呈现显著性增长。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羽毛球项目,对上下肢的爆发力要求较高,因此力量训练对于该研究的受试者的技战术能力提高也有问接帮助。受试者普遍反映在对抗和比赛中“更有劲”“场上(移动)速度变快”。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发展力量、力量耐力或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降低骺软骨损伤的风险,是受推荐的训练方式。膝关节、踝部、足部是羽毛球运动员受伤高发部位,因此在训练中加入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能力和预防损伤是必要的。本研究处于暑期集训中,羽毛球专项训练中常出现上肢的推、压,下肢的弓箭步、蹬、跨等动作,可能对上下肢爆发力测试产生影响。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除实验内容外,每周3-5次、平均时长达2.5-3小时的专项训练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基于业余体校羽毛球队的暑期集训和备赛,难以避免专项训练带来的潜在影响,如第6周暂停实验,以及赛后疲劳导致测试数据出现停滞和下滑。此外,本研究受试者处于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可能与此相关。

综合本研究与过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非线性与板块周期训练模式均可有效提高受试对象的力量水平,两种训练模式在不同训练阶段产生的训练效果不同。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实验变量的控制、训练形式、实验周期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肌肉收缩形式和受试对象的选择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例如,过往研究主要针对对象为非受训人群和休闲锻炼人群,青少年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研究较少,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样潜在性地减少了清晰区分不同训练模式之间差异的能力,例如针对未受训人群的研究使针对受训运动员的短期训练适应性的审视更为困难。

4.结论与建议

4.1运用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与板块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均可以显著性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水平,非线性周期力量训练模式增长幅度更高。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广优明118;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55-02

广优明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抗13A与明恢118配组育成的迟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特点。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005)。

1 种植表现

1.1 区试、示范产量表现 广优明118在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中,2a区试平均产量490.31kg/667m2,比汕优63(ck)增产8.87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平均产量527.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9个百分点;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产量583.24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81个百分点;2010年续试产量583.45kg/667m2,比对照增产2.51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83.35kg/667m2,比对照增产3.16个百分点;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区试平均产量570.74k/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35个百分点,增产极显著;2010-2012年在将乐县做连作晚稻及烟后稻推广种植160hm2,产量一般在530~580kg/667m2,高产田块可达650kg/667m2以上。该组合在福建2a 22点次试验,21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达95.45%。生产试验7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1.5%~13.4%。2009-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及中下游区试,比相应对照增产2.35~3.16个百分点,增产点率达79.3%~84.6%,表明广优明118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

1.2 生育期特性 该组合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生育期129.5d,比对照汕优63迟熟2.5d;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159.1d,比对照长0.6d;2010年续试全生育期159.7d,比对照长1.4d;2a区试结果全生育期159.4d,比对照长1d;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区试,全生育期137.5d,比对照Ⅱ优838迟5d;在将乐县做连作晚稻及烟后稻种植,全生育期130~132d,

1.3 农艺性状 广优明118植株繁茂,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偏强,熟期转色佳。着粒较密,穗大粒多,结实率好。在福建省2a区试平均株高104.2cm,穗长23.1cm,有效穗数17.15万/667m2,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2.15%,千粒重27.9g。在长江上游区试2a平均:有效穗15.8万/667m2,株高112.7cm,穗长23.2cm,穗总粒数173.8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6.6g。在长江中下游区试表现:有效穗17.1万/667m2,株高126.8cm,穗长24.9cm,每穗总粒数171.6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7.3g。

1.4 抗性 该组合抗性表现: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a抗瘟性综合评价为中抗(MR)。参加长江上游区试2a抗性综合表现:稻瘟病综合指数为2.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为5级,抗性频率为37.7%;稻飞虱平均7级,最高9级。在长江中下游区试抗性综合表现:稻瘟病平均综合指数2.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病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

