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例6篇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1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长:

副组长: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长:

副组长: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

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六、反思及改进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各位心理教师前辈学习,向其他的教师学习教学,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请教、网络请教、书信请教、电话请教等。

2.心理咨询有待完善。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心理老师有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积极地参加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亚健康

1.研究对象状况分析

对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近年来颇多,其研究对对象涉及到北京、河北、河南、福建、江苏、广西、兰州、陕西、湖北、广州、上海以及浙江等多个省市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自不同类型的高校。有的研究对某一地区所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吴彬等的《福州地区高校教师亚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比数模型分析》一文对福州地高校教师健康的研究,也有对同一类型高校教师状况的研究,刘纯姣的《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也有对某一类型教师的健康状况的研究,黄忠兴的《浙江省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2.研究方法状况分析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依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其主要有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社会心理因素测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 - RSC)等量表。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是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目前,自评健康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社会心理因素测量(job contentquestionnaire, JCQ) 对工作心理要求、工作自主性、工作社会支持三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测评。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由90 项有关心理或精神症状的问题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另外还有运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自定亚健康量表以及体检等方法对教师的健康进行研究。

3.高校教师健康研究进展

3.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在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有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全国相比较差,而有的研究则显示较好。魏美春在《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分析及其对策――基于江西省赣南部分地方高校的调研》通过因子分析发现,高校教师(SCL―90)各因子及阳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偏执和人际敏感,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吴训慈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一文中分析,高校教师与全国常模SCL-90 结果比较发现:调查组被试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5 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张虎祥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高校教师SCL-90总累计分135.87±31.71,总因子分14.98±3.48。与国内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忧郁及焦虑因子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邱秀芳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一文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自评生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自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也处于中等水平。刘纯姣在《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一文表明: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比全国常模低,总体良好。仅有9%的教师测试为阳性,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从研究对象所在地区发现,中西部经济不是很大发达的地区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身处上海和广州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好。

3.2 高校教师亚健康研究进展

韩新功在《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河北高校教师的亚健康人数为67.5%,其中: 重度亚健康为41.3% ,轻度亚健康为26.2%。王翠芳在《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状况高于男教师。司琦在《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中,有超过九成的高校教师自评处于亚健康状态,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心情不好、焦虑、睡眠不良等消极心理状态。朱丽在《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在本调查中人数最多,占43.13%,他们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达79.17% ,其次是

4.结论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涉及全国各个地区,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量表和体检数据的方法对教师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经济状况不同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广州、上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好于江西、兰州等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而全国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均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 邱毅,黄静珊,王兴林.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体育锻 炼现状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13―316.

[2] 马亚娜,丁素琴,戴晶晶.苏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 [J].苏州大学学报.2007.27(1):91―93.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7sx2102。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青年教师 健商状况 对策

据廉思报告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力量,青年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关心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多渠道、多方面了解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动态。作为青年教师,他们面临着多重压力:在教学上,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科研上,面临着提升科研水平与职称晋升的压力;在个人发展上,面临着继续深造和提高学历的压力;在生活方面,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许多青年教师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教师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因此,研究、了解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他们的成长步伐,应成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谢华真教授提出的“健商”成为评价个人健康的全新方法。它不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健康知识和全新的健康理论与方法,而且还提供了个人健康测试的量化标准。“健商”这一概念的引入正好可以作为全面反映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的量化测试标准。通过全面测试学校青年教师的健商,针对他们的健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和指导计划,从而让青年教师能在一定的压力下学会更好的调适自己,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自我,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健商概念的提出

健商作为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是由国际著名的健康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拿大籍华人谢华真在对现代主流医学和保健思想的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崭新的保健理念。健商(HQ),即“健康商数”,从宏观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健商具体表现在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等五个方面:一、自我保健,不把自己的健康都交给医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生活态度控制健康。二、健康知识,一个人对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多,就越能对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选择。三、生活方式:作息、饮食、价值观等生活习惯和方式,对健康的作用举足轻重。四、精神健康, 克服焦虑、愤怒和压抑,对健商至关重要。精神上感到满足的人,常能健康长寿。五、生活技能,通过重新评估环境,包括工作和人际关系来改善生活,掌握健康的秘诀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受测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受测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及中国期刊网等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网站查阅了从2001年至今的多篇有关健商的文献资料,查阅了与健康相关的部分著作,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制定

