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例6篇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1

霍尔效应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量子霍尔效应是霍尔效应的量子力学版本.一般被看作是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统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被马普所的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发现.他因此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被崔琦、施特默和赫萨德(A.C.Gossard)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最初在高磁场下的二维电子气中被观测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通常在迁移率更高的二维电子气下才能被观测到.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一些理论学家指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某些平台可以构成非阿贝尔态(Non-Abelian States),这可以成为搭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1939年2月28日,崔琦出生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崔琦在新宝镇的石桥区高皇庙上完小学,其实当时他在这个小学接受的也就是私塾般的四书、五经教育.由于当地没有中学,崔琦只好辍学在家.他具有典型农村孩子的那种朴实和勤劳,稍大一点就帮家里干活.在他十三四岁时因为能写会算,村里把他抽去跟着分地,无论三角形、菱形、梯形地都难不住他.当时有个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会计,故意找了一块外号“一杆旗”的地块(相当于不规则三角形)难为他.等各个边的数据一测出,崔琦一口就说出结果来,惊得大伙儿直吐舌头.时他还参加演出村里排的戏剧《血泪仇》,演得特别像,把满院子看戏的人都引哭了.当人们争着夸崔琦聪明、能干时,崔琦却十分谦虚地笑着说我还差得远,希望乡亲们不要这样夸我.

1951年,在舅舅和此前两年已在香港定居的二姐崔珂的帮助下,崔琦抵达香港,直接进入六年级学习.在香港,崔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言关,一是学说广东话,二是学好英文.后来,他进入培正中学就读,这使他的英文进步很快,因为这是一所双语并用的学校,课本用中文,授课用英语或是名词中英对照,这种教学方式使崔琦受益匪浅.他后来回忆认为:“华人研读科学应该中英文交错使用,才可兼容并蓄,收到真正学习之效.”他说,只懂得中文会令科学家无法追读最新的科研报告,而完全放弃中文却是舍本逐末.崔琦在香港读书期间,因为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原因,强烈思念在家乡的母亲,两次写信给母亲要求回老家.母亲收到信后,通过别人告诉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安慰.崔琦刻苦攻读,靠全额奖学金完成中学学业.1958年19岁的崔琦获得美国全额资助,只身横渡太平洋,前往美国伊利诺依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就读.这时,他的父亲崔长生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作为唯一的儿子,崔琦本应回国为父尽孝,但母亲却始终对他隐瞒了这件事,直到1959年夏天父亲去世,母亲都没对他透露一点儿消息.在这之后的9年间,母亲不管自己受多大的罪,都没有影响儿子的学业.

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史达克教授,在这里,史达克教授风趣的物理教学及物理学广博的奥妙,使崔琦对物理学产生了特别的喜好,并开始对物理学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当他圆满完成这里的学业后,又前往贝尔研究室跟随罗威尔教授学习研究,这里的物理实验更使他趣味盎然,并决心投身于物理学的研究与探索.1967年,崔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美国高尖科学学会会员,并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物理奖.

崔琦一方面治学严谨、专心致志,对自己钟爱的物理学研究事业非常投入,有时为了实验研究的需要,他不惜四处奔波,走遍波士顿及佛罗里达州,就为了找个强力磁场以进行他的“量子液体实验”,并且工作时很少理会身旁其他事情,以致他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非常有效率.而另一方面,崔琦又是一个很具幽默感、很随和的人,他常视物理实验如玩游戏,他说,能随心所欲设计新模型,能制造一个个用钱都买不到的新产品,那种满足感难以形容,做实验又有何难?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会说:“外面天气很好,到外面玩玩再回来,不要压着自己钻进牛角尖,松弛一下,将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普通而又平凡的出身,坎坷的境遇,严格的家规,传统的教育,重教的家庭,造就了一个朴实、温顺、勤奋、聪慧、坚韧的崔琦.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2

霍尼韦尔的展望报告

2014年年末,飞机引擎制造巨头霍尼韦尔像往年一样了《全球公务航空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2014年至2024年间全球将交付多达9450架新公务机,总值达2800亿美元。

霍尼韦尔预测,在即将结束的2014年,全球交付的新公务机将达到650~675架,较之去年略微增长了几个百分点。而这并不可观的增长量,霍尼韦尔认为很大原因是由于新机型的推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公务与通用航空总裁Brian Sill表示:“考虑到多款新机型的推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预计2015年公务机交付总量仍将稳步上升。”

对于亚太地区的公务机市场,霍尼韦尔的年度调查显示,过去5年,亚太地区飞机数量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未来数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在今年的调查中,有新机采购意向的受访者中约有30%在一年内有采购计划。比较过去两次调查的结果,市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不过,由于亚太区主要经济体增长低迷,区域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公务机运营商的市场热情正在回落。

不过Brian Sill认为:“亚太地区2014年的调查结果只是基于部分运营商数据,我们认为该调查数据并不代表亚太区潜在基本增长驱动有任何变化。”

总体来说,霍尼韦尔公务航空市场长远的发展是非常乐观,而对于2015年的市场发展保有审慎乐观的态度。

预测的准确度有多少?

每年,像霍尼韦尔、庞巴迪、巴航工业等大型公务机企业都会拿出自己的行业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通常也就只有两个答案,如果不是对市场审慎乐观,就是对市场非常看好。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制造商自己对行业充满正能量地分析呢?