1.5 米质 米质一般。福建省区试品质分析检测结果:糙米率82.0%,整精米率58.1%,长宽比2.5,粒长6.4mm,垩白粒率96.0%,胶稠度66mm,蛋白质含量7.0%,直链淀粉含量23.5%;长江上游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整精米率69.4%,长宽比2.3,垩白粒率28%,垩白度4.1%,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含量22.4%;长江中下游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整精米率64.3%,长宽比2.5,垩白粒率63.3%,胶稠度79mm,垩白度14.1%,直链淀粉含量21.8%。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苗 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季节安排合理,适时播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壤土地作秧田。在播种的前一天,结合整地做秧畦时,深施基肥:碳铵、普钙各30kg/667m2、尿素5kg/667m2,或进口复合肥25kg/667m2。播种时做到稀播匀播,严格控制播种量(控制在10kg/667m2以内)和分厢定量来回撒播。播种后轻压谷,使芽谷进入泥浆半粒谷,利于扎根发苗。并保持沟中有水,畦面不上水。秧苗长至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80~100g/667m2兑水30kg喷施,促进秧苗底节位分蘖。2叶1心时灌水上畦面,并施断奶肥,施用尿素7.5kg/667m2、氯化钾5kg/667m2、复合肥5kg/667m2。追肥后秧畦面保持浅水,湿润勤灌,达到叶蘖同伸目的。秧龄20d左(下转71页)(上接55页)右,株带分蘖2个的秧苗达90%以上,5.5~6.0叶时即移栽,移栽前4~5d施尿素5~6kg/667m2、氯化钾6~8kg/667m2作送嫁肥,促进秧苗新根产生。

2.2 强调拔秧技术,合理密植 拔秧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影响很大。因此,在拔秧时,为了减轻秧苗受伤程度和比例,提倡带土移栽,这样不仅有利于浅插,而且减轻落黄,返青快,发稞早。在移栽前5~6d,灌水上秧板,使秧板软化,以便于拔秧。秧苗要随拔随插,不插隔夜秧。广优明118根深叶茂,为使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发挥群体协调优势,协调好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影响产量三因素的最佳结构,从而获得高产。大田栽植密度要合理,适宜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利于改变田间中后期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成穗率和保大穗多粒。密度规格为(26.4~30.0)cm×(16.7~20.0)cm,每穴栽插2粒谷,每穴栽足基本苗6~7个,栽足基本苗8万~10万苗/667m2。

2.3 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广优明118繁茂性好,根系发达,叶宽长厚,耐肥较强。应合理施肥,即施足基肥促返青、早施追肥促早发、兼顾穗肥保大穗。基肥:应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用量。施纯氮6.5kg/667m2,占总氮肥量的50%,即尿素14~15kg/667m2。一般施50kg/667m2饼肥,碳铵、过磷酸钙各30kg/667m2、氯化钾7.5kg/667m2。早施分蘖肥:移栽后7~10d,施纯氮4.5kg/667m2,占总氮肥量的35%左右,即施20kg/667m2复合肥加3~4kg/667m2尿素、氯化钾10kg/667m2。追施分蘖肥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保水保肥能力,可以1次施用,也可以分2次施用。后期巧施穗肥:一般施纯氮1.5kg/667m2左右,即施尿素、氯化钾各4~5kg/667m2或复合肥10kg/667m2。即在主穗幼穗分化4期左右,结合气候和稻株长相,叶色落黄,稻苗健壮,可适当多施。若稻株生长过旺,叶片浓绿,长而披垂,多阴雨天气,可以少施或不施。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3

关键词:苦瓜;早春;大棚;品种

随着设施大棚的推广应用、设施栽培技术的小断提高以及新品种的推陈出新,苦瓜的茬口安排可以从早春一直持续至秋季。其中早春茬苦瓜因上市时间早、价格好、采收期长等优点,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虽然市场上苦瓜品种种类繁多,但针对设施大棚的苦瓜专用品种还较少,因此对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近年选配的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福州地区早春大棚种植的优良苦瓜品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共7个。其中6个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301、1302、1303、1304、1305、1306,以鸿尾乡春季主栽品种玉银2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福州市闽侯县鸿尾乡柏溪村3连栋钢架大棚中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水良好,前茬种植豇豆。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畦宽1m,长10 m,双畦对称各定植5株,行株距4 m×2m,小区面积40 m2。于2014年1月20日浸种播种,营养钵育苗,2月17日定植,采用地膜覆盖,平架结合篱笆架栽培,运用水肥一体化模式进行肥水管理,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

