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培训总结范例6篇

足球培训总结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问题对策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素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在足球事业建设中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全体足球事业爱好者、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含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足球运动总体实力。而青少年是足球运动的后备力量与人才储备,很多足球大国都从青少年开始训练,不断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能力,我国也要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本国足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加紧青少年足球训练。

一、青少年足球训练概述

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有一个了解,从理论上看需要将思维观念贯穿在足球训练中,使这种观念影响到青少年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需要长期漫长的规划与实施,多实践尝试,总结出成熟的训练方法。而从宏观上看,足球训练需结合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程度与各方面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属于意识领域,而这一意识则建立在实践与理性判断上。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要善于总结规律与方法,借鉴国外训练经验,结合具体问题找出解决对策[1]。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

首先,找到人才培养的途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健全的足球发展体制。足球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我国足球产业发展时间短,足球俱乐部内部管理与机制不健全,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渠道单一,使培养层次受到限制。此外,国内足球教练缺少对足球训练的重视度,足球大众化普及率低,制约了足球训练的全面开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主管部门缺少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视度;其他新兴体育项目逐渐取代了足球运动,总之,很多内外部因素使青少年足球训练受到挑战。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不够成熟

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核心训练方法与训练理念、赛制规则等都比国外存在差距,系统化与科学化的足球训练方法较少。首先,足球训练理念与指导思想不能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针对性程度不高,对训练指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其次,联赛与青少年足球训练不相统一。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进赛机会非常少,使青少年对大赛赛制或者规则不够了解,不能真切体会到赛场竞争气氛,对以后参赛非常不利。一些训练机构常将联赛与训练分割开来,将青少年限制在封闭空间内训练,使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大大降低,与专业足球运动员训练相比,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较多不足[2]。

三、青少年足球训练问题对策

(一)对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进行完善

首先,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与培训方法进行强化,扩宽训练渠道是重中之重,对青少年足球训练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多层次、多方位的引导,这是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地方体育部门与足球俱乐部以及教练员的共同努力,发展学校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足球运动的关键力量是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足球后备人才组成。由此,需要将足球运动融入到体育项目中,在不同地区建立起足球体验中心或者足球训练中心,使各地区的足球运动员能够积极参加到足球训练中[3]。

(二)推进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念化与科学化

如今,足球正朝着信息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先,要主动去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与心理变化,结合身体与心理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使训练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进而与青少年身体素质相适应。可以先开展一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将学生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此外,要对足球教练训练理念进行强化,推动训练内容的更新与拓展。青少年足球训练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系统化与模式化,要想使训练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就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还要使之符合比赛要求。

(三)将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

推动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处理好比赛与训练间的关系,这是青少年足球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要将日常训练与比赛联系起来,适当将比赛项目增加,处理好训练与比赛间的关系,多让青少年到赛场中观看或者体验,熟悉赛规与要求。首先,加强对青少年足球理论知识的教育,逐渐掌握足球运动规律与特点以及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在身体、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还要定期组织规模化的足球比赛,在了解比赛规则与要求基础上争取到更多参赛的机会。构建出一个足球训练体系,对足球比赛积极推广,尤其要增加U13、U11级别的少年组赛事[4]。作为足球教练更要在平时多与青少年沟通,树立起勤学苦练的作风,带领青少年冲破艰难险阻,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增强我国足球运动实力的关键,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体育部门、教练员等相互配合与努力,从思想上与行动上强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锵.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现状、诱因和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95-97.

