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例6篇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自90年代以来,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接待旅游人数方面,还是在旅游收入方面,都对我国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滨海旅游以其独特优势,必将成为引领我国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海南省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有着发展滨海旅游的先天优势。自1988年建省以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旅游度假的热点地区。

一、滨海旅游的概念

滨海是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接合部,是海陆相互作用而变化的活跃地带。滨海地带主要包括由海湾、岛屿、半岛或海湾形成的内陆水道,处于海陆两个生态环境的交界处。

滨海旅游(coastal tourism)概括为在海岸、离岸水面上发生的全面的旅游、休闲娱乐活动,包括海岸上住宿、餐饮、食品工业、第二住宅的发展,基础设施支撑的海岸发展和旅游活动,例如休闲游船、依托海岸的生态旅游、豪华游船、游泳、休闲渔业、浮潜和潜水。

二、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1.滨海旅资源开发现状

(1)滨海旅游资源状况

参照2003年我国出台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在确定调查范围的基础上(沿海12个县市),对海南滨海地区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共调查旅游景点259个,调查旅游资源单体近600多个。

(2)海南滨海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从总体上看,海南滨海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大,除了冰雪旅游资源和草原与草地旅游资源外,基本包含了全部旅游资源主类和亚类。但各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区分布都不均衡。东部沿海6个县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滨海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226个,占评价总数的7661%,西部6个县市滨海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62个,仅占评价总数的21.02%,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7个,占评价总数的2.37%。在优良级滨海旅游资源单体中,东部6县市有119个,占全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80.41%,西部6县市有24个,仅占16.21%,西沙群岛有5个,占3.38%。在所有滨海12个县市中,三亚市滨海旅游资源单体和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其次是海口、万宁、文昌、琼海等地。

2.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海南滨海旅游景区集中了绝大多数海南旅游资源的精华,且开发历史较早。旅游产品和线路相对成熟。目前海南有36个A级旅游景区点,位于滨海地区的有28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11家,2A级景区3家,1A级景区2家,在建2家。

3.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海南省凭借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开发了种类繁多、各色各样的滨海旅游产品。不仅有传统的滨海观光产品,也有其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根据滨海旅游活动特点、滨海旅游资源组合、滨海旅游产品的内涵及滨海旅游需求趋势,在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把海南省滨海旅游产品大致归纳为6大类、264,类(表3)。

4.滨海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现状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国内外顶级酒店品牌纷纷进驻,海南的酒店数量快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省共有星级酒店36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1家,四星级酒店101家,三星级酒店131家,客房54235间,床位92042张:共有旅行社20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9家,国内旅行社153家;共有景区80多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0家;高尔夫球场23家;以及为数众多的旅游商场和免税商场。目前,海南形成的旅游年接待能力已超过2500万人次。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9064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

“三纵四横”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村道支干相联,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络格局。铁路建设也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了从南到北的西环铁路和跨越琼州海峡的粤海铁路。以旅游观光为主的东环城际快速客运铁路也于2011年12月建成通车,西环高铁也在规划建设之中。航空事业发展异常迅猛,按照国际民航组织4E标准先后修建了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近500条。全省现有大小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杨浦四大港口为最大。国内航线可到达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国际航线可到达俄罗斯、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5.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

海南的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起来的,从1988年建省至今,海南旅游业经过22年的发展,各项旅游指标都有了飞跃增长,旅游收入明显增加,并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海南近年来滨海地区旅游收入情况表(表4)。

三、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滨海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产品结构是指旅游产品的构成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内外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旅游产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绝大多数滨海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产品结构单一,以基础层次的热带滨海观光、民族风情观赏、海上游乐等旅游产品为主,提高层次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产品虽已有发展,但仍未能形成主要旅游产品。高端层次的邮轮和游艇也处于起步阶段。

2.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力度不协调

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是海南独特的旅游资源,作为海岛型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滨海旅游资源在未经合理规划的情况了进行了大规模的粗放开发,造成极大的破坏。一些滨海景区开发利用少,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协调,难以将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加上一些滨海旅游地超容量接待游客,造成海滩垃圾遍地、海洋水体遭受污染和沿岸植被的破坏。许多固体垃圾未得到及时的回收处理,造成岛上生态坏境恶化,大量游客参与亲水式潜水项目,并且缺乏对珊瑚礁资源保护的知识,使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

3.旅游公共服务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旅游公共服务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由政府或其他组织等服务主体为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海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中,目前只在海口设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中心机

关性质比较强。在公共旅游服务网站方面尽管有不少官方以及企业性质的旅游网络,但功能比较单一,很难实现与旅游企业的无障碍对接。在主要的机场,码头、车站都缺少必要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海南现在虽然在部分旅游接待设施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商场等方面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需要提高。