1.3 试验调查

调查植株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各品种随机选择10个商品果调查果实商品性状,同时统计各小区产量;调查结果中期苦瓜主要病害霜霉病、疫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病率、病叶率,按照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1/4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1/4~1/3级,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1/3~1/2;4级,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1/2以上。

1.4 数据分析

发病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发病级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在同一时间播种及定植的情况下,不同苦瓜组合(品种)的生育期有较大的差异(表1)。其中,始收期较早的有1305、1301、1303,从播种至始收分别需要77、78、78 d,1304、1306始收期较晚,从播种至采收分别需要83、82 d;7个组合(品种)除1304和1306表现中熟外,其余5个品种均表现早熟,熟性与始收期表现基本一致。从采收期来看,1306采收期最长,达74 d,采收期在70 d及以上的组合(品种)还有1302、1303、玉银2号(CK),1301始收期虽早但采收期较短,只有67 d。

2.2 农艺性状

从表1可知,参试的7个组合(品种)生长势表现强势的有1302、1303、1305,1306生长势中等,1301、1304生长势较强;植株分枝能力方面,1302、1303、玉银2号(CK)均表现强势;参试的7个组合(品种)第1雌花节位在10.2~13.4节之间,其中1302第1雌花节位最低(10.2节);40节内雌花率最高的是1303,雌花率达23.5%,玉银2号(CK)次之(22.0%)。1305雌花率最低,仅为17.0%;有效雄花始花最早的是1301、1302,播种后59 d出现有效雄花。

2.3 商品性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苦瓜果条长度差异较大,果长30 cm以上组合(品种)中,1302果条最长,达到35.2 cm,30 cm以下组合(品种)有1306和玉银2号( CK),果长分别为29.5 cm和28.7 cm;参试组合(品种)果实横径在6.3~8.3 cm之间,果肉厚在0.9~1.3 cm之间;综合果长跟横径,1301整体表现较短胖,1302、1305表现更细长;从果形来看,1301为圆柱形,1302、1303、1305为长圆锥形,1306和玉银2号为纺锤形,1304为长棒形;1301、1305、玉银2号果色浅绿,其余均为绿色;光泽方面,1303表现油亮,光泽度好;参试组合(品种)中1301单果质量高,达576.3 g,其次是1303,单果质量564.1 g,对照玉银2号单果质量最小,仅为474.7 g;参试组合(品种)瓜面棱瘤主要分条间圆瘤和圆瘤间短纵瘤两种,瘤泡清晰、均匀,均能满足福州当地消费习惯及市场要求。

表2 不同苦瓜组合(品种)商品性比较

2.4 产量

从表3可知,7个参试苦瓜组合(品种)中,1303产量最高,小区产量231.2 kg,折合667 m2产量为3 853.6 kg,较对照增产14.9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1302,折合667 m2产量达表1不同苦瓜组合(品种)生育期及农艺性状比较3728.8 kg,较对照增产11.18%,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1304产量与对照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1306、1305分别比对照减产2.53%、6.01%。

2.5 抗病性

由于2014年4、5月份福州地区雨水偏多,参试组合(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霜霉病及疫病,但从植株发病率、病叶率、病情指数3个指标来看,1302、1303在霜霉病、疫病的发病率、病叶率、病情指数上与其他组合(品种)相比均较低,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1305霜霉病发病率达24.3%,病叶率23.3%,病情指数20.3,坑霜霉病能力最弱;1301疫病发病率为21.3%,病叶率大于25%,病情指数达21.2,抗疫病能力最弱;1304和玉银2号(CK)对霜霉病和疫病的抗性表现中等。见表4。

表3 不同苦瓜组合(品种)产量比较

表4 不同苦瓜组合(品种)病害调查情况

3 结论

综合比较试验结果,1302具有早熟,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第1雌花节位低,果色绿,果实商品性好,抗病性好等特点,每667 m2产量达3728.8 kg,比对照增产11.18%;1303早熟性好,采收期长,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雌化率高,果实油亮、肉厚,单瓜质量560 g左右,每667 m2产量3853.6 kg,比对照增产14.91%,差异极显著。1302、1303两个品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4