采用谢华真学者健商问卷调查量表。通过特尔菲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各项指标的确认率超过了85%,剔除相关弱的指标,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对问卷重测效度进行了检验,在不同单位随机抽取30名教师,发放健商量表进行测试,两周后对其进行第二次测试,结果表明两次回答之间的相关系数R=0.891,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时间稳定性。

问卷共分A B C D E 五份,具体表现在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五个方面。

全卷共100题,每卷各20题,每题均有A、B、C、D、E五个选项,依次得分为1-5分,每卷最高分为100分,受测者的健商分数主要看每份卷的分别得分及五卷的平均分。90-100分为理想,60-89为比较理想,30-59分为值得警惕,29分以下为糟糕。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采取随机抽样原则,对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四十岁及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0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回收问卷受测对象中文科专业教师56名,理科专业教师132名,体育专业教师20名。年龄在28-40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

(三)访谈调查法。

1.对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及问卷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听取他们的建议。

2.在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通过交谈的方式向各位受测的青年教师了解其对健商的认识,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等背后更进一步的原因。

(四)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运用Excel 表格和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健商现状的总体水平。

图3.1是本次健商测试的总的成绩分布图,从图3.1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总体健商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健商总平均分为64分,健商状况在各个维度上分配不均,分值依次为:自我保健68分,健康知识52分,生活方式58分,精神状态71分,生活技能72分,其中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测试分值都较低,处于“值得警惕”水平,其他三个维度基本都处于“比较理想”状态,但都处于这个水平的中下游状态,由此可见高校青年教师整体健商水平普遍不高。

总体样本的健商测试结果(图3.1)

(二)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水平人数比例分布情况。

从图3.2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水平人数比例分布情况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其中健商状况在“理想”水平的人数占所测总人数的1.5%,“较为理想”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1%,“值得警惕”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7.9%,“糟糕”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0.5%。由此可见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健商测试五个维度中的某个方面都存在着危险因素,尤其是健商状态在“值得警惕”和 “糟糕”水平的教师,说明他们在很多健康方面的现状和能力都不太如意,许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正在逐步形成,必须严肃对待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健商水平人数比例分布情况%(图3.2)

(三)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情况在各维度各分段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

从图3.3中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情况在各维度各分段的人数比例具体分布情况。在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这五个维度中,测试结果处于“理想”水平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4%、1.4%、1.0%,1.9%,2.4%,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在各个维度健商水平达到“理想”的人数非常少。测试结果处于“值得警惕”水平的人数比例依次为: 45.2、52.1%、51.1%、30.3%、29.8%,由此可以看出,我校青年教师在健康各维度的现状都不太如意,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

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情况在各维度各分段的人数比例分布情况统计图

(图3.3)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测试成绩分布不均,呈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青年教师整体健商指数普遍不高。尤其是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2.高校青年教师在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总体得分不高,大部分青年教师健康知识储备少,主要表现在缺乏很多相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以及医疗保健系统方面的知识。

3.部分青年教师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对自身的健康重视不够,健康意识淡漠,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饮食起居无规律、抽烟、喝酒、熬夜、长期缺少运动等。

4.青年教师在精神和心理状态方面,整体情况不错,但是有超过30%的青年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压力较大是影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5.青年教师在整体生活技能方面的得分相对不错,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整体能力不错,但是有超过30%的青年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能力、自我认同感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健商改善思路。

1.青年教师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周坚持体育锻炼,尽量做到合理膳食和作息时间,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2.生活压力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多关注并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

3.加强健康知识和健商意识宣传,学校工会等相关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向青年教师传播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商文化氛围,引导教师学会评估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学校还可邀请健康专家定期进行健康相关的知识讲座,开设健康相关的文化专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要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主。要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和考评办法。

5.各高校应针对教师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站,这样可以使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能得以及时解决,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3-Ib-083)

参考文献: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4

积极心理健康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个体潜能的发掘、个体幸福生活的获得以及个体积极心理机能与品质的发展。研究指出,在面对压力事件时,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1]。美国心理学家Keyes认为,心理健康是主观幸福感的症候群,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从情绪状态、心理机能、社会机能等方面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和评估,反映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2]。Keyes于2002年提出了情绪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和社会性安康三因素构成的心理健康连续模型,并据此编制了心理健康连续体简明量表(MHC-SF),以测查个体的积极心理健康。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尹可丽进行了中文版修订,表明量表用于测量我国成人积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4]。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揭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心理健康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5]。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简称MHC-SF)对农村499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探索积极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有目的随机抽样选取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中小学教师499名,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21份,有效问卷499份。其中,男教师121名,女教师378名。

