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例6篇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1

目前,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教学观念、工作态度等主观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教师所在学校的条件、学校对新教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教材因素、评价方式等客观因素。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师之间交流学习、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自我完善,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

二、教育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学校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能够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部分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健全的机制规范和资金条件、管理较片面、没有刚性的要求,造成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创新,过于重视书本理论的讲述,轻视教学实践,不敢提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创新水平的提高,应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构建平台;完善制度,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供保障。学校更要注重从细节做起,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素质水平高的管理团队,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体制,并促进其良好的运行。只有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才有助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才能够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抓好落实,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好的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发生着巨变,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职业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指导者。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内容包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成长等方面的自觉意识;传授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情绪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总之,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独立人格的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之余,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应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进步,促使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重要内涵的信息化革命,快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飞跃的主要推动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深入探索和客观遵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规律,科学发挥这门工具技术的实用价值和攻关效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专业型人才,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因特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渗透为基础,借助现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形成的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形象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它借助声音、图文、动画等媒体信息的教学课件平台,向学生动态地展示运行独立、过程互动、内容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对专业知识、学术困惑、科研难题、生活困扰等进行交流、解答和讨论,进而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沟通效率。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能力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91-02

收稿日期:2012-01-11

作者简介:但军(1975-),男,重庆綦江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一、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作用 所谓高校内部评估是一种体现学校内在力量的发动和内在驱动作用的评估。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一般包括校、系总体教学工作的评估,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的基本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等。随着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实施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所带来的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和审视,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面对高校之间竞争加剧和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校应正确认识内部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强化质量意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并推动内部教学评估的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评估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检测、验证、巩固和促进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和建设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刻认识构建内部评估机制的重要性,体现以评促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评估判断的客观性和评估结果的真实性。高校内部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内部教学评估是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应当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1.诊断与调节功能

学校内部教学自我评估机制的运行使评估主体处在一种不受外部行政指令制约及压力影响的自觉状态和主动状态。通过经常性的教学自我评估和监控,尤其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动态的监测,结合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及时在诊断之中查出问题,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调节和整改,促进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增强办学效益,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2.导向与约束功能

高校内部自我评估是一种自我体验、自我审视的过程。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有关教学评估的文件精神,制订并实施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内部教学评估方案,自主设定相应的校内评估方式,并适当加大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因素在评估标准中的权重。校内评估的各项指标也是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自测的尺度,在教学及其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应起到指挥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教职员工严格按评估标准和要求,加强教学工作,促使各项工作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3.激励和督促功能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是学校了解自身教学运行情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途径。通过评估,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完成情况,掌握各系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奖励先进、督促落后等手段,这样可以对各教学系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评估,还可以督促各教学单位形成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教学工作氛围,激励教师争先创优、积极进取的教学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最大限度地凝聚集体合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评估工作理念是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应积极引导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估工作理念,深刻认识内部教学评估的诊断和调节作用、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励和督促作用,进而强化质量意识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得全校上下对开展内部教学工作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给予支持配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内部教学评估工作中。

2.构建健全的评估工作体系是核心

高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运行,无论是微观教学活动结构还是宏观教学活动结构,包括一节教育教学课的质量影响因素,都应属于学校内部评估的对象范畴。为此,学校应根据教学单位的特点、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评估工作体系。一般而言,应由三大子系统组成,一是教学工作系统(包括教学、科研),二是学生工作系统(包括学生培养、管理和招生就业),三是综合工作系统(包括党政、工会、综治工作等)。每个子系统又由专项评估和常规评估组成,专项评估项目如学科和专业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评估,毕业实习和就业指导评估等;常规评估项目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学生管理等。同时,评估体系中的各类评估在结果使用、时间安排上相互衔接,尽量避免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评估考查。整个评估工作体系有机组合,相互贯通,既体现“大评估”观,面向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不同形式的评估,又避免主次不分,努力形成单项评估成为综合评估的支撑、重点评估与一般评估相配套、重点突出、主辅搭配、一评多用的良性评估工作体系。

3.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重点

科学、严谨、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学评估的依据,是校内自评估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它直接关系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设计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的内部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的设计制订,既要充分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现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考虑教学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又要做到指标既有量化的,又有定性的,能反映学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等教学工作,将通用尺度与“校本”尺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发展的指挥棒作用,促使学校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4.建设稳定的内部教学评估专家队伍是关键