通过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市)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领导科学发展实际成效,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领导干部在思想建设、抓发展能力、工作作风、业绩

表现、精神状态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试用期干部以及市派挂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依据考核情况,对班子和干部进行量化评定,分类划档,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意见,使班子整体

功能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二、考核对象

1、重点考核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法、检、公”三长(公安局含政委,城区为“法、检”两长,下同)。对其他处级干部谈话了解情况。

2、至2009年底试用期满干部;

3、市派挂职干部。

三、考核内容

1、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主要考核20*—2009年度班子建设情况和发挥职能作用情况。按照中组部印发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对党委班子的考核,主要包括政治方向

、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维护稳定、党的建设、选人用人、团结协作、反腐倡廉、完成重点工作(班子重点工作由考核组征求本地意见后确定,下同)等9个方面;对政府班子的考核,主要包括大局观念

、推动落实、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行政效能、团结协作、反腐倡廉、完成重点工作等9个方面;对人大、政协班子的考核,只进行总体评价。

2、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主要考核20*—2009年度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对党政正职的考核,分为政治坚定、执行民主集中制、道德品质、工作思路、统揽全局、精神状态与工作投入、

抓班子和队伍建设、维护稳定、履行职责及工作成效、群众公认度、廉洁自律等11个方面;对党政副职的考核,分为政治坚定、坚持原则、道德品质、团结合作及组织协调、推动落实、精神状态与工作

投入、履行职责及工作成效、群众公认度、廉洁自律等9个方面;对人大、政协班子成员及“法、检、公”三长的考核,只进行总体评价;对谈话了解的干部,掌握工作情况,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重点考

核。

3、试用期满干部考核,主要考核任职试用以来在德、能、勤、绩、廉等5个方面的情况,是否具备正式任职条件。

4、市派挂职干部考核,主要考核挂职以来在工作表现、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团结协作、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情况。

5、县(市)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测评,主要对党政班子在“驾驭全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六个能力,“刻苦学习、争先创优、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清

正廉洁、民主集中”六种作风方面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

四、考核程序

年度考核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于11月19日至12月20日组织实施。

(一)准备工作

考核组于11月18日,与各县(市)区进行联系,提供相关材料,指导做好考核前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参加测评人员对本次考核工作方案、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进行学习;形成党政班子总结及领导

干部、试用期满干部、市派挂职干部述职材料,对总结及述职材料内容要求、网上述职办法及参加测评人员查阅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形成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的总结;形成领导干部、试用期满干部

廉政鉴定材料;准备好考核对象、参加测评人员名单和其它工作。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在年度总结前,采取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区分班子的不同职能及任职岗位和分工不同,结合干部群众的意见,逐项对照考核内容要求,撰写班子工作总结及个人述职报

告,并对个人年度工作档次做出自评。试用期满干部及市派挂职干部也要依据考核内容,形成任职、挂职以来述职报告。个人述职报告由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二)公示

考核组于11月19日,通过党建网、电视台、报纸、张贴公告等形式,将考核有关情况在县(市)区公示,具体公示内容:一是考核工作方案、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二是县(市)区20*年及2009年前三

季度主要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三是考核对象名单;四是参加测评人员名单;五是网上查阅总结及述职材料地址、时间及相关事项;六是考核组成员名单、工作地点及联系方式。考核组要明确专人接待群

众来信来访。

(三)网上述职

11月20日,各县(市)区将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及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在本地党建网上进行公示,并由各地通知参加测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上网查阅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及领导干部述职材料,全面掌握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为参加测评和谈话作好准备。

(四)考核

1、召开民主测评大会。考核组到县(市)区组织召开民主测评会议,由县(市)区委书记主持,考核组长讲话,参加测评人员同时填写年度测评票、试用期满干部民主测评票和开展“六个能力、六种作

风”群众满意度测评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试用期满干部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同时征求对试用期满干部正式任职的意见。参加测评人员:县(市)区四个班子领导成员

、其他现职副处级以上干部(A层面);从县级四个班子正职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近三年从县级四个班子成员及其他县(处)级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B层面);纪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直属

