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例6篇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动,全部开展,全员培训,全力以赴,确保区实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各项工作标准。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街两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区财政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2、坚持全面、规范的原则。全面设计,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3、坚持社区康复的原则。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康复上,重视社区康复,形成“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管理完善、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

4、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5、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区、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投入,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扩大残疾人康复的服务面和受益面。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街道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明晶担任,副主任由杜东担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创建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2、成立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办公室

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副区长、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谷孝红负责审评工作。成立由区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和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审评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残联副理事长杜东担任,副组长由区残联综合科科长陈亚文、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刘玫、区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科长封贺才担任。

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要求,参与审评工作,做好日常督导检查。

区审评办公室在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审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评,并承担审评工作培训及审评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与保存。

3、成立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

由区卫生局和残联负责成立由康复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承担本区相关工作。

各街道亦应依据上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四、工作目标

到年第四季度,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服务,首批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提前实现我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使9274名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服务。

五、标准与条件

(一)标准

1、工作标准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实施;

2、审评标准

依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年)》确定的14大项21分项指标,逐项评价计分,不得漏项,总分为100分,最小分值差为0.5分。审评总分≥80分为“实现目标”;60至80分(不含80分)为“基本实现目标”;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未实现目标”。21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为“0”分的,也视为未实现目标。

(二)条件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区、示范街道,应具备以下条件:

1、强化责任。各街道、各有关部门重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区、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

2、机构健全。建立并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健全,街道配备社区康复指导员,社区普遍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残疾人康复站

3、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开展。区所辖社区100%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站(室、点)设置和康复协调员服务水平能满足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

4、康复人员全员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各级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5%。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及家庭康复知识普及率达100%。

5、服务内容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残疾人总数的60%,社区康复人员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转介服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和省、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县(市)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由区残联牵头,区民政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区创建工作方案,完成时间为年9月21日。

(二)动员部署

由分管副区长、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对参与创建活动的相关部门和街道作动员部署。

(三)组织实施

年9月15日至年11月30日,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各街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制定开展创建工作的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在年9月底,将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区民政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指导街道、社区做好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区卫生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按照中国残联卫生部[]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的要求和创建工作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区残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区残疾人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对街道、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3、区内挂牌的各康复机构,要依据本次创建工作的要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康复机构对社区康复的带动、示范、指导和培训作用。

4、参与创建工作的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5、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相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一把手为本次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力亲为,组织落实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四)检查督导

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参与创建工作的各街道、各社区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检查指导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自查总结

年10月30日前,参与创建工作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目标、责任分解表》、《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指标、任务检查表》,完成自查总结工作,接受区领导小组的检查,区领导小组将于11月中旬完成检查和自查工作,并写出自查报告。

(六)申报验收

年11月20日前,向省、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达标区市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做好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评工作办公室、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严格履行职能,形成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三个工作网络。一是组织管理网络。(1)各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2)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将此次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区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康复站、点,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训练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并进行康复工作的统计检查。(4)街道理事长负责创建培育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5)社区设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须持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证),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信息采集,建立康复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社区有关机构、相关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二是技术指导网络。(1)建立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各类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整合和有效利用我区在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建立的10个康复机构的资源优势,培训技术骨干,深入社区指导,参与检查评估验收。各级康复机构要面向基层开展康复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衔接顺畅和效果明显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网络。(2)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履行“六位一体”职能。明确经培训考核取得任职资格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康复指导员(可以兼职精神病防治医生)1名。配置30平米以上康复训练场地并挂牌,同时匹配一套康复器材。其主要职责是在自身开展康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指导。三是训练服务网络。(1)建立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为基地,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一个分工合作、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便、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2)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实行创建工作责任制,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明确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由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2、搞好培训。采取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机构多级培训的形式,提高康复从业人员和残疾人对康复工作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一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区康复办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的重点是:康复工作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服务记录的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具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事参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记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是: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评估,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以及训练器材的应用等。康复指导员的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记录。三是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的使用以及康复表格的填写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需持证上岗。四是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经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主要的培训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同时要保持基层残职干部队伍、从事康复工作管理、技术人员和社区专干的稳定性,确保康复工作保证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社区是开展本次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此,必须做到:(1)街道、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根据创建要求,配备和调整好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社区内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器械和活动的场所;(3)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4)开展康复服务,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5)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整改工作。