美国公务航空专家艾拉斯戴尔・惠特曾经在预测2012年行业形势时说过:“他们说只有傻子才会预测未来,如果这是真的,只有一个真正的傻子才会把它发给成千的人,鉴于此免责声明,我把我的预测发给你们。”

2007年当全球公务机市场一片大好时,霍尼韦尔曾预测2008年全球公务机交付数达到1300架,2010年前年交付数仍会保持在1200至1400架,2007至2017年将共交付14000架公务机。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公务机交付量逐年锐减,到2012年全球公务机交付量只有672架,只有2008年时的一半左右,与霍尼韦尔的预测相去甚远。

在2013年霍尼韦尔的预测中,俄罗斯将是欧洲未来公务机的大单采购者,是欧洲公务机市场发展的支撑者。但在今年的分析报告中,霍尼韦尔提到:“由于西方就乌克兰危机对俄加大制裁力度,俄罗斯也将减少新飞机采购数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调查中俄罗斯的反馈仍然有限,小规模的抽样样本给调查带来了波动因素。”但就在霍尼韦尔的报告出台不到一个月,卢布开始大幅贬值,俄罗斯遭遇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糟糕经济形势,如果霍尼韦尔的报告晚出台一个月,或许它对俄罗斯市场的分析会更加冷峻一些。

以上的例子说明,公务航空市场与全球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国际政治乃至许多国家的国内政治都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例如巴航工业首席执行官费雷德里科・库拉多就曾表示,中国国家主席在其反腐行动中开始打击铺张浪费一来,中国这里个世界增长最快的公务机市场陷入了停止。他说,冲击来得既剧烈又突然,中国国企高管以及政府官员不再包机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定程度上,国内许多媒体对霍尼韦尔、庞巴迪等巨头每年的“审慎乐观”或“非常乐观”的行业分析都采取了盲从态度。所以“井喷”、“春天”等词汇才会在公务航空中不绝于耳。

预测中国公务航空

如果从统计学、数据分析的角度,大多数关于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分析通常都带有片面性。

庞巴迪曾表示,2011年至2020年期间,托付至中国的私人飞机数量将达960架。2021年至2030年期间,该数量将到达1400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预测略为谨慎,认为未来10年,中国买家将购进635架公务机。而这两家公司做出此预测的主要依据仅仅是:2012年,中国超级富豪达到157人,福布斯全球2000强的企业名单上,中国有207家企业入围,按照美欧市场规律,他们都是公务机的潜在用户。

而历年来霍尼韦尔、庞巴迪等企业对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预测,也都是偏感性的。霍尼韦尔的市场预测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对全球1500多家公务机运营商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所以其报告的“底色”是公务机运营市场。在中国,公务机运营商的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美欧市场,从统计学的角度,中国的运营商个体太少,我们无法忽略其个性,进而从宏观数据中找到市场发展的规律。所以这些国际巨头的报告对于中国通常市场的指导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马云说自己不信经济学家,某种意义上,虽然制造商们每年一度的行业预测能给我们许多启示,但中国通航产业、通航媒体还是应该以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分析报告。

中民投成功并购民生国际通航、亚联公务机

2014年11月24日下午,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宣布成功并购民生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

通用航空是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2014年11月22日,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要以促进通航产业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国务院2012年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步入快轨,并将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中民投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完成收购民生国际通航61.25%的股份。民生国际通航全资收购了亚联公务机。

民生国际通航成立于2013年10月。自投入正式运行的一年多以来,民生国际通航秉承“高效、务实”的企业发展理念,致力于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和高端客户提供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第一梯队成员。

亚联公务机创立于2007年4月,目前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公务机管理公司之一。亚联的管理团队拥有专业的公务航空管理经验,服务理念结合了东方文化及西方视野,以其精细化的运营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3

博伊斯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的土地赋予了他思想一种强大的理性。与其说他是一个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博学多才、充满着奇异想法的学者。在博伊斯的人生历程中,对他的艺术影响有两件事:一是孩童时代对物理、化学、植物学、神话的好奇与兴趣;另一个则是二战殊的死里逃生的遭遇。二战经历让博伊斯对让他的生命存活下来的一种仪式——萨满,两种物质——油脂、毛毡有了深切体验。毛毡和油脂、萨满式的行为艺术反复出现在他此后的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当中,如这次展览展出的《打猎牡鹿》(1961)、《油脂椅》(1963)、《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1965)、《群》(1969)、《毛毡西装》(1970)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对艺术与生活、存在与时间、天堂与地狱、地球与宇宙等问题的思考,对死亡刻骨铭心的体验一直隐喻地贯穿于他的艺术中。正因为如此,他能够摆脱一般艺术家用狭窄的目光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弊病,而以更加宽广和开阔的心胸看待人生、社会和艺术。在博伊斯看来,人的宿命与人生存在是无意义的。那些用来创作的毛毡、油脂、蜂蜜等物质以及萨满式的行为充满了神秘的生命色彩。当它们与现代民主色彩思想行动交织在一起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