2.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简称MHC-SF)[3-4]进行调查,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Keyes编制,并由我国学者尹可丽教授进行了中文版修订。量表由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三个维度构成,得分越高代表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同时,根据计算指标区分出三种心理健康的状态:“振作向上”、“颓废萎靡”和“中等程度”。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处于中等程度水平,仅有29.3%的教师处于积极心理健康的“振作向上”状态。其中,情绪性安康水平最低,而心理性安康水平最高。见表1。同时,男女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得分情况(N=499)

2.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年龄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见表2。进一步事后检验表明,46~55岁教师的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水平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25~35岁教师水平,36~45岁教师社会性安康水平、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25~35岁教师水平。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随年龄的增加呈“V”型曲线趋势,即26~35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表2 不同年龄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

健康差异分析

3.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教龄特征

表3结果提示,不同教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反映为,16~20年教龄、20年以上教龄教师的社会性安康水平、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11~15年教龄教师水平,16~20年教龄教师心理性安康水平明显高于5年以下教龄、11~15年教龄教师水平。

表3 不同教龄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

差异分析

4.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学历特征

表4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农村中小学教师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主要表现为: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教师的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科学历教师水平,高中或中专学历教师的情绪性安康水平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水平,即农村中小学教师情绪性安康、社会性安康、心理性安康及其总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学历差异。结果提示,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看,其发展随学历的提升呈下降趋势。

表4 不同学历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

差异分析

四、讨论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国内外对积极心理健康的研究不断增多。在国内,研究者主要聚焦于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均未涉及有关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状况的探讨。本研究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作以下分析。

1.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心理性安康水平最高,大多数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处于中等程度水平;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29.3%)明显低于以往研究发现比例。尹可丽对我国1981名成人的积极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3],我国成人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为42.6%,总体积极心理健康的均值为3.24,而本研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积极心理健康均值为3.01,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成人水平。

2.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表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承受的各种压力具有普遍性,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检查与考评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并且男女教师均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可能促使他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而尹可丽研究报告中国成人在社会性安康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3],这可能是由样本群体不同所致。

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随年龄的增加呈“V”型曲线趋势。26~35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结果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可能与其自身的专业成长、发展相联系。一般来说,25岁以下教师更多地属于新教师,他们面临的主要是职业适应问题。按照富勒和布朗的观点,25岁以下教师正处于“关注生存阶段”;而26~35岁教师则进入“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需要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化发展,但教师专业化发展涉及个体的方方面面,当个体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受挫,极有可能影响并降低他们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进入36岁以后,中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了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就使得他们能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基础教育,即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断发展。而尹可丽的研究结果得出中国成人积极心理健康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同样缘于研究样本的差异,也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第三,教龄、学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具有明显影响。教龄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任务,因此对积极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而不同学历层次则可能直接指向自我期望水平的不同。一般而言,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其自我期望值相对低,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容易体验到成功;而学历层次高的教师,其自我期望水平更高,高期望与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降低积极心理健康水平。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之维护

积极心理健康诠释着人身上积极的力量,作为工作于基础教育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农村中小学教师,其积极心理健康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因此更需要得到维护与发展。

本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尤其是积极心理健康处于“振作向上”状态的比例偏低,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急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维护与促进。针对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一,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品质的培养。如乐观、博爱、宽容、进取、智慧、责任心等。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其二,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针对26~35岁教师和11~15年教龄教师,应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促进他们顺利度过“关注情境阶段”。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提供给他们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促进他们自我成长与发展。同时,教育管理者应创设民主的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决策,以激起其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归属感与成就感。其三,转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摈弃以教师学历为基础的评价定势。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评价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发展性评价的重视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肯定,其不仅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进而促进他们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诚然,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既定条件,如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基础偏差、工资收入偏低以及福利待遇不完善等,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逐步解决。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教育管理者就应该更加注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健康维护,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消除职业倦怠、减轻职业压力,促使他们更快乐幸福地工作与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并最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3).

[2] Keyesc.L.M,& Ryff.C.D.Somat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diom of distress hypothesi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3,57(10).