4.利益主体关系不明确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主要有五大利益主体,分别是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作为利益主体的当地居民,应该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居民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不能明显的体会到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这也造成了欺客宰客、态度恶劣等对游客的不友好行为,以及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的时常发生。这也间接影响了旅游者的利益,给旅游者带来了不满意的旅游经历。旅游企业在滨海旅游开发中的主力军的地位,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要加以明确。旅游从业人员作为为旅游财富的创造者,其重要作用也要得到重视与尊重。

四、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丰富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并趋向于体验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为此,需要依托海南现有的滨海旅游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按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标准改造和升级。同时借鉴国际海岛开发经验,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多元综合性发展,注重对自然安静休闲、历史文化游览、独特景观游览、健康休闲、时尚高端旅游、运动休闲等多种度假类型产品的开发,并形成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既有高端旅游产品,也有很多适于大众的中端旅游产品。

2.加强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滨海旅游环境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也会从根本上动摇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尽量减少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滨海旅游开发中应研究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并将旅游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滨海旅游的理论研究,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制定科学的滨海旅游开发规划,尤其要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作为衡量旅游开发威败的标准之一加强规划,尽可能减少因随意性和盲目性带来的破坏。对旅游发展负有责任的政府机构、协会、环境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应通力合作,加强可行性研究,拟定发展框架,完善旅游规则,实现海南省可持续旅游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保持海南岛的地方特色,维护滨海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建立具有旅游咨询、预定和多种服务功能的线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线上旅游网站,整合网络资源,推进网上、网下公益性旅游咨询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和相互配套。推广无线高速宽带网络和探索旅游业数字化,促进新型电子旅游服务业形成;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形成以旅游景区道路连接线、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为主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形成以危机管理、安全救助为主的旅游配套服务系统。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对旅游服务的相关标准。旅游企业要编制服务质量手册,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4.注重旅游形象建设,完善营销体系建设

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使得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2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旅游业中,节庆旅游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尤为突出,比如西班牙的斗牛节、德国的啤酒节和日本的樱花节等,都在旅游市场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每年也会举办多达5000余个的各类节庆旅游活动。

一、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海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地处热带,四季皆夏,加之其岛屿的地理特征,四面环海,集自然风光、珍稀动植物、民族风情、文化古迹和热带海岛城市风貌为一体。尤其热带滨海风光与民族风情风俗的结合,为海南节庆旅游资源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为海南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之下,海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日益重视,节庆旅游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仅充分利用国庆节、劳动节、春节、中秋节等全国性节假日这些节庆资源,同时,海南省旅游部门也陆续组织和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并且颇具海南风情和民族特色的节庆旅游产品,几乎每个月都有独特的节庆旅游活动,如:一月文昌元宵送灯节、二月府城换花节、三月海口冼夫人节、四月黎族苗族三月三、五月兴隆风情狂欢节、六月盈滨龙水节、七月尖峰岭热带雨林节、八月七仙嬉水节、九月儋州声调节、十月南山长寿文化节、十一月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和十二月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婚庆节)。旅游节庆活动的举行和发展,使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日益丰富。

二、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干预严重,市场监管不力

在节庆旅游产品市场中,出现了过多的政府干预行为,一些节庆旅游活动设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弘扬本地文化和推动旅游发展,而更多是出于政府政绩的面子工程,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规律并且忽视了市场作用,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劳民伤财。同时,政府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不善,致使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市场管理不健全,导致“宰客”事件发生。

(二)节庆旅游产品的文化功能缺失

节庆旅游活动一味地追求排场,在场面上要做足做大,并且在内容上过于雷同,几乎都是以文艺演出为主,花大价钱请来各种明星,以博取众人眼球。这种略显哗众取宠的方式并没有让游客亲身感受到节庆旅游产品所应有的文化特质,海南特有的热带滨海文化和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文化内涵作为旅游产品发展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如果文化功能的缺失,会模糊节庆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主题。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必须认识到,单单通过文艺演出是无法真真切切地传承和表现出海南节庆旅游产品的特色,这会造成旅游资源高品位与开发产品低档次的严重错位。

(三)社会参与度低

在海南,一些节庆活动过于形式化,过分追求节庆活动的排场,常常为了节庆活动而忽视了当地群众的利益,影响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使得当地群众出现不满情绪,甚至产生明显的抵触心理,导致海南节庆旅游产品缺乏群众基础,造成社会参与度的低下。而且,大部分节庆活动并未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只是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其产生的政治、社、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缺少与大众的良性互动,这会使节庆旅游产品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三、海南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政府应积极转变观念,有效地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转变政府的职能,主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制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条例,维护节庆旅游市场的稳定。同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发节庆旅游产品,实现节庆旅游的顺利有序进行。

(二)突出特色,确定主题

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将节庆活动与海南本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彰显独特的魅力。而节庆的主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主题,不但要体现海南节庆旅游的个性和特色,而且要符合消费者欣赏和享受的心理,适应、创造、引导消费需求,使节庆旅游产品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积极引导大众参与