4、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1)对所辖社区残疾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和应用,通过残疾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及时了解社区内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和康复需求;(2)做好各类残疾预、检测和跟踪服务;(3)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心理疏导、基本保健知道介绍、康复方法传授和转介等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康复效果评估。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2

(一)残疾人工作机制目标

1、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残疾人工作,主管领导履行职责。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街道相关科室、企事业单位、各居(村)委等将有关残疾人的工作纳入部门计划,形成运转良好的工作机制。

2、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本街道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长。多渠道筹集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尽快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残疾人社会参与目标

1、街道、居(村)委残疾人组织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倾听残疾人呼声,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三个走向”(残疾人工作走向社区、走向残疾人家庭、走向残疾人身边),做到“三个活跃”(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活跃)。

2、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弘扬人道主义,消除歧视偏见,倡导和鼓励社区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

3、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聪明才智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树立一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基本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4、创造条件让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使残疾人的诉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反映和重视,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

1、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格局,建成能够体现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进一步完善康复经费投入机制,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到年,本社区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能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权益。

3、到年,全面完成32个居(村)委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估工作,街道创建成市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街道。

4、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卫生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置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立与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点,让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治疗。

5、各居(村)委要经常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做到有训练场所(社区健身点)、有专(兼)职人员、有规章制度、有普及读物、有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登记、有康复服务记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建档率达到100%,训练有效率分别为85%、80%以上。

6、深化“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服务内涵,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每5年、力争3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推进残疾人养护服务,建立残疾人养护制度。

7、对贫困白内障致盲患者复明手术费用给予减免,拓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有需求的盲人训练率达到90%。

8、为有需求的听障人群配发助听器,对符合标准的听障儿童和青少年植入耳蜗给予补贴,并提供后续康复服务,实现听障人群康复服务全覆盖。

9、完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实现对适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全覆盖,康复训练建档率达到100%,发挥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的作用,为智力残疾人提供系统化、终身性的康复训练服务。

10、形成“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精神病患者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和肇事率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建立一所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为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

11、推进本社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下达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假肢矫形器装配任务,假肢矫形器安装做到发现一例安装一例。

12、加大残疾预防宣传力度,全面开展新生儿筛查,完善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四)残疾人教育工作目标

1、发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进一步加大和提升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力度和层次。

2、完善本街道残疾人助学机制,加大“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的助学力度,整合各项助学政策,保障接受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攻读全日制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残疾学生完成学业。

(五)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

1、积极宣传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让企业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相关规定,设置和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实施和落实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街道带头吸纳残疾人在岗就业,切实提升残疾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自我实现的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2、出台特别帮扶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求职登记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培训后就业率明显提高。

3、按照轻度、中度、重度残疾人的类别,分别制定不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轻、中度残疾人原则上采取多种形式在岗就业,至年,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岗位将开发到50人,提高残疾人就业率,重度残疾人纳入重残无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六)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目标

1、根据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贫困残疾人实施分类保障的办法,对我街道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养老补助个人缴费实行补贴,由原个人每月缴费25元调整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适当提高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贴。

2、全面推进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残疾职工全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

3、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4、对符合廉租住房政策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以实物配租或现金补贴的方式优先解决住房困难。

5、广泛开展针对残疾人的各种社会救助活动,为符合政策的独生子女残疾人家庭开展午餐配送服务,申请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七)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目标

1、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公共文化场所主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吸纳残疾人广泛参与,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2、街道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改善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强化具有声音、影像等种类的残疾人服务功能。

3、社区报开设反映残疾人活动内容的专栏(版),积极推进公共传媒“字幕工程”,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4、发掘和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推动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

5、开展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残疾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街道残联在文化站的帮助下,积极组织残疾人因地制宜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积极推动社区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活动,扩大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影响,整体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争取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人达到街道持证残疾人口30%,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比赛。

7、健全本街道残疾人体育管理组织,加强残疾人体育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充满活力的残疾人体育管理队伍。