“社会雕塑”是博伊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想,是他通过艺术改造人和社会的最理想方式。像萨满师一样,博伊斯将“艺术”这个概念神奇地融入发现和培养人的创造力之中。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具有必需加以发现和培养的创造能力。艺术概念必须用于一切人类的活动。在博伊斯看来,惟有艺术而不是政治和运动才能使人类获得民主,艺术就是政治,艺术就是民主。与杜尚借助现成品相比,博伊斯更注重艺术的基本手段“雕塑”。他认为,“雕塑”和“雕刻”的不同在于,“雕刻”在德语中对应的是“雕像”,而“雕塑”则是内部自发的有机造型。由此,他发明了“社会雕塑”即社会艺术的概念。“社会雕塑”的任务不只是采用物质材料的物理空间手段,而在于我们言行过程中需要的社会艺术精神土壤,每个人都在这个土壤上体验并认识到自己是创造者,决定世界的造物。他坚持认为,每个人不仅能够,也必须加入到这场改造中,只有这样,才可能尽快实现这一变革。在博伊斯看来,历史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创造历史一时的只有艺术家,要想体验历史中的造型力量必须立体观察历史,人的思想也是一种雕塑,在人身上产生的雕塑。“社会雕塑”实际上是对人类思想的一种改造,无法通过视觉的方式立竿见影地见到雕塑的结果,必须将其放置在流动的实践中才能找到雕塑的意义。在博伊斯看来,艺术是一切的前提,他更愿意将他的政治活动看作是自然合法的艺术活动,并试图通过这些活动来完成他的“社会雕塑”。此次展览作品《7000棵橡树——城市绿化代城市统治》(1982-1987)就是他实践“社会雕塑”理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对沃霍尔而言,疾病常常伴随着他的孩童时期,有时甚至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一直待在学校。电影杂志、连环画、拼贴成为他打发时间的最大爱好。《米老鼠》、《白雪公主》卡通画不但启发了沃霍尔的想象力,还养成了他的审美取向。事实上,安迪 ·沃霍尔儿时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画家,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好莱坞明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电影的黄金时期,他们用绝妙的拍摄角度和对比强烈的灯光效果,以及隐晦的性诱惑,对安迪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他是一个十足的影迷,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埋下了伏笔。无线电广播和报纸对安迪影响也很大,如格伦 ·迷勒、多尔西兄弟、阿特耶·肖的摇滚音乐、希特勒的演讲、丘吉尔的讲话以及时时的战场动态报纸杂志上的各种事实新闻图片被撕下来做成拼贴或画画,铁路事故、火灾、地震、飓风、空难、自杀、战争

如果说博伊斯的艺术命运与二战后德国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那么沃霍尔的艺术成功则与二战后美国商业的迅速崛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 50年代,美国的广告业成为最发达的产业之一。富兰克林 ·D·罗斯福总统说,“如果我能重新选择生活,可能首先考虑广告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因为它把真正的想象力与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结合在一起了。如果我能重新选择生活,任我挑选职业,我想我会进广告界。若不是有广告来传播高水平的知识,过去半个世纪各阶层人民现代文明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的”。1952年,美国现代广告大师罗瑟 ·瑞夫斯助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正是在这个节点上,沃霍尔迎来了他艺术的大发展。他先是为杂志画插图, 1951年,安迪完成了一幅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图为一个年轻水手跪着给自己注射海洛因,被整版刊登在 9月13日的《纽约时报》上,并作为“美国的恶梦”的广播节目的广告画,使得安迪名声大噪。 1953年他赢得了广告业的最高奖“美术编辑俱乐部金奖”。把商业和艺术紧密结合一直是美国艺术区别于欧洲大陆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正如他在《沃霍尔的哲学》中说的那样,“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也是一种艺术,最赚钱的买卖是最佳的艺术”。虽然广告艺术的成功让他接到了来自商业领域的众多广告订单,但是在抽象艺术流行的时代,他的绘画被认为是商业画家在业余时间里创作的东西。事实上,沃霍尔无意纠缠于此,因为他的创作藐视一切现成的法则。 20世纪 60年代,安迪开始了波普美术创作,创作了系列组画,一组是黑白系列作品,借鉴了假发、电视机和食品的广告图案,通过制作幻灯片的方式把他们投射到画布上,然后用黑色颜料画出其中部分图案;另一组画的则是他儿时的偶像,用明亮的色彩以及卡通形式的线条。这个时期是沃霍尔的创作黄金期,这次展览展出的《金宝汤罐系列》(1961)、《可口可乐瓶系列》(1962)、《伊丽莎白 ·泰勒》(1963)、《杰奎琳》(1964)、《玛丽莲 ·梦露系列》(1967)等作品就是这个时创作的。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吉尔曼;霍普金斯;办学理念;研究生教育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 黄镇(1979-),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高等教育史。

吉尔曼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杰出的教育改革家、探索者,吉尔曼借鉴以德国大学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在美国一些高校的教育探索基础上,于1876年成功创立了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并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为首、学术自由的办学原则,很快成为众多高校学习的榜样。由它肇始,美国研究型大学体系逐渐形成。除此之外,它还在很多方面充当了美国大学的先驱:首次发行数学、化学、语言学等学术刊物、创办了第一个大学出版社,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等等。它还是美国一流大学迅速成长的一个典型,自1876年成立以来,短短十几年之内,就跻身于已有一二百年校史的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之列,成为一所成就辉煌的一流大学。截止2003年,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和校友共有31位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切的成就都与其首任校长吉尔曼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他研究生院的创立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标志着美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的产生,由此,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学化时代”。

