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见闻作文范例6篇

五一见闻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1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伴随着和煦的阳光,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不知不觉已悄然而至。想必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你早已经按耐不住了吧!那么为何不趁着这轻松的假日时光到外面散散心呢?相信“五一”劳动节美好的气氛必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起“五一”劳动节最大的特点,便是街道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了!那些商品小到精美挂件,大到家用电器,真可谓是一应俱全啊!许多有名的大商店都纷纭打出了“‘五一’节日大酬宾”、“欢庆‘五一’,商品一律五折”、“节日商品大甩卖”*等十分诱人的广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商店搞酬宾,小地摊也不甘落后。要论排场,小地摊显然是比不过大商店了,但是商品的价钱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摊都打出了“买一增一”、“低价出售”的广告。虽然卖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却十分美观。单凭这一点,那些小商品已经很受游客们的青睐了,再加上实惠的价钱,又给那些普通的工薪阶层提供了不少便利之处,这就是使得普通的小地摊能在节日的盛会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除了商品上的不同种类外,参加经营的人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外地来的打工者、有本地的固定商家、有在校的大学生、还有每天都在固定岗位上的“上班族”……作文金谷园这里就充分证明了人们的精营意识和经营理念正在逐渐提高。看看街道上拥挤的人群,才发现买的人要比卖的人多。这其中,有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时尚前卫的都市青年、还有天真活泼的儿童……

瞧,人们精心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不时拿起一件来向商家询问价

钱。看着那些买到自己爱好的物品而眉开眼笑的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再看看那些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偿的人,我又莫名其妙地为他们感到可惜。放眼望去,大街上哪个人的手中不是大包小包的?这不正阐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吗?

五月一日——热闹非凡的一天!仿佛那娇艳美丽的花儿是为今天而开,仿佛那暖融融的春风是为今天而吹,仿佛那迎风招展的彩旗是为今天而飘……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好似事先约好了似的,共同欢聚在五月一日这天!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2

平时因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好好放松,难得今天有这个机会。人人都说,大海的胸襟是宽广的,胸怀是坦荡的,人如果 “有了不顺心的事”就到 海 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大海可以包容一切,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我到了海边,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所有烦恼顷刻之间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妈妈不吃,妈妈不饿,你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忽然一把嫩稚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原来是一个天真无邪,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正在跟她的妈妈说话。我放眼望去,只见她们点了很少的食品。那个小孩的妈妈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吃的是那么香,妈妈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笑容,看上去比自己吃了还高兴,还满足。过了一会儿,孩子吃饱了,餐桌上残留下孩子丢下还没有吃完的东西,孩子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饭渣。

“妈妈,咱们走吧。”

“等一会儿”妈妈拾起孩子吃剩的东西,仔细地啃了起来。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3

在“五一”放假之前,我就与爸爸妈妈商量,“五一”放长假,由爸爸开车,去上海、苏州、杭州一带逛逛,去上海浦东的杨浦、东浦大桥、东方明珠、“APPEC”会址等地方看一看,领略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新变化;去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地方参观参观,接受一下现代革命史的教育;去苏州的虎丘、西湖等风景区逛一逛,饱览一下祖国江南一带的自然秀美风光;去寒山寺、苏州园林走一走,感受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意境······这样,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解除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可是,不巧得很,爸爸“五一”期间因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外出,无奈,原先的计划“被彻底地打破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母女相互做伴了。我因为“心烦”,七点多钟,已是太阳高照,光芒四射,我才懒懒地穿好了衣服,吃好饭,在妈妈的反复“鼓动”下,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烟台山。

人人都说,大海的胸襟是宽广的,胸怀是坦荡的,人如果当“心烦,有了不顺心的事”就到海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大海可以包容一切,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我们到了海边,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顿时觉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先前的烦恼顷刻之间被冲刷地一干二净。

海边的环海路好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缠绕着整个海岸线,环海路虽然较以前扩宽了许多,但依然是挤满了熙熙攘攘、三五成群、成双成对的人群,路边树木吐绿,花草争荣,让人赏心悦目,好一派节日的欢庆景象。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鸥飞舞、帆舟穿梭、碧波荡漾的改制的海边真是美极了!

海边金黄色的沙滩,远远望去仿佛铺了一地闪闪发光的金子,走在上面松软软的,非常舒服。我和妈妈拉着手唱着小曲悠闲地走在海边软棉棉的沙滩上,闻着海边那诱人的轻轻的海腥味和那清鲜的空气,心里感觉开阔敞亮了许多。

放眼遥望大海,一望无际,仿佛水天相连。在上面时常会飞舞着一些雪白色的、浅灰色的海鸥,还漂浮着像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湿润的凉风在海面轻轻地吹过,海面上掀起一个个上下翻滚的大大小小的浪头,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一行行正在展翅飞翔的白鹭;又如千万匹脱绳狂奔的烈马;似无数条正在怒吼狂叫的张牙舞爪的蛟龙“哗哗哗”地扑向岸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层叠过一层的浪头,远远望去,就像绽开千万朵洁白晶莹的白花。