节庆旅游活动和节庆旅游产品同样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海南在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必须围绕着如何大众化、如何调动大众的参与积极性这两方面。要鼓励引导居民真正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海南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开发节庆旅游产品的同时,充分尊重当地大众的需求,使当地民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海南节庆旅游活动中。

四、展望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模式

引言:随着近年来观光农业的兴起,我国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传统的旅游形式,面对海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很多的游客,已经不再具有那么强烈的吸引力。由于现代的人们长期居住在城市,面对城市越来越多的喧嚣的环境,已经开始产生了厌倦。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很深的向往,这种憧憬田园生活的心情,可以通过观光农业而得到满足。①而海南岛在我国旅游岛建设中,发展的多种模式的旅游方式,正适合了人们心里的需求,成为了我国观光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还需要一定的发展和完善,在这里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海南农业热带观光旅游的发展前景。

     1、农业热带观光旅游潜力很大

海南观光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并以品牌的方式在全国打响,但是海南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旅游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基本上停留在“蓝色旅游”的发展上,仍然停留在以“大海、沙滩、阳光”作为旅游产业的基础,而对于丰富而独特的“绿色旅游”资源,在大幅度上还非常有待系统地开发和利用。

    仅就目前海南建设的的情况来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幕已经开始拉开,将海南的旅游业建设成为一座在政治上深化改革、在经济上扩大开放、在自然生态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海南旅游建设中的切入点和制高点。②

2、热带观光旅游,为农业发展提供机遇。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加快对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热带旅游观光农业是一个理想选择,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破解海南旅游产业,在长期建设中出现的不均衡现象,更有利于海南农业在分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为海南农业的增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③要为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的观光农业,建设起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开辟出一条农民新的增收渠道,这是充分切合海南省的具体情况,为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这种农业与旅游结全的发展模式,使海南的旅游产业更增加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热带观光旅游,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海南发展热带旅游观光农业的资源丰富,可以不受海滨以及地域的诸多限制,以特色发展的农业,可以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发展壮大,发展不同的旅游观光农业,对旅游业本身而言,将会拉长海南现有的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热带旅游观光农业新项目,延长游客在海南旅游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大幅度地增加旅游消费金额,能够适当地改变海南的不同的旅游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把海南岛旅游业发展向新的台阶推进,避免海南地区的旅游项目过度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对弥补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减少重复性建设和恶性竞争,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海南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模式

1、 农村休闲型的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托海南农村,良好的自然田园风光,这里有着十分淳朴的乡土人情,诱人的风味特餐,面向着城市或者城镇的居民,从吃、游等方面,都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周末休闲的需求,这种观光旅游,以提供特色餐饮和简单娱乐服务为主要目的,主要分布在适合具有良好交通条件的城市,以及一些城镇周边的农村,能够以小型的“农家乐”为代表,形成一家一户的经营主体,这种观光旅游模式的客源回头率较高,但是旅客停留时间不长,市场比较稳定。④

2、农村度假型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依托自然的优美的山水风光,建造起一系列的乡间别墅,或者提供档次较高的度假设施,能够面向城市收入较高人群,进行一些综合性质的服务。这种观光旅游的模式,主要分布在三亚、海口等大城市,旅游的市场稳定。⑤

3、农业观光型旅游模式

农业观光型旅游模式,一般主要适用于海南农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化所规划的项目,形成自己的经营体系,依托农业发展的景观,为游客提供以观光旅游为主要服务,兼带一些吃、购、住等方面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向本地,以及各个层面的游客群体,这些游客一般回头率比较高,所以这种观光旅游的市场相对于比较稳定。

4、农业民俗型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一些民俗气息比较浓郁的乡村,在这里以海南的黎村苗寨为代表,在这里可以依靠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以及人文风情,还有民俗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观光的依托,为游客提供具有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这种农业观光旅游的模式主要以娱乐服务为主,招待的大都是外来的一次性游客,停留的时间没有固定性, 游客的范围比较广,有着一定的市场回头率,但是市场不是很大。

5、农业景区配套的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观光旅游的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围绕在大型景区周边的农村地区,以固有的景观资源为依托,为景区的游客的需要,提供着吃、住、娱等配套功能服务,为游客提供具有当地更多的特色的服务,主要招待的是景区的一次性游客,范围比较广范,游客的回头率高,一般停留的时间比较短,观光旅游的市场随景区的季节和游客的多少而定。

总之,海南农村观光旅游的发展,仍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无论观光旅游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都需要兼顾合理,能够很好地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突出可以提供的产品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在农村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实现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者利益的最大化,为建设海南省国际旅游岛,为实现热带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特色发展、为实现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条新的建设思路。⑥

参考文献:

[1] 杜明娥.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生态经济, 2010, (09) .

[2] 龙翊岚. 海南热带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1).

[3] 任文文,张友棠. 浅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式[J]. 特区经济, 2010, (07) .

