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范例6篇

旅游景点规划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1

关键词:海南;主题公园;旅游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海南主题公园旅游发展现状

1.1 海南主题公园概况

海南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主题公园发展相对滞后。上世纪90年代末,海南开始多种类型的主题公园建设尝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随着海南旅游业发展,海南主题公园又开始新一轮的蕴育,如:海南文昌航天主题公园、海口火山口主题公园、陵水黎安主题公园群、海棠湾海洋公园和影视基地(规划中预留用地)等,海南主题公园建设有望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1.2 海南主题公园的分布情况及经营状况

海南的主题公园数量众多,按主题分可以分为游乐场、佛教文化、热带植物园及民族文化、海洋、热带雨林等类型的主题公园,分布于海南市及海南市周边的各个郊区(如表1)。从表1可以看到海南主题公园发展的趋势是由市区向各个郊区扩散,其分布是以市区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

表1 海南主题公园发展建设情况

1.3 海南主题公园的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海南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倍受海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步伐更是明显加快(见表2)。一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海南已建成了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度假休闲区等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档次较高的精品旅游景区、度假区,并启动了海棠湾、清水湾等一批大型国家度假休闲区的建设,形成了度假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夫旅游、会展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航空、铁路、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并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优质便捷的旅游配套服务。

表2 海南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二、海南主题公园旅游存在的问题

(1)主题公园建设起步晚,成功案例不多。整体上来说,海南主题公园建设开发建设起步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尝试性的开发主题公园,但大多效果不佳,知名度和吸引力不高。

(2)岛内人口偏少、市场有限。2007年,海南岛内总人口约84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为327万,人均消费水平低,岛内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因此主题公园市场定位只能以岛外旅游者为主,远离客源市场成为制约海南主题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海南主题公园建设必须同传统旅游良好的结合,充分利用传统旅游带来的客源。

(3)来防游客目的性仍然比较单一,主题公园还未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虽说海南是个旅游大省,但海南旅游的游客主要的旅游动机仍停留在传统旅游项目上,娱乐型旅游动机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4)区域主题公园竞争激烈。目前中国南部已布局一批主题公园,其中不乏很多产生较强吸引力和品牌效益的。先入为主的市场原则,让海南主题公园开发建设处于不利位置。

三、海南主题公园旅游规划及发展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海南省发展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3.1 合理规划布局,分批分步建设

海南主题公园处于还未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起步阶段,因此主题公园建设宜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特别是打开局面的主题公园的成败显得尤为关键。现阶段一方面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应考虑借助利用海南现有旅游产业积累的基础优势,前期的主题公园应选址于核心旅游线路上或重点旅游节点上,如东部旅游景区内(附近),同已有景区捆绑发展,连成一片,依靠现有旅游区景点的名气,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应有选择性的重点突破少数几个优势明显的主题,逐步巩固、完善。

3.2 加强与传统旅游产品的融合,实现项目建设与优美环境的有机结合

海南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了不少的精品旅游产品。海南发展主题公园产业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产业积累基础优势,实现让海南主题公园同传统旅游完美对接融合。一是主题文化上应结合海南旅游形象定位,突出海南自身特点;二是应将海南旅游优美景观环境作为主题公园建设本底图案,因地制宜,实现主题公园与海南优美环境的有机结合。

3.3 项目设计要以主题为中心,项目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的理念

主题公园是一种为游客带来特定主题精神享受的游乐场所,因此要想使游客能够得到期望的精神享受,这就要求在主题公园的各种项目应要紧密围绕主题公园的主题来设计。

在项目规划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1)在项目布局设计上要设计合理的游园路线。一条合理游园路线的设计,不仅可以突出主题公园的特色所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游客能够到达每一个景点,享受到每一个主题项目所带来的快乐和兴奋。(2)在项目内容安排上要有体现设计理念。体验设计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体验性项目在未来必然取代观赏性项目而成为主题公园的主导项目。在很多传统观赏性项目中也完全可以融入体验设计元素来加强游客的参与感,最大限度激发游客的兴奋点和快乐点。

3.4 注重市场营销,形成海南主题公园营销品牌

海南虽然具有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等先天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开发建设起步晚,知名度和吸引力不高,岛内客源市场狭小等问题。这些发展劣势,需要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来破解。因此,海南主题公园的建设必须全方位、多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营销。在产品宣传上,各主题公园应实现同热带滨海度假目的地的海南省旅游形象相互辉映,打造海南主题公园“海岛、生态、休闲、时尚、欢乐”等特点;在市场定位上,海南主题公园应着重定位在向岛外游客延伸,应充分考虑来琼旅游者的特点和旅游动机,设计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在旅游线路设计上,应将新建的主题公园纳入到旅游线路中;在运营销售环节上,应充分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门票、餐饮、纪念品、以及其他服务等多重收益来源。

