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政治论文范例6篇

教师政治论文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1

(一)个人人格独立意识比较强,政治热情不高

“80后”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后,而且1978年以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严格实施,“80后”教师很多是独生子女。较之新中国成立后前几代人生活物资的匮乏,他们大部分生活在被家庭重点满足、物质生活充裕的环境。因此“80后”青年教师和前辈强烈的集体观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相比,个人人格独立意识比较强,更注重个人成长和个人诉求。而且随着国门的打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国际交流的机会极大增多,网络上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资讯的“大爆炸”,加上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经历相对单一,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缺少正确认识,使他们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加大,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对参与政治生活热情不高。“在回答‘您的信仰最倾向于什么’时,虽然选择‘资本主义’、‘宗教’、‘没有明确信仰’的比例(分别为:2.73%、3.65%、18.34%)不高,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小,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已客观存在。”

(二)处于资历浅、事业初步发展阶段,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调查384名珠三角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中,感受职业压力中度以上的占78.12%;压力来源主要是科研压力、生活保障和职业声望,其次是职业发展和体制改革;68.2%的教师表示职业压力已对自己心理、生理和行为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80后”青年教师,目前三十多岁,既是完成博士或海外交流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的“新人”;又是富于创新精神、朝气蓬勃的,承载着学校、学生高标准期望,需要应对信息时代知识快速“更新换代”,要很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的“新秀”;同时还处在家庭角色转换,开始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阶段。他们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由于青年教师是资历浅的“新人”,在学校决策工作中缺乏话语权,如果缺乏组织主动建立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他们与领导层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出现脱节现象。缺乏集体力量的帮助,将加大这些压力对青年教师的影响。

(三)受教育程度高,富于创新意识

由于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扩招,“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较以前几代人大大提高。并且随着国力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增加,他们接受更高一级、更优质教育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80后”青年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1年以上的经历。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国际视野的开拓,“80后”教师也成长为更富于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一代。“80后”青年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目睹并体验着国家从落后到进步的过程,心中自然地蕴藏着爱国的热情与自豪感。他们未经历过“政治斗争为纲”的社会生活,虽然对政治生活热情不高,但也没有“关心政治,往往就会引来‘政治关心’”的恐惧。他们有知识,有头脑,视野开阔,不拘囿于体制内思考,勇于创新,如能普遍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的热情,将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生力军。

二、新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特别重视的工作目标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

由于“80后”青年教师队伍政治热情不高,加上目睹当下现象,目睹政治结构中一些人把本来实现崇高政治理想的组织变成“利益集团”的现象,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受到了损害,部分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部分青年教师对党建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冷漠或先入为主的抗拒心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和食物……这些都是政治,如果没有人关心和谈论政治,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糟糕的世界,没有一个人、一个企业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政治理想和信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共产主义在中国当前的表现形态实实在在,即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梦”。而且党的十后,党中央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反腐,向着“依法治党”的方向前进。当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借着这股雷霆之风,大力增强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帮助青年教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从而用他们的青春和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增强青年教师对于国家、社会、学生的责任感,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这一职业责任决定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但“60年代出生员工有责任心,有理想,埋头苦干;7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压力,有焦虑,肩负重担;而80年代出生的员工则以快乐为导向,讲求个人实现”。加上受当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青年教师师德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敬业精神弱化、学风浮躁、学术不诚信、对待学生功利冷漠。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富于创新精神,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师德,则很难踏实地专注于科技创新、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传,“80后”青年教师与当前大学生年龄相仿,承担教学、班主任等工作比较多,和学生接触多,他们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理想志向最容易感染、影响、带动学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说:“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与中心工作的需要结合起来,与当前师德建设需要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为支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新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要与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个人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渗透在服务工作中,克服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事业发展“两张皮”、“空到空”现象“新生代白领的前五项职业诉求依次是成长诉求(约占总量的46%)、经济诉求(约占总量的43%)、成就诉求(约占总量的36%)、权限诉求(约占总量的24%)和人际诉求(约占总量的21%)”。过去我们传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方面侧重强调集体观念、历史责任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锤炼与锻造,单方面强调阶级意识和政治服从,忽略他们的个人诉求,这容易导致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抗拒和误解,认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务虚”,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做业务工作。说:“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学校党组织作为高校领导者,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入、渗透和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中。特别是在青年教师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党组织给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青年教师了解体会到党组织的力量与宗旨,从心认可。要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工作相关的主题党组织活动,如以支部为单位举行讲课交流辅导,以党小组为核心申请部级重大课题,举办党员学术交流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业务工作中先进党员教授的榜样力量,鼓励他们将个人成长与诉求与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相结合。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党组织要领导并建立工作机制与平台,了解青年教师的观点与意见,及时反馈与解决问题,让青年教师亲身体会到党组织追求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他们的个人追求事业发展目标、努力方向的一致性,从而消除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抗拒心理。只讲理论不讲实际,决策不管意见只靠“解释”难以服众。高校所有党的领导干部都是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通过服务青年教师,办好点点滴滴的实事,通过在业务上扶持帮助,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达到在思想上教育引导的目标。