[4] 邹伟,符国基.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自然环境现状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19) .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融资渠道;融资瓶颈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36-3

1 海南国际旅游岛现状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的挖掘不足,旅游景点的基础建设薄弱,很大一部分处于未开发状态或潜在状态,这严重限制了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不是当地政府不去开发其所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而是没有足够的资本供其使用,政府投资和地方收入毕竟有限,而找到融资渠道才是资金来源的主要着力点。能否筹集到资金,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在维持现有的融资渠道的前提下,发掘新方式、运用新手段、创造新渠道,将各种方法适宜地联合利用,故会给扩宽旅游融资带来重要意义。

2 海南国际旅游岛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海南省政府从自身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力政策,使旅游业招商引资的现状逐渐增强,对海南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强有力地推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南省在旅游业方面的投资仍是不够的,数额缺口还很庞大。总体来看,海南省在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的融资问题主要是:

2.1 政府投入不足

在以往的旅游建设发展过程中,海南省政府一直都在公益项目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其他的旅游项目方面投入较少乃至根本没投资。比较现实的情况是,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海南的经济还属于欠发达的,其本身的财政收入资金根本不够用于经济建设,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也包括在内。虽然这些年各级人民政府已经对旅游业投资加大了力度,可资金缺口整体上还很大,投入的财政规模和覆盖范围也有限,现实的设施建设同需求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 民间资本利用率低

根据有关民间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民间资本大概有46万亿,扣去个人的储蓄存款,还会有26万亿的剩余。可是海南省目前的旅游业在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上还不够,因为海南旅游业的收益在投资者的眼里并不乐观,致使内地的民间资本还没有有规模地进入海南旅游业。本土民间的资本数量相对来说还很小,供融资期限的也不够长,它涉及的融资范围大体上是住宅和个体经营借贷、生活借贷。

2.3 银行贷款支持不够

海南旅游企业在信贷支持方面的氛围不好。因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自有资金比例少、管理水平不佳、抵抗风险的能力差等。还有的企业在产权归属的问题上不明确,能够有效列举的抵押物存在大的困难,并不能达到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于旅游资源如今的价值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即使旅游景区的资产可当贷款来抵押,而银行机构却无法准确地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最后是因为银行机构对贷款的界限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范围,像旅游景区的投资酒店房产商务区是有区别的。另外,银行工作人员对旅游项目的产业未来发展潜力、盈亏测算、资金流、模型分析框架这些具体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使得银行不会轻易地给予贷款支持。

3 拓展海南国际旅游岛融资渠道

3.1 股份制上市融资

首先,发行普通股票融资筹集的资金对资本的要求很低、对维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司所受经营波动的财务压力相对较小。其次,股份制上市融资可扩展旅游业的市场半径。通过上市的渠道吸收发达地区乃至海外的资金,在投资者心目中就会产生影响,扩展到相关联的地区,把部分地区的产品开发聚焦成社会各界的关注对象,使其在客源市场和投资市场两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再次,股份制上市融资可加速信息的流动。资金的流动一定会带来新的信息和科技知识的流动。处于一个封闭落后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引进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过程,利用资金的流动才可能将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借鉴吸收进来,以此提升旅游管理和开发的能力。最后,旅游资源的包装上市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一直以来面临的人口和吃饭问题,一些落后地区对旅游资源采用一种痛心疾首的“杀鸡取卵”方式破坏开发。

3.2 旅游产业基金

旅游产业基金有着以下几大优势:首先,旅游业潜力大。在我国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也是中央扶持的主要行业,这便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基金带来良好的运作前景。其次,兼容性强。与证券投资基金相比,产业基金拥有更大的兼容性。我国对旅游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但要考虑已上市的公司,还要照顾没有上市的公司,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旅游建设。而旅游产业基金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再次,扩宽融资渠道。当前我国已上市的公司在股票市场中的业绩并不显赫,其吸引的资金投入量不多,而旅游企业在我国多数又是中小企业,故组建产业基金,可能从本质上扩宽融资渠道。最后,具备良好的稳健性。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使投资者更多地顾虑所投资资金的稳定性,且融资者在股票大幅降低之时也努力寻找稳定的融资渠道。而产业基金更加重视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依托证券市场,所以其波动比证券市场要小得多。

3.3 银行贷款

首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重新塑造银企关系。企业欠银行的一部分债权变为股权,可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够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银行监控企业运营的作用,在基本层面上抑制企业不产生负债。在这期间,也要重新塑造融资主体的功能。第一要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以“权责分明,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为主要特征的公司体制,且通过股份制的形式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形式。第二是建立现代的商业银行制度,并对我国专业性质的银行进行商业化的改造,首先要按照《公司法》的内容,承认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是独立的,同时商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的经营和管理;最后构建起适应国际惯例的商业性银行。其次,建立综合性、高效、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否控制和化解转移性的风险,最主要的是能否尽快构建起高效竞争的商业银行系统。商业银行新系统的构建一定要保证能够盘活不良资产,并且提高资产的质量,使不良资产最终被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使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这不仅要彻底的改革宏观经济体制,还要从根本上废除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和财政职能,保证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3.4 积极引导民间融资