(八)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街道司法所将残疾人保障法及其他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本街道普法年度计划,针对社区和残疾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街道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残疾人保障法专项调研,并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

2、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重点问题,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方案。加大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3、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制度,街道有残疾人维权机构,街道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处理程序,确保残疾人渠道畅通有效,采取多种形式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加强残疾人证的核发与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的残疾人数据库,评残发证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

(九)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目标

1、完善残联组织机构、机制健全、运作规范,富有活力和效能,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2、建立健全街道和居(村)委的残疾人工作网络,居(村)委要明确有负责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助残员。进一步推进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完成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大幅提升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

3、加强残疾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十)社区残疾人工作目标

1、构筑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社区残疾人工作机制,创造为残疾人服务在社区的局面。

2、加强社区残疾人协会和残疾人助理员队伍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3、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活动室,能经常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类活动。

4、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把为残疾人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网络系统。

(十一)无障碍建设工作目标

1、按照建设部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的要求,继续有计划地对原有建筑物、道路的无障碍实施改造。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实际,在本社区主要景观路段、活动场所等示范性地域和窗口单位重点建设标志性无障碍设施。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维护,加大执法力度,对损坏、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进行纠正或处罚,落实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3、拓展无障碍建设领域,开展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工作,有计划地分批分期进行改建,社区重点改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的无障碍设施;倡导残疾人、老年人在新房装修时进行无障碍设计,将无障碍建设和居家装潢结合起来。

4、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无障碍建设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二)社会环境工作目标

1、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区各界进一步了解残疾人事业,使全社区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街道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助残活动。

2、健全和完善各类助残志愿者团体,建立助残志愿者人才库和服务对象档案,动员更多的社区力量帮扶残疾人,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3、动员社区各界积极参与帮残助残活动,形成规模。充分发挥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作用,依托社区报等媒体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宣传残疾人事业,形成宣传效应。

(十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目标

街道残联开展“阳光之家”长效管理,把街道助残服务社建设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活动、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建立符合残疾人工作开展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的综合服务设施,使之成为“残疾人之家”。

(十四)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3

民政工作一、社会保障方面:

1、扶贫工作:根据惠民行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街办实际情况落实帮扶户16户,并针对帮扶户的具体情况,通过帮扶养殖、推荐就业、帮扶创业的方式落实了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2、安身工程建房:由于诸多政策限制,安身工程建房户正在落实过程中。

3、救灾工作:制定了我街办的救灾工作预案,督促财务划拨到位了10000元的救灾预备金。针对今年气候异常的特殊情况,对各村社区的民政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次查灾、报灾业务培训。

4、五保工作:按时足额将五保供给金拨付到村上,村民政工作人员按月将供给金送到老人手中,每季度对五保户的住房及生活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在拆迁安置过程中,指导和协助村(社区)对被拆迁的五保户住房和生活进行了妥善安置。

5、敬老院工作:制定了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对敬老院的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5月中旬对敬老院的内外环境进行了一次综合整治,为入院的五保老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6、低保工作方面:按照低保政策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低保等民政对象的社会监督,对新增的低保对象进行了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农村、城镇低保均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足额发放了低保户的调标补差;7、社会援助工作:今年我办积极开展了社会援助工作,在元月份共募集善款 4。69388万元。救助5人次,救助金额8500元。

二、基层政权建设:

1、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工作:我办按季度对对各村(居)务公开进行了督察。

2、建立健全了各项村(居)委会工作制度:将于近期安排各村(居)委会成员村民述职。

3、组织开展了和谐社区、和谐村的创建工作,在梓潼社区建立了自愿者服务站。

三、社区建设工作:

对村(居)委会干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时间8小时以上、培训面100%,参训率98%以上的业务培训工作。社区居委会人员的干部待遇得以按时落实,现居委会干部、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按月领取工资。各村(社区)都张贴了廉洁宣传海报,对廉政文化进行了宣传,廉政文化进村(社区)面达到了100%。

四、社会管理工作:

1、殡改工作:搞好殡葬宣传工作,街办死亡人口火化率达100%,没有在耕地和“两道两区”进行葬墓的情况发生。死亡证明做到了由街办出具,每月10日按时报送了死亡报表。