一、吉尔曼新大学理念的形成

19世纪德国大学的基本信念是研究、教学和学习的自由,也是当时德国大学最突出的特色。美国教育家霍尔称“德国大学是当今地球上最自由的地方”。弗莱克斯纳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大学制度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宝石”。吉尔曼认为新建大学应借鉴德国大学模式而不是在美国建立一所德国大学,应结合美国实际。1853―1855年,吉尔曼两次造访柏林 ,柏林大学的学术气氛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吉尔曼视野并为创办霍普金斯大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吉尔曼回国后,于1876年创办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着美国第一次有了一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代表德国大学形式的高等学府。在校长就职演说中,吉尔曼阐述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办学思想:“最慷慨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学者们的成长”。他在讲演中指出,大学的建立是依靠学者,学者的团体,依靠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热爱。其次,他认为,学术期刊是科学成果传播的有效途径。因为创办学术刊物,而且是创办那种部级的而不是地方水平的刊物是解决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出版的重要出路。为此吉尔曼倾尽所能创办了许多刊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杂志有:塞尔维斯特主编的《美国数学杂志》、蓝森主编的《美国化学杂志》、福斯特和马丁共同主编的《心理学杂志》、吉尔德威斯里弗主编的《美国人类学杂志》等。①

二、吉尔曼的办学理念

1.倡导学术自由,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霍普金斯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尔曼力图把它建成一所排除“教会主义或党派偏见”的无教派的学术型机构。他在1893年阐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时指出:“如果真理使我们自由,那么是自由打开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吉尔曼所说,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愿给任何教授施加束缚,要给大学自由,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才会产生集体向上、亲密团结、努力探索的现象。霍普金斯大学的自由氛围吸引了众多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来此执教,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吉尔曼在借鉴德国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使德国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过霍普金斯大学而成为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霍普金斯大学被称为设在美国的柏林大学。不过在借鉴的过程中吉尔曼坚持借鉴而不照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他说“我们不希望也不试图在巴尔的摩建立一所德国大学。我们所希望和尝试的,也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对德国大学的过去和现在最有价值的要素进行利用,使其适应新世界的大学和其它条件”,“我们很可能在教育问题上效仿德国的范例,我们必须小心,以免接受在那里已被抛弃的东西;以免既引进优点也引进缺点,好坏不分。”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使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

2.兼容并蓄与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吉尔曼除了很高的学术声望外,还有对不同学派、观点兼容并蓄的胸襟,他有包容之心,善于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人共事;有着对教师的怪诞行为予以宽容的雅量。在一定程度上,吉尔曼的中庸和折中主义,确保了他的成功,正是吉尔曼包容性教育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支持进化论,坚持科学教育,尤其是在开学典礼上克服了重重的阻力,冒着极大的风险,请赫胥黎作报告,体现出他非凡胆识和气魄。然而在对待达尔文塑像的态度上,为不使之特别显眼,他建议把达尔文的塑像与其他的科学家的塑像放在一排,而且是在不太醒目的地方。对待问题上,既反对上课前的祈祷仪式,坚持大学不受教派控制,又支持,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吉尔曼坚持在人才使用上不拘一格,认为无高明学者则不会办高水平的学府,一所大学的成就取决于一部分杰出学者,必须聘用最杰出的教授。他用重金在国内外聘请了六位知名教授,延揽了一批知名学者,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荟萃了一批科学精英,将他们团结在一个智慧的大家庭中。特别是对塞尔维斯特这位61岁的古怪数学家的任用可折射出吉尔曼以人为本工作作风;对罗兰的赏识被看作是吉尔曼慧眼识英才的证明。②

3.以人为本与人才主义思想

与传统的各教派学院不同,那些学院的院长评价教授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道德特征和宗教品质,吉尔曼则主要是衡量教授的学术水平,教授应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把教学与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他坚信把大学办成高标准学府的关键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者。因此,吉尔曼处处标榜人才主义,坚持兴办大学以人为本。他受命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大学的结构和选择优秀的教师和学者,他说:“我们的目标应鼓励学术研究和学者个人的成就,学者的出色成就将带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好的教师应是自由的、有进取心的、课余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埋头研究的人;最好的研究者应是对执教有责任感、能从同事中受到激励、从学生中获得信心和从公众谈论中获得启发的人。”③他按照自己的这种理念来创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他写到:“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聚集于此的教师和学者的质量,而不应取决于数量,更不能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④为此,吉尔曼把充足的资金花在“人而不是砖瓦和灰浆上”。他重金从德国聘请来许多知名教授,延揽国内著名学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质量上乘的师资队伍,聚集了一批科学精英。

三、开辟美国研究生教育新纪元

吉尔曼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创始人,真正美国大学的奠基者。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领导建立了一所先驱型的真正美国式的现代大学,构建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正如哈佛大学校长爱略奥特在纪念霍普金斯大学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称赞吉尔曼的工作时指出:“吉尔曼校长,你的首要的成功和成绩在于建立在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学院不仅本身是一所力量雄厚,具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而且使这个国家每一所大学的艺术和科学系充满了生气。”⑤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威尔逊也对吉尔曼予以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如果汤马斯・杰弗逊是第一个在建设弗吉尼亚大学计划中为美国的大学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的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第一个在美国建立和组织一所能够进行新的真理发现和传播的美国大学的人。”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为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吉尔曼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首先,他认为要办好本科学院。他在《第十个年度报告》中指出,只有本科学院才能保持为高水平教师提供大量训练有素的学生,从一定意义上,本科学院的成就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成功。