[2] 胡泽勇,郑鹭宾,陈妙燕等.8V8比赛形式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应用优势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3):29-33.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校;足球团队;竞赛培训;目标体系;构建

A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SHANGGUAN Yi-qin, WANG bin

(P.E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level” college football league system and the “two-level” “race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builds “a foundation, four-level, three goals"”“race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system and two actual combat training model, and cracks down the two bottlenecks of the development in “Grade-two players” and “Team backbon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team and department football team, 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sports talents, optimization of student football team-building, enrichment of campus sports and cultural lif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school.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PE and spe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otball team; system construction

足球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已经普及,[1]但专项教学竞赛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校代表队”建制和“竞赛教育”培训体制。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内虽有“选项课”和“校联赛”的设置,但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与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需求上差距较大,“选项课”教学效能与“校联赛”竞技技能之间缺少合理过渡、有效转换,中间缺少一个“年级联赛”环节的过渡;在专项顶层设置上,没有“校代表队”建制的高校比例约占70%,“竞赛教育”培训仅限于少数学生裁判方面、缺乏参赛学生运动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指导。现实中,有“选项课”普及而无“校代表队”提高,有“校联赛”组织而无“竞赛教育”培训,这种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竞赛教学培训的思想倾向和部分教师对体育专项教育培养目标层次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与赛制不能系统衔接的现状,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整体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10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学生足球专项团队“竞赛教育”培训目标,完善高校足球教学竞赛制度,建立“竞赛教育”培训以及校院团委管理体制,在探索高校体育专项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体育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全国中文期刊文献资料中,对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为此,将我们多年专项教学、竞赛教育培实验的结果总结出来,供参考。

1研究方法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专项发展的潜能和需求,我们将构建学生足球团队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1.1访谈法

课题组通过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校院代表队员,正在北京、南京、广州、西安、湖北、四川等农业院校和上海交大、西南财大、重庆工学院、天津商大、河南大学等22所国家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攻读农工、财经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对河南省10所高校的调查,了解该校体育教学和足球竞赛培训情况。

1.2实验法

2000年3月至2010年11月,通过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赛前采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专题理论讲座、分析比赛和准备比赛、执法比赛、联赛总结等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的99--09级足球项目的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组织者”、“裁判员”和校代表队员进行“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

1.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和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1.4逻辑分析法

根据足球教学竞赛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专项发展的需求,从建立校园“三级联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出发,探讨竞赛培训体制建立和实施培训教育对学生体育人才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揭示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各个层次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逻辑发展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学生足球基础不同则发展目标各异。在我校,大学一年级参加足球选项课学习的人数达78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6.6%;大二时学生足球技能提高则参加比赛的需求增加。通过建立“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养学生裁判员833人,其中主裁判323人、助理裁判510人,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53人,自1999年实施“双裁制”以来,学生独立执法比赛600多场,成效显著,开创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校联赛”的新局面。其次,培养学生教练员438人,其中院队教练306人,校代表队员132人,“校联赛”评选最佳射手8人、最佳阵容运动员88人。在上述1270余名体育骨干中,有83人考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还有毕业留校、高校任教等10多人。在2000-2006年期间,校代表队在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中,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

2.1建立高校“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训学生裁判员、教练员,拓展参赛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多年竞赛实践,在体院支持和专项教师指导下,逐步完善“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建立专项教师指导、院团委管理“大二联赛”、“校联赛”以学生工作为主培训“裁判员”制度以及院代表队参加“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专家指导院队组织者、校代表队员培训“教练员”的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如图1所示:

第一、培训学生裁判员:主要采用师生组合、学生以老带新的“双裁制”培训方法[2-3]。

(1)低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由专项任课教师指导、足球教研室管理培养低年级学生裁判员,15个学院可培训校内“助理裁判员”60人。

(2)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校联赛”,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培养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可培训校内“裁判员”60人。

第二、培训学生教练员: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竞赛指导与总结等方法。

(1)院队助理教练员培训,在“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组织院代表队组织者培训学生“教练员”30人。

(2)院队主教练员培训,在“高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校团委管理组织校代表队训练、指导校代表队员(部分院队组织者)培训“院队主教练”25人。

第三、提高学生运动员比赛技能:举办“大二选项班联赛、校联赛”,组织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发展参赛运动员技能,形成“二年级队、院代表队和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层次。

2.1.1创办“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建立学生裁判员培训制度,发展大二年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参赛学生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各个高校足球竞赛体系还不完备,校内仅有一个“校联赛”, 而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赛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上差距较大、中间缺少一个“基础”环节的衔接。