2、成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小组,在我街办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救助点。

五、老龄工作:

老年文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次到区上参加演出。老年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800余名。

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工作全面开展,对辖区内的29名空巢老人安排了服务人员。

创建省敬老模范街道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中。

六、优抚工作:

按时足额发放了优抚对象的1—6月的定补,对优抚对象中存在的困难积极协助解决。在春节对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进行了慰问、“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正在筹备。

七、社会救助平台建设工作我街办的成都市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低端建设已完成,对辖区内的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各种临时救济对象的调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已用于网络办公。

残联工作半年来,我办残联在街办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区残联的指导下,按照区残联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办实际,围绕街办中心工作,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扎实有效推进我办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坚持“普惠加优待”的原则,着力推行“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完成了上半年的目标任务,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建设和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街办党委、办事处进一步加强了街办残联的组织领导工作,把村(社区)残协工作纳入街办总体目标管理,组织开展残协联络员业务培训,实行为民办事全程制,让残疾人足不出村,通过村级员受理登记、协办、报送便办到了低保,享受了特困残疾人专项补助,精神患者免费服药等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增强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已为219名残疾人提供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并建立了残疾人普查信息系统的三级平台。

二、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就业工作:天府街办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及时全额上缴了本机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733元 ;通过联系福利企业,会同街办劳动保障所多渠道推荐安置残疾人在百利制药厂,中星电子厂,天基药厂就业6人。并大力扶持残疾人社区就业,帮助23名社区就业残疾人向街办劳保所申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落实扶持“插花扶贫” 8户,为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街办为在学府社区自主创业李德龙开设手机维修店,发放了800元创业扶持金。

(二)教育培训工作:上报7名残疾人参加市残联职业技能培训,组织2名残疾人参加区残联组织的养殖培训;联合街办成人校,组织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及引导性培训,从而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另外,为5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申报自强助学金。

(三)扶贫解困工作落实发放了38户上半年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生活补助,通过民政落实了7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低保救济。

三、大力实施惠民行动,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1、3月26日,在街办政务大厅组织了70多名眼病患者进行了免费白内障筛查活动,建立了创建白内障无障碍村(社区)的长效机制。街办安排专车由残联专干送白内障患者前往指定眼科医院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全免费复明手术,非贫困患者落实优惠补贴,由区残联和街办实施两级补贴400元,做到发现一例,手术一例。至今,已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例,落实发放补贴1400元。

2、成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惠民。天府街道率先在全区成立学府社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开放康复服务设施,由街办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站医生为残疾人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服务,在康复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3、细心服务,一卡惠民。天府街道精心设计和制作了了街办残疾康复医疗救助卡,为3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残疾筛查、诊断;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康复治疗及训练指导;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残疾人凭此卡在指定医疗点可享受全年100元医疗救助。

4、为一名贫困残疾人申报装配彩金大腿假肢;为14名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康复医疗服务,并已帮助在万春医院建档立卡,提供了免费服药。另外街办出资为全街办190名残疾人购买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四、宣传文体工作为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街办依托在街道的路牌,设立了固定的宣传标语;结合我街办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商品交易会,在会期设立了残联宣传点,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月5日,街办在学府社区红泰美家饰广场开展 “送温暖、送欢乐、送文化、惠民行动”走进天府大型活动。街办残联主席李泉为贫困残疾人现场发放了慰问金,区文广局演员精彩的表演,使广大残疾人欣赏到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5月17日下午在学府社区开展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保障残疾人权益,构建和谐新天府”为主题的“全国助残日”游园活动。举办适合残疾人参加的猜迷、投蓝、套圈、掷飞镖4项活动,现场发放奖品,设立残疾人参与奖。并在街道悬挂横幅布标,设立宣传点,散发资料,有力地引导社会公众关心、关注残疾人事业,营造良好的助残环境。街办领导并对特困残疾人家庭、福利院、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

五、维权工作强化服务措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1名贫困残疾家庭提供“紧急救助”,为12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了轮椅;在“元旦、春节、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40户;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热情耐心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无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发生;加强了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六、及时向区残联报送了工作信息6条以及各类统计报表。