长久以来,居民储蓄额长期保持较高态势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资金走向民间金融市场。民间金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民间金融的利率比合法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要高的多;取得资金的方式十分容易;资金需求的信用保证靠双方的自身诚信;融资系统没有法律的保护。所以,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然而,数额小的直接融资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地位。我国旅游业在未来一定要发展成一个专业化、多层次的分工产业系统,在这里面要能使中小企业有足够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与起步的每个阶段都急需资金的扶持,既然中小民营企业有到民间寻求资金融资的趋势,我国财政部门需考虑建立适合在资本市场中融资的合法渠道,保证资金供求双方的行为受到法律保护。二板市场的门槛要适当降低,使更多具有良好经营发展的中小企业取得通过募股筹资的渠道;区域性的企业债券发行数额要增加,这可让有能力的中小企业经过发行中短期的小额债券来筹措资金;在民间建立自发性的专业担保机构作为试点,通过其中转来保证小额企业债券的信用;建立一个场外有效的市场,确保中小企业小规模的股票和债券有合适其交易流通的地方,来大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市场空间,减少投资风险;构建一个全新的监管系统,有效避免小额融资的市场化风险;激励证券监管部门参与到小额直接融资中来,把小额直接融资的市场带动起来。

3.5 创建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指融资并不是完全依靠项目发起人的有形资产或所涉及的信贷。项目融资的实质就是把项目本身的资产与项目未来的收益当成抵押来向外界筹措资金的新型融资方式。

项目融资有以下优越性:首先,对借款方的财务有利。大型景区资源的开发项目,虽然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保持一定的收入来源,可它的投资规模是巨大的,个人投资者以自己的财政能力难以承受大型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也很难找得到具有雄厚实力的担保者。项目融资基本是以每个项目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对项目在未来估计可能产生的收入当作融资的评价依据,融资方无需提供相应的担保要求,通过项目筹集的资金也不必当成自身的债务,更不会给财务结构带来影响。其次,提高市场运作效率。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经营还是地方政府经营的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成本都不尽人意。对于整个项目的融资、开发、建设和维护全具有确切的约束规范,更好地体现出了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预防当地政府的不当干预而歪曲市场的问题。再次,资源所有权不存争议。

海南国际旅游岛融资渠道的建立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和海南自身的融资渠道等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以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力地融资来提高旅游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现阶段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扩大财政和投融资的政策手段来增加扶持力度,为把海南更好、更完善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而做出应有的贡献,进而推动海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莹.拓展旅游融资方式[J].旅游经济,2006,48―50.

2 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30-32.

3 王洪涛,王听.项目融资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7) :34-36.

4 刘方强.周高平.项目融资新模式―RCP[J].基建优化,2007(10) :68-69.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南通是江海门户之城,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于江海交汇之处,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南通是灵山秀水之城,以其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南通是田园悠闲之城,近代中国最早由国人独立经营、全面规划、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南通的沿海旅游资源在长三角都市圈乃至在全国都享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开发力度较低,从而导致了产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如何利用较为良好的沿海旅游资源条件,激发南通沿海旅游的后发优势,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产业地位,是促进南通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南通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客源地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江苏省内。目前南通现有的景区景点形式功能单一,缺少亮点,缺乏特色,狼山和濠河风景区也只是区域性的旅游产品,沿海旅游的主导功能不突出,尚未得到市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目前认可度仅仅在江苏,还不能在全国性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但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临近的上海和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是南通市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二)旅游方式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主要有个人旅游、家庭亲朋、单位组织三种方式,另外还有少部分游客为旅行社组织。对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客源地游客旅游方式的分析发现,江苏省内家庭出游的比例比较高,上海和浙江游客个人出游和单位组织的比例比较高。南通市位于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客源市场腹地广阔。但由于区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确立、旅游项目偏少偏小,旅游资源不够丰厚,虽然水的特色更为明显,集江、海、河于一体, 但是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相比基岩质海岸景观美感度低,;虽有狼山、濠河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达到4A级的旅游景区,但是现有景点体量偏小,产品开发市场针对性不强。加上南通成陆时间短,与南京、苏州等地相比历史人物和名人掌故也略微逊色。对旅行社吸引力不大,市场效应尚难全部显现,在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应予以考虑。[1]

(三)出游目的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的出游目的以商务会议为主,其次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然后是公务出差和购物旅游的比重比较大,其他出游目的的游客比重比较少。南通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区域内商贸往来以及人员流动频繁这必然会带动商务会议旅游的发展,商务会议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南通自身经济较为发达,市域内商贸繁荣,商务旅游氛围浓厚。商务客人所占的比重较高,但是商务旅游整体水平较低,商务会展设施落后,商务旅游产品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2]