搞好校内评估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专家队伍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敏锐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熟悉有关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谙熟评估方案。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评估,能从帮助受评教学单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敢于直言,同时还要热情地对受评教学单位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积极培育浓厚的评估文化氛围是重要手段

评估过程也是一个评估文化渗透的过程,评估文化是教学评估的灵魂。科学和谐、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评估文化不仅使评估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而且是保证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评估宣传工作,动员教职员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评建工作。在加强教学评估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评估宣传力度,丰富教学评估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教学评估深入师生员工之心,逐步渗透到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言行、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并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以及事事讲求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良好评估文化氛围,使质量意识融入到师生员工的心底深处,并逐渐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

6.建立系统的内部教学评估档案是有效保障

档案材料是评估工作和教学建设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自然结果和真实水平的体现。建立系统的评估档案,可以使学校对整体教学水平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能为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估提供依据,促使学校作出科学决策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校内自我评估的同时,还要增强建档意识,对评估材料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形成高水平的评估档案,为内部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切实的材料保障。

7.加强教学评估的研究探索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探索,汲取内部教学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精髓,充分挖掘内部教学评估的价值,不断提高内部教学评估的水平,促进内部教学评估不断增值。

三、内部教学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评估方案要依据教育部《方案》制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改革趋势及学校实际。同时,还要注意评估方案的简易性,即指标体系的结构不宜太复杂、指标等级不宜太多、实施方案应简单易行。

2.重视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

要积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评估方案,深刻领会评估精神,以评估为参照,规范教学、管理和服务,避免出现学校领导重视、主管部门着急、广大教职工漠不关心的局面。要逐步达到人人关心自评工作,人人了解自评工作,人人参与自评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评估工作为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自然化。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115-04

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从1985年开始,历经20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还显稚嫩,机制内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探讨的地方。所幸的是,这已引起了政府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偏失

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来看,政府无不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只是在权力的运用上、管理的方式上存在特别的差异。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一直贯穿着政府的意志,(1)“是一种政府指导下的专家行为”, “体现了国家的教育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家考察被评学校,代表了国家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也代表了国家的意志”。这也符合我国教育现实和文化背景的根本性特征。但是,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把评估的权威性仅仅集中于政策的强制性上,而忽视了大学自主性的发挥,大学的办学特色趋于淡化。政府角色从“管理主体”降级为“执行主体”,从“管评估”降级为“做评估”,从宏观管理降级为微观操作,指导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二)评估目的与教育目的错位

高等教育评估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引入高等教育目标和标准,对高等教育工作是否达到目标和标准及其达到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为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办好高等教育,指出被评高校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但实际上,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以鉴定性为主,常常带有明显的奖惩性,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管理主义”倾向,被评估者的需求往往得不到适度和充分反映。这样,导致许多被评学校并未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如何缩短本校培养目标与国家规定教育目标和标准之间的差距上,并未把压力变动力,只注重评估的等次和排名次序,忽视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真正目的,对高等教育评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评估指标过于单一

由于各高校在办学传统、校园氛围、地域优势、周边关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性的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区别,使我国各高校办学情况千差万别。但在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单一而缺乏层次,各类高等院校习惯于执行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这对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和具有个性特征的院校不公平,“一把尺子量天下”的单一评价标准使得高等院校的个性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另外,由于体制不健全,受利益驱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不良甚至恶性竞争,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也产生着不利影响。

在评估中政府强调整齐划一,评估标准的统一性、自定性强,面对千差万别的高等学校很难做到具体对待,其评估行为带来过强的共性制约,既损害了评估的科学性,又抑制了高等学校个性化发展,扼杀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已颁行或拟颁行的评估指标体系来看,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着眼于标准,而淡化或不注重特色。由于评估体系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将会使高等学校为达标而放弃特色。高等教育评估主要采用指标评估法,并强调对评估内容尽可能量化,致使评估在内容、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受到较大局限。评估指标体系,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刚性结构,外在的、可以量化的东西被列进了指标,可以纳入指标规定范围的东西得到了测评,而同时却有许多内在的、不可计量的因素可能被排斥在评估指标之外。

(四)高校应付评估倾向严重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自上而下的,评估的标准、指标都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高校往往消极被动迎接评估,影响了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由于没有评估标准的设计和制定,不能处理评估结果,不能有效参与评估,只能被动接受评估,因而导致不断地在迎评上做准备、做文章,有些时候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有的高校领导对评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过分重视评估结论,忽视评建过程,盲目攀比,期望值过高,给学校、具体部门和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压力过大,偏离了评建工作的宗旨。个别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在材料、数据上造假,甚至指使学生重新做试卷、论文。(2)