其次,主张推行“访问讲座制”。所谓“访问讲座制”就是聘请非当地居民的著名学者来霍普金斯大学讲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资金少,研究生教师不足的问题,从而使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构成多元化。他在《发起大学运动》一文中指出,聘请一些非当地居民中的杰出学者讲学是非常经济而有效的制度,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他邀请了大约 120 多名知名学者来霍普金斯大学讲学。

第三,设立“学习小组制”。自从吉尔曼担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之后,他很自然地引进了自己在谢菲尔德学院一直坚持采用的 “学习小组制”。吉尔曼解释说,这实际是一种在控制下自由学习的制度,是一种在本科教育阶段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谈到这样做的目的时,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水平上的专业化需要更早期和更高度的本科教育水平的专业化。”而“小组学习制”本身能够保障本科生的最好的学习努力取得最好的学习结果”。为了保证“小组学习制度”的实施,吉尔曼设计了“七个本科学习混合”模块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一两个专业做准备,或者为进入研究生系取得更高的学位阶段学习作为准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美国内战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生教育上重大革新的代表。这一时期研究生院的规模和质量,成为高校是否配得上大学称号的必备条件,甚至“研究生院”成了“大学”的同义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过自身的建立与发展,将德国大学的精神和原则带到了美国并使之广为传播。可以说,他开辟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确定了近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使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注重科学研究,强调学术标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景象。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影响下,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

1901年,当吉尔曼从任职25年之久的校长之位退休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经颇具规模,它拥有从事高深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由十三个不同系组成的哲学院和一所医学院。不仅是全国著名学府,而且享有世界声誉。尤其它的医学院更是执全国之牛耳。人们每每称它是设在巴尔的摩的柏林大学。1926年,心理学家卡特尔发现,在1000位著名美国科学家中,243人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所学校创办虽短短半个世纪,成绩却斐然卓著。1902年在吉尔曼的成就庆典仪式上,普林斯顿教授威尔逊代表毕业生和全体教员呈给吉尔曼的一分正式报告写道:“如果是杰斐逊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奠定了美国大学宽泛的基础的话,那么是您创建和组织了第一个美国式的大学。您最伟大的成就,是在美国确立了新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您的大学观在本质上的正确性不仅通过在巴尔的摩的成功试验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普金斯大学对全国大学发展的影响上体现出来……”⑥

注释:

①施晓光.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丹尼尔・吉尔曼的大学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4,(7).

②王英.蔡元培与吉尔曼高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5

“北京PM2.5指数:7,上海PM指数2.5:180。”看到霍尼韦尔空气净化系统检测的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端,出差北京的马荣骏与在上海家中的妻子联系,并远程打开了家里的空气净化器。

刚成为爸爸不久的马荣骏非常关注孩子的健康。马荣骏出身于中泰家庭,在美国长大,这几年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他曾一度因为应该继续留在中国还是回美国而挣扎,最终,“霍尼韦尔智能家居总经理”这个职位的责任让他决定留下,为用户提供可大口自由呼吸的空气。

霍尼韦尔是来自于美国的一家百年老店,成立于1885年。在公司130年的发展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事件是,该公司生产的仪表帮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

与霍尼韦尔在航空、楼宇等领域的百年历史相比,智能家居是霍尼韦尔庞大组织中非常年轻的团队,成立不到2年,且由马荣骏一手培育创立,为用户提供空气净化器、智能报警系统等产品。

“这个团队由一群年轻、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组成,有创新的想法,也是这个团队非常独特的地方。”马荣骏这样介绍自己领导下的智能家居团队。充满工作活力和激情是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团队与其他部门最大的不同。

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团队期望自己研发生产的空气净化器能为用户送上清新空气。而这个团队也是霍尼韦尔的一股“小清新”流,年轻具有活力的它有着一项使命――将空气净化器等带有“Honeywell”logo的智能终端带入用户的家庭,把已在企业级业务铸就辉煌的霍尼韦尔品牌带入消费级市场。

集大成者

霍尼韦尔是一家多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主要有三大部门:航空航天部门、特性材料部门、自动化控制部门。

马荣骏介绍“经过100多年的积累,霍尼韦尔拥有很多B2B商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但很多人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已经使用了很多霍尼韦尔的产品,比如每一架波音飞机里有30%产品出自霍尼韦尔,飞机起飞降落都使用了很多霍尼韦尔的产品和技术,霍尼韦尔的产品和技术早已深深根植于百姓生活之中。”

不过,新成立的智能家居团队在马荣骏看来“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公司里的startup创业公司”。

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团队隶属于自动化控制部门,同时也是霍尼韦尔中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B2C的团队。“它非常年轻、充满活力,是霍尼韦尔工业投入民用的重要一步。”马荣骏强调。

也因为它的特殊性,马荣骏领导的团队更富有冒险精神。他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马荣骏认为这样的激情和动力能够驱使整个团队充满了强有力的动机去迅速和出色地完成创新,使得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团队成为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霍尼韦尔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技要为人所用。作为一个B2B公司中的B2C团队,智能家居团队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我们会更关注消费者和他们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一切业务的出发点。”马荣骏介绍。

因为拥有霍尼韦尔强大的技术后盾,霍尼韦尔智能家居团队不仅拥有自己的研发力量,同时为了整合公司内部的核心技术并应用到产品研发设计中,也会集合内外的优势技术资源、专业人员参与研发。

据介绍,仅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部门在全球就拥有22000名工程师/研发人员,其中超过一半都在进行基于软件开发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应用于诸多产品与服务中。