在我校,通过对大二足球选项课的调查,有89%的学生希望参加正式比赛,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项训练、备战与指挥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其中12%的学生希望学习裁判知识、掌握执法比赛技能。因此,我们在大一足球选项课基础上,创办“大二教学联赛”,将足球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衔接起来;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为“大二教学联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0多年的教学竞赛实践证明,“大二教学联赛”在选项班与校联赛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为选项班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可以弥补足球课中竞赛学时的不足,也为学生裁判知识技能“实践”提供机会,拓展了体育专项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了教学内容和方法[4]。

2.1.2建立“校联赛”以培训学生裁判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院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院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和大二教学联赛为“校联赛”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和“骨干”人才储备。“校联赛”为“大二教学联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校级竞争的舞台。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联赛”安排已成制度,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并提前予以准备,学生足球干部已经成为各个院系代表队训练和比赛的“教练”。但是,“学生教练”处在专项选项课教学和校代表队培训之间,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因此,我们以“校联赛”的准备期为主,建立院代表队备战“校联赛”培训“学生教练员”制度和“校联赛”由学生裁判员工作、实行“双裁制”方法培训“学生裁判员”制度[5-6],提高院队骨干训练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以弥补高校体育专项竞赛院代表队“教练员”、“裁判员”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建立“校联赛”团体名次奖、学生最佳裁判员、最佳射手和最佳阵容运动员评选奖励制度,逐步形成“校联赛”学生工作、教师指导和院团委协调一致的“绩能效”管理模式,促使校园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2.1.3 建立参加“高校联赛”以培训校代表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校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校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平时能够坚持“校代表队”培训的学校不多,有7所高校能够赛前组建“校代表队”、参加本省市的高校联赛,另外,还有70%的学校存在日常没有“校代表队”、而不参加高校联赛的情况。在我校,自2000年以来,在举办“校联赛”之后,我们注重选拔各院核心队员和表现突出、有发展潜能的运动员,组建学生校足球团队包括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运动员和最佳裁判员,安排“校代表队”训练和对外比赛,建立专家指导、校体委与院团委管理、参加“高校联赛”制度[6-7] ,见图一,我校共6次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比赛,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实践证明,“高校联赛”后,校代表队员回到各个院系组织院队参加来年的“校联赛”,带领学生进行的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促进了院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以校队员促院、以院队发展促校队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提高了学校整体竞技水平。

2.1.4建立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制定完整培训计划,确保竞赛教育培训成效

根据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参加高校联赛“三级联赛”制度的安排,我们以教练技能和裁判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热身赛、联赛实战与自修、联赛总结与指导等方法,建立实战培训模式,确保二级“竞赛教育”培训成效。在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学生教练、裁判“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安排如下:

(1)在训练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位置技能与战术训练、体能与技战术训练,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取胜规律与整体攻守方法,自修内容是基本技术训练;

(2)在竞赛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赛前对手技战术分析、布置本队比赛阵型与打法,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观察分析、比赛阵容调整与指挥,自修内容是局部战术训练;

(3)在保健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的自我保护与损伤预防处置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能疲劳、恢复与营养,自修内容是体能、身体机能评价;

(4)在裁判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专项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裁判员哨声、手势、旗示技能和选位跑位原则与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双主裁判与助理裁判的配合,自修内容是裁判执法分析与总结[10]。如表1所示:

在培训的课时安排上,

(1)在培训教练员方面:学生“助理教练”即“校联赛”院队组织者的培训课应达到13次,每次60分钟。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4次应占总数的31%,余下的69%为指导球队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学生“主教练”即“高校联赛”校队队员的培训课应达到41次,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22次占总数的54%,其余46%是在专家指导下准备比赛、执行比赛方案、参与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

(2)在培训裁判员方面:学生大二联赛“助理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中,比赛执法场次和赛后小结37次应占总数的88%,余下的12%为专题理论讲座和裁判基本功训练;学生校联赛“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培训方法和次数与“助理裁判员”培训相同。