(五)元评估制度不健全

高等教育评估的程序是否科学,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评估过程是否客观,评估结果是否准确、是否需要检验,这些问题都属于高等教育的元评估问题。元评估就是评估的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育评价工作本身进行评价的活动,其目的是对评价工作的质量进行判断,规范与完善教育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积极功能。(3)评估过程进行中和结束后,都要对评估进行元评估,及时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正。目前,我国高校评估在实践中把主要精力投入评估前期和评估过程中,元评估还存在严重不足。评估主体、客体、过程,评估前、评估中、评估后,以及政府、高校、中介组织等组织关系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关系、权力出现错位和混乱,进而导致评估的预期目的出现隐蔽性偏失,视评估结论为评估目的的问题越发凸显。由于评估专家进入学校时间有限,一般仅仅一周左右,对学校办学现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选点、切片、剖面的表面评估上,不能深入挖掘学校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还是一种流于形式和以点带面的做法。有些学校甚至会选择一些优秀典型提供给专家进行评估,进而掩盖真相,出现评估失效和失灵现象。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改进对策

世界上主要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的先进做法和优秀经验,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完全模仿和照搬。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评估制度不能和其他国家完全一样。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一)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不动摇

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在评估中的主导作用提出质疑,甚至强烈反对,要求政府改变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哪个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应该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进程中,数量型、规模化是其突出特征,质量问题也随即凸显出来。据教育部2007年统计,我国共有本科院校740所,专科院校1168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1015所,作为研究生培养机构的普通高校479所;教育部2009年的学年初报数据显示,普通本科生10243030名,硕士生972539名,博士生222508名,普通专科生8605924名。(4)在数量剧增、规模膨胀的突出特征面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靠谁来“把舵”?如果仅靠高校自身社会组织市场需求,各高校之间就有可能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诸侯割据”、“弱肉强食”的恶性竞争局面,各高校间、各地区间的教育不均衡也将有可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最大的弊病。如此大的规模,居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规模,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全局,受教育者就会大面积受到影响,高等教育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退回到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可能。

因此,在对高等教育实施评估的过程中,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制定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方针,既不能让各高校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机械化约束;既不能像美国一样将教育管辖权置于各州,也不能像英国、日本一样完全将中介机构置于绝对重要地位。如果仅仅依靠中介组织,或者由中介组织来发挥主导作用,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发展的失衡。所以,高等教育评估的实施责任就必须落在政府的肩上,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主导地位就绝不能动摇。只有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在全局性、战略性上有所作为,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协调进步、科学发展。

(二)完善评估法制建设

从国际情况看,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高等教育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国家的法律条文和制度明确规定了评估的依据、目的、标准、机构、组织、程序、结果及其使用、评估专业人员、评估有效期限、评估仲裁、评估费用来源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高等教育处于重大变革时期。1990年,我国颁布了《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是一个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政性法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规定已经和现在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为了能给各高等学校广泛的自,提高高校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竞争、创新能力,针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导致的大学规模扩张、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等突出问题,国家应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法规、法令,甚至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评估加以规范,使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法律的保障之下走上健康、良性、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高校内部自评

高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主体在于学校,因而,学校也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主体。高校应转变评估观念,全面认识评估对学校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要变“来评我”为“我要评”,积极、主动地以评估来促进整体水平的推进;即便是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评估活动,也要严格对照国家制定的相应评估标准开展经常性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优点是对学校发展实际都了如指掌,可对自身发展中的长处与不足做出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当然,也有“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象存在。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高等教育政策、方针、理论、规律的研究,开拓置身国内外教育发展轨迹中进行比较的国际视野,增强高等教育管理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评估的专业化水平,练就出“钻进去做,跳出来看,静下来想”的自评本领。更重要的是,高校可以主动申请政府部门和邀请中介机构来对学校进行临时性评估,可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跟踪了解,对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开展市场调研,对社会满意度进行民意测评。

