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例6篇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医院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中,除基建外,基本被医院用于新置或更新设备,特别是购置一些大型、高端的设备。因为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甚至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并仍有上升的趋势2。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先进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十分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的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是指导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却凸显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缺陷。我国仅在1996年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俗称大绿本),2000年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俗称小绿本)。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新的医疗设备管理规定出台。显而易见,就医疗设备管理而言,国家政策法规更新速度相对太慢了。

一般而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往往会最先应用在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医疗设备上。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批引进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探索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的办法,探索如何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先进的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探索如何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等,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实践,探讨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2重视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应当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现在绝大多数医院实行的往往是以使用科室提申请、设备科汇总、院领导批准的关于设备问题的办事程序。没有把医疗设备的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的经济、效益管理内容进行统筹。

笔者认为要想管理到位,应建立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

第一级是由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设备处及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总决策机构,其职责是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审核年度设备预算、大型医疗设备(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工作、设备报废工作等。

第二级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器械科、医工科等。这一级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第三级是使用科室,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

三级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成本核算、维修、调配、报废、监督等全过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例如医疗设备的报废,每年度由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提出报废申请,在“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上注明医疗设备型号、启用时间、设备原值、报废原因等,并由设备科技术人员做评估,以确定该设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是否可以维修后调配给其他科室。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设备科统一汇总,按年度报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报废设备交由财务处及时做账务处理、收回残值;调配的设备及时变更使用科室;处理设备的残值由财务处入账。报废后的设备经管理委员会审批,还可以由设备科利用有使用价值的零配件,以节省开支。如果医院属于教学医院,报废后的设备可以供学生学习设备的结构、进行拆装实践。

通过医疗设备报废的三级管理体系,解决了医院资产账、物不符的问题,有效地杜绝了国有资产的随意丢弃、报废和流失,做到设备的管理有始有终,形成了完整的设备管理链。

除了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外,针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应建立并落实以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全面、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建档入库、使用管理、维护维修、保管调剂、报废销账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规范、制度、标准的管理目标,使医疗设备的管理由台账管理为主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过渡,确保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为医院带来不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工作重心的转变

—方面高精尖医疗设备被临床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医院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匮乏。据《2007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提供的数据,我国30多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0多万人,而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到10万人,并且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而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基本没有维修技术人员。在医院,先进的设备和持续老化、萎缩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矛盾曰益突出。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院重采购,轻维护;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被边缘化,评职称难度大;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人才被国际医疗设备生产商高薪挖走;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等。这些原因造成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不足,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

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医院维修费用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设备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上给予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一样,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外深造。要杜绝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素质毕业生来医院工作。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但厂家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提供给医院的维修资料越来越少。因此,针对某一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经验积累的价值也曰益淡化。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必须逐步从设备损坏后的维修工作向预防性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转变。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变被动维修为主动服务,变事后维修为预防性维护与维修相结合的策略。将医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按照专业技术进行分工,根据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分为放射、检验、电子、机械、基础设备等不同的专业,制定每一台设备的保养巡检计划,责任到人。

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要严防设备带病工作,避免使小隐患变成大故障。设备发生故障,轻则增加大笔维修费用,重则给病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督促他们做好每日的清洁保养工作,及时纠正设备使用中的不正确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完好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对医院的增收节支起到良好效果。

4重视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医疗设备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单价1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更是在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有效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存在,还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实力,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设备如何购置、购置后如何提高使用效率,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用率低下、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各科室只顾本科室局部利益,片面追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以本科室使用方便为出发点,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通用设备上,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种手术器械等。每个科室的病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设备使用效率自然低下。

(2)外部原因。地区医疗市场有限,医院比较集中,市场开发又做得不够,吸引不了其他地区的病源。而医院之间还有为了吸引病人而购置特大型设备(指单价超过百万元的设备)的攀比,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例如现在各级医院都斥巨资购置1.5了以上的核磁共振仪、64排甚至128排的螺旋CT,而不考虑医院的科室建设特色是否需要,其结果必然是特大型设备“吃不饱”,而包括折旧费、消耗材料费、管理费、人员费、维修费、水电费和场地费在内的运营成本却大幅度增加。设备越先进、越高档,其运营成本也越高。

提高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了关乎医院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医院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1)医院要积极推行和强化财务全成本核算制度,将设备折旧、人员、维修、水电、其他消耗材料等纳入科室使用医疗设备的成本范围,实行医疗设备的有偿占有和使用,促进科室重视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并通过上述经济手段引导科室合理配置医疗设备。