[3]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成都:西南大学,2011.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新探

在青少年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无论对教师或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不仅通过自己的直接教育活动影响学生,而且作为家庭、社会的人的角色影响学生。

一切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要通过教师的心理“折射”起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1,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心理健康的教师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心态,能够很好地设计使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自我设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心理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人工心理环境,以娴熟的艺术技巧驾驭学生,指导学生解决冲突,可以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1,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的学习气氛,能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使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能在宽松的气氛中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交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是诸多方面的,一是工作特性形成的压力,二是教育改革产生的压力,三是岗位竞争、学校管理引发的压力,四是个人因素。

总之,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因在因素,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考虑从内外这两个方面做起。

3,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如何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呢,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申报了《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的课题,从2002年起全面起动研究工作。两年来,我校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3,1注重学习,提高能力。(1)课题组要求组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到自助和助人。学校多次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在校内定期集中学习。平时还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工作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能够帮助其他老师解决心理问题。(2)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等收集资料,办“心灵之约”小报,把收集到的资料发给老师们,让他们通过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始终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中去。(3)撰写论文,在总结和反思中得到感悟。两年来,老师们撰写心理教育论文达五十多篇。

3,2以心交心,倾注真情。课题组成员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老师们的心态,发现老师有心理问题,就寻找良机,通过语言的沟通,行动的支持,及时帮助他调适心态,以愉快的心情及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

3,3优化环境,营造乐园。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工作和日常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努力创设宽松环境,为教师着想,帮他们分忧,尽可能调动积极的情绪。‘把关心和帮助送到了老师们的心中。因此,学校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做什么事情总能齐心协力。

3,4组织比赛,学用结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有关的比赛,以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我们挑选了三位老师参加南宁市教科所举办的心理辅导课比赛,我们课题组给予很大的帮助,结果这三位教师在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一、调查对象

选取了陕西西部有代表性的高校15所,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4所,省属本科高校9所。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自编问卷“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表”,共计23题,其中包括两道开放性提问,内容涉及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机构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习进修情况、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进一步加强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工作的建议等一系列问题,涵盖了师资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陕西西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选取15所高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的15所高校全部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①各高校配备不同程度的专兼职教师,各高校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且男性教师比例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行政职级并不统一,有隶属于学院、学工部和团委的,也有独立机构的。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拥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督导师资格的仅有5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4%;拥有中国心理学会咨询师资格的仅有8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4%;拥有中国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有123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63%。所调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学科背景总体呈现以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政为主的“心理学+教育学+思政+医学+其他”的模式。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编制不统一,各高校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属于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编制,分别占到59%和32%左右,医学和实验系列比较少,分别占到8%和1%左右。③调查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达到了80%左右,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大部分能经常或不定期的参加培训和学习进修。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需要有专业的督导以促进和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在调查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没有专业督导。72%的高校软硬件配备齐全,其余28%不同程度配备了相应设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宣传力度、办公场所、课程开设、个体咨询等方面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各高校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总体上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普遍存在着专职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培训较少或系统性不强、职称岗位序列不统一、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受限、队伍不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①师资队伍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各高校发展参差不齐。在调查中,仅有两所学校的专职教师数量达到了1∶3000的师生比标准,其余从1∶3300到1∶10000不等,总体来看,师生比约为1∶6000。从整体上来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不足;高校专职咨询师数量有限,兼职咨询师占据大多数,并且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专职教师人数太少。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不够。高水平培训太少,教师少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机会。培训内容大多过于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少,操作技能训练较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督导体系,心理教师专业督导不够。在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7所学校专职教师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专业督导,占到调查总数的46.7%。年接受督导时间从30到160学时不等,其余53.3%均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督导。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开设不规范,效果不显著。在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12所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所还未开设相关课程。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职称、职务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晋升职称没有合适的参评序列,如目前仅有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序列,无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增加了教师的职称晋升难度;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讲座等未计算工作量。

五、对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努力按照师生比1∶3000标准配齐专职人员

在现有的条件下,在辅导员中培养一支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把工作重心从个体咨询引向定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为主,以兼职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辅的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队伍。

(二)多渠道多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教育教学水平

全省已开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及示范中心建设,以基地和示范中心辐射和带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到新的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也将跟随着整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到较大提高,陕西省已设陕西师范大学为陕西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国家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研修基地(西安石油大学),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自主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研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并采取实践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兼职教师成长。培育一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骨干,有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培训和督导

培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专家,担任督导师,让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从培训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多增加交流和分享。

(四)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向

学习积极心理学教育与咨询模式,转变关注个别学生的观念,从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着手,关注大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调动教师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学习,进行科学研究,为此,应通过各种有效激励措施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设计合适的、专门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和评聘序列,充分考虑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和业绩等。

(六)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

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做好全省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努力。

作者:刘朋 石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