(四)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中介组织作为第三方参与评估,有其特殊的作用,较政府和高校,具有客观、公正、理性和独立性特点,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正确审视评估。但是,中介组织的非官方性质,决定了其不能自行或者强制进入评估过程,只能是或者受政府授权或委托,或者受高校邀请。所以,中介机构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顺利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双门槛”,完全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权威性。中介机构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塑造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授权或任命、高校的高度认可和自身建设。

因此,要创建一批具有专业性、相对独立性、客观公正性的社会权威中介机构,让其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当中介机构发展到一定数量和规模时,可对其实行市场化管理,完全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让其获得政府的授权和高校的认可。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的质量建设和外部治理,使其所承担的风险与拥有的控制权对应,以更好地保障中介评估机构理想最大限度的实现。另外,还要为优秀的中介机构提供参与评估的机会,政府可适当授意其代表自己行使权力,执行评估实施方案,甚至可以鼓励其开展调研论证、代订评估方案和细则;高校要主动聘请已经国家许可并有优秀业绩的中介机构上门评估,甚至可以聘为长期的评估顾问,对学校的各项指标、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

(五)建立元评估制度

元评估事实上是对评估的强化,更是评估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元评估要实现立体化管理模式,要充分保证评估的合理、公平、公正,要建立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元评估框架,要渗透到评估中的具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元素,既有对法律规范的实践和检视,又有对评估体系的监控和监督。为了避免评估主体与元评估主体的重复,改变“自打圆场”的局面,确保评估和元评估的客观公正,可组建独立的元评估机构,也可聘请国际元评估机构,实行局外化元评估。草拟元评估立体框架图示如下:

(六)强化评估后整改

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要消除把评估作为最终目标的错误思想,改变高校“一心一意迎评”、“聚精会神促评”的不良局面,从评估思想上给予政策性引导,弱化评估结论,强化评估目的,强化评估后整改。充分发挥评估的监督监控、激励督促、参谋改进、诊断治理等综合功能,把评估的重点放在能否起到帮助高校整改和质量提高上,真正规避为了评估而评估。

另外,实施高等教育评估后整改专项计划,采取政府强制性整改、帮整改和学校自主性整改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估落到实处。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高校从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定位确定、内部资源整合和分配等方面深挖细究,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设优质教育教学环境。在学校内部整改的基础上,必须给予必要的外部教育投入。比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除了公布评估结果和简单奖惩外,还应按照学校归属,从政策、经费上给予评估整改专项支持。

(七)实行分类指导、多元评估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各自的特色。”大学的类型,从学科特点来分,有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大学;从科研规模来分,有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从地域来分,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校和西部落后地区高校;从国家政策支持来分,有部属院校、地方院校、985高校、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重点支持高校等。为了适应我国大学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对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分类指导。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院校的特点,尊重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方案,设计评估指标。倘若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所有高校,就势必模糊评估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为此,首先,要实现评估类型的多元化。综合评估和单项评估、水平评估和合格评估、阶段评估和动态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等多种形式要选择性、针对性地运用。其次,要实现评估指标的多元化。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与受评高校实现对应。就同类指标体系也应分项设计,还应分专业指标和综合类指标。再次,要实现评估阶段的完整性。不仅评“进口”、评“生产”,还要评“出口”、评“市场需求”。

(八)加强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

首先,要不断丰富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争取在一段时期内,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体系,从而为高等教育评估实践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指导和支持。同时,多从理论领域内寻找评估实践的突破口,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解决理论不能为实践需要服务的突出问题。另外,要在国际视野里研究和探索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进一步引导我国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顺利与国际接轨,全面共享世界资源信息和理论研究成果。在评估实践过程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组织评估人员出国学习,学习国外先进评估经验,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可以邀请国际专家加入我国评估专家组,对我国一些重点大学进行国际化评估。

党的十七大明确在教育问题上明确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国家有能力建设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保障体系,相信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必将迎来革新和发展的春天。

[注释]

(1)孙莱祥:《肩负国家使命,建设高素质的评估专家队伍――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暨评建动员会上的讲话》,2006年4月18日。

(2)周济:《周济部长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

(3)袁振国:《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4)《高等教育学生数变动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doas/website18/。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著.教育大国的崛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冀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朱永林主编.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新秤,潘东明著.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与督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朱照定.完善我国高教评估中政府行为模式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3).

[6]谭震威,陈峥,毕家驹.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9]房海.高校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5).

[10]徐金平,李锦.从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J].高等建筑教育,2005,(3).

[11]陈广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概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12]陈玉琨.教育评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唐利华.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2,(10).