(2)采取专科设备专科配置使用、专人管理,而对于各科室通用的设备以及用于急救的设备由医院集中管理、租赁使用、合理收费。例如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通用型进口开颅钻系统、头部定位系统和手术导航系统等都是高价值大型设备,神经外科的6个科室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使用,但是各科的单独开机率都不高。这样的设备就可以由医院统一购置,手术室和设备科统一管理,放置在手术室,各科室按照需求使用,并按照使用次数缴费,手术室派专人对设备进行使用管理。对于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绝大多数科室因为没有需要进行特殊抢救的病人,一年也使用不上一次,但是如果不配置,万一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以前,临床科室对明知用不上或极少使用的设备,即使收不回投资,也不愿意承担医疗风险而不配置;而现在,可以由设备科统一配置几台,统一管理,并且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临床科室可以及时使用,使用后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

(3)对于PET-CT、1.5了以上MRI等特大型设备,由于医院利用率低,而静态消耗量也很大,医院可以与周边医疗单位建立设备共用机制,吸引周边医疗单位的病人来医院做检查,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又促进了设备检查项目的开发,提高了临床的诊断质量,做到了医疗资源共享[12]。

5结束语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可视化;精细化;信息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诊疗越来越依赖现代化医疗设备的诊断,因此医院购进的先进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的总资产占医院的总产值的比例越来越大, 已成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进行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工作最为重要的物质保证,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效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从基本信息、维修、保养及附属配件方面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也是今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种趋势。

1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只是停留在库房管理阶段和部分物流管理,很多功能不够完善,流转及统计功能不够详尽,无法实现财务数据完全报表。目前国内医院普遍使用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HIS系统中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块,购置商品软件,合作开发。HIS系统一般都包含有设备管理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医院内医疗设备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是一种静态资产管理,不能满足医学工程科对医疗设备全面动态管理的需求[1]。市场上有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商品软件多数并不贴近医院的实际业务需求,原因是开发人员对医院管理流程了解的不透彻。往往求大求全,给使用人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没有与财务系统互联,设备采购、领用和支出不能直接反映到财务,无法做到账实相符、即时传输和有效管理,远没有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

2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概述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全面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2]。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实行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计量、保养、维修、报废等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消耗和维修费用,充分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在医疗上发挥最佳效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发展。

4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医院的设备管理都已经落后,甚至于在这个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时代,仍然停留于手工收集、检索水平上,信息量少、工作效率低下、 查询困难,严重阻碍了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3]。医院的医疗设备自论证招标之日起,就不断有医疗设备档案的产生,如:各类文字、影像资料及审批表格等归档文件,后续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维修记录等更是数量繁多。而且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设备也由以前简简单单变得数量多、种类多、型号多,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须跨出的一步。

较之传统的人工记账等管理方法,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标准化和数字化,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②提供数据收集、数据维护、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缩短决策周期,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统筹管理;③优化流程.使操作简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④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

还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等。

5 加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培训的重要性

要充分利用好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就必须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首先医疗设备管理科室员工要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非常熟悉,然后对相关使用科室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使用科室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平台,使平台上产生更多有用的数据,便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地持续改进,更能把设备管理科室和使用科室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 总结

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医院正常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医院诊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建立在良好的物质基础上,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用,为医院获得最佳的医疗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将传统的管理办法和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加快信息化管理工作,以促进设备向全面化、智能化、标准化、结构化及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使医疗设备保持高效率运行及高效益回报,为医院的增益创收提供保障,为实现设备的社会效益而服务。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的跟踪管理及报损报废的实时监控,实现系统科学分析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损耗以及物资真实成本的自动计算及设备效益分析等;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全流转,有益于医院的数据统计,为医院运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即时的准确的参数。

参考文献:

[1]张超群,吴向阳,杭建金.信息化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02):84-86.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3

当前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1注重实用而忽略维修:现在的医疗水平比较高,医院也引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虽然注重对设备的引入和使用,但是在维修方面却往往没有引起重视。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仅仅是侧重于可是使用,虽然各科室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都建立了制度,但是维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却被忽略了。一些用于抢救的大型医疗设备,会由厂家来提供维护和保养,可是在设备购置以后,科室人员仅仅是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在后续很长时间都没有管理,直到出现问题后才想起维护。长期这样设备尽管还能使用,但是精确度会减低,而且对使用寿命也有影响,导致设备过早的报废,在使用中也是会有安全隐患。