经过多年培训和比赛统计,学生裁判员比赛执法场次两届联赛相加在8次以上、助理裁判执法场次在6次以上,均能胜任校联赛的裁判工作[8];学生教练员由于他们自身专项技能发展、主持院代表队工作实践和参加校代表队的培训经历,使他们由低一级层次逐渐向高一级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兼有院队特色的教练指导技能。

2.2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破解“二年级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

根据竞赛培训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即以选项班(爱好者)为基础、“二年级院队(助理裁判员)、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裁判员、助理教练员)和校代表队(院队教练)”为四个层次、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三个目标。如表2所示:

在构建“三级联赛”塔式“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中,我们以“选项班”为基础、以校代表队为最高层次,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为突破口,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两个瓶颈,弥补足球选项课中竞赛学时不足和院队骨干缺乏培训的不足,优化“院代表队”建设、促进“校代表队”发展,形成学生“教练员裁判员二级、参赛运动员三级”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足球发展的特殊需求,将选项课教学效能持续发展成为联赛实战技能,巩固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提高足球竞赛培训成效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实施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提出建立普通高校学生足球团队“以足球选项班为基础,以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和校代表队为四个层次,以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目标”的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强化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结合,巩固体育教学效果和提高竞赛培训质量。

3.1.2通过采取创建“大二联赛”、“校联赛”制度和参加“高校联赛”等措施,建立专项教师指导“裁判员”和校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校联赛执法管理水平和院代表队整体竞技水平。

3.1.3确定“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和二级实战培训模式,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专项选项课教学与竞赛培训的协调发展,提高实战技能,培养高等教育兼有一技之长全面发展的体育骨干人才。

3.1.4专项选项课教学、院队骨干培训和校代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三驾马车”,采用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的方法,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完善高校体育专项教学竞赛培训体制,培训校院级优秀体育人才和体育骨干。

3.2 建议

3.2.1高校体育应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密切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增加实战教学内容和竞赛培训方法,以实现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终身体育为目标。

3.2.2高校应加大体育教学竞赛经费的投入,保障校代表队的常规训练和竞赛,校代表队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和参加高校联赛的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专项综合素质和团队配合技能。

3.2.3补充完善校内各级代表队获得优异成绩的奖励政策,健全学生参赛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大二年级、院级和校级专项骨干培训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上官义勤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两年制专项教学模式的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4):120-121.

[2]上官义勤等.对高等学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实验研究[J]. 洛阳大学学报, 2001(2):90-91.

[3]赵自明,上官义勤.“双裁制”在高校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0(2):90-91.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04-441.

[5]亚洲足球联合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9-169.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6-169.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3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足球;文化教育;

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世界足球强国均以战略的眼光,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明就曾说过“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历史原因,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事业始终只停留在口号上,付诸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从根本上分析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体制,学习足球先进国家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快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程度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直接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竞赛、训练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国家足球竞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足球发展要从本国的现状出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做好青少年的培根教育,充分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在足球兴趣和文化学习上的培养,使球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领悟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足球水平。

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及结果

通过对重庆力帆和重庆几所足球传统项目学校l5——l7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问卷式调查,反映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1.1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事足球运动的经历(踢球时间、球龄、每天训练时问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追求目标(国家队、球星、兴趣和爱好、金钱等);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文学常识、自然常识、历史知识、时事新闻、电脑知识等)。

1.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追求国家队和明星占85%,而兴趣和爱好只占12%,其它占3%;球龄在7、8年占87%,参加过全国U15、U17比赛、城市青少年比赛的占83.6%.而文化素质方面电脑游戏知识得分最高。通过调查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训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文化素质过低,成人化训练过早,足球普及度过窄,足球学校过滥;其中文化素质过低是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大多数球员是从小学直接进入足球学校或俱乐部预备队的.连9年制义务教育都没完成。