3.5 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实现经营性收入来源多元化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主要的经营性收入来自于门票,对主题公园其他衍生产品和服务开发力度不够,造成国内主题公园价格普遍偏高,往往导致游客偏少,重游率低,严重影响了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海南主题公园经营应采取以下方式:(1)合理制定门票价格。价格水平不宜过高,应贴近市场消费水平,可采用多层次票价,成人、儿童、老人、残疾人票价不同;节假日票价可上、下浮动;月、年票可适当优惠。(2)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和提高园内游乐设施与服务的种类和质量,实现主题外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延长游客驻园时间,增加公园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3.6 灵活策划与及时更新旅游项目

主题公园的项目策划不仅要体现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市场变化,能够在项目设置和更新、服务模式以及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上有所创新,而且在项目策划时要加强活动项目的可变换性。主题公园经营者可采取事件营销、文化节营销、新闻炒作、体验营销等综合性的营销模式,围绕其主题内容,灵活变换主题公园的项目活动。

参考文献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2

摘 要: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我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情况,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体系

一、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中,标准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便于行业监督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标准化。旅游业标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了食品、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要素,覆盖领域包括旅游饭店、景区、公共服务以及旅行社等,国内的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进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时,旅游景区是表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景区作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和促进旅游景区标准化,能够保障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现景区和旅游者的双赢。

二、推行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谈到旅游景区标准化,就不得不从标准化管理的来源说起。根据有关资料,标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于自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标准化管理,自工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升本得到明显降低。再将事业回归到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那么,就可以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这一渠道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例如,确立旅游景区服务等级形象,并依据标准建立系统的管理、评价、监控体系,以此来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旅游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旅游标准化利于旅游景区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通过提升服务和标准化来拓展市场,旅游行业才能从“价格竞争”逐布过渡到“品牌竞争”。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规范旅游行为,优化服务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更加与众不同。

3.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本世纪开始的头十年,我国就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和政策,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有关规定中着重的强调了要健全旅游业的标准体系,重点保障餐饮、食宿等旅游公共卫生质量,确保安全、卫生、绿色、低碳等标准。可见,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同决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应用现状

我国目前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等等。行业标准有:《旅游景区旅游者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等(详见下表)。

表 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上述的这些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不同的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对涉及旅游景区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景点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于各自所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对比旅游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其所在的等级水平,从而督促旅游景区(点)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是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制定的一项基本规划标准。该标准包括了旅游规划通则的使用范围、引用文件、基本的术语与定义、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程序、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的评审、报批和修编等内容。该标准为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是当前旅游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指南。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3

关键字: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时空形态格局

Withfocusonthecreation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discipline,thetrilismoftourismplanningisestablished.

Basedonthepracticeorientation,conceptformation,disciplinecon2structionandprofessionaleducation,etc.,thecharacterizing,posi2tioning,formingandorienting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aredemonstrated.

Keywords:tourismplanning;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at2ternsoftimeandspaces

“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其动因来自4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同时,除了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这三个层面的三元及其分别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实质。

1、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

如同传统的旅游规划,现代旅游规划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笔者认为,现代旅游规划自始至终都应以此为核心和最终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需求看,笔者认为,其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需求;(2)景观时空层面,基于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划,包括区域、总体、景区、景点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布局、设计,即关于景观时空布局的规划需求;(3)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生态环境大地景观的规划需求。这些构成了旅游规划需求的三元。与需求对应,现代旅游规划的内容同样包含三元:(1)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2)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3)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简而言之,旅游、景观、生态,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素(刘滨谊,2001)。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的规划,并以这三元作为基本侧重。“旅游”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游客行为心理与项目经营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的规划,又称风景园林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项目、游客活动、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生态”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区、旅游地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旅游开发建设而引起的进行识别、分析、保护规划。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旅游地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旅游地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而已。纵览全球旅游规划的实例,任何一个具有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也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笔者提出现代旅游规划三元论,首先,源于旅游与景观规划实践的切身体会和理论思考(刘滨谊,1999a),其次,源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系列理论研究(刘滨谊,1999b),再次,分析旅游规划本身,笔者发现旅游规划在层面、重点、阶段、支撑专业等方面都具有三元的特征:

①旅游规划的三个层面:区域—景区—景点;

②旅游规划的三个重点: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

③旅游规划的三个阶段:发展规划(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详细规划(阶段3);

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

⑤支撑学科领域: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

根据旅游规划三元论,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旅游规划倾向和流派中,我们可以辨别出三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流派:(1)以旅游策划为核心,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游憩流派;(2)以景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重在空间规划布局与景点设计的景观流派;(3)以旅游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利用为核心,重在自然生态的生态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旅游规划,提出旅游三元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旅游规划的定向问题,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发展方向。

2、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

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其形成与现代旅游管理和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观念的转变有关。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今后5~10年期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这四方面都需要形成结构性的体系,,作为这种体系的雏形———现代旅游规划的观念正在形成。