(二)多采用间接,注重潜在影响的教育工作方法。

通过校园文化、校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针对西方崇尚“自由”、“个性”的文化传统,西方通常采用非显性、间接的方式,将西方的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教育对象,而我国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多采用正面灌输的方式。正面灌输效率高但效果不一定好,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却通过内化于心,可以从根本上、长时间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80后”青年教师成长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创新,因此在他们中间开展党建与政治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通过间接的、有潜在影响的方式。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经过历史的沉淀,会形成独特的校风。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通过心理感染、群体规范产生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党的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符合时代特点,实践导向鲜明,非常“接地气”。当前开展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良好的校风,从而“风化”学校师生员工。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主页建立了“建设者”专栏,通过180多期报道,宣传和赞扬师生身边的,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勤奋工作学习、默默奉献的“平凡人”。其中报道了很多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副教授、讲师,还报道了学校忠于职守的保安、无私奉献的饭堂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行政人员、勤奋攀登知识高峰的学生等,不管他们的岗位是多么平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书记杜小明概括为“成就积于平凡,真诚感动华园”,获得了师生的共鸣,对学校师德师风校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多采用信息化、多渠道的教育工作方法。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职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影响。从高校的根本任务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养和奉献精神。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表率和楷模。反之,如果教师失德,学生在思想品德、作风养成过程中就会被误导。因此,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1.师德现状。据有关调查,当前高校教师的主流是好的,整体素质较高,职业道德素质较好。绝大多数教师关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能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不少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建议措施,能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是,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价值取向偏差等问题。这说明部分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够,职业忠诚度不高。有的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经济利益;有的对校、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不关心、不约束个人作风;等等。

2.原因分析。

(1)部分高校教师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了方向。部分高校教师把追逐经济利益、谋取个人私利当成了主要追求,不安心本职工作,在职称评定和学术研究中弄虚作假,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据有关调查,高校中谋取私利、学术造假和工作敷衍三类现象最为严重。

(2)教师的引入和评价机制设计失当。高校自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来,采用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忽视了对“师德”的考核。加之“师德”是思想道德范畴的内容之一,很难量化,实际上,师德在教师的引入和评价体系中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3)忽视了教师作为自然人的需求。据有关调查,对职业热爱度较低的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待遇低;二是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三是发展空间小。因此,强调高校师德建设,决不能忽视教师的物质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师德建设过于强调奉献和牺牲精神,对教师作为自然人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促进师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日常工作中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教师头脑。帮助他们进一步牢固确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道德观,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信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奋斗目标融入到学校和个人的发展中,融入到实际的教书育人环节中。

2.加强师德师风培训。要系统规划师德师风培训,分步骤、多形式、多层次组织实施。把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训既要有专业知识、讲课技能和创新技巧,也要有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内容,使他们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基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另外,还可开展经验交流、讲课比赛、教学科研成果展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3

1.1他们要有一种为祖国的未来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而政治老师又比较于其他学科的老师更显得冷落和清贫。他们没有语、数、外等其他学科老师那么热门,甚至不被人们重视,所以在地位、待遇、收入等与自己切身利益方面,可能不如别的教师。所以,这就要求他们有一种为祖国的未来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计较个人的得与失。教政治对学生的成长重要,但对自己不合算,思想上解决不了这个吃亏心甘的问题,就会不太尽职尽责,也教不好书,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就没保障了。