2扭转轻视文化学习的倾向

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较为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学习的倾向,这一方面与过早参加专业训练的体制有关(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也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社会影响自身重视不够有关。其实参加各年龄组足球训练的少年儿童都有较重的文化学习的任务.平时还要参加各阶段和期末考试,即使l6岁以上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也还有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的任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如果运动员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势必会影响其理解力,也就不易踢好球,特别是踢到一定水平就较难有所突破,训练中较难提高攻防意识水平,比赛中不易准确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及其灵活运用,最终较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后备人材。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足球界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文化学习好就一定能帮助球员把球踢好吗?在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培养的首要内容。在德国13——l5岁的青少年培训中,学习是首位,其次才是训练:在法国的培训体制中,青少年足球主要对象是13——l5岁的适龄儿童,他们不得离开自己的学校、家庭和俱乐部,必须随自己学校的课程完成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学习;对15—17岁青少年培训分别在35个培训俱乐部进行,受训者加入俱乐部必须签订合同。保证在自己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法国足协每年对俱乐部进行一次检查。监督他们完成规定的学业。

3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

3.1文化学习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条件

一支没有文化素质的青少年足球队是无法在培养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问的。无论是健力宝青年队还是“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国奥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素质和早期成人化训练,尽管成绩暂时领先,但在未来发展中由于受到机制和文化素质的限制而随之湮灭。2000年世青赛.中韩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才,经过3年时间的不同命运坎坷,朴智星已经在曼联队踢球,而曲波则在青岛队期待着能进入每场首发的阵容。在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青少年球员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义务.国家青年队直至国家队基本是从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战术素养,尽管在青少年的比赛中与中国队不占上风,但到成年队比赛中以心理素质和技、战术素养每每在重大比赛中取胜,文化素质起重要作用。

3.2文化教育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的必须教育过程

9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要求每名公民必须完的教育过程,是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法律意识和文化知识匮乏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只顾个人利益,包括对出国集训有抵触情绪,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等现象;沈阳青少年球员在街市中失手打死对方触犯法律以及个别青年球员参与假球、等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因此,体教结合将是中国足球乃至今后中国竞技体育的补充,是培养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主要渠道;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目前过于泛滥的足球学校培养体系,无益于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韩国的职业俱乐部不设预备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在于学校,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他们不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20岁时还要按国家的法律服兵役,这对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一个完备的过程,而职业俱乐部每年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赛中发现和选拔队员,提高了国家足球的整体素质.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管理机制必须改革的关键。

4文化素质对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足球运动具有高度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其在所有运动项目中的显著地位和世界上的影响很大,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目前还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面对世界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运用政策、行政和经济的管理手段,加大对青少年足球的宏观调控,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有序地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1文化素质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高技战术素养的基础

中国足协青少年部主任冯剑明在总结青少年足球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指出:“国少队和国青队之所以取得去年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能、身高和作风上的优势。而真正足球的精髓所在——技战术素养,却在他们身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文化修养程度是成正比的,道理很简单.读书太少的队员领悟能力低,在训练场上连教练很简单的意图都领会不了,当然不可能踢好球。当我们的年轻球员面对无论是米卢的“快乐足球”还是霍顿的先进足球理论都无法理解并在训练和比赛中贯彻。表现出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债。欧洲足球运动员的成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教育基础上的,他们所有的年轻球员在l5——l6岁前都是在业余俱乐部踢球,但没有错过基础教育;所在欧洲球员绝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经过青少年时期的基础培训后,升到成年队时,在先进足球理念的指导下迅速成长,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足球技战术素养。而中国球员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因此,加强他们的文化素质是提高球员技战术素养的必修课。

4.2提高文化素质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就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多向性。?方面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球员的足球运动水平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无论在职业俱乐部乃至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将发挥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球员退役后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到相应的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练员或高素质的足球从业人员。另一方而,在众多的足球人才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自我发展方向成很大的问题。在国外,没有被俱乐部吸纳的年轻球员由于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解决就业问题。

5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素质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4

一、足球运动员文化文化课学习的现状

对广东省优秀运动员的学历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如图所示):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优秀运动员达到总人数的45.9%,高中学历运动员达到45.4%,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运动员不到10%,这说明我国足球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薄弱。