[14]刘凤泰.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

[15]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16]杜瑞军,周廷勇等.高等教育质量多元文化与高教评估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方院校 教学质量管理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07-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自也在不断地扩大,地方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种机遇、挑战的焦点和核心,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3月份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因此,地方院校应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实施“质量立校、质量兴校”战略。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结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并且这个过渡时间相对较短、比较集中,高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大众化教育深入的影响,高校重心普遍放在办学规模扩大、外延发展上,对内涵发展、质量提升重视不够;二是高校教育教学条件发展跟不上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要求;三是教师资源不足,随着大众化教育深入尤其是教学评估期间,高校比较集中地引进了一些年青教师,导致年青教师较多,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需提高,教风建设有待加强;四是高校招生规模过大,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差距,学习氛围受到影响,学风建设有待加强;五是人才培养模式沿用传统模式,不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与企业、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六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不适应大众化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七是教学管理缺少先进理念、技术、机制,缺少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效果不佳。

地方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只有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文件,缺少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缺少相关的过程管理监控机制、系统的评估体系;二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主要是实验设备陈旧、台套数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三是生师比偏大,教师工作量、压力大,教师既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科研任务,还要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往往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四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基础有差距,部分学生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五是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本身没有工程背景,缺乏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训练,实践教学指导不上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六是院校实践教学重心较多放到了具体课程和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硬件条件的改善上,较少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企业、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方面来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

我校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根据这个思想,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原则,并与教育部“质量工程”接轨,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大工程、大实践”的教学理念,确定了地方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种类和开展的周期。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起了严谨的、科学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评估体系、生产实习评估体系、课程设计评估体系、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相关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地方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采用了线性权重法将三级指标(二级指标)转化为一级指标,权重的选取主要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同时充分考虑到每项指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性”,体系涉及到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二是“全过程”,体系涉及到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全方位”,体系以与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教学质量;四是“针对性”,体系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学生的实际;五是保证和提高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贯穿始终。

三、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我校依托评估中心和教务处,依据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2005—2012年连续八年对本科专业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评估已成为我校的品牌评估,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评估,突出了理工类和文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不同特点。评估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过程进行检查,进行学风和教风检查,掌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进度和工作情况;第二阶段:深入毕业答辩现场,跟踪答辩过程;第三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专业进行自评,同时,学校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阅;第四阶段:专家组进行复评(逐个专业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反馈交换意见,评出等级,结果向全校公布。通过毕业设计评估,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管理,保证和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每年都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检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设计(论文)质量好。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2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较大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和课程设计评估。实验室评估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实验室随机听课;第二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实验室自评;第三阶段:专家组实地考察实验室,得出评估结论,反馈交换意见。生产实习评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生产实习现场进行实地抽查,掌握实习的真实情况;第二阶段:专家组逐个单位考察,评出专业等级,反馈交换意见。课程设计评估专家组深入到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教学文件、指导教师、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开展实验室、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评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铸造工艺设计、航模等竞赛中屡获佳奖。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常年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评教,形成了以校、院两级管理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师教学质量建设系列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大赛”、“名师示范教学”、“专家讲座”、“十佳教案评比”、“实践教学大赛”、“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及获奖多媒体课件、教案观摩展等活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在我省进行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教师在省内其他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以专业、课程建设评估体系为导向,实施专业、课程项目制建设,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建设。2011年依据评估体系对59项专业建设项目、40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考核评估,得出了考核结论,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考查,反馈交换了意见,有效地推进了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服务企业、课程服务专业的转型实践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学校建成部级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0个,学校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1个;建成部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项;部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GZ201201251)部分成果;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2.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课题组.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3.袁慧等.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

1 前言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所面对的体育教学风险,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动作行为上、意识上、思想上的风险。由于其产生的事故责任、赔偿可能性和法律纠纷等问题,其管理目标限定在减少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高校体育教学风险存在时间较久,近几年问题凸显,其根源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的重智轻体,导致近几年我国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再加上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落后,使大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增多。由此,在高校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有必要的。

2 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理论的内涵

2.1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理论的发展

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对于风险评估理论的分析,存在着不同的见解,而对于评估的操作环节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样使得风险评估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作为支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就导致了研究推进缓慢的结果。

通过查阅有关风险评估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类似于这样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深入研究后发现,目前的研究只停留在表层的研究中,而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风险,如何去正确评估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风险存在由来已久,认真地分析和定位才能够准确找出风险发生的缘由,进而加以预防,因此,此类研究还须进一步加强。