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和街道党政正职(C层面);驻地中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D层面);来自基层的县(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各10名(E层面),具体人员可由考核组从有关名单中随机抽取。对测

评结果要按照上述层次分别统计,重点掌握A、B两个层面测评票的填写情况,“两代表一委员”的测评结果供考核组参考。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分为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两个方面(人大、政协班子及成员和“法、检、公”三长只进行总体评价),单项评价内容与考核内容相同。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意见

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评定。领导干部总体评价意见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定;单项评价意见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评定。试用期干部评价意见按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定,是否同意正式任职分为同意、不同意两种意见。“六个能力、六种作风”群众满意度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意见按好、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

次进行评定。

2、个别谈话。谈话主要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成员、“法、检、公”三长、试用期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发挥作用、团结和谐、廉政勤政、群众威信等情况,要重点听取党委主要

领导和离退休正县级老同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谈话提纲主要包括班子及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履行岗位职责、思想作风状态、重点工作、团结合作、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质量是否符合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廉政建设、综合形象、群众口碑等方面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推动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预告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参加谈话人员。

对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谈话中要进行了解各方面情况,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重点考核。

对市派挂职干部,重点同四个班子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及工作中联系紧密的领导进行谈话,了解相关情况。

谈话人员范围:县(市)区四个班子领导成员、其他现职副处级以上干部(A层面);从县级四个班子正职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B层面);纪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和

街道党政正职(C层面)。

3、延伸考察。对“法、检、公”三长及区分试用期满干部的不同任职情况,要在面上考察基础上,到干部所在单位进行延伸考察,深入了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德才素质、现实表现以及存在不足和问题

的情况。延伸考察包括考察预告、会议测评、个别谈话等程序,参加会议测评人员范围为被考察单位全体机关干部、所属单位班子成员,谈话人员范围为被考察单位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所属单位主

要负责人。

此外,考核组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核实问题等形式,了解考核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对考核的有关情况进行补充、印证。

(五)综合分析,认定考核结果

1、年度考核情况。考核组重点依据20*年度及2009年前三季度县(市)区主要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考虑县(市)区的发展状况,同时对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兼顾民意和公论,

对照去年年度考核中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析一年来的变化和情况,参照其它涉及“一票否决”的内容,按照考评标准,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分别进行量化评定

和分类划档,形成年度考核意见。

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评定,以年度主要责任指标考评、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三方面为量化打分依据,按40:30:30的权重计分(人大、政协班子以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

,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分类划档;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定,以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

法、检、公”三长以本地本单位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分类划档。

2、能力作风年活动开展情况。考核组以“六个能力、六种作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为综合评定依据,根据综合得分情况确定是否达标。

(六)考核情况汇报

考核组在认定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汇报材料,主要包括考核工作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民主测评情况,试用期干部的表现及是否同意正式任职的意见,市派挂职干部

的工作情况,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方面。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分别向部长办公会、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常委会汇报考核情况。

(七)市委讨论研究

市委常委会议对县(市)区考核情况进行集体研究,评定班子和干部考核档次,研究具体调整建设意见。

(八)情况反馈和结果运用

考核组依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的意见,形成考核情况反馈材料,并根据不同班子和干部实际,由主管副部长、干部一科、考核组向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集体反馈,“法、检、公”三长

、试用期满干部由县(市)区委主要领导代为反馈。对评定为优秀档次的班子和干部要在全市通报表彰,干部优先列为提拔重用对象;对评定为基本称职档次以下的干部,除区别情况给予警告以及免职

、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调整外,实行待岗培训,经考核合格或通过竞争、比选重新上岗。

五、有关要求

1、要摸清实情。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科学安排,规范操作,准确把握班子情况和干部的德才表现,尤其在谈话过程中要谈细谈实,善于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掌握实情,防止考核失真失实。民主测评

和个别谈话参加率均应达到85%以上。

2、要坚持标准。市委组织部依据本方案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明确考核分类划档的依据,各考核组要严格依此执行,不能随意更改、擅自突破,打人情分。对班子和干部的

综合评价、认定档次要有依据、有理由、有标准,经得起推敲,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5

高中学校期中考试表彰总结大会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2011年5月4日、5日,我校组织了高一、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今天,我们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召开期中考试表彰总结大会。

本次会议共有五项议程:

第一项:开会

第二项:由刘玉东校长宣布获奖教师名单并颁奖

第三项:由刘梦一主任做期中考试分析和总结

第四项:刘树利校长讲话

第五项:闭会

请刘玉东校长宣读获奖学生名单

下面请高一年级获得三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二年级获得三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一年级获得二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二年级获得二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下面请高一、高二年级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获得的好成绩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期末考试再创佳绩!