卫生工作一、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1、3月初,街办制定了霍乱防治工作预案;对村(社区)以及各个居民小组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将霍乱防治工作细化。由街办出资,印发霍乱防治和群宴管理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到辖区内每家每户。我街办居民对霍乱病情防治和群宴管理的知晓率达到98%以上。

2、3月中旬,利用春台会时机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共计3000余份;并将消毒药物免费发放给各经营摊主使用。

3、在4月中旬,对我辖区内流动厨师及帮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课时4次,辖区内进行农村群宴管理的村组干部和流厨全部参加培训,部分区外流厨也到会培训。培训内容有: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早期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报告制度和意识、农村群宴申报制度、相关法律责任和制度。培训后,要求流动厨师及帮厨人员健康证及时更换,做到全部持证上岗。

4、在4月下旬,由街办出资2000余元,在我辖区内人口密集地区粉刷群宴管理的户外墙体标语9条,加强农村群宴管理的宣传,加深居民对农村群宴管理的认识,使我辖区内农村群宴申报率达100%。

二、农村群宴的申报和现场督察工作街办严格按区防病办的要求对农村群宴进行严格管理,专门落实管理经费,对村社区管理人员实行补贴(每起20元),对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补贴2000元,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007年截止6月中旬共申报群宴394起,现场监督群宴394起,经抽查无瞒报、漏报发生,半年无农村群宴引发的群体性卫生事件。

科 技 工 作街办认真贯彻了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的各项政策法规,积极主动的为辖区内各企业、单位提供科技、经济与知识产权的政策咨询服务。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利用春交会、逢场天、五五普法等机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将科研部产权宣传作为科普活动的重要内容;在3月26日的科计大场活动中就散发科普宣传资料5000份,还利用“3。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点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在梓潼社区设立了科普惠农宣传栏,定期维护和更换宣传资料4次。

文化体育工作一、发掘辖区文化内涵,建立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街办充分利用科技园区、大学城驻我辖区的有利条件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民文化有机整合,力创天府的特设文化,在各社区成立20支的群众文化体育队伍。我街办现有龙灯、腰鼓、健身舞、农民铜管乐队、骑游队、秧歌等特色文化队伍14支,这些队伍常年活跃于城乡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丰富的文化活动并积极参加区上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

二、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带动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辖区居民尽快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街办通过和村(社区)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文化活动分别为:

1、2007年2月5日,在学府社区红泰广场举办的惠民行动和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

2、2007年正月初二和正月十五,在天府街道梓潼社区举办的庆新春、闹 “元宵节” 文艺节目表演,上千群众兴高采烈观看了演出。

3、3月26日(二月初八),借天府街办一年一度的商品交易会,开展了丰富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散发科普知识、文化读物10000多份;并由梓潼社区老协承办了表演游行活动。

4、5月17日,由学府社区承办了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平等、参与、共享,构建和谐新天府”为主题的残疾人游园活动。

5、5月31日在天府小学、青泰寺小学分别举办了庆“六一”文艺汇演,为两校学生献上了一台精彩的儿童文化大餐。

三、加强培训,提高文化综合素质联合街办成人校、劳保所、计生局、卫生院等单位,在各(村)社区开展文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康知识等培训,共培训人员1000余名,提高了群众文化、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工作适应能力。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面提高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早日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规划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以社区康复工作站为依托全面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全面康复、普遍康复,到底,建立起残疾人康复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培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市的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7月1日——9月30日)。落实组织机构和康复机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落实培育活动经费。配备社区康复工作协调员、指导员,有计划地按照标准要求分步实施。

(二)试点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召开试点乡镇、办事处动员会议,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试点乡镇、办事处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做好试点总结评估和全市推广工作。

(三)实施阶段(1月1日——5月31日)。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工作标准,召开各乡镇、办事处动员会议,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做好各乡镇、办事处总结评估和全市创建活动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相关工作。

(四)自查阶段(6月1日——6月30日)。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自评,查漏补缺,制定整改措施。