2.2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仅仅局限于以风险危害安全为主要的任务,缺少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要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风险存在进行深刻认识,把运动伤害事故转化为风险的收益。通过这种认识将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高,还能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愉快的工作、提高身体素质、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为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保障。

2.3体育教学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即安全评估,通过综合考虑风险产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及其他相关因素来估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基于发生的损失数据,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或几个)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或频数)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做定量分析。

3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风险评估的实施策略

3.1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是由上述主要因素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全国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出主要存在因素,根据评估出来的要素来研究如何评估,评估实施过程要合理,要有针对性。

3.1.1评估的目标

风险评估有了目标,才能选择评估什么内容,才能确定风险评估人选,决策评估的合理时间,并运用最好的评估方法和手段。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目标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水平,加强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效益,使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呈现良好的运行模式。

3.1.2风险评估的对象

风险评估的活动者即为风险评估的客体。要对风险评估的个体活动进行评估,也要看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对课题评估的结果是否准确无误。一方面要考虑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考虑评估的结果对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存在风险的程度大小,风险存在的影响是利是弊。

3.1.3评估权重的设置

评估权重设置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评估的侧重点不同,评估主体首先设置学校在风险评估中风险指标体系风险量的大小。评估主体预先设定的各单个指标分值占指标体系分值的比重。因为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主体构成的不同,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预先设置的目标大不一样,所以评估指标的方向也会有所变化。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主体不同,评估指标的设置也不能完全固定,由实际操作者对主体的不同进行预先的设置。

3.2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是对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它的建构基础是在一定的评估层次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下,结合相应的分析理论和统计学学科知识,逐步搭建的评估体育教学风险的模型。

3.2.1设定风险评估指标权重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本模型采用1至9标度法,请有关专家填写判断矩阵。假设建立的判断矩阵为B=(CKL)P×P,其中CKL表示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 BC对 BK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建立了判断矩阵以后,就要对判断矩阵分别单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明确单个排列的权重。评估体系里的多个指标权重,可以运用和积法进行换算。

第二,得出结果要对其是否一致进行检验。

第三,计算层次总排序。

3.2.2模糊综合评估过程的实施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模糊综合评估过程,通常运用一些有关的高等数学理论和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根据得到的评估结果分析整个评估过程,具体操作如下:确立评估指标和要素,规范评估行为;明确有关于风险评估的定语;预设风险要素体系权重向量;确定风险要素的隶属度矩阵R;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3.3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运行

3.3.1评估方法的确立

帕累托分析法是根据评估分析内容制定方针应使用帕累托分析法,针对不同形式、不同类别开展排列分组,根据内容标注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再根据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制定行动路线。

收集数据。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的内容开展材料整理,最终以要点的要求进行整理。

数据处理。根据要点的要求、性质分别对资料分析处理,分析面广且包含内容多,如:累计数值到什么程度、数值所占比例。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制表分析。

3.3.2评估过程

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确定目标:体育教学风险评估先制定最终预想结果,根据预想结果制定策略、方针、整体思路,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选择合理路线。

资料整理:预想效果制定后,根据要求分析数据、取其精华,利用合理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采用方法可用多元化的实地考察。

预期效果:数据进一步研究后,制定预期效果,并获取相关数据,并将相关结果对外告知他人。

3.3高校风险评估的要求

评估要求的立足点根据多元化的形式探讨风险评估,因需求不同采取方式就不同。多元化的因素取决于那个主体对象是制作者还是使用者;想要关注实施过程还是所要效果或是对其的力度面,都要仔细思考。

第一,应具有高风亮节的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优良的团队,这几项是风险评估的重点要求;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第三,选取的课本应适用现代教学目标,可选用多种类型的课本适合体育教学大纲等,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

最后,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通过实践,首先要素是教育实施过程管理,风险评估效果最终是以管理效果来反映。因此,指标的设立要充分反应风险管理的力度。

4 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风险评估理论的仔细梳理,把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基本理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的整合,形成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新的模式。在新的模式下,根据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要素体系,以及形成的评估执行的准则,对体育教学中风险进行评估归类,最后得出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估体育教学的风险模型,对体育教学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依据得出的结果,说明高校体育教学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06).