中国的旅游规划,尽管在过去20年中,依附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相邻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已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就现代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规划意义而言,这一学科领域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姑且称之为“生成期”,正在经历着最为关键的结构确立、反馈调整、转变重组。学术方面,一是受到中国旅游界、风景园林界、建筑规划界的影响,二是受到国际旅游学科专业的推动;社会实践方面,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该学科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鱼目混珠、外行多于内行的状况,导致该专业实践成果缺乏原创、“克隆”国内外旅游景观实例成风,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首先需要在学科专业上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是解决生成期该学科专业“定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种观念的形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原管科关注重点的转移和范围的扩展:从后期管理运营转移到先期开发建设,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专业;二是指随之而来的学科核心的转变:从以项目策划为核心的旅游规划转移到以包括项目策划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以旅游规划三元素为核心的综合旅游规划。对于旅游界,这种新观念已经具备客观条件基础,这就是近年迅速扩展的旅游规划市场需求及其工程实践。与过去20年的实践相比,旅游规划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规划中,旅游发展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规划;又如:近年兴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这些项目都在不同规模层面上与旅游规划相互交织。此外,随着国外高水平旅游规划实践的介入和国内旅游规划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旅游规划的操作方式,学科领域新观念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操作已开始深入人心而势在必行。

这一新观念形成的主观条件是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倡导、宣传、开拓。诚然,时至今日,在专业内容侧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对此,笔者呼吁,关键需要就以下3方面学科领域基本原则达成共识:①学科领域核心:广义的旅游—景观—生态;②学科领域根基:旅游学、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③与近邻专业的关系:该专业是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学科领域新观念的确立,这是解决中国旅游规划定性的关键。

3、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支撑专业

当今中国旅游规划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旅游规划界由旅游经营为导向的规划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三大类专业共创旅游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就发展趋势而论,这三大专业正在构成现代旅游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支撑专业。对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其核心就是这三元的综合。一元是艺术,即以景观环境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一元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植物的综合运用、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建筑、规划、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经营投资回报效益等问题,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在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派生。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从与这三元相对应的来看,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左右;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多所。尽管迄今中国还没有“旅游规划”这一学科专业名称,这些院校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专业名称各异,或是一级学科、或是专业、或是某一专业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备了培养从事旅游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从与这三元素相对应的规划设计院所来看,国内已存在风景园林类、环境艺术类、旅游规划类三类规划设计院所,其工程实践的都与旅游规划有关。

从学科领域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包含这三大方面。从专业操作过程看,环境艺术以“设计”为全过程,风景园林以先期“规划”、后期“设计”为全过程,游憩娱乐以项目选取、游人活动组织管理的先期“策划”和旅游景区运营的后期“管理”为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这三个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

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观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支撑专业的增加、实践过程的完善、实践领域的扩展,这是当代任何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的必备条件。对于现代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国内3个专业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主的局面已经造成了学科发展上的混乱。应当改目前这种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的“三位一体”。对此,对于这一学科专业的整合“定位”,基于数十年的积累和未来将要发挥的作用,中国旅游界和国家旅游局理应为主,担起重任。

4、旅游规划专业教育的结构

要使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①面向学科发展,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需要,为国家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旅游开发市场需求,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已运转若干年,为中国旅游规划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第二层次也已开始运转,随着近5年专业教育的发展,第一层次正在走上正轨。专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完善,将为旅游规划学科领域未来的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三个层次教育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当为基础。但是,目前这个基础还相当薄弱。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科)本科专业的取消,原来独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降级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中的一个方向,在轰轰烈烈、日渐上升的旅游规划事业表象的背后,教授讲师们已感受到了由于这两方面所造成的学科专业危机: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奇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断源,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需要一个专业教育上的“革新”、“强化”:一方面,争取恢复原风景园林工科本科和硕士点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强化“旅游规划设计”本科、硕士、博士这一专业方向的独立专业教育,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国社会的旅游规划业需求孕育着新型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除了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园林规划(工科)、环境艺术(文科)、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理科)专业的兴起,一批近邻、边缘学科专业的实质性介入也大大扩展了旅游规划专业的知识范围:建筑学科、地理学科、机与信息学科等。旅游规划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扩展转变的需求。对于这种转变,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开设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同时,更要引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现代旅游规划师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把三大专业及其近邻边缘学科知识都浓缩于一身,在四五年内,他应当如何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呢?