1.2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技术落后:目前各医院都在医生水平和技术、药师能力等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竞争,通常都会花高价来留住高学历和高水平的医生和药师,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也说明了医院存在重医轻工的情况。长期如此,那么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收益分配肯定会存在问题,以至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动性增加,一些高水平的医学工程人员都纷纷跳槽,仅留下经验不足的人员,这样就造成了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的局面;其次,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人员一般都是男性技工,他们的学历都不是很高,很多都是依靠丰富的经验而站在了这个岗位,他们思想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创新能力不足;还有就是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往往比较苛刻,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认为这些投入不会有过多的利益增长,因此忽略了设备的使用效果。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医疗设备维修能力较差的原因。

1.3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完善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些都是一些监督、巡查、工作方面的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仍然比较忽略,也可以说这是医院目前医院管理的一个盲区。部分医院没有建立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制度,即便是有,也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对其进行监督执行以及改进,所以设备管理和维修仍然是比较落后的。

二、如何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针对以上医院出现的有关设备维修方面的问题,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

2.1加强计划管理:医院自购买设备开始,就需要对管理措施进行计划和规划,通过提前的制定好维修和管理制度来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达到预防的作用。第一,医院的大型抢救设备,必须要定期维修检测,这是国家规定的,而且对于维护的资料一定要记录详细和规范。其他的设备也需要满足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维修检测方式,以此来让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期限得到延长,保证其使用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第二,在对设备的购入和引入后,应该准备好设备的备用零部件,避免因为设备的故障而无法进行零部件的更换,让设备的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有效。

2.2提高技术管理:第一,医院需要纠正重医轻工的现状,对于具有高水平、高职称的医学技术人员也要以同等待遇对待,想办法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第二,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要让医疗设备人员向年轻化发展,引入新的人员,通过前辈的带领,来建立起先进的维修技术,建立年轻队伍;第三,开展业务培训,对新的医疗设备发展具有明锐的触觉,能够对医院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加强医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技术人员的水平。

2.3健全制度管理: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①建立设备维修确认制度。医院所有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检修和保养均要有详细的记录,对维修人员进行核实,签字为准,确保器械维修部门的职责性,协调好各部门和维修部门的工作。②建立设备巡查制度。制定好检查的周期,对各科室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对未来的工作问题进行预防。③建立健全的维修资料库。每一次维修都应该对维修的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包括: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解决方法、操作步骤、结果等等。这样对今后类似设备的维修获得了经验,还可以缩短类似故障的处理时间。

三、总结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4

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整个医院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医疗设备管理程度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综合的医疗水平条件的好坏,所以,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如何使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最高,让有限的医疗设备在使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价值是设备人员真正不断努力的方向。本文重点分析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医院管理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凤玲 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84-86.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成本 效益 管理

[Abstract]Cost-benefit analysi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Evaluating medical equipment's operating state, fully extracting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etal benefits of investing in medical equipment, and setting guidelines for investing in fixed assets are all tasks that hospital policymakers and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rs must be able to grasp and practically implemen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is a hospital assets manager and a benefits analys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and share methods and experience regarding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medical equipment at large hospitals.

[Key words] Costs; benefits; management

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固定产投最主要的方面之一,医疗设备的引进极大地促进医院的医疗业务,医疗设备运行是医院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医疗设备的配备水平,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医院整体实力的反映。加强医院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是医院成本核算更科学的细化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工作,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当前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为指导科学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一、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的特点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存在于下列三个方面:

1.设备服务因所诊疗患者的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时间等不同原因,使所提供的服务的成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差异;

2.新技术、新方法、医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否熟练正确使用设备也会对医疗成本产生影响。

3.设备使用耗材的价值高低及使用数量多少,直接使医疗成本发生变化。

二、经济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

1.投收益率法。

是指该医疗设备年产生的净收入与设备投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收益率=[ (医疗设备收入-设备支出)/该医疗设备投总额]x100%。设备支出主要包含有设备消耗耗材料费、维修保养费、管理和操作人员工、水电费和成本折旧费等。投收益率越高,表明设备经济效益越好。

2.投回收期法计算方法。

根据医疗设备投成本收回所需时间而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公式为:该医疗设备投额/该设备年净收入。投回收期越短,说明该设备经济效益越好,否则,效益则差。当投收益率为负值时,我们将不再计算投回收期,直接按照评估标准的差级评判。

三、经济效益分析的数据来源

客观和丰富的数据来源是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和关键。

信息化的发展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全面提高和进步提供了保障平台。医院实行HIS管理,使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有了真实可靠且充裕详细的来源。

1.设备年收入:

利用医院的HIS系统,根据设备收费编码、设备收费所属科室,框定查询年度的时间范围进行查对。该数据项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1被分析设备仅一台时,依采集的收入数据直接进入计算。

1.2当某科室有多个收费相同设备,收入进行平摊。

1.3若设备属同类,而收入、功能差别较大时,按照收入比例分配。以监护系统为例,四床监护系统可同时监测四位患者,普通床头监护仪仅可对一名患者实施监护,当科室同时拥有这样两类设备时,我们将分别按照4:1的权重进行计算。

1.4某些设备收费相互交错、纷繁复杂,难以分配,我们在计算时不再进行收入分配,而是对设备进行整合为一台,收入合并来计算。

2.设备耗材费用:

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科室单台设备领用耗材费用总额统计,或科室提供年度实际耗材费用。其中,可收费耗材不包含在成本统计范围之内。

3.设备维修费用:

当以实际发生的费用据实统计。

4.设备水电费:

设备水电费=水费+电费。

水费=设备用水量x价格/每立升水 。

电费=设备功率x设备工作时间x价格/每千瓦小时。

水、电费用是根据设备维修工程师根据设备运转能源消耗率和设备实际日/月运转时间、实际日/周耗水量分别与其单价计算所的结果。

5.设备人员工:

设备专职管理和操作人员工来源是根据医院财务经营部门提供数据计算。计算方法:人员工= 该设备全面运行所需人员数x(科室人员工总额/科室人数)。

6.设备折旧费: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年限进行计提,年折旧费=设备购置价/折旧年限,超过折旧年限将不再计提。

四、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

医疗服务不同于生产企业,对设备效益的要求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不能忽视。医疗辅助设备(如消毒设备等)不产生任何直接经济效益,仅仅是为了医疗安全和以社会效益为主所购置,评价标准我们以其实际使用率作为评判。对产生经济效益的设备,如何客观评价设备的效益,我们必须设立一个评价标准。

我们认为:以投回收期经作为评判标准直观、明了。为了客观公正评价设备效益状况,立足于促进发展提高效益的宗旨,经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制定出如下设备效益的评价标准如下:

1.很好回收期≤2年;

2.较好2年<回收期≤4年;

3.一般4年<回收期≤6年;

4.差 回收期在6年以上。

五、经济效益分析的对象

1.个体大型医疗设备。

2.科室范围大型医疗设备

3.全院综合大型医疗设备。

六、分析举例

如何对单台大型医疗设备做成本效益分析,国内同行已经做了很充分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对全院医疗是设备投做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相对也比较简单。本文就相对比较难操作和掌握的科室内特殊和复杂情况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的分析办法举例说明

重症医学科监护系统(仪)2009年效益分析一览

1.收入

1.1收入分配方案(编码为1215090006): 重症监护室现有监护设备7套(台),详见下表:

有关解释:7套(台)设备均可进行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共可同时监护26人,个体设备收入依照其功能贡献比例来加权分配。

1.2收入数据来源:在HIS收费系统框定收费科室-重症监护室、框定收费时间2009-01-01 00:00:00―2009-12-31 24:00:00,按照《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编码查询,心电监测编码310701022收入为514016元,血氧饱和度监测编码310701028收入为256748元,遥测心电监护编码310701008收入为0元。

1.3收入计算 收入=(514012+256746)x0.3077+

0x0.6667=237162.24元。

2.支出

2.1年折旧额:设备购入总价1859394.07元,折旧年限5年,年折旧金额371878.80元。

2.2年维修费用:27890.91元

2.3水电费用:本设备不消耗水费用为0元,总体功率600w,按每天24小时、每月30天、12个月、每度电0.51元计算。水电费=0.6x24x30x12x0.51+0=2643.84元。

2.4人员工:以该科室工表人员工和/人员数量得平均工2260.75元,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科室调研确定该设备实际管理和操作需人员0.86人,故本年度该设备人员工为2260.75x0.86x12=23330.94元。

2.5设备耗材:按照科本设备使用量在本类设备耗材用量占比计算为7089.20元。

总支出=年折旧额+维修费用+水电费用+人员工+耗材费用=371878.80+27890.91+2643.84+23330.94+7089.20=432833.69元

3.设备投收益率

投收益率=(237162.24-432833.69)/1859394.07x

100%=-10.52%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差。

七、经济效益分析的意义

进行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通过成本效益实时分析,获得成本与效益的数量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计算出来的设备-成本效益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医疗政策依据。

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对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考核依据。使人民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又能使医院的投和发展处于良好循环。

2.向医院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效益分析促进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明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是对设备引进论证结果的实践检验,能够促进引进设备论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3.使用科室反馈。