1.2必须牢固树立在本职岗位上为国家培育人才建功立业的思想。培育思想政治上合格的人才,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如果政治教师没有稳定的思想基础,总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安心教书育人,甚至想到从政、从商、改行做别的事业,势必影响这项“灵魂工程”。所以,政治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思想,有一种把孩子们的思想品质提高了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情怀、就是最大的成功的思想。要以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为已任,视民族的未来为已任,扎扎实实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好教学育人工作。

1.3必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教书育人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工作,讲台、粉笔加黑板,站的累、讲的累、写的也累,年轻一点的体力好,能支撑,感觉还好一点;年纪长一点的教师就感觉比较累,如果政治教师少了,课程多了就会累上加累。这种时候,如果没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支持,精神就会崩溃,就会越想越感觉不是滋味,就会不想照亮别人了。所以,政治教师只有在主观上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思想,才能在讲台上站的稳,站的正,站出政治教师的精神和品格,站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政治教师如果做好了以上几点,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为人师表的良好效果。这就直接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政治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一个政治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会让学生听起课来感觉无比的枯燥,一点味也没有,教学效果将无法保证,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也难有长进。因此,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弄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教学。二是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如果一个政治教师的认识观出现了偏差,那么他的学生能学会正确认识问题吗?那是不可能的。三是要懂得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的原理。能够正确的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教育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从而为建设我国的小康社会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四是要熟悉政治教科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按照教学大刚要求完成好教与学的计划课目和内容。3.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式教学政治课教学相对有些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比较乏味,学生不喜欢说教,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这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要求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易懂、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是在解读课本内容和解释一些政治观点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实际,用充分的事例说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善于收集和积累,善于分析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在讲课时灵活运用。二是要多采用提问式、对话交流式、小组讨论式的方法教学;活跃学生的思想,促进他们学会思考政治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三是利用现在高技术手段进行电化教育、网上对话等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认真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不重视政治课学习或对政治课教学有意见的学生,政治教师要认真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找问题、化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提高他们学习政治课的自觉性。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4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传道者”。古代有教化者,当代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社会形象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人生前途。在党和国家的要求、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最为键的桥梁和纽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的一支特殊队伍,过去被称为“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师等。与一般教师队伍不同,这支队伍不只“授业”,更重“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正如有文件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这一主渠道的主导者,处于非常键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能否有效实现,直接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与大学生直接相。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感染力的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展,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环境生态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网络媒体的发达,直接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内容与网络传播之间,争夺着教育阵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呈现着日益复杂的形态,处于不同是非观念的冲突之中,为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所困扰,心理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有时甚至令人触目惊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角色冲突空前加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变革不断,这支队伍经历的不只是知识更新,往往面临的是人格“蜕变”,甚至是灵魂“革命”。专业课教学可以不直接涉及教师个人的思想信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和价值观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和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的角色是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信仰、社会形象、身份、社会地位不仅要随着社会的激烈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要迅速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信仰和理论。这种不断更新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塑造。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总是被动转换,那么,其角色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冲击,角色冲突必然加剧,角色意识模糊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此类角色的人格冲突和焦虑,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特殊性,迫切要求我们不能泛泛地讨论教师角色,而是必须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内部进行集中的分析探讨,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特点及其影响。我们不一定能深入这支队伍每个成员的内心去了解他们,但注他们的特殊“角色”即行为模式,却无疑是解读这支队伍的键。抓住“角色”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视角。

从政策上宏观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央和有部门一直进行的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及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也有所革新。2004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队伍建设等。2008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提出,要从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从16号文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到5号文件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进展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深入的思路。但是,这些宏观政策要求是自上而下的,亟待自下而上地学习贯彻和落实,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建设的主导者即教师的地位、期望和职业行为模式进行内化这些要求。这两个过程方向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问题研究,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来讲,是目前更为重要的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本身就是角色教育。什么是角色?角色就是具备一定社会地位,按照社会期待的要求,表现出一定行为模式的人。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概念,其核心在于,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角色,只有按照个人的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行事,才能达成相互交往和更好地合作,以增进对他人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身的角色行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在确立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明确的角色意识要求自己和大学生,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主导作用,是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教育系的前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是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中介。