(四)游客逗留时间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的逗留时间一般为1夜或2夜,大部分为周末出游。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不长,过夜比例偏低,消费带动作用不强,在制定线路推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周边地区优势,统筹安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配套服务的完善上加大力度,不仅要留住游客,而且要在游客的停留时间获得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五)游客花费构成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江苏省国内游客花费中,住宿费和餐饮费等固定花费比重较大,说明其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能带动游客的选择性消费。南通的江海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独特,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但是,一方面这些文化资源有的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整理,显得比较单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南通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也较少,大多数商品与其他地方的同类商品差异性不大,很难吸引游客购买。地方独特性没有很好地在旅游商品中体现出来,降低了游客的购买兴趣。购物花费偏低虽然说明旅游商品开发不完善,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制约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深层因素

(一)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还未形成产业优势

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不深,资源优势还未形成产业优势。长期以来,各景点各自为政,各打各的品牌,很多景点都是孤立的,没有形成景区,忽视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结合。项目间缺乏关联性,缺乏整体科学规划,缺乏针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和细分,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使旅游产品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和信任,出现了“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不多;以散客为主,逗留时间短”的状况,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效应,仍是原始的门票经济而不是旅游产业经济,形成游客“走马观花”和“赶鸭子”式被动游。产品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带动效益表现不明显。旅游业属于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服务业,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比较明显。但从南通目前沿海旅游资源利用情况来看,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旅游项目,影响了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二)沿海旅游资源开发缺乏鲜明的海洋特色

南通沿海旅游旅游虽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但从总体上看,还缺乏个性鲜明、组合完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收益高的比较成熟的旅游产品。景点和项目的开辟和建设应突出海洋特点,坚持特色性原则有特色的景点和项目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南通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然缺少突出“海洋”特色。除了传统的使旅游者“看海、玩海、吃海.’等项目外还应注意发掘具有海洋特色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旅游市场不断扩大,需要旅游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文化或文化品位低劣的旅游产品是不能招徕、留住游客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视海产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将是未来沿海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最突出的特征。

(三)沿海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有力的区域合作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从国际上看,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的旅游合作颇为成功,从国内来看,区域旅游合作掀起新的热潮。虽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经济条件以及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为长三角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受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限制,长三角旅游开发大多以各地级市为中心独立运作,分散开发,缺乏合作,综合协调能力不强,整体联动性不强。另一方面,目标市场趋同性导致沿海城市内部市场竞争加剧。

三、统筹发展南通沿海旅游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长三角地区观光旅游资源丰富,许多城市观光旅游产品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作为后发城市的南通,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新类型、新方式,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要整合南通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营造特色,着力构筑一核(城市旅游核心区)两带(沿海旅游带和沿江旅游带)为主线的全市旅游规划框架,不断丰富“江海福地,休闲港湾”的旅游形象,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全面提升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南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利用南通沿江、沿海等综合资源优势,挖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湿地资源。利用南通海洋淤泥质海岸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可在如东建设我国第一个位于淤泥质海岸的部级如东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利用江海交汇处生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良好的优势,可建立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我国最重要的河口湿地,并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利用草煎盐业悠久的盐文化,在南通建立草煎盐业博物馆,以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及旅游价值。利用东灶港内我国仅有的、罕见的淤泥质潮滩牡蛎礁,可建设牡蛎礁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区,并结合毗邻滩涂和海上其它风光资源,开展生态旅游。以森林公园建设为龙头,推动旅游风光带建设。重点建设好以狼山风景区为中心的省级森林公园、以长江入海口为特色的圆陀角风景区、以苏通大桥北桥头为中心的绿地生态公园、老洪港风景区、陈氏花园,逐步建设完善海安老坝港旅游度假区、如东南黄海部级旅游度假区、海门东灶港旅游区、如皋长青沙、通州开沙岛的湿地公园,预控崇启大桥、崇海大桥北桥头区,利用启兴沙、兴隆沙、长青沙、开沙岛等长江中岛屿和沙洲的生态环境优势,

(二)打造品牌,提升竞争

江苏海岸南部地处长江与海洋交汇之处,江海风光蔚为壮观,并孕育出独特的江海文化。依托和整合南通丰富的历史人文、江海风光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以狼山风景区、濠河风景区、如皋古城、圆陀角风景区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形成文化观光、江海观光与生态体验、乡村体验等系列观光体验旅游产品,提升南通观光旅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突出南通市在区域旅游体系中的优势旅游资源,针对目标市场,整合提升区域旅游体系中边缘产品和新兴产品,打造品牌,形成卖点,最终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比如,如东海上迪斯科休闲风情区,依托滩涂资源和渔家村落等特色旅游资源,打响“海上迪斯科”的旅游产品品牌,建设海上渔村、人工浴场和海滨渔乡度假村;举办踩文蛤、放风筝、沙滩排球、沙地赛车等活动,做大做强沿海旅游和文化节事以及海滨体育赛事。与洋口港区联动,丰富旅游体验;比如圆陀角风景区,利用江海交汇、寅阳日出、滩涂风光、生物丰富等特色景观,运用生态理念,分别以“生物、生态、生活”为主题,开发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长江口湿地和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建成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区。以近期为重点,立足长远发展,注重综合效益,在满足现实游客的需求的基础上放眼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今后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三)区域合作、整合发展