海面上有几艘快艇,闪电般的在海面上往返地穿梭着,船的身上被划出的浪花飞溅四射,看上去好惊险、好刺激。听妈妈讲,他们是到崆峒岛观光的。崆峒岛离烟台山只有几海里,崆峒岛内树木枝繁叶茂、花草争荣、鸟语花香,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岛屿公园”;渔民淳朴善良、粗犷奔放、热情好客,在岛内竖杆垂钓,吊上来的鱼虾,就地下锅,原汁原味、新鲜可口,朋友相聚,别有一番风趣。特别是崆峒岛的附近还有数个无人居住的小岛,有些岛远远看去,有的像海龟、有的岛像天鹅、有的像卧佛、有的像······这些小岛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美丽的传说呢!

岸边的石登上坐着悠闲的人们有的在闲谈说笑,谈的有滋有味。公路旁还有一些卖菠萝串的在叫卖,叫卖声随处可闻,海边还有几个搞清洁的清洁工,他们拿着大扫帚把海边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想,如果人们从此都像这样爱护、保护环境,我们居住的烟台市回更美丽,也会成为人类最适合居住的绿色家园。我站在海边傻傻地看着波浪起伏地大海,我已被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周围迷人的景色给陶醉了、吸引了,我已爱上了这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已是对它恋恋不舍,仿佛有了依恋之情。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肚子里的肠胃也已正在大闹“五脏庙”了!真是“美景可餐”,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观看之中,竟然把吃饭这样重要的“事情”都给忘记了。但到哪去吃呢?又是一个难题!我突然想起了“迪迪汉堡”,在我上学的时候,因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而无法去享受“迪迪汉堡”的滋味,几次一想起那诱人的香味,就谗得流口水。我让妈妈领我去吃,妈妈同意了,于是,我们搭车来到了“迪迪汉堡”的大门口。

我和妈妈点了许多自己喜爱的食品,如:薯条、冷饮、醒目、果味饮料、汉堡套餐等等。我和妈妈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开始品尝我们的“美味午餐”。“妈妈你吃呀!你看这个鸡腿,多么好吃呀!”

“妈妈不吃,妈妈不饿,你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忽然一个嫩稚的童音在我的耳边响起,于是,我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跟她的妈妈说话。顿时好奇心触动了我,我仔细望去,只见她们点了看上去有比我们少一些的食品,有鸡腿、牛柳汉堡,可乐、薯条。那个小孩的妈妈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吃的是那么香,那么带劲,妈妈我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笑容,看上去比自己吃了还高兴,还满足。过了一会儿,孩子吃饱了,餐桌上残留下了孩子丢下还没有吃完的鸡腿和薯条······孩子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饭渣,“妈妈,咱们走吧。”“等一会儿。”妈妈拾起孩子吃剩下的鸡腿,有仔细地啃了起来,,“妈妈,您不是不饿吗?”,孩子操着童真无暇的声音问道,“这孩子,这么贵的东西,丢掉多可惜呀”,话语中似乎带着几份自卑和无奈,而后,又用眼的余光迅速扫了一下餐桌四周的人们,脸“唰”地一下红了。看到这情景,我的心“咚”地被震了一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位母亲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宁可自己挨饿呀!我被那位母亲的“爱子”精神感动了。

是啊,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爱子”是她们的本能,宁可自己受罪,也尽可能地给孩子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母亲对待孩子,永远是无私的、真诚的、甘愿奉献、不图回报,看到此景,我现在终于理解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妈妈看我有点发呆,便叫醒了我,此时,我的脸庞已在不自觉中流出了激动和感动的泪花。吃完饭,我和妈妈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这件事。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4

盼啊!盼啊!“五。一”终于到了,大家都利用假期到各处游玩,我也回到了奶奶家。我又尖刀了想念的爷爷、奶奶,看到了我那些可爱的小羊,还看到了绿树、青山,自然风景很优美,不比千山差。可是,也有令人烦恼的事。

“五。一”那天,我从市内刚到奶奶家,便听说村子里的一位老奶奶去世了。不久,就听见有人拿着大喇叭又是说话,又是放音乐。大喇叭放出的声音的内容可不少,有喊:大家来吃饭的,有的在唱流行歌曲,有时放哀乐等等。弄得我们白天头痛,晚上睡不找觉。这样一直持续了三天。

这种声音可真厉害呀!即使关好门窗,它也能钻进来,在你的耳朵里“嗡嗡嗡”不听的叫着。本来儿女孝敬老人是应该的,可是大办丧事实在让别人受不了。妈妈说着是陋习,是迷信、落后、不文明的表现。村子里的大喇叭也来凑热闹:广播着一些公事。除了这些,还有用小喇叭吆喝卖菜的,一会儿喊:卖茄子、芸豆啦,一会儿又喊:便宜、便宜啦!宁静的村子再也不像从前了,唉!真不知道谁来管一管。

听奶奶说:从前的村子山清水秀,宁静安详。可现在,绿水变成了“红”水,蓝天变成了“红天”,这都是因为人们为了挣钱提炼铁矿粉造成的。村子富裕了,可环境却越来越差了,难道富裕的生活就必须牺牲环境吗?