笔者认为,可以把知识获取的渠道方式分解为三种:一是通过看书、听讲座、思考学到的,比如管理学、游憩行为等;二是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观规划设计;三是并非靠学校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大不一样。与一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相比,旅游规划方向的学生培养所要求的这三个方面的比重需要一个大的调整,根据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于4年制(或5年制)旅游规划专业方向的教学,笔者认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为好。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旅游规划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旅游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学科专业的“定型”。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4

关键字:县市旅游规划艺术性科学性

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县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县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县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

县市旅游规划作为县市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而存在。虽然与县市规划一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法律性,但其内容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点)在县市中的布局(有的规划还包括了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规划内容),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县市的游览或观光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由于这种背景下的县市旅游规划主要依托在县市规划之中,它的完成单位基本上是城建规划设计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多为城市规划出身,鉴于其学科背景,对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规划人员依照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交通、生产、游憩)来进行空间布局,而游憩不完全等同于旅游,范围比较小,因此,把县市旅游规划做成“游览规划”是合乎常理的。

不过,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县市规划,如果县市旅游规划包括过多的不可预测的旅游经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县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这也是事过其需。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是好的县市旅游规划应当贯穿的一个基本原则。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划科学”也是要掌握的第一要务。但是,作为甲方的县市政府和作为乙方的规划编制单位虽然在大的目标上总体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上往往产生矛盾,特别是在环境、资源、土地、文物等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往往有很深的“鸿沟”。这个时候,规划编制单位就必须在对资源的分析评价与对它的提升处理的基础上坚持本源价值,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来消除认识上的差距,力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说服甲方,坚持科学,避免损失。另外,我们经常谈到的规划的“前瞻性”应当包含在“科学性”这一范围之内。

科学性是一名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那艺术性则是来自规划人员通过对当地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的本色了解后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体现。艺术性在县市旅游规划中主要体现在对县域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与整体布局上。整体布局大到对景点、景区的分类组合并分区;小到对观景点,游客接待中心的选址定位。如今有些地区的旅游规划盲目开发景点,决然不顾景点是否有旅价值,强行开发“无中生有”。这种做法显是不可取的。

一、县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目的地规划。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客源地进行的规划。这其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县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县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第二,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游、行、吃、住、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县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2、目的性规划。县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县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阿克陶县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在最近两年内,在一级客源市场完成阿克陶“三山四水一核心”最佳休闲旅游板块形象的建立。形成阿克陶旅游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局面,形成“四大片区、点、线、面”的有序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的旅游空间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阿克陶整体发展形象,加快阿克陶经济建设的步伐。

3、目标性规划。县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虽然诸多县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是太教条,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当一个县的旅游资源达到其最高承受力时,由于游人过多,游客将会对旅游景点产生厌烦感。这是没有考虑现实中存在着“自疏”效应的结果。所以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有战略上的,即县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又要有战术的,即设定发展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要合理―既要与规划举措相适应(光有目标没有投入,指标的完成是无源之水);又要与县市的承载力相适应。对中国县市的调查显示,住宿等配套设施往往会成为这个县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

总而言之,县市旅游规划是以特定的经济区域的县市作为对象而编制的,有关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县市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细化和落实,是旅游业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规划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旅游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二、县市旅游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县市旅游规划把县市作为规划对象,县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县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县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县市的个性化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

1、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游赏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保证县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城市近郊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列入县市旅游规划的范围。至于郊区的范围有多大,要视需要而定。

2、县市旅游基础设施的落实越来越成为县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县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县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3、要注重县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县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县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县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中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把县市景观建筑、广场、中心和分中心、县市标志性地段、县市雕塑、县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建设新的旅游景点的投入要远比利用原先建筑要节省费用和土地;而且可以提升县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4、要对县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县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县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县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县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县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特克斯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界定这个县市的建筑风貌,体现寺观园林之美的风韵,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白墙灰瓦为基本色调。而浙江湖州提出的“亲山、望水、见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县市魅力的重要途径。县市旅游规划对县市风貌和格局的忽视,显然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县市旅游设施既要体现这个县市的文化个性,以展现和表征县市的活性。例如饭店的大堂和外立面,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县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县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三、结束语

老龄化、休假时间延长、生活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自驾车增多、城市化、国际化等将是未来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3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全方位拓展为旅游规划水平和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立足世界眼光,着眼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打造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等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精心培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努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度假、温泉养生为特色的高端旅游,加快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商贸工业旅游、会展节庆旅游,引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度假、温泉养生、乡村民俗、历史文化、商贸工业、会展节庆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到年,全市新增5处国家3A级以上景区、5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处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到年,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1.6%。

二、主要措施

(一)在旅游产业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立科学规划体系。积极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紧紧抓住市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的重要机遇,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实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东部以湾旅游会展为中心、东北部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为中心、西部以河流域生态农业为中心的片区详规,编制温泉度假、度假、乡村民俗、历史文化以及海上旅游、旅游交通体系等一批专项旅游规划,规范管理沙滩、湿地、山林等旅游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旅游片区和景区(点)详规及专业规划相衔接的旅游规划体系,促进旅游大项目和旅游业态合理布局,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

二是建立旅游规划会审和监督机制。对旅游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市旅游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建、发改等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保障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编制全市其他各类专业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征求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要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调整要与旅游规划相衔接。