从政府推动入手,加强政府之间、行业组织之间的旅游交流,建立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建立开放、务实的政策框架和共享的信息体系。长三角地区开展旅游合作,须将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南通市位于江海交汇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营造一种新的经济生态,加强南通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市场、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有机融合,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汇到一起。接轨上海。实施与上海从项目建设、资本人力要素流动到市场互动的全面接轨,强化沪崇苏通道的旅游合作功能,注重沿海旅游资源与上海的互补关系和与崇明的延伸关系,联合塑造近代中国旅游走廊等区域形象;苏通合作。积极融入苏南,利用与苏锡常差异型的旅游资源,实现客源、产品市场的互补合作;苏北合作。作为苏北与长三角合作的桥头堡,与盐城湿地、淮安、泰州、扬州联合开发沪苏浙市场,打造海洋江苏和扬子江江魂之旅的长江旅游新品牌。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和进行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和利益共得。

参考文献

[1] 陈志钢,黄震方.基于SWOT与PST方法的南通旅游产品分析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4(7):131-133.

[2] 顾永红.南通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19-20.

Nantong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blem Research

Zhou Da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antong city Gangzha District Schoo, Nantong 226005,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Nantong tourism market tourism mode, length of stay, data analysis, discussed Nantong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 to u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ed restrict Nantong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underly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the open Nantong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 a few ideas.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高尔夫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烟台市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69-02

旅游是人们对不同于自己日常生活环境的好奇而产生的体验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这一体验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就日益旺盛。高尔夫旅游以其浓郁的运动休闲的健康旅游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烟台市以其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吸引着来自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的高尔夫爱好者。高尔夫旅游尽管在中国众多旅游产业中属于新兴产业,其对本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十分巨大。如今的高尔夫运动可以说已经与旅游产业融合,各地的高尔夫球场通常都具有其各自特色,其风格差异也是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地其他各种旅游资源,使得高尔夫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高尔夫运动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以形成和谐发展、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其发展可以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吸引商业投资、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烟台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高尔夫旅游是一种以高尔夫技能学习、训练和参加比赛为形式的旅游模式,仍然依托于高尔夫体育活动,这种旅游形式通常针对于高尔夫运动爱好者,其从自己居住地前往异地打球、交友、度假等活动的参与过程,就是高尔夫旅游模式的形成过程,这一旅游模式主要包括风景游、南北游、猎奇游、国际游、商务游这五种表现形式。高尔夫旅游逐渐成为一个区域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原因[1]。烟台市高尔夫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注重与周边地区如青岛、威海等城市的合作开发,坐落于烟台龙口市的烟台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的强势发展更加推动了高尔夫旅游在烟台乃至整个山东的发展。投巨资建设的球场,硬件设施已十分完善,拥有279洞,是亚洲最大球场,其他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但比起硬件环境,目前其软件环境也在进一步完善。在客源方面,目前来烟台高尔夫球场打球的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的高尔夫爱好者,对本土高尔夫爱好者的吸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通常情况,高尔夫球场的球场规模、员工状况、客源构成、接待能力、价格等方面是吸引高尔夫爱好者的主要方面。

1.高尔夫球场规模分析。那你目前烟台市已拥有注册高尔夫球会9家,包括23.5个标准18洞球场,这些球会当中,最具规模的是南山国际高尔夫球场,球洞数量达到279个,占地21000亩,各个高尔夫球场周边环境也十分优美,可接纳游客240万人,随着人们对高尔夫运动认可度的提高,可见其发展潜力巨大。标准18洞球场占地2000亩左右,对于标准18洞球场,占地最大的是苹果城度假村霞光高尔夫俱乐部,占地2500亩,占地最小的是山东烟台牟平高尔夫俱乐部,18洞球场占地1200亩。另外,在这9家高尔夫俱乐部中规模最小是山东烟台南光高尔夫俱乐部,球洞数量9个,球场占地面积500亩。除南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以外,烟台还有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拥有的球洞数量超过18洞,是山东烟台东方高尔夫俱乐部,拥有27个球洞,占地1600亩。在整个山东地区,烟台、青岛、威海是高尔夫球场主要分布城市,与青岛、威海相比较,烟台所拥有的高尔夫球场最多,18洞标准球场有23.5个。青岛拥有18洞球场23个,威海有13个18洞球场。由此可见烟台高尔夫旅游发展在整个山东高尔夫旅游产业当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高尔夫球场容纳能力分析。在保证打球速度及球场承载负荷宽松,对于一个18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每天可接待120人左右。烟台市23.5个18洞标准球场,以每天可接待120人、全年开放250天计算,烟台市每年可接纳打球人数为70.5万人。经实地调研,目前烟台市所拥有的23.5个标准规模的高尔夫球场,练习场靶位的数量约为430个,烟台市高尔夫球场会所22个,占地面积约19.2万平方米,客房总数标准间数量为3000个,餐厅餐位数量约为6000个。这些硬件条件每年足以接纳100万人以上。