(五)考核评审阶段(7月1日以后)。接受省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和评估,迎接国家的评审,并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四、实施办法

(一)成立市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李如水兼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二)市残联牵头,以乡镇、办事处及村委会、居委会为单位,对全市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全面详细掌握情况,弄清残疾人康复需求,安装康复器材,并提前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之后,全面铺开创建工作。

(三)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层层分解创建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单位,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参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逐一对照示范标准的各个项目进行自查,找出差距与不足,加以改进。在5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7月以后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原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基本职责。要自觉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原平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残工委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各乡镇政府、办事处亦要成立以行政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3、落实部门职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多方面多部门,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乡(镇)、街道,卫生、民政、财政、发改、教育、人事、城建、人口计生、宣传、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确定的职责分工,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自己份内的重要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要求,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构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目标考核。市政府将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残疾人整体工作的重点内容,列入对基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给全市示范创建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各部门职责

(一)市政府秘书处

1、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制度。

2、负责制定扶助全市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康复服务的优惠政策。

3、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二)市残联

负责协调督导整个“创建”活动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1、督促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制订康复计划。指导社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组织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80%,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2、协调辖区内卫生部门(市卫生局、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二院、安康医院等)进一步完善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贯彻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好省、市各项康复项目。

3、抓好社区康复协调员的配备工作,落实好康复工作经费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经费。

4、制订培训计划,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和部分残疾人家长进行相关康复技能培训。

5、完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设立全市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工作。督促社区康复协调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社区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指导社区组织辖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6、会同卫生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帮助社区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和康复普及读物。

(三)市发展和改革局

1、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年度公共卫生建设范畴。

2、积极争取有关发展残疾人事业政策的国家、省项目资金、设备器材支持。

3、合理规划,协调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四)市卫生局

1、协助、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康复室,指定专业康复指导人员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积极设置、指导、管理残疾人康复家庭病房。

2、负责残疾筛查、诊断,组织社区康复协调员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残疾人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各类残疾人的状况。

3、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干预筛查、诊断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心理辅导。

4、做好康复知识普及,开展康复咨询活动,传授残疾人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督导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社区疑难残疾患者转介给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

(五)市民政局

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标准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指导协助社区居委会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社区康复站面积不少于30平米。

2、协调卫生部门,抓住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完善社区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

(六)市财政局

1、负责对市残联申请的康复设备、器材、康复中心(站、室、点)改造,康复员补贴、康复人员培训等“创建”活动经费进行审批。

2、按辖区人口每人0.5元标准预算并拨付康复经费,确保培育活动康复经费的足额落实。

(七)市教育局

1、成立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2、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工作。

3、配合相关方面,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八)市人事局

负责人力资源临时的合理流动、配置,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方面,保障全市创建活动开展的需要。

(九)市建设局

1、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设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要严格执行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关于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26号)等有关强制性标准中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设置和完善无障碍标志,把好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及工程验收关。

2、把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统筹规划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建设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残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标[2003]38号),在审查规划时,应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提出的无障碍要求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市委宣传部

1.做好社区康复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2.将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内容。

(十一)市人口计生局

依托自身资源,发挥基层网络优势,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做好病残儿童鉴定,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十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各乡镇、街道为本辖区创建活动工作的主体,要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乡(镇)、街道工作领导小组,由小组长与辖区内村、居委会签订责任状,按照示范县(市)标准,逐条逐项做好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两级创建活动的落实工作。

2、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把创建活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目标考核,统筹安排,发挥整体优势,确立专人分管牵头,明确工作职责。

3、制定本辖区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康复站(室)的建设计划,确定残疾人家庭康复的重点对象。指导社区制定康复工作计划、各项有关制度等。

4、做好康复需求的调查,对重点康复站(室)进行改造,提出康复需求计划,支持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和落实,完成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交给的“创建”活动中的其它任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争创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经费落实

(一)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创建”活动经费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按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适当安排社区康复经费。

八、达标体系

残疾人各类康复率达到以下标准:

(一)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率90%。

(二)聋儿语训率90%。

(三)肢体残疾人功能训练率90%。

(四)缺下肢者假肢装配率70%。

(五)精神病患者监护率90%。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5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0__年在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带领支部全体成员精心策划、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自己认真学习了各级领导讲话、先进模范事迹、警示教育等,对自身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制定整改方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了四个目标要求,党性观念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__年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的最后一年。一年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一)、残疾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区、街残联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助计划,持续不断地开展“帮、包、带、扶”救助扶助残疾人。全区城乡542名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人数比上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实现了应保尽保。

助残日期间,全区共走访生活特困及有成绩残疾人家庭140余户,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省长张文岳到我区残疾人许开颜家进行了走访慰问,对我区残疾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自力、自强、共奔小康信心。

(二)、残疾人各类康复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1、实施光明行动全年组织400余人进行了白内障术前医学筛查,对14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效果良好,得以重见光明。

2、实施精神病防治与康复,对全区2160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的档案、卡册,全年对6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投药康复。

3、全年为2名聋儿配备了助听器;为6名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视器;为9名肢残人安装假肢;为11名重度残疾人捐赠轮椅;为10名弱智儿童及家长进行康复培训;为全区各类残疾人配备用品用具41件,价值1万余元;为新工街道盘化社区配备康复器材一套,价值1万5千元;街道、社区及其卫生医疗服务站从“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要求出发,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全年康复服务达1000余人次。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健康发展

1、全年共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56名(其中集中就业10人,分散就业10人,个体就业36人)。家电维修、裁剪、按摩、电脑等职业技能培训40人。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全年共年审企业1509家,占企业总数75以上,完成征收保障金123万元。

三、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

区委、区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关注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工作生活及要求,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

1、3月3日,开展“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为主题第六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共张帖宣传画100余本,同时组织社区卫生医疗医务工作者深入住户,积极为老年人防聋送知识办实事。

2、5月15日开展第十五个法定“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共展出图板20余块,横幅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本,宣传单5000余份,义务修鞋40余双,免费按摩50余人次,并设法律咨询台。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中,全区共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达3900余人次。助残日前夕,副区长、区残工委主任刘志伟、区残联及各街道主要领导分别对曹丽华、郭彦林等35户就业典型和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走访。增强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信心。

3、在残疾人以及法律援助工作中,作为部门一把手,能够和同志们一道对来信来访案件进行积极主动细致调查,耐心答疑,全心全意为残疾人着想,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尽最大努力做到让残疾人满意。

四、残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区、街残联干部队

伍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其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求真务实意识得以较大提升,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与落实,基层工作更加活跃,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全区又有8个社区获得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主理政务,科学理政务的能力和水平仍待提高;

2、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3、组织区各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开展不够积极。

四、20__年基本工作思路

20__年是实施国家及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开局之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城区”这一目标,从残疾人工作实际出发,具体做好如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1、认真抓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扶贫帮困两个重点;

2、抓住残疾人劳动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关键,抓实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和法律维权建设两个保障;

街道社区残联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促进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相同步,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发和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各级康复服务机构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提供工作平台,形成运作格局,为我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夯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同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残疾人高层次、多样性的康复需求。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提供基础服务与实施重点工程相结合。通过社区与家庭康复,提供基础性康复服务。通过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努力扩大康复服务面,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拓展康复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新需求。

三、工作目标

通过挖掘和利用康复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管理模式、经济实用的康复技术、科学有效的评估系统,建立起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广大残疾人在基层直接享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工作得到稳定持续发展。

四、工作内容

康复通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疗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心理的和其他措施,对残疾人进行治疗、辅助、训练、辅导,来补偿、提高或者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以消除或减轻残疾造成的结果,从而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

康复内容包括重点康复和基础康复两大方面。

重点康复内容:指上级残联计划下达的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聋儿康复、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用品用具供应、麻风畸残康复、补碘宣传、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康复任务。

基础康复内容: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

(一)康复服务。

1、康复医疗服务。主要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主要包括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代购、租赁、出借、使用指导等服务。

6、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康复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

(二)康复训练。

重点开展肢体残疾、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

1、肢体康复训练对象为偏瘫、截瘫、截肢、儿麻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2、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残疾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和生活活动四个方面。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由服务性指标和支持性指标组成[分解指标详见街道(乡镇)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考核表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考核表。