霍尼韦尔航空事业部门的涡轮增压技术闻名行业,能够从技术上帮助空气净化器优化空气流,提高出风效率,带来更大空间和更有效净化;霍尼韦尔特性材料部门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经验使滤网、滤芯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让滤网能够有效过滤甲醛还有PM2.5。整合了这两项技术的霍尼韦尔空气净化器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霍尼韦尔的工程师来自不同领域,他们和整个智能家居核心研发团队一起合作开发产品,整个霍尼韦尔不同的团队内部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机制。”马荣骏说。

找到位置

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的最新报告预计,未来5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和服务市场将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无数企业竞相加入。

对此,马荣骏坦言:“各个行业的公司都想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比如软件企业有微软、硬件企业有苹果、家电公司有海尔等,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都有不同的优势。我认为这个市场足够大,足以让所有公司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那块蛋糕。”同时,他也强调,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某一家公司能够为所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时代,市场更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不同的公司在这个生态系统上开展合作。

霍尼韦尔对空气净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该公司为美国宇航局提供了环境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可以说,霍尼韦尔进入智能家居市场根植于其在环境解决方案上的积累。

马荣骏认为:“霍尼韦尔的理念就是关注健康、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或安全设施等家居设备是霍尼韦尔的优势,不过我们也是个非常开放的公司,与苹果等企业开展良好合作。”

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5年包括空气净化器在内的室内环保产业,在中国国内的年产值将达800亿元,每年年复合增长率超30%,2020年将达到1520亿元。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家庭的空气净化器覆盖率明显偏低,市场有待开发。所以,智能家居中空气净化器这块细分市场也足已让霍尼韦尔拿到一块大蛋糕。

在马荣骏看来,相对于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相对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从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中国市场往往能够经历一个跳跃式发展,在技术一旦迎头赶上来后会在短期内发生快速变化发展。

“我们是非常幸运的。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受益的时代。”马荣骏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期待。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范文6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帝国拥有占俄罗斯的1/3的产油量,而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已占据了俄罗斯政府收入的40%,能源公司更代表着股票市场上75%至85%的资本。他曾经扼住了俄罗斯的咽喉。

韦伯早就告诫我们每个人:身外之物只应是“披在他们肩上的一件随时可甩掉的轻飘飘的斗篷”,命运却注定这斗篷将变成一只铁的牢笼。

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总检察院将俄第一大富豪、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监牢。路透社今年11月25日报道,尤科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锡德和首席财务主管布鲁斯・米萨莫尔都已经离开莫斯科,前往英国“避风头”。

“在公司资产被冻结后,目前普遍弥漫着担忧和恐慌的情绪。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已经离开了俄罗斯,现在的尤科斯已经群龙无首”,一名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路透社记者。

物如是,人已非。天堂与地狱仅仅一步之遥。

帝国日出日落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上演了一幕幕错综复杂的“斗争戏剧”。政治与资本疯狂角力遗留下的“权力真空”成为了冒险家们的天堂。冒险家在这个急剧转型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出又一出一夜暴富的神话。

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是这段神话的当家花旦。

前苏联――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公有制国家,拥有惊人的公有财富。1990年后,“经济休克”中的俄罗斯在叶利钦和盖达尔领导下实现了向经济私有化的一步跨越。大部分日益困顿的俄罗斯人的身边却几乎在一夜之间诞生了一小批暴富的“新俄罗斯人”。

其时,俄罗斯负债累累,财政赤字触目惊心,一帮“新俄罗斯人”则主动担起责任,掏出腰包为国家财政提供贷款,而国家的代价是以石油和冶金企业的国有股份作抵押。

然而,在股权转让中,国有股份以远远低于实际价值一卖而光。

霍多尔科夫斯基控制的梅纳捷普银行1995年在抵押拍卖会上,仅以3.5亿美元的低价收购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权。到1997年,该公司市值就骤升到90亿美元,霍氏一夜暴富。

资料还显示,在俄私有化进程中,包括霍氏在内通过非法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少数暴发户如今已形成垄断俄经济命脉的财阀。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动力、冶金企业和金融业。在财阀中现年仅40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以拥有83亿美元财富独占魁首。

1999年前后,霍氏的一系列战略最终打造了帝国的辉煌。他通过换股形式控制了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59.3%、萨拉托夫石油天然气公司62.2%和托木斯克石油公司64.6%的股份,有力改善了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同时,霍氏的“东扩战略”也小试牛刀。他与安加尔斯克石油化学公司合作,以每月提供50万吨原油的代价取得了对安石化和东部其他石油营销公司的共同管理权。

霍氏“东扩战略”的得意之笔在于,他通过向实力不济的萨哈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4亿美元贷款,尤科斯最终以1.5亿美元的极低价格获得了参与雅库特塔拉干石油天然气田约一半油气资源的开发权,而萨哈公司当年拿下这块油田耗费了5.01亿美元。

2003年尤科斯并入颇具潜力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10月初,西伯利亚公司将自身股份的20%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尤科斯,用另外72%的股份交换尤科斯26.1%的股权,西伯利亚公司股东得到尤科斯总股份27.5亿股中的7亿股份额。

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产量超过卢克石油公司跃居全俄首位,尤科斯成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拥有俄罗斯全部490亿桶石油储量的140亿至210亿桶。公司及其附属产业现在的市值是320亿美元,而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尤科斯的实际价值更高。