3.高尔夫从业人员状况分析。经实地调研发现,烟台市目前有高尔夫球会(包括俱乐部)8家,共聘请包括球场工作人员、会所餐厅及客房服务人员在内共大约4300名员工。高尔夫旅游发达地区引进的管理人才数量较少,基本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员工都来源于当地从业人员。以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为例,其球会高层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已大部分都来自于广东、深圳等南方高尔夫旅游发达省份,其他中层管理人员多来自于当地从业较早、工作经验丰富的球会自培养的工作人员,这一部分人员基本实现了本地化,对于球童、接待等服务人员及维护人员基本来自于当地,已完全实现本地化。目前,一些球场从事球童工作的人员十分缺乏,有的球场只有20名球童,在高尔夫旅游旺季根本不能满足需求。与当地高尔夫专业院校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在节假日期间来自这些专业院校的兼职球童,一方面具有大学生所特有的出入职场的热情与激情,但一方面其工作经验上亦有待提高。学历方面,由于高尔夫专业在我国目前仍比较冷清,即使是全国范围内开设高尔夫专业的院校还比较少,烟台市一些高尔夫会所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一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学历,有学历、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又不满足当地工资水平,比较倾向于选择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高尔夫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从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烟台市高尔夫一线服务人员外语水平较低、高尔夫礼仪意识不够专业。马天瑞等[2]在《海南高尔夫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预测》中指出,海南政策优势及气候优势是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其高尔夫健康的发展需要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护航,可见高尔夫教育的重要性。

4.高尔夫球场收费情况。与广东、海南等高尔夫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省高尔夫球场收费普遍较低。在烟台市8个高尔夫俱乐部中,山东烟台高尔夫俱乐部和海阳旭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收费较高,前者平日收费750元,周末收费880元。后者平日收费630元,周末收费930元,其他球会收费标准都保持在平日收费500元左右、周末收费650元左右的水平。

5.客流量分析。为研究烟台市球场客流量情况,分别对烟台3家高尔夫俱乐部做了调查,三家俱乐部都是5月份达到高尔夫旅游高峰,可以达到4000人左右,1月份封场,2、3及12月份接纳人员特别少,基本不足500人,其余月份大概都在2500人左右。

二、烟台市高尔夫旅游产业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金融危机以来,作为高消费的三大体育产业之一的高尔夫行业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利好,我国高尔夫行业并没有受到负面冲击,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对于高尔夫项目限制的宽松,使得年均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数量有所提高。同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球员结果也有所变化,出现海外高尔夫旅游者有所下降,中国本土高尔夫爱好者的人数持续增长,新建球场主要分布在3级城市。烟台是以韩国、日本的高尔夫旅游者为主要客源的地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金融危机时韩币贬值较为严重,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大大加大了海外高尔夫的成本,等同于减低韩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与此同时,韩国本土球场价格有所下降,果岭费下调30%~50%。国内本土高尔夫爱好者增加也与高尔夫重返奥运会有关,这毫无疑问是有利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的。

2.内部环境的影响。烟台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高尔夫文化氛围十分浓郁的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交通也十分便利,交通条件便利可以为旅游者减轻旅途负担,增加游客的舒适感。从韩国、日本到烟台空中距离相差不多,直达航班仅为1~2个小时即可到达,同时,港澳台地区到达烟台也有很多直达航班,可见地处烟台的高尔夫球场在交通便捷方面可进入性很高。除交通便利,气候因素也是高尔夫旅游者考虑的重要方面,烟台地处沿海,雨量适当,年平均气温在11℃~13℃,光照时间较长,即使在高纬度地区的北方的球场封场期间,烟台球场仍可保持较好的状态,尤其在韩国、日本,冬季时间持续较长,在其封场期间,烟台高尔夫球场对其吸引力巨大。另外,烟台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烟台龙口南山大佛是部级5A景区,在享受高尔夫旅游的同时,游览景区也是在高尔夫旅游过程中的额外享受。

三、结论

烟台市在整个山东省球场规模最大,18洞标准球场数量为23.5个。目前来看客源数量远小于其承载能力,且来自韩国、日本的球客为主要客源。高尔夫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且本地化程度较高,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关乎到烟台市高尔夫旅游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于烟台市政府政策方面,其引导作用应充分体现,政府应更加重视高尔夫旅游在整个社会需求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也应该加大,使高尔夫从业人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增加高尔夫旅游者旅游价值的体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