(二)在旅游开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理顺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支持有条件的景区(点)加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和社会资本公平参与发展旅游产业。

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引进建设。由发改部门会同旅游部门建立旅游重点项目库,协调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时应书面征求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有关建设程序报批。加快推进在建旅游大项目建成运营。策划包装推介现有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旅游大集团进行深度开发,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三)在旅游产品培育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积极发展特色旅游。立足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度假、温泉养生、乡村民俗、历史文化、商贸工业、会展节庆六大特色旅游,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集群。度假旅游:按照度假旅游规范标准和市场准入政策,高标准规划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度假酒店群,着力培育休闲度假产品集群,挖掘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配套发展海上观光、海岛旅游、海上运动等项目,形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温泉养生旅游:深入挖掘温泉养生文化,发挥老酒益寿、山海颐养、福地宜居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多样性的温泉养生体验产品,打造以保健养生、休闲度假、大型演艺为主的温泉养生高端度假旅游。乡村民俗旅游:依托东部湾和西部河,科学有序开发山、山、山等山林自然风光、景观和河沿岸农业风光,引导发展“开心农场”、休闲渔业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以乡村休闲、生态观光、民俗体验、运动健身、道教文化为主的多元化乡村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做好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挖掘古县衙、古卫、古城、庄园、文化、古村、港、七级武探花府等历史文化内涵,整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开发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商贸工业旅游:依托中国服装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按照国家标准打造旅游购物景区,建设老酒博物馆、妙府老酒文化长廊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展汽车、造船、即发针织等新的工业旅游示范点,规划建设购物街、老酒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发展以旅游购物、工业旅游产品展示为主的商贸工业旅游。会展节庆旅游:加快推进温泉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建设,尽快完成港中旅海泉湾演艺项目,承接国际大型高端会议,筹划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和祭海节、山柿子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以商务会议、展览展销、节庆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会展节庆旅游。

二是开发旅游商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积极支持和鼓励开发具有特色、方便游客携带的旅游商品,鼓励参加省内外旅游商品设计和评选活动。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商品专卖店,支持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培育地方优势品牌和部级品牌。三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温泉等优势资源,面向省内外市场,精心组织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线路。

(四)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国际标准,完善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公共服务、旅游导识等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旅游景区连接路网的规划建设,对连接旅游景区的道路,做到优先立项、优先开工和优先升级。要规划设立旅游交通专线,逐步改善通往景区点的公路、景区间的节点公路和景区内道路,城乡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在星级饭店、购物市场等旅游场所及旅游景区设立旅游停车站(点),停车站(点)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海上交通,科学规划海上旅游航线,进一步完善岛等海上旅游交通设施,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游艇码头。

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旅游信息、消费、咨询、投诉、营销、指挥调度等服务,提高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东部规划建设一处综合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各主要景区(点)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规范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行全市联网、信息共享,完善旅游咨讯、投诉等服务功能。整合相关资源,研究增加景区(点)票务、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支付功能的旅游一卡通。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移动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实时便利的旅游在线服务系统。各电信运营企业开通旅游咨询、投诉、散客公益短信服务业务。

三是完善旅游导识体系。整体规划建设旅游景区、交通道路、旅游酒店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交通指示牌、地图牌、导游地图灯箱、旅游公益广告牌等综合性旅游标识系统,在高速公路、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星级宾馆、A级以上景区、博物馆、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公共场所和城市道路及跨海大桥,设置中、英、日、韩四种文字标识和中英文双语道路指示牌,在全市城区出租车配备中英文导向图。

四是加快旅游公厕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公厕。全市主要景区点和游客集散地的旅游公厕达到三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标准。3-5年内,完成城市建成区公厕规划建设任务。新建公厕要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一类公厕标准。年,升级改造不达标公厕,景区(点)、广场等重点区域旅游公厕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其他区域公厕要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二类以上公厕标准。五是加快旅游停车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重点旅游区域的旅游停车场,加强旅游交通疏导和管理。新建、扩建全市主要景区(点)停车场,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社会停车场。在符合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

(五)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以优质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是健全旅游业标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行业旅游服务相关标准,开展服务标准化和质量认证。积极开展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点)等级评定和旅游强镇、特色村等创建工作,强化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要素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

二是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研究引入社会化培训模式。依托各旅游院校、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机构,培养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特别重视对导游员、讲解员以及景区、酒店等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训,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建立旅游安全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建立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海上旅游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应急处理体系,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旅游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制订实施旅游旺季和重点区域交通调流办法,确保顺畅、安全的旅游交通环境。