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研究,2008年以来逐渐增多,主要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社会价值及特点等。不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限于一些论文,还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标准化要求,更多地陷于经验描述阶段,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成长,未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内部成长角度进行思考。

由李海峰博士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入手,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特征,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角色素质、角色重塑,从理论上回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等基本问题,为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是非常及时而有价值的,它以系统而深入的体系,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视角新颖,立足学术前沿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是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开拓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的出版,进一步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论的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塑造问题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海峰博士以开阔的视野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问题。“角色”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教师角色研究是教育学教师论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既属于教师论,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李海峰博士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借鉴了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以列夫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以罗金斯、库姆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等教师角色理论,以先进的教师论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角色。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键,其实,从当代国际视野来看,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归宿。教师不只是“传道”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首席学习者。从“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既体现了开阔的理论视野,又体现了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

李海峰博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观点也很鲜明。在本书中,他主要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素质及塑造三个方面的问题。本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素质及其结构。他以飞机模型结构为例,指出品德素质为导航系统,角色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机翼,角色能力素质为动力装置的结构特征。这些是静态的分析。他进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动态过程分析了其角色冲突,提出了缓解其角色冲突的基本思路。该书以清晰流畅的理论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许多方面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素质 能力 培养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中,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是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哪些方面培养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呢?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两个素质”、“三种能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良好的政治素质。

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不疑,真懂、真信、真诚,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捍卫者。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邓小平及其同志的原著及党的重要文献,使自己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比较完整准确的理解,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厚积薄发,从而深刻到位地阐述所讲理论。试想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不坚信马克思主义、不坚信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不热爱共产党,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师,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2.精湛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在信息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研究、吸取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并融入到教学中去。同时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领域应当有一定的修养,对数理化天生地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应有所涉猎。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信息量,以广博的知识来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只有使自己在本学科知识领域有深度,在百科知识领域有广度,形成与当代大学生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以知识的魅力赢得学生的信服。

3.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固守于既有的理论框架、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创新的同时,应结合教学实践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应改变传统的平面单调的“满堂灌”,实行立体式、开放式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会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此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视域狭窄、资料更新迟缓等缺陷;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课堂、网上论坛,网上信箱等,及时为学生排忧、解惑、答疑;在制作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有效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4.突出的科研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魄力,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很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也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凡是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往往也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是传达文件式地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内容,尽管观点都正确,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切实树立起“以研促教”的观念,在从事教学的同时,加强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结果渗透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循循善诱、富有实效的教书育人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学而不厌”,而且要“诲人不倦”,会育人,具有循循善诱、富有实效的教书育人能力。一方面,要实现言教与身教的结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要有很强的典范性,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心爱护学生。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就是正确处理教师职业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可以通过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和思想热点,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有积极的回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的基础。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不疑,真懂、真信、真教、真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捍卫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有政治意识,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热忱化为实际行动,对教学认真负责,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真心热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充满自信地面对这一工作并立志在这一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师队伍是关键。要造就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首先,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使个别教师克服在教学上消极应付的思想。其次,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可以通过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短期脱产进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教学生力军的作用。再次,通过课堂教学、科研、教研的目标绩效考核,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最后,通过参观、访问、调研等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义务感,才能从自身的劳动中获得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乐趣,才能积极探寻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克服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如果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欲熏心、功利化严重,没有师德师风,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爱护学生还要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爱护之情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爱护,迁就纵容学生,等于误人子弟。名曰爱之,实则害之。

4.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教学和科研是不可偏废的两块业务内容。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为科研的进行提供了实践基础和需求来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发现新的理论问题,受到新的理论启发,从而获得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需求。在实践操作中,高校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科学创新活动。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从奖励制度、经费保障、帮扶指导、课时减免等各个方面为思政教师的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努力调动和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研创新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思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思考并努力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5.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坚持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制度,以便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及时协调教学进度,研讨教学重点和难点,查找教学漏洞,交流教学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要通过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讲授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演讲式、主题辩论会等都是改变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如图书音像资料、德育场所、电化教学设备等建设,推广多媒体课件教学、影视资料放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浅析[J].世纪桥,2010,(5):114-115.

[2]李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7-88.

[3]王万江.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J].科教文汇,2007,(11).