二、足球先进国家和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区别

英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学校的业余训练来培养后备人才。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摇篮,大学则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强化了教育和体育结合,突出了青少年体育的业余性质。其宗旨是:不栽培不学无术的孩子,要保证每一个球员退役后拥有一张学位证书赖以为生。他们认为,年轻孩子们不应生活在封闭环境里,足球也不就应该是他们人生的唯一内容。因此,英足总学校培养出来的球员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我国在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为:足球学校――青年队――专业队,它是以各级足球学校或体校为基础,进行线型培养和选拔足球人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14-15岁开始便离开父母,进入全封闭的环境中,过集体生活,在业余体校或者足校进行全天训练或半天训练。他们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接受正规的文化知识教育,更为严峻的是,临近比较重要的比赛时,运动员甚至完全放弃文化课学习,全力投入训练,长此以往造成文化知识素质偏低。

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作基础,只靠对技术动作、战术意识进行简单的堆砌和机械的模仿,是很难适应现代足球发展的。只有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才能使青少年训练成绩产生质的飞跃。

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关系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关系是由于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关系处理不当,出现的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相互对立的现象。目前许多体育学校还没能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以及学校的教练员训练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带来的期望。开展运动训练又离不开不间断的系统训练,而文化课的文化课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运动训练的时间和精力上。

五、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该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5

足球防守意识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先形成对足球防守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日常的足球训练与比赛实践中逐渐形成理性认识,实现足球防守意识的进步与提高。在开展足球防守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深刻理解足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规则,开阔大学生的足球防守思维,明确在足球防守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提高运动员的积极跑位意识和协防意识。

二、加强防守技术训练,提高防守技术的合理运用意识

在足球防守过程中,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防守技术,还需要运动员学会合理地利用足球防守技术和防守规则,所以高校足球教师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在防守中的灵活应变能力,懂得如何根据足球比赛规则合理利用防守动作和技术。例如,在里的防守、前沿的防守、快速攻防转化中的防守,都应当有所区别,并且随时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减少不合理的犯规行为,这些足球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平时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和防守意识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足球比赛培养防守意识

无论是在足球课堂上,还是在足球课堂外,教师都要重视足球比赛的教学作用,如足球教师可以在足球课堂上组织一些友谊赛或教学赛,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防守意识。“以赛代练”的足球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对抗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应当成为教师培养学生防守意识的常规手段。同时,在比赛之后,教师要及时分析比赛,讨论防守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行防守经验的不断积累。此外,足球教师还可以利用世界杯、欧洲杯或欧冠赛事中的一些经典赛事作为教学素材,就比赛中的成功防守或防守失误进行讲解,这样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足球防守意识。

四、将对抗性训练与防守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足球防守技术和战术的执行,基本都是在对抗过程中完成的,所以足球运动的对抗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足球比赛的对抗性越强,足球比赛越激烈,运动员完成防守技术动作的困难也就越大,一个球员的足球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在对抗性的比赛中也最能体现出来。因此,足球教师在开展防守技术教学和对学生防守意识的培养时,可以引导学生队员把平时训练中习得的知识、战术和技能合理运用,增加记忆的深度效果,使初步建立的足球意识得到强化。如二打二、四打四、半场攻防等对抗性训练,都可以对学生的足球防守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

五、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足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学习、实践、总结、反思的循环过程,足球防守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比赛实践,更避不开实践后的总结与反思,所以高校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足球防守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日积月累,才会逐步完成。同时,在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在防守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要多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使学生正确的防守意识得到加强,不正确的意识得到改进,实现个人防守意识和综合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

六、结语

足球培训总结范文6

摘 要 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对足球运动感觉认知能力的反映,足球意识表现为对比赛现实情景的观察感知、瞬时的思维判断与决策意向以及准确合理的行动应答。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踢球习惯,灵活运用技战术,从而提高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生 足球意识 培养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足球比赛中整体感不强,不善于从比赛的现场和比赛的全局出发,不善于把握时机和比赛节奏。不能合理运用技、战术,选位不太合理,视野不够开阔。只有加强他们的足球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运动的水平。