为了促使发挥所购设备的最大效用,可以多种形式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反馈于科室,使科室对设备使用状况有清楚认识。通过召开使用科室听证会,多部门讨论分析,研究改进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共识,寻求提高效益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八、总结和讨论

效益分析从本质上仍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的效益状况,设备的管理成本、房屋建筑成本,在结果中还不能够准确体现,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建立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益才是关键。我们认为,积极开拓、开源节流、增加收益,需要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医疗管理部门站在社会的层面,对大型设备尤其是特大型设备的配置建立规划机制,防止盲目和无序引进。

2.开展医疗单位同业之间、医疗单位内科室与科室之间广泛交流与协作,使医疗硬件源得到充分的使用。

3.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扩大设备诊疗用途。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Analysis of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to Establish Model of Effe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Strategy

Liu Kun

(Shandong Jina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Jinan250001,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proposed relevant strategies,designed to work with peers,co-promotion.

Keywords:Hospital care;Equipment network;Management mode

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在网络时代,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更有利于医院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数字化管理,降低设备损耗,节约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从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到现代医疗网络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是从传统的医院布局来看,主要根据病种来划分出清晰的科室,医院按照各科室开展医疗工作的需要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二是主要是按照医院行政结构体系进行管理,划分成科室进行管理,医疗设备实行的是专科专用,多个科室需要配备管理和维修医疗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工程技术业发展得非常迅速,设备的种类增多,检查的精确度更高,科学性、权威性更强,医疗设备在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越来越大。医疗设备功能增多,性能更优,一般一台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多个科室都要用到相同的一台或几台设备,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出现了交互性。同时,现代医疗设备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如何对具有信息化特色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成了医院发展的新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医院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二、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代医院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呈现出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数字化、信息化、开放化和规范化,实现整体最优化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机构逐渐成立。随着医学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医学工程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很多医院从以前以科室版块对医疗设备进行分散管理的旧模式,开始逐步设立了专门负责设备维修和管理的组织机构,对医院医疗设备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二是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渐应用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现在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使医疗管理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设备与台账实现了一一对应的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账物相符的要求,便于日常管理、查阅,大大优化了设备信息统计、分析等工作,有利于随时掌握全院的医疗设备情况,便于实现医疗设备的整体调控和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分配,也对医疗设备维修、购置提供最翔实、最直观的依据;

三是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医疗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医院根据医疗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在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资源分配,提高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医院实现医疗设备资源利用优化和社会效益最优的双赢。

三、加强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建设

现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机构一般都配备了计算机,并连接了互联网,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网络化建设和管理打下来较好的基础,为网络化建设提高了设备保证、上网环境保证和相关应用技术保证。但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方面来看,一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网络管理员,提高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网络管理员应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的素质,确保网络稳定、安全地运行;二是随时防护、及时查杀病毒木马的好习惯。在医院医疗管理网络服务器上安装专业的防病毒木马的正版软件,坚持每天定时查杀病毒木马,严防病毒木马的非法入侵,以免影响网络系统的安全;

三是做好医疗设备网络信息的保密工作,严防信息泄密,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安全带来的损失;

四是加强医疗设备的信息数据管理和人员管理。医疗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涉及的科室、人员、设备等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如果单单依靠一个科室、某一台设备,是根本不会可能实现的。它需要各个科室、医院所有成员的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医疗设备网络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的收集,各科室成员必须共同严格遵守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设备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五是管理信息的准确性是决策的保证。医疗设备管理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发展,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决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无论是医疗设备的采购论证,还是医疗设备使用年久需要报废,其决策正确的根本依据就来源于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因此,要求各科室相关人员,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医疗设备管理工作。

四、网络化管理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信息的来源和整理。信息技术提供了管理和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带来了谁提供信息,是否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提供大家分享,信息是否能满足需求和信息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各类人员能否将其充分使用等。这需要设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如成立中心或委员会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采取培训制度来指导使用,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相关人员创造价值和为系统贡献知识。

(二)医疗风险的防范。医疗事故的倒置举证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经营的风险意识。据统计,大多数医疗事故与医疗设备的使用有关。所以设备的流动性是建立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这儿的相对包括地点和使用人员,例如按设备用途分类建立在某类设备供应中心基础上。在流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加强定期计量工作,对高风险的设备要工程人员监督和采用预防性检测和维护。流程要标准化,并留存可为法律认可的记录。

总而言之,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模式是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总体趋势。我们应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网络化管理,积极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型医疗设备集中管理[J].医疗装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