[2]张左鸣.高校运动伤害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4-0101-04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更有赖于高校自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是高校顺应时展和国家的需求,应对高等教育转型的客观选择。

一、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一)顺应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充,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供教育质量保障看做是高等教育机构在世界范围内的信誉保证和产生影响的一个基本条件。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艰巨任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在当前尤为重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突出强调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要求高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

(二)契合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精神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指出,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要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要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对外。

(三)体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内在需要

经过连续十几年的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下滑的危机。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学校和教师偏重科研,对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从制度和体制出发,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完备、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系统,对当前高校办学回归大学的本体价值,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获得社会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同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既是高校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又是发挥教学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不仅有助于高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掌握当前客观教学状态,更能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激励二级学院、基层教研室和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教与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的原理和重点

(一)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原理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科学的方法论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前提和保障。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内环境说,既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又包括教师、学生、管理、组织、信息、环境等因素。从外环境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扶持,高校所在城市和社区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和文化氛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因此,高校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构建,以系统论原理为指导,以自我评估为手段,整体规划,逐级构建,逐层推进,保持开放,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教学质量系统各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重点

1.把握教学核心环节和阶段,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基础。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些核心环节的质量。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课堂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机制强化对教与学的动态把握和实时反馈,全方位监控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

2.重心下移,定期开展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是关键。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基础在二级学院,只有引导学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学质量视为办学第一要务,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系统才能发挥实效。要通过定期开展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考核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相应奖惩来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手段,督促二级学院更新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管理,严抓教学质量,严肃教风、学风、考风,敦促师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与学中。

3.常态化、数据化、立体化构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估需要定期以专项检查形式强化,更需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要求和监控中,形成常态,使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内化为教师和二级学院的自觉行为。利用评估机制,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采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实时向二级学院反馈和校内外公布,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监督,形成推动高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的内在动力。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各个环节和因素开展,包括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教风学风检查、试卷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等多项内容,决定了该系统需要加以立体化、开放式的构建。

三、高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实践

2007年,青岛科技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为巩固评估成果,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建立教学管理长效机制,青岛科技大学近年来着力加强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构建实践及其特点简介如下:

(一)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模型(见图1)

(二)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模型的特点

1.开放性。内外结合、由内而外、保持开放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的理念。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质量建设方面,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内部评估系统,在教学上不等靠上级主管部门行政推动,不搞形式主义,坚持致力于夯实基础、提升内力,将日常监控、专项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主动探究、深挖内涵、开放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

2.先进性。保持传统、丰富内涵、不断完善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设的宗旨。该系统根植于学校几十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成果,如教学督导员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青岛科技大学不断丰富教学质量建设的内涵,引入和融合新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如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开展专业评估、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制度、改革教学督导员组织和聘任方式等都是近年来推出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新举措。

3.整体性。三个专项、三个平台、三种机制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整体架构。青岛科技大学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除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日常化外,坚持定期开展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和教风建设专项检查,成效显著。基于常规教学督导和专项教学检查,学校搭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二级学院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本科教学工程三个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并相应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约束和激励三种机制。系统结构有主有辅,其中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平台建设是核心,结合学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制度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六大体系,强调教学质量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协同完成,需要建立多种激励和规范机制来实现。

4.层级性。微观全面、中观坚实、宏观高效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目标。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内外环境、影响因素、核心环节等多种要素逐级构建。就其微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科学解构系统要素的逐项建设,通过全面评估夯实基础;就其中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不断丰富平台建设内涵,使其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就其宏观层面建设来讲,重在使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如学院年度本科教学综合考核作为系统中观层次平台,下设教学制度建设与管理、教学秩序、培养方案、教研活动、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实习、教育技术、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效果、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师生满意度、教学管理工作时效性等13个一级指标,通过考核带动并整合了系列教学专项检查,形成了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保障综合考核结果信度的同时,发挥考核、激励、导向多重功能。

5.稳定性。日常监控、专项检查、年度考核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手段。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检查日常化,每学年组织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检查近1000名教师的理论教学和近150余名教师的实践教学,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青岛科技大学还以教学督导员为主,各部门联合开展,齐抓共管,进行了多项教学专项检查。为推动学院(部)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青岛科技大学出台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把该项工作以制度的方式加以固化,实现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推动了学院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动建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契合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和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主旨,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强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当前高校办学的核心任务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温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2-03-25].http:///bjpd_sdzx/2011-04/25/content_2260497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