[4]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良倾向;对策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与高等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相协调,必须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笔者通过对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认为,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反思――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反馈的正面信息

1.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专业课教学,它兼具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来讲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学科使命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公共学科教学、专业课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后两者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中,知识的掌握只占很小的比例,“三观”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中态度的改观、信仰的树立、行为的实施又是最终目的。以此为出发点来理解便会发现,政治导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功能。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代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在人文知识的掌握上呈现较低的能动性,对英语专业课等的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使学科知识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走向社会后,在面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时,这些知识结构不均衡的学生往往很难客观审慎地分析和应对,从而陷入认知的混乱状态,引起行为过程中道德的失范,最终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健康、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大学生由此了解一些人文常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化知识为德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一种人文精神、外化为一种人文能力,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等,自觉改造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从总体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当代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的态度表明,他们还不能有效地将已有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能力转化为一种自我认知能力,一旦现实与理想相碰撞,就会因为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选择逃避或委曲于现实。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增强自我改造的意识,凭借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建立起一种相对完善的心理调节应对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所必需的处世能力。

二、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反思――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反馈的负面信息

不可否认,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体系到实效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被动的教学局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觉不自觉地沿袭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工作模式,从而制约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效果。总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课程的时间安排有待科学化

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透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加之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间安排上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够科学严谨,从而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上的局面。

(2)教学规模的设置有待科学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学生多在100人以上。这种方式容易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一种集体盲从心理,使不良学习态度在大范围内迅速传开;合班上课时过大的教室使教师与学生相距较远,教师很难与学生互动,不利于师生之间信任感的建立和教师权威的维护,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的设置有待科学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因此必须关注现实,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亲近感,提高这门课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内容设计过于绝对化等问题,这就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注重政治功能,或多或少地脱离了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缺乏适应时代的新内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2.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反思形式化

调查发现,多数民办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渠道是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概念、范畴、理论的演绎为主,而不是以问题为主体展开教学和讨论,甚至有的教师只管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第一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解释他们已有的问题和困惑,相反,还加剧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满和敌对情绪。此时若有好的教学反思,就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本人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但问题是当前好的教学反思比较缺乏。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使教师大多缺乏足够的归属感,因此师资队伍流动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的不安全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民办高校的这一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部分教师工作的消极性,使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易出现“完成任务”的心理,一旦教学任务结束,就极少有人积极主动地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问题进行系统、理性的书面反思;一旦上级有要求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时,就按照模板进行信息补充、修改,或者对以往的教学总结进行改头换面,这种有失真实、有失真诚的教学反思很难使教师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割裂了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连贯性。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两难处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需要教师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理论性与趣味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能及时反映理论前沿问题,又能结合学生的需求深入浅出地分析一些案例。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达到两者的完美统一实属不易,因为问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要背负很大的政治风险――习惯上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教师时倾向于“用言行论功过”,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也往往成为考试不及格学生状告教师道德素养、思想品质的证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整合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原则,但是如果仅从理论探索上来讲,就势必会牵涉一些极为敏感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讲不讲就是一个难题:讲,教师就要背负很大的政治风险;不讲,教师又很难把理论前沿的东西反映到课堂中,也就无法促使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思考和探索。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这些现象是教师亟须突破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解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良倾向的对策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提升个体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入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求真、求善的学习态度,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2.依据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自主意识较强,思维也较为活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大一新生来讲,因其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对未知的大学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较多疑惑和不自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关注的现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突出这门课程的方法论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惑”功能。

3.重塑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加固理论功底,丰富知识储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助于对思想、道德、法律知识作出深入的解读,从而增强教学的理论性;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保障教学内容解读的广度,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敏捷的思维、激情的演说、清晰的板书、得体的着装等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三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现代化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和接纳。

4.提高重视,加大投资,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必须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民办高校通过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是针对学生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手段不仅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系统的理论去解释、反思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加重了学生强制记忆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和抵触心理。因此,在考核形式和内容上,教师可以尝试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案例,通过辨析、论述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是针对教师教学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双向展开。就教学过程的评价来说,可以通过考核测评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板书、教态、教学内容等主要教学环节和方面进行考量。就教学效果来说,可以把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同事评价、督导评价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同时注意控制学生评价所占的分值比例,以免出现教师为求高评价而一味迎合学生需求的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要克服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全方位配合,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金龙.论生命关怀视阈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