下面由刘梦一主任对本次考试做分析、总结。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班各科成绩不足30分的人数,有的学科还比较多,没有达到学校提出的消灭30分的目标要求;同时教的两个班级,成绩差距很大;有的同头学科教师所教的成绩差异明显。在这里希望教师们以教学为己任,埋头苦干,齐头并进;希望广大学子们以学习为己任,认真做人,扎实做事。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树利校长讲话

试用期组长总结范文6

【摘要】 目的观察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 1 280,640,320 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80 d及停药后30 d观察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体重比、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心电图的影响。结果对大鼠生長发育、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主要脏器体重比、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心电图均未出现毒性改变。结论 大鼠180 d长毒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是低毒的。

【关键词】 叶下珠总提取物; 长期毒性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ronic toxicity of TEY in rats. MethodsRats of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administrated. TEY at dose of 1280,640 and 320 mg/kg·d-1, respectively,6 days per week for 6 months.Ra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istilled water with the same volume.Growth of rats were observed.Indexes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biochemistry were measured.Ratio of viscera to body were measured and the major organs were examined by the pathology.All thes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hree and six months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one month after stopping administration.ResultsThe outer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weights, the indexes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biochemistry were normal. The organ coefficient, the cardiogram,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EY has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for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to rats.

Key words:Total extracts of Yexiazhu;Chronic toxicity

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是四川中药研究所叶下珠课题组采用大孔树脂提取工艺制备的样品,作者曾报道该品的一般药理作用,该研究结果未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影响。但作者用本品一次灌胃作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得LD50为6 400 mg/kg,显示该品有一定毒性作用。国内学者仲英报道其制备的叶下珠提取物对鼠最大耐受量为360 g/kg;认为未发现叶下珠有毒性作用[1]。目前未见长期毒性研究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的毒性作用,本文报道对大鼠180 d长期毒性研究结果。

1 材料

受试药物: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下文简称叶下珠),每克相当原生药34 g,溶于水,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化室提供,批号为930319 。 实验时剂量按 mg/kg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计算。

1.1 动物Wistar远交系大鼠,一级标准,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24301038 号;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实验动物室供。

1.2 试剂及主要仪器以下试剂盒均由重庆医学检验试剂研制所提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赖氏法);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赖氏法);总蛋白(TP,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 Alb,溴甲酚绿法);尿素氮(BUN,二乙酰一肟比色法); 血清肌酐(Crea,苦味酸比色法);血清葡萄糖(Glu,GODPOD法);总胆红素(T-Bil,JG法);总胆固醇(TCHO,氧化酶法);

比色计:UV730,日本SHIMADZU产;心电测定仪:SB613D型, 日本 光电株式会社产;电子天平:EB3200D型,日本SHIMADZU产;扭力天平:TMA型,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产。

2 方法与结果[2]

取体重70~90 g(4~5周龄)的幼年大鼠120只,雌雄各半, 实验前观察 1周,食欲、大便、活动正常,随机分4组,每组动物数见表1,雌雄分笼, 每笼不超过5只。试验剂量根据小鼠灌胃LD50(6 400 mg/kg)的1/5,1/10,1/20确定,即大、中、小剂量分别为1280 ,640和320 mg/kg; 另设正常 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80 d( 星期天停 药),每天上午9点给药,下午3点给颗粒饲料,自由饮水。每天给药、给饲料时观察动物食欲、大便、毛色、活动等一般状况,每周称体重1 次, 按体重调整给药量。分别于给药90,180 d,停药后30 d剖杀1批。动物于剖杀前检测清醒动物心电图(标准Ⅱ导联);以及剖杀前尾静脉采血,用血常规方法作血液 学指标检查: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和分类;血红蛋白测定 (Hb)。每批动物于剖杀前1 d停食不停水,剖杀时先从眼眶取血,然后断头处死。采用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 测定血清ALT,AST,TP,Alb,BUN,Crea,TBil,T-CHO,Glu 。 各组动物分别剖取:脑、心、肝、肾、脾、肺、睾丸、子宫、卵巢、胸腺、 肾上腺、十二指肠、胃。除十二指肠和胃,其余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所有脏器以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 光学显微镜检查病变。 所有数据以t检验处理。结果于后。