(一)服务性指标:

1、基础康复服务指标:辖区内占残疾人总数6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

2、重点康复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五”康复任务指标。

(二)支持性指标:

1、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安排康复服务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3、制定优惠政策,把特困残疾人康复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4、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镇乡)卫生院普及开展基础康复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6、对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及志愿者开展基础康复知识培训。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建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市及县(市)、区成立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在街道(镇乡)建立“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

2、制订试点工作方案。市、县两级残联与所在街道(镇乡)一起,共同商讨、制订试点工作方案;拟定工作计划、制度和职责等。

3、召开试点街道(镇乡)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4、配置人员、场地。

(1)街道(镇乡)配备1名专(兼)职管理员和1名专(兼)职康复指导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有专(兼)职康复员。

(2)街道(镇乡)要有不小于15平方米工作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

(3)街道(镇乡)配置不小于30平方米的训练服务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一般设在街道(镇乡)卫生院,统一挂“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牌子。

(4)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配置不小于20平方米的训练服务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一般设在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统一挂“残疾人康复站”牌子。

(二)实施阶段

1、建立完善社会化康复训练与服务体系。

(1)组织管理网络。

街道(镇乡)建立或调整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教育、财政、计生、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基层康复站,组织康复对象开展康复训练,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

社区(村)建立或调整康复领导小组,由社区(村)主任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志愿者、残疾人及其亲友代表组成。主要职能负责社区康复的具体工作和康复计划的实施。

(2)技术指导网络。

街道(镇乡)以卫生院为依托,设立康复服务组,组长由卫生院分管院长或受过比较系统训练的康复训练的医务人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社区(村)的康复工作进行管理、指导。

社区(村)以社区(村)卫生室(站)为依托,设若干个康复员,康复员由社区(村)卫生室(站)医生、志愿者担任。负责指导帮助本社区(村)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3)训练与服务网络。

建立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站为骨干、康复服务指导机构为依靠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

各级政府应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工作议程,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层力量,依托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城乡基层组织网、残疾人组织、福利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立各类社区康复站。

街道(镇乡)设立康复服务站。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状况调查和康复需求调查,纳入当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提出康复建议,落实安排,做好康复训练、咨询转介等工作。或依托街道(镇乡)服务中心和医疗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训练与服务。

社区(村)建立康复服务组,由社区(村)主任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志愿者、残疾人及其亲友组成。充分发挥社区(村)服务中心,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2、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1)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基础的康复训练常识以及康复训练与服务用表的填写、使用说明等。

(2)康复指导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并使其掌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应用等知识。

(3)基层康复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传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的方法及如何规范填写表卡等。

3、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要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等形式,对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活动的意义、内容及康复需求调查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积极参加的社会康复氛围。

4、调查摸底、建档立卡。

抽调人员,组织精干的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调查组,根据调查的项目,对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家庭的康复需求及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调查,并建档立卡。

5、筛选康复需求人员,确定康复训练对象。

根据调查掌握的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按照需求确定训练、服务项目和措施。

6、配置康复器材。

根据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项目,科学合理地配置康复器材。

7、提供训练与服务。

(1)对筛选的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功能评估,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做好康复训练档案的记录。

(2)对掌握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转介咨询的康复服务,做好康复服务的记录。

(3)对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供优惠周到的服务。

(4)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由于经济等因素不能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但需要康复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提供优惠或无偿的服务,使社区内有各类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重点康复和基础康复服务。

(三)总结经验,示范推广阶段

为便于试点工作的推开,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对试点工作的基本做法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对照试点要求,分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力求做到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召开现场交流会,以点带面,推广试点经验。

七、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切实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工作内容之中,经常研究和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残疾预防

在经常性宣传的基础上,要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特定时机,开展特定专题的重点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残疾预防意识,自觉接受针对出生缺陷、地方病、麻风病、药物中毒、意外伤害等致残因素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残疾发生率。各类医疗康复机构、康复基地及卫生院(卫生站)的康复专业人员,在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康复服务时,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宣传教育,传授康复方法,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积极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预防残疾程度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