根据官方数字统计,现在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已从600万桶飙升至930万桶,创下后苏联时期的新纪录,直逼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沙特。据专家统计,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第一位,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对俄经济发展具有强劲拉动作用。现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已占据了俄罗斯政府收入的40%。俄罗斯今年的GDP增长率有望达到7.5%,石油在俄罗斯经济复苏中的作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但是石油产量的增加却并没有带来国库的相应富足。与沙特和其他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工业都由国家控制不同,现在俄政府只控制着本国石油工业的7%。因此,当《俄罗斯新报》揭露出,2004年还未过半,以霍氏为首的俄罗斯石油大亨已经把近69亿美元的纯利润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政府却被“晾”在了一边时,人们并不感到惊奇,因为这已经是十几年来公开的秘密。

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霍多尔科夫斯基实际上是在“抢劫”国家的产业,因此“俄罗斯舆论与市场调查机构”民调显示,有77%的俄罗斯民众对寡头在国家中的作用持否定立场,对克宫将尤科斯重新国有化表示支持,主张改变或部分改变私有化结果。

民众与寡头间的张力正近乎绷断,私有化所导致的一种新的不平衡引发了新的尖锐对立,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底层地基遭受了空前的侵蚀,这座千年大厦已经倾斜成了“比萨斜塔”。在政治与资本的角力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悲剧命运即将得到应验。他的一只脚在天堂,而另一只脚已经踏进地狱。

总检察院二度突袭尤科斯

“浑水摸鱼的渔翁”是普京上台伊始对寡头们的一个比喻。

早在2000年6月,就任三个月的普京就暗示俄罗斯总检察院、税稽总局陆续对一大批大型企业和寡头采取“闪电突击”,用以试探改变叶利钦时代私有化结果的可行性。但由于准备仓促激起寡头顽强阻击,以流产告终。但首度突袭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二者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妥协性协议:寡头不得向总统施压;只要寡头们在政治上安分守己,离权力机构远一点,他们的既得利益就不会受到伤害;寡头与权力机构之间的问题不通过“革命手段”解决;不改变私有化结果。

然而,权力与资本生来就是孪生兄弟。霍氏知道没有权力这把保护伞,他的财富终将付诸东流,而资本的“原罪”迟早会被清算。

2003年尤科斯明确表示赞助“亚博卢党”和“右翼力量联盟”。据报道,霍氏准备了10个通过“亚博卢党”进入下届杜马的候选人。同时霍氏还动用一部分资金支持有“政权党”之称的“统一俄罗斯”以及俄共,使尤科斯的姆拉夫连科和孔道罗夫借道俄共进入杜马。如果考虑通过“单一选区”方式进入立法机构的人员,尤科斯大有将俄国家杜马“私有化”之势。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个人权力欲望也不断膨胀。有关霍氏2007年弃商从政的传言由来已久。这意味着在2007年总统选举中,被他资助的杜马议员将会把组织政府的权力从普京手中夺走,将霍氏推上总统宝座。

“依我看,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命运早已不与尤科斯的命运相联系了。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首先与他的政治活动有关。他的这种活动因有金融资源支撑而得到加强,所以霍多尔科夫斯基对于政权是个危险人物”,亚博卢党政治委员会委员谢尔盖・米特罗欣一针见血地指出。

霍氏依赖叶利钦“家庭集团”的权力登上富豪榜首,时过境迁的他忘记了权力的哲学。权力是把双刃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私有化十年后的俄罗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紧张关系正在迫使权力发生必需的移位。一切只在早晚而已。

2003年5月,执行权力的最高层成立了一个“反霍多尔科夫斯基”特别小组。当年7月初,俄罗斯总检察院对这一最大的金融寡头集团(其成员包括尤科斯石油公司、梅纳捷普国际金融合作公司、东方石油公司等)开始痛下杀手。

总检察院以在1994年私有化中非法侵吞“磷灰石”股份公司20%的国家股份(约合2.83亿美元)的罪名逮捕“梅纳捷普”国际金融联合公司董事长、尤科斯集团主要股东和创始人之一的普拉东・列别捷夫;指控2003年6月21日被捕的尤科斯“内部与经济安全”局第四部负责人阿・皮丘金于2002年11月在俄罗斯某地区首府组织谋杀活动;宣布对1998年任东方石油公司总裁的拉米尔・布尔加诺夫进行国际通缉,其罪名是非法侵吞该公司10亿卢布的资产。

总检察院对尤科斯的调查始于2002年12月。根据诺夫哥罗德州州长米・普鲁萨克德“揭发”,普京要求总检察院查清摩尔曼斯克“磷灰石”企业的问题。2004年4月俄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曾向总统汇报该企业“不存在违法问题”。但短短两个月后,总检察院不仅决定重新调查“磷灰石”的问题,而且采取“镇压性措施”,由莫斯科巴斯曼法院下达了对列别捷夫的逮捕令。

对“总司令”霍多尔科夫斯基,俄总检察院的指控有6项之多,包括:在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窃取国家大额财产;多次偷逃巨额税款;不履行法院的决定;通过欺骗使所有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多次伪造公司文件;侵占他人财产。