四是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整治和规范住宿、餐饮、交通、旅游景区(点)、购物、娱乐等涉旅市场,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卫生监督和防疫、价格监督检查、紧急救援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旅游投诉机制。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五是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实行旅游业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六)在旅游市场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立有效的市场促销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形成旅游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将旅游形象品牌纳入公益宣传。旅游、宣传、文化、教育、外事、商务等部门要把旅游宣传内容融入各项活动中,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宣传主管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主动宣传旅游,开辟旅游形象宣传专版、专栏,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并积极向中央、省等上级媒体输送旅游宣传节目。引导、支持旅游企业加大宣传投入,建立有效的旅游促销机制。

二是创新市场促销方式。强化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建立一整套形象标识统一、主题口号明确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聘请旅游规划策划专家对城市旅游品牌进行营销策划,组织好以百家旅行社、百名新闻记者和艺术家为主体的“双百”采风活动,制作旅游宣传品和旅游“一卡通”,通过参与微博、团购等方式强化互联网宣传,开拓高速列车、航空、城市公交等交通宣传营销渠道,每年组织参加2-3次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积极组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效应。

三是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坚持立足半岛、面向、逐步走向全国的市场开拓战略,加强与省、市旅游的捆绑促销,做活半岛旅游市场,拓展省内旅游市场,向省外主要旅游市场延伸和发展。探索与旅游城市“结对子”、与旅行社合作“新路子”等新型促销方式。加大对日韩、港澳台、俄罗斯等海外市场促销力度,逐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七)在旅游节能环保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市推进旅游节能环保的有关要求,支持宾馆饭店、景区(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鼓励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从年起,力争全市星级酒店、A级景区节水节电量每年同比下降5%,四年内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搞好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相关准入政策和环保要求,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进一步规范来即旅游客车管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景区(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引导游客绿色旅游、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扶持政策

(一)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从年起,每年安排市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设施完善、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招商引资、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奖励等方面。

(二)扶持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积极扶持旅游企业争创品牌,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一批海内外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市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品牌工业企业孵化名牌旅游企业,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扶持本市旅行社争创全国百强、全省二十强和市十强旅行社,并给予一定奖励。积极推进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创建,对新创建的国家5A级和4A级景区,经审核挂牌后,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15万元;对新评定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经审核挂牌后,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对新评定的部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经审核挂牌后,分别一次性奖励6万元、4万元;对新评的部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评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评的部级、省级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8万元。

(三)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扶持政策。

1、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加强指导。

2、保障旅游项目土地供应。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对投资规模大、特色鲜明、拉动作用大的旅游项目,优先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争取列入省、市重点旅游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村镇依法流转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乡村旅游。

3、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市开展的免费信用评级和信用征集活动。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利用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作为质押开展贷款及担保贷款业务。推进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4、扶持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旅游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项目。扶持镇(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市、镇两级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5、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重点旅游骨干企业纳入市重点项目。

6、年起,经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核验收,免收企业投资新建旅游标识系统的公路占用补偿费。

(四)实施委托旅行社代办公务差旅服务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差旅、会议、考察等公务活动可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有关会议、交通、食宿、考察等事项。

(五)鼓励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宣传推介旅游产品。参加由市级以上(含市级)政府组织的展示、展销活动,经有关部门审定后,每个摊位给予一定比例摊位费补贴。对组织引进以外旅游团队游、开拓以外客源市场的旅行社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指导全市风景区、度假区、旅游重点项目等规划编制的审核、协调实施和检查;协调旅游交通、会展、商贸、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各类旅游资源整合与规划编制;加强对高档饭店、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等监管和整治。加强市旅游发展管理部门机构建设,适当充实机构,引进人才,加强力量。各相关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旅游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和管理力度。

(二)加强对旅游工作的考核。将旅游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由市考核办会同市旅游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市委、市政府每年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建立投诉转办机制。对发生的投诉事件,市旅游局根据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并转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四)增强发展合力。统筹协调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供电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发改部门要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文化部门要推进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指导重点旅游景区建立旅游表演队伍,组织创作一批以历史文化、地域为背景的影视、文学、歌舞等文艺作品。文化、规划和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老城区保护性规划,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林业部门要将重点景区点和旅游重点线路的绿化列入全市绿化规划。交通、城建、通信、供水、电力部门对旅游景区(点)的配套设施应优先予以考虑。“十二五”期间,各镇要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做出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形成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旅游景点规划范文6

关键词:生态 ;文化 ;景观; 旅游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various problems facing in the Yishan scenic area planning process, introduced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ic area, discus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ordination scenic are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scenic area comprehensive value realization and scenic area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Key words: ecology; culture; landscape; tourism

中图分类号:K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项目背景

宏观政策背景

2011年是“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本项目的规划主题就是抓住历史契机,宣传推广临朐当地人文、资源精华,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为游客打造一个体验“生态、文化、旅游、景观”的平台,切身感受临朐旅游发展的新成果。通过旅游传播临朐旅游文化,弘扬临朐文化,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整体旅游形象,为增加国家软实力做出应有贡献。