一、足球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技战术,将会对比赛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足球运动员合理的运用技、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要保持思路清楚,目的明确,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合理化、有效化。现代足球比赛对战激烈,攻守变化快,场上瞬息万变。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攻守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洞察情况的变化,并预见未来的发展,准备多种应对策略和判断的正确性。准确的判断是有效发挥技、战术的前提,为了使有目的性、预见性的行动达到准确无误,就必须善于通观全局,扩大视野,加强对临场敌我双方情况的观察和判断。

二、大学生在足球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运用和时机掌握不够准确

1.技术运用不合理

学生在学到技术后,往往只是机械模仿,一旦比赛或训练场上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应变。技术运用是否合理既是反映一个队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学训练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逐步提高学生技术动作全面性、熟练性的同时,要重视合理运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判断能力训练。

2.传接球的时机掌握不准

对时机把握得准确与否反映出的是一名球员足球意识的强弱。由于缺乏准确掌握传接球时机的意识,控球队员控球时,视野不开阔,只顾埋头运球,造成该传球时不传球,想传球时传不出球。接应队员接球时,不主动积极,而是站在原地等球,致使球被防守队员截断。队员不能准确地掌握传接球的时机,浪费了过多进攻配合的绝妙机会。传接球意识的强弱不但影响进攻的效果,而且制约相互间意识的发展。

(二)整体配合与转换意识较差

1.整体配合意识差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大家协同配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全体队员尽力合作,学生在这方面表现较弱,常常是某一个队员的行动,得不到同伴的积极配合,由于这种整体意识的薄弱最终导致球队战斗力降低。

2.转换意识慢

足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进攻和防守的循环变化,瞬间的变化都会导致进攻和防守状态的互换。这就需要队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头脑,及时调整自己的意图。但实践中“大部分队员是自己角色已变,却不能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防守时间内收缩跑位和站位,防止对方向内突破进攻等。这些攻守意识都应该通过技术理论教育和比赛实践来加以培养和提高。

(三)学生训练、比赛时选位、跑位能力不强

无论课堂的教学比赛,还是课余训练及自发组织的比赛,场上经常出现围挤现象。学生总是围着球转,球到哪儿,学生就跟着拥到哪儿,结果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将球传至目的地。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判断和应变能力,才能了解比赛的局部和全部情况,行动才能正确有效,从而掌握主动权。

三、培养大学生足球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比赛中大学生对复杂情况的判断,应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持。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时,应让其充分的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了解足球规则及裁判法,掌握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阔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大学生对足球运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白“我(个人)”和“我们(球队)”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才能积极主动。

(二)技战术能力培养的运用及对抗训练

通过实践比赛可以加深对技术运用规律的理解,丰富比赛经验。在实战中,队员可把平时训练中习得的知识、战术和技能进行运用,增加记忆的深度效果,使初步建立的足球意识得到强化。在比赛中遇到新的情况会使队员灵活地进行技术创新而形成新的足球意识。教学中对抗性训练,如二打二、四打四、半场攻防等,可以提高传球、插上、跑位、射门等意识以及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视野与观察、判断能力

在培养学生具有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战术意识。练习方法如下:运球(三种脚法运球,急停、急起),抬头看教练的手势及示范。场上获得球后迅速面向前场,寻找快速反击的机会。在整体进攻训练中,无球进攻队员随时注意控球队员的意图,养成正确跑位的习惯。有足球意识的学生不仅能够适应比赛,而且还能主动指挥比赛。教师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学会用头脑踢球。

四、小结

足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而实践后的总结又为意识的再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依据。足球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日积月累,逐步完成。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基金12YKZ032。

参考文献:

[1] 徐庆国.试论足球运动中足球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9).

[2] 张永刚.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6).

[3] 闫小明.足球意识研究综述[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