俄税务部称,尤科斯建立了逃税网络,在国内一些享有税收优惠的地区注册了17家免税公司,公司的钱从这些下属公司“过滤”或出境,以此逃避各种税赋。此外,尤科斯还在境外免税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达到同样的偷漏税目的。法国人叶列娜・科隆格-波波娃曾是尤科斯海外免税公司的重要人物。1996年以后,波波娃用自己的名字替尤科斯在塞浦路斯、巴哈马群岛、马恩岛、维尔京群岛、塞舌尔群岛等有着“免税天堂”之称的国家和地区注册了近30家免税公司,尤科斯的钱进入这些公司的账户,并利用这些公司的金融技巧“清除”对于大规模逃税非常麻烦的小股东。尤科斯公司每年经科隆格・波波娃手“洗”的钱就有3亿美元。

总检察院调查揭示,1994年夏,霍多尔科夫斯基以“梅纳捷普”商业银行经理委员会主席身份伙同列别捷夫等以4.158亿旧卢布的低价骗取“阿巴季特”公司20%国有股份。他们利用对方错觉,承诺以投资换股份,两年内向“阿巴季特”和它的所在地投资5631.7亿旧卢布(约合2.83亿美元),而当时“阿巴季特”20%股份的市场价格为5569.2亿旧卢布。并且,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列别捷夫在实际领导“阿巴季特”期间将该企业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尤科斯的境外公司,由他们以高价在国外销售,使“阿巴季特”损失纯利2亿美元。

更为致命的是,俄总检察院配合审计院,加紧了反寡头和“翻私有化老账活动”的步伐。审计结果为总检察院进一步调查东方石油公司和托木斯克石油化学联合公司的问题,以最终肢解尤科斯提供了“炮弹”。

“各地检察院、法院涉及非私有化的破产案已有4.1万件,其中一半是根据授意而立案的”,俄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主席沃尔斯基披露。

普京的政治艺术

回顾整个尤科斯事件演变进程,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即将完成一件精致的政治艺术作品。

普京通过对尤科斯欠税的追缴可以获得近2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就目前的俄罗斯财政状况而言,这确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普京可以用这笔钱解决许多紧迫问题,再建一个稳定基金。更何况,这笔数额中的一半以上是滞纳金和罚款,是不费代价而得到的“外快”。

显然,俄高层官员并不喜欢尤科斯的发达,不然不会往“死”里整。但政府并不想使它消失,因为普京也清楚,尤科斯的消亡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什么后果,给自身的形象带来何种损害。普京早在4个月前就说过:“政府不鼓励尤科斯破产”,“如果法律允许,那么我想,政府会尽力不使尤科斯破产”。不过,这不等于让尤科斯活得舒坦,或者让它以原来的面目活着。司法部门关于拍卖尤甘斯克的决定至少让人们知道,尤科斯虽然未判“死刑”,但往日雄姿已难再现。

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是尤科斯的主要子公司,石油开采占尤科斯全部产量的60%,经济效益亦十分突出。尤科斯的地质工作人员曾经花了4年时间对尤甘斯克所拥有的开采资源进行调查,表明它拥有可观的潜力。正是尤甘斯克的重要经济地位和生产主导作用,使得尤科斯在1999年不惜以7股换1股的代价取得对该公司的控股权,使其成为尤科斯的生产支柱。

然而,现在看来,尤甘斯克的“剥离”已成定局。2004年11月1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尤甘斯克股份的76.79%将于下月19日进行拍卖。德累斯顿投资银行的估价在157-183亿美元之间。

根据评估,俄政府为此次拍卖定出的基价约83亿美元。俄罗斯政府没有对参加拍卖的公司设置门槛,而是欢迎国内外公司参与竞标。不过,参标的外国公司能否吃到这块肥肉却很难说。根据以往经验,俄国内公司中标的几率最大。俄公司也可能会与一个或几个外国公司联合参标。

尽管尤科斯已经向有关部门甚至国际机构提出申诉,但尤甘斯克出售案被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如今的尤科斯已经“人去楼空”。尤科斯在国内的大股东中,只有占公司股份3.5%的四位股东尚未涉案。与案件无关的外国籍人士,公司现管理局主席斯迪文・季奇和金融部经理普留斯・米扎莫尔势单力薄,难以扭转局面。

普京的政治艺术的精妙在于,首先俄政府成功维护了自身能源安全利益,没有使尤科斯成为美国的石油公司,没有使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在不受国家控制情况下成为外国的财富。

其次,在追缴欠税的过程中磨去了尤科斯内部一些顶尖人物不依不让、神气十足的棱角和锋芒,并巧妙地使尤科斯的生产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政府对尤科斯的打击也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

再则,虽然尤科斯事件使俄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有所损害,但它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弥补,用对尤甘斯克的公开拍卖向世人表明,俄罗斯是对外开放的,俄罗斯打击的仅是经济犯罪,俄罗斯仍然需要外国投资和公平的市场竞争。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次事件也许会使俄罗斯在国际上的能源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因为,国际市场上持续走高的油价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俄罗斯石油对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尤科斯事件向世界表明,在俄罗斯,政治永远高于经济。政治权威将能够对经济、金融寡头的势力和影响力实施有效控制。在俄罗斯,寡头不等于政治领袖,寡头只能在经济领域合法经营,不然,国家的法律和政治手段会显示威力。

俄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奥列格・库里科夫说:“反对尤科斯事件是选举前的手段之一,是政权想在杜马和总统选举前向选民表明,它开始向寡头宣战。这也带有吓唬一下其他寡头的目的,以使他们不忘记‘谁是家庭的主人’。虽然,霍多尔科夫斯基归根结底会被榨干,但尤科斯未必会成为国家财产。显而易见,新的公司主人将是接近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那些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