临朐旅游发展背景

通过临朐旅游度假市场现状来看,体验休闲式旅游度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体验休闲旅游产业待于完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完善临朐县旅游市场,为广大的城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更完整更广阔的旅游选择。

风景区概况

沂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本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临朐县城南45公里处,位于临朐、沂水、沂源三县交界处,横亘县境东南,呈东南-西北走向,主峰玉皇顶海拔为1032米,属山东省第五大高峰,属国家AAAA级旅游区,部级森林公园,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6′40″,北纬36° 10′13″,南北绵延52公里,东西横距21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本风景区需要寻找契机,依托较好的生态文化基础,促进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加强地区生态旅游与生态人居的结合,综合提升临朐县的核心竞争力。

SWOT分析

(1)SWOT矩阵

(2)说明

优势

S1资源丰富

沂山的自然景观资源异常丰富,山景、峰景、谷景、石景、泉景、水景、瀑景、林景、树景、天象景观等一应俱全,堪称自然景观大全。山水自然构成巧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生物景观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S2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

本风景区位于三市(潍坊、淄博、临沂)三县(临朐、沂源、沂水)交界处,北有青银高速,南临青兰高速,在建的长深高速即将开通,小关互通口距风景区主入口仅2公里,风景区有S224、S227、S329三条省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S3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风景区设有风景区管委会,管理机构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市政工程配套设施较齐全。

劣势

W1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知名度低是本风景区的一大劣势,应加强自身宣传,在总体宣传的大背景下凭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对游客进行先入为主的宣传,必须摒弃“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W2整体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统一规划。

整个风景区缺少统一的规划,对建筑风格、建筑高度、自然资源的分配等各个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的控制,功能分区不明确,也不利于统一管理。

W3旅游产品种类单一,需重力打造,需要通过自身投资实现中心化。

临朐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县,地域广阔,旅游市场和旅游线路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固,沂山风景优美,旅游层次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阶段,旅游项目缺乏,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步,需跳出风景区看风景区,在区域旅游一体化中,通过发掘自身的景观资源优势,明确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规格投入以实现自我中心化。

W4没有形成市域、省域旅游网的节点。

本风景区没有进入市域、省域的旅游规划。不能形成省、市旅游网和旅游线路的节点,不利于形成特色服务区。

机遇

O1领导重视,政策倾斜。

随着临朐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式度假欲望越来越强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临朐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已经提出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县的要求。本风景区的发展将成为临朐区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区。

O2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过渡。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与GDP的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发展阶段会随着人均GDP 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其中出游的方式会随着GDP 的升高而不断变化,出游的距离也会随之变远。

人均GDP 为1000 美元时,属于观光旅游阶段;

人均GDP 为3000 美元时,属于休闲旅游阶段;

人均GDP 为5000 美元时,属于体验旅游阶段;

2010年临朐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潍坊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正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大好时机。

O3连接高速公路提升集散能力。

建设中的临朐―长深高速的将从南北方向贯通风景区,建成后,可形成以风景区为重要节点的公路交通网。从风景区到临朐区仅需10分钟车程,良好的地理位置将给风景区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O4 依托临朐,抓住城市化机遇。

作为未来临朐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风景区将更紧密的与城市经济和更多产业联系起来,风景区应抓住这一机遇成为临朐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

挑战

T1市场竞争激烈。

临朐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县,红色文化、山岳文化、名人文化等旅游市场已经相当的成熟,项目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与运行,必须发掘出有特色、有市场卖点的旅游产品,作为旅游目的地风景区应加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在新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中寻求突破,抢占先机,防止被“边缘化”。

T2旅游人才资源不足。

旅游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差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应注意对本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高,采取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对相关行政工作人员、旅游饭店、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导游人员进行了多种培训,加速培养地方旅游专业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T3资金投入巨大,收益慢,需前期开发有特色的产品来带动保证整个规划的实施。

风景区前期建设投资巨大,且收益慢,应当有规划的进行投资建设,先投资开发风景区最具特色的典型景观和旅游项目,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以带动整个风景区的良性发展,保证整个规划的实施。

规划理念

充分利用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四元素,以文化为核心统筹三元素,使其四位一体,进行下一步规划。

(1)生态保护的理念

自然生态安全是风景区建立的基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应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策略,通过不同生态系统的建立健全,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规划区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平衡、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作用。

(2)文脉延续的理念

文化是风景区的内涵,以沂山山岳文化为特色,整合东镇文化、宗教文化、齐长城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实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互为补充,以推动风景区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

(3)特色景观的理念

景观是规划的特色。依托“奇峰、飞瀑、流泉、古松”四大特色景观资源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

(4)旅游经营策划的理念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风景区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有力保障。规划中以养生度假为主,发展休闲产业,设置多类型景点项目,通过旅游经营风景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定位与目标

1、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以新时期背景为契机,打造山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重要旅游胜地。