2.1 一般表现180 d给药期间及恢复试验叶下珠各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行为、自主活动、摄食、饮水、毛发、粪便、尿液;眼、耳、鼻、口及分泌物等未见异常。

2.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叶下珠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大鼠体重,在给 药期间和恢复试验中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叶下珠180天长期毒性实验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略)

2.3 对大鼠血象的影响尾静脉血涂片、取血计数RBC,WBC及分类, 测定Hb。结果见表2~3。结果表明:叶下珠长期给药对大鼠RBC,WBC及其 分类、Hb均无明显影响。表2 叶下珠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对WBC分类的影响(略)表3 叶下珠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对血象的影响(略)

2.4 对大鼠脏器体重比的影响剖取主要脏器,卵巢、子宫、肾上腺、 胸腺用TM-A型精密扭力天平称量。其它脏器用EB-3200D型电子天平称量,结果见表4~6。结果表明,叶下珠对大鼠主要脏器体重比无明显影响。表4 叶下珠长期毒性实验对大鼠脏器体重比的影响(略)表5 叶下珠长期毒性实验对大鼠脏器体重比的影响(略)表6 叶下珠长期毒性实验对大鼠脏器体重比的影响(略)

2.5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如表7~8。结果显示,叶下珠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肾功能、蛋白质、血糖等指标无明显影响。表7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略)表8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略)

2.6 对大鼠心电图、心率的影响用SB-613D型心电图机, 测标准Ⅱ 导联大鼠心电图,心率如表6。结果表明,叶下珠长期给药对大鼠心电图、 心率无明显影响。

2.7 主要脏器光镜病理形态学检查 根据新药研究指南要求,长期毒性实验中重要脏器病理检查可先检大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如果大剂量组 未发现病变,可免作中小剂量病检。本试验分别剖取脑、心、肝、肾、脾、 肺、十二指肠、胃、睾丸、子宫、卵巢、肾上腺、胸腺等13个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检查, 发现有轻度病变的脏器均列表。结果见表9。表9 对大鼠180 d长期毒性试验及停药后30 d恢复试验心电图测定结果(略)

其它组织:脑、胃、十二指肠、肾上腺、脾、胸腺、子宫、卵巢,给 药组与对照组均正常;在正常组发现1只睾丸精子缺,精母细胞减少, 可能为个体差异。但大剂量组睾丸内精母细胞正常,精子充盈。卵巢也可见各级卵泡,可见未影响排卵。

上述结果说明给药90 d,180 d,停药后30 d均未发现大鼠主要脏器 毒性病理改变;结合主要脏器体重比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认为给药180 d对大鼠主要脏器未产生明显毒性反应,和迟滞毒性反应。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的 1/5 LD50 (1280 mg/kg),1/10 LD50 (640 mg/kg)和1/20 LD50(320

mg/kg) 对大鼠180 d长 期灌胃及停药后30 d,对动物体重、食欲、活动、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血象,主要脏器体重比、心电图、心率等 检测均未发现毒性反应。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时,仅在药后90 d的肌酐1项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给药180 d检测该项指标未发现差异;而其升髙值在正常变化范围。所以为血液生化指标是正常的。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发现:个别或少许动物偶见肝汇管区、肾间质、肺血管旁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但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病变程度、性质、病变动物数均相似。所以认为这是正常的反应,与药物无关。本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给药180 d对大鼠未显示毒性反应,也未显示迟滞毒性反应。但这仅是对叶下珠毒性的初步探讨,有必要用Beagle犬作进一步的长期毒理学研究。以更多的数据为临床安全提供参考。表10 叶下珠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病理观察结果(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