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

一、平衡计分卡的主要思想

(一)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概述

1992年,卡普兰教授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诺顿在发表文章中,首次提出平衡计分卡相关概念[1]。以往的财务评价指标往往只在乎企业是否盈利或其拥有资产数量,而平衡计分卡则从多个方面综合测评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有形资产。平衡计分卡主要有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2]。1993年,卡普兰和诺顿又发表文章《让平衡计分卡工作》,根据几家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最佳方式。本文提出,平衡计分卡并不仅仅是单一不变的工具,其种类、使用方法都应该随着经济环境、行业背景和公司类型的变化而改变。不同企业应该根据其独特企业文化,不同的愿景和目标采用不同的平衡计分卡[3]。人们最初可能认为平衡计分卡的功能是单纯的绩效评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逐渐体现了出来。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两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相关文章,其中一篇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四个步骤:转化远景、沟通和联系、业务计划、反馈和学习。以及对四个维度各自的评估指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更好的管理企业的目的。

(二)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结构

平衡计分卡能够通过上述四个维度将抽象的企业愿景和企业战略转化为较为直观的指标。它作为一个载体、一个中间渠道,能够将企业的使命及战略通过具体的指标较为准确地传达给员工,通过直观的指标让员工理解企业的标准和目标,以此让企业员工更加团结一心,实现稳定的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财务层面,这说明了财务数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反映了其经济状况、发展状况,其价值不可置否。在其客户层面上,一个企业的市场客户资源也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没有客户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管理者需要时刻了解企业的客户资源状况。在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企业应该明确对自身最为重要的业务流程并保证其操作的可靠性。最后一个层面是学习与成长,它为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规划。

二、基于战略的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

通过对企业目前的行业背景和发展状况的预期来制定相对应的发展战略。其具体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三个阶段,涉及到五个管理任务,表现为六个步骤。(1)始终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细化,使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目标。著名管理学作家说过,“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4]。使命的陈述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和精炼的概括,是一个组织为之奋斗的理由,同时也是评判是非的标准。(2)外部环境往往会对一个组织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其中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等是能够对企业的运营产生直接影响的群体,而政府政策、社会科技水平、经济大环境等则是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3)一个组织的战略目标表明了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相应地位,也可以说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希望到达的高度。而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使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和愿景转化为近在眼前的、直观且具体的指标。(4)利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的优劣、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战略[5]。(5)战略实施是把之前所确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的阶段,其将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成一段一段,再将其分配至每个年度,在每个年度分别制定相应策略等。(6)所有的战略都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根据结果对战略进行分析评价。

(二)将平衡计分卡和企业战略相结合

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资本投资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这使得企业对其资本投资的衡量仅仅停留在提升非财务指标绩效层面,这并不能给企业的战略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在制定决策和详细计划时也过于短视,没能用长远的眼光来分配企业资源。而平衡计分卡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难题,它能够促使企业在长远的战略目标下对其资源进行分配。举例说明:某企业利用平衡计分卡来衡量投资的效用,该公司根据其公司特性,在合理的判断下,决定每一项或是每一类指标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因此平衡计分卡在重视以往重视的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等的前提下,对于客户资源、产品质量、企业声誉等也极为看重,前者代表了企业近期的绩效,而后者则能够反应其长期发展。通过各方面的评估并按照之间所确定的百分比进行计算,能够得出一项投资的最终综合评分。而每项的综合评分就是选择最终投资方案的依据,通过综合评分的排序,选取排名靠前的投资方案。根据以上,我们得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本流程;首先,在确定企业战略的基础下制定平衡计分卡的目标方向以及所需要评估的指标。其次,通过目标的制定,我们可以看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并分析差距原因及改进方法,制定相应的行动步骤及所需要的资源。通过这些步骤,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相辅相成,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有序,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有条不紊。

三、平衡计分卡在万科管理中的实例分析

(一)万科公司简介

当今国内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多年来,万科的销售业绩都稳居翘楚,在其行业中占据市场领导地位。这其中一部分便归功于其全面有效的管理系统,以及勇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企业员工都对企业制度和流程绝对的遵守的企业文化。在许许多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中,万科靠着出类拔萃的服务以及后期的规模效应等取得了成功。在其发展道路上,曾凭借严格的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并一步步登上《福布斯》排行榜。

(二)万科运用平衡分卡的历程

对企业利润过度关注,对于利润无节制的攫取,单纯依靠阅读财务报表来把握企业,这是大多数企业的传统做法。但万科却在这样的误区中意识到了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可持续发展在万科逐渐被重视了起来,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部门也有了不一样的目标和使命。在此之后,平衡计分卡终于被引入万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也逐步推进。2001年平衡计分卡这一概念初次出现在公司管理层,高管人员首先发现了它的有效之处;在2002年平衡计分卡开始完善,具有了一定的可用性;随后一年里,平衡计分卡基本被广泛推行。

(三)万科引进平衡卡的原因

万科一向注重制度文化的管理,而平衡计分卡的引入恰好能够与万科互补,为万科的投资进行有效评估,因此万科在接触平衡计分卡后的迅速引进和广泛使用是有原因的。平衡计分卡是帮助企业的一种工具,它为企业所用,就应该与企业的文化观念相契合,因此万科很适合它。

四、研究结论分析

(一)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分析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平衡计分卡突破了只看财务指标的局限性,着眼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其首先对其四个维度分别制定评估标准并选定相应的指标。随后对所评估出的实际结果和企业所希望的目标指标值进行对比,根据各维度的差距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确定其根本原因以及改进方法,以达到实现财务目标、促进长远发展的目的。因此,平衡计分卡能够通过综合的分析,全面而细致的找出问题根源所在,让企业对于所面临的不足之处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是企业战略,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工具。它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对每一段时期的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反应企业的业务状况并警示管理人员是否有战略、运营方式的不当之处,促使企业频繁的自我调整并具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认识。最后平衡计分卡通过及时反应企业一段时间的运营状况,将其与员工绩效联系起来,促进了企业员工的团结一心,向同一个企业目标努力。扩大企业的激励效果,同时也让员工更有归属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最后以考核的形式评定员工是否为了企业而奋斗、企业近段时期有没有向上发展。这样的流程注重于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最后结果的考核。而平衡计分卡则更加倾向于让员工自主的完成企业目标,因为高管往往更加擅长企业大方向的把控,而对于具体的问题可能了解的并不详细也不如中层经理有经验,其作出的决策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由此可见,平衡计分卡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工具,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企业模式。

(二)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的平衡计分卡主要包括之前提到的四个维度,但在实际的应用里,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更为灵活,其可以不包括或不仅限于这四个维度,这只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其具体运用还要结合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就是最好的。平衡计分卡内的一些指标仍然有测算困难的问题,有一些成绩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或其他东西衡量出来的,同时确定平衡计分卡各权重指标比较困难。

(三)结论及未来发展

通过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我认为每一个企业都能够采用与其相契合的平衡计分卡,以此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指标的原则,数据的准确等等。从短期来看,平衡计分卡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绩效。从长远来看,平衡计分卡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效率更高,更快实现其战略目标。我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这一工具。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综合记分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10.

[2]于惠丽.浅析平衡计分卡在文化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2):49-51.

[3]尹佳伟.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5):108-110.

[4]许娅楠.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18(01):52-53.

[5]吴翟,吴怡菲.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执行评估及调整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17(09):35-36.

作者:赫小岚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