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目标: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拓展,资源特色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山青、水秀、景美”的风景境界。

城景协调发展目标:推进城景协调发展,村庄规模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区内游、区外住”城景格局基本形成。

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15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万人次,随着风景区对外交通发展,预测到2030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30万人次,风景旅游产业成为临朐县支柱产业之一。

2、性质定位

结合本风景区资源条件及本次规划战略目标,本风景区总体定位为:以“奇峰、飞瀑、流泉、古松”等山水自然景观为特色,融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研教育等功能,具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意义和部级森林公园意义的山岳型综合性省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风景区内景源分布的现状、山水结构和景区发展的未来趋势,确定风景区为“一轴、四带、六区’’的辐射状结构布局。“一轴"指风景区中部自东镇庙-百丈崖-法云寺-玉皇顶-三崮一线组成中心景观轴线。“四带”指以景观轴向其他景区延伸的四条景观带。分别是东镇庙-东镇湖旅游带、百丈瀑布-神龙大峡谷旅游带、法云寺-玉皇顶旅游带、三崮-槐谷旅游带;“六区”指东镇湖景区、东镇庙景区、玉皇顶景区、法云寺景区、三崮景区和槐谷景区等六大景区。

发展策略

1、文化发展策略

临朐历史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遗存。丰富的遗址遗迹碑刻文化、巍峨的齐长城文化、璀璨的名人文化、深沉浑厚的东镇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繁荣的宗教文化、独具魅力的地质文化等等。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地方文化以塑造本风景区的特色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和文化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将本风景区发展与临朐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继承主要体现在严格保护东镇庙碑林,发掘整理修复庙内丰富的遗址遗迹碑刻,对东镇庙进行扩建,并规划对法云寺、明道寺进行修复重建,恢复齐长城遗址,进一步发扬了镇山文化、宗教文化和齐长城文化。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本风景区的生态基础,建设东镇湖、槐谷等生态旅游景区,积极为风景区注入活力,通过文化创新塑造本风景区生态旅游区形象。

2、旅游经营策略

主导旅游产品:① 生态观光游 ②宗教文化游 ③ 民俗体验游 ④ 运动休闲游 ⑤ 会议度假游

旅游营销策略规划

(1)产品策略:分期开发,逐步推出产品;细分市场,做深专题旅游产品;软件上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注重产品的季节性与产品生命周期。

(2)价格策略:总体上倡导“明码实价”的服务准则,塑造“物美价廉”的社会形象,杜绝餐饮、购物价格普遍偏高、斩客欺客严重、社会诚信危机的现象在景区的发生。价格策略应保证景区整体价格相对稳定,又有适度的灵活性。

(3)广告策略: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广告宣传。这种宣传不仅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广而告之,而且还应走向街头巷尾,使其深入人心。

(4)促销策略:促销必须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形象是营销工作的灵魂。

1)建设期

较好的一种策略是旅游营销“六个一”工程:一句好听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看的导游图;一本好看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看的旅游风光片;一首好听的旅游歌曲;一个好看的旅游徽标。

2)导入期、成长期

这期间促销可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新闻传播的系统策划,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导游图、路牌、车身等各式大众媒体大力促销,并结合公关、人员推广、营业推广等多种手段进行立体促销,在市场上掀起促销热潮,迅速炒热一级市场。

可运用的其他促销策略有:参加旅游交易会、名人促销、其他节事活动、针对网民促销、公共关系:①邀请有影响力的人物参观②商务邀约③联合促销

3)成熟期

这期间促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并提升品牌,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主要选择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充分利用节事活动,是促销的主要方式。

3、典型景观策略

典型景观代表风景区主体特征,具有特殊风景游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风景游赏中发挥主导作用。本风景区“奇峰、飞瀑、流泉、古松”等山水自然景观为特色,融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例如,典型山水形胜景观玉皇顶,歪头崮、狮子崮、回头狮等三崮山;典型气象景观如云海、日出;典型植被景观自然次生林;以及典型文化景观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典型景观保护和永续利用,将成为本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规划概括为“沂山景”:东镇碑林、东镇圣湖、齐国长城、法云古松、雄狮神崮、百丈瀑布、沂峰云海、槐谷飘香。典型景观规划是在《风景保护培育规划》的基础上展开。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1)健全管理组织(2)强化管理手段

2、规划保障:(1)加强《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临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2)规划法律化(3)规划详细化

3、资金保障:目前风景区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并极大制约了风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规划也难以最终落实。按照“多渠汇流”原则,根据旅游业投融资趋势和规律,结合风景区实际和特点,本次规划提出四种融资方案:(1)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2)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3)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4)鼓励当地群众投资

结语

沂山风景区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而是兼有二者的不同特点,本规划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风景区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风景区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冷方兴,刑箴.立足生态文化,实现综合价值――青州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J].理想空间2011.02:80-85.

[2]临朐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