谁能还我蓝天碧水?还我安宁、平静?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5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举十知九]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未知万一] 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铄古切今] 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管窥筐举]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入圣超凡]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超凡入圣]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孤陋寡闻]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寡闻少见]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寡见少闻]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博而不精]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悔读南华]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寡见鲜闻]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金玉满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入室昇堂] 比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同“入室升堂”。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良贾深藏] 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亦作“良贾深藏若虚”。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腹饱万言] 指学识渊博。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博识多通]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束教管闻] 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自视甚高]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达士通人]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汪洋浩博]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区闻陬见] 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学疏才浅]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同“学浅才疏”。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博闻多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直谅多闻] 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实至名归]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五一见闻作文范文6

关键词:“走转改”;党报;业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36-02

一、“走转改”活动溯源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走转改”是新闻战线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2011年8月9日,、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新闻战线要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为了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五部门的视频会议精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省委(直辖市)机关报(台),各级地方机关报(台),都迅速开展新闻战线上的“走转改”活动。平面媒体中如人民日报开辟“走基层?蹲点调研”“ 走基层?一线见闻”专栏,陕西日报开辟“深入开展‘三问三解’”专栏,西安日报开辟“三问三解?转作风?解决难题惠民生”“我走基层”等专栏;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开展“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新春走基层?蹲点日记”等专题。《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第一大报,研究此报在“走转改”活动的新闻报道可以管窥全国中央级媒体,《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分别作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媒体的代表。分析这三份报纸在此次“走转改”活动中的新闻报道,试图探索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举措。

二、《人民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新闻报道

《人民日报》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开辟了多种不同名称的专栏,“走基层?蹲点调研”、“走基层?文化听潮”、“走基层?春耕一线”、“走基层?一线见闻”等,专栏多集中编排在报纸的第一版或第五版(如下表所示)位置显著。

类型 A1 A5

正面 2012-03-25走基层?春耕一线 “三跑”坡地变“三保”梯田 3.27走基层?蹲点调研 兰考“焦裕禄精神”还在生长

走基层?一线见闻 干部驻村 农民受益

走基层?春耕一线 吉林?检修农机备春耕

正面 2012-03-21走基层?春耕一线 再给庄稼“加

把油” 3.26各地党员干部下基层 到群众中去 拜人民为师

发扬新闻工作者优良传统——记“走转改”报告团全国宣讲活动

正面 2012-03-20走基层?春耕一线 这里的春耕不

一样 3.23走基层?文化听潮 小山村走出艺术团

走基层?一线见闻 甘肃民勤?——植梭治沙 农民增收

走基层?春耕一线 农机服务 农户省心

正面 3.22走基层?一线见闻 文体广场热了乡村面貌

走基层?春耕一线 春日好种田

正面 3.21走基层?一线见闻“劳模工作室”照亮一大片

走基层?春耕一线 服务田间保春灌

正面 3.19走基层?春耕一线 抓住农时种瓜菜

走基层?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冒雨夜访广西大新县——山村夜话

正面 3.16走基层?一线见闻 五保户住新房

问题揭示 2011-11-21走基层?蹲点调研 今冬还有人挨冻吗

正面 2011-10-12日走基层?蹲点调研公交人那些忙碌的身影

问题

揭示

2011年8月26日 走基层?蹲点调研 挂号难 难在哪

(一)从内容上看

《人民日报》在“走转改”中的新闻报道中,最初是正面表扬和揭示性报道二者兼有,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大约自2012年初开始,新闻报道则多属于口号式或正面歌颂类的内容,往往给人一种“主题先行”的感觉,版面内容平衡失当,读者阅之十分乏味,有一种被人“洗脑”的感觉。前者如2011年11月21日“走基层?蹲点调研之今冬还有人挨冻吗?”既是对哈尔滨近年发生多起供热管线爆裂事故问题的揭示也是对人生的关怀。后者如2012年3月27“走基层?一线见闻 干部驻村 农民受益”属于正面歌颂式,3月26日“各地党员干部下基层 到群众中去 拜人民为师”则是纯粹的喊口号。

(二)从版面图片看

《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中所使用的图片较少且多是黑白图片,有些图片看不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如3月22日“走基层?春耕一线之春日好种田”所配的图片似乎只是简单重复文字新闻的内容。

(三)从标题看

《人民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新闻标题非常严肃、呆板,不够吸引人(这一点可以从上图看出),新闻报道的正文也是充斥着数字和乏味的会议语言。当然也有少数新闻报道较好,如“2011年8月26日 走基层?蹲点调研之挂 号难 难在哪?”采用疑问式的标题,正因抓住了“看病挂号难”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并对其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读者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