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的意识形态建设

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的意识形态建设

[摘要]学术期刊开通运营微信公众号能增强自身的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由于微信公众号具有传播互动性、高效性、用户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导致其自身可能充斥各种虚假、有害信息,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具有防范意识形态失控的责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只有坚守学术传播的平台责任,增强防范意识形态失控风险意识,用学术讲政治,以正确的学术舆论、政治导向引导用户,其微信公众号才可能成为和谐清朗的学术传播阵地。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意识形态

风险防范媒体融合,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多数学术期刊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国内也已有许多就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进行的研究。例如,刘莹等人认为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提出了相应建议[1]。谢镒逊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增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途径[2]。张兰、陈信凌以(2019—2020)版CSSCI来源期刊为例,分析了社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3]。从现有的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者大多着重于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运营存在问题、传播效果、运营模式等,并提出增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的对策建议,鲜有涉及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微信公众号虽然为知识的出版和传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带来的意识形态失控风险。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创造和传播门槛的降低致使大量优秀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同时,也不乏低俗虚假、哗众取宠的信息夹杂其中。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不加以管理和防范,其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意识形态失控风险,给学术期刊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只有以正确的学术舆论、合适的议题引导用户,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才可能成为和谐清朗的学术传播阵地。

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主体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人们只有有了意识,其思想才能在行为中得到体现,行为才能够见成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问题,这样的认识同样适用。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有了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意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才能防患于未然。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如果不加以管理,放松对意识形态风险的警惕,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轻则关停微信公众号,重则出版单位及单位负责人都要受到相关处置,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对学术期刊定期推送学术文章、传播学术观点极为便利,也大大增强了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学术期刊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并未从根本上进行管理,如黄锋等人于2016年发现高校学报中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学报有31%为“僵尸号”[4]。很多学术期刊编辑只是将微信公众号当成学术期刊电子版的渠道,对内容后的信息反馈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率并不高,关注的用户也不多,但这并不代表其出现意识形态风险的可能性就不存在。因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学术期刊,从管理层到所有编辑个人都应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去关注和对待,增强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微信公众号的安全运营。

(二)学术期刊缺乏监管的人才条件

目前,我国大多学术期刊的从业者年龄都偏大,编辑人员的人力结构多元化不足,再加上薪资结构也缺乏竞争性,编辑职业的边缘化问题突出。这一方面造成了老编辑对媒体融合理念专业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不足,进行媒体融合的意愿也不够强烈;另一方面阻碍了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由某一编辑兼职管理,没有委派专人负责运营与管理。有研究者在38种高校科技期刊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尚未有期刊专门设置新媒体编辑岗位,这说明此类编辑人才仍匮乏[5]。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管理,运营主体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好的学术理念是不够的,若其因缺乏相关技术和能力,也一样难以处理微信公众号的各项业务,对其管理也很难到位。因此,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发展,给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方面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学术期刊缺乏监管的技术条件

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和运营要基于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条件支撑。目前,运营成功的微信公众号都需要具备一批从策划、设计到搜索引擎优化、内容写作都专业的工作人员。而学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缺乏给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带来了相应的技术掣肘。学术期刊编辑虽然对采编系统的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比较熟悉,但是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却缺乏相关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比例不高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学术期刊的编辑缺乏建设微信公众号的动力和技术所致。而一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运营中出现意识形态风险失控问题,因相应的技术条件和人员管理的缺乏,将会给学术期刊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新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要求

(一)新时代国家网络安全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6]因此,维护网络安全不仅对我国意义非凡,对世界的重要意义也不言而喻。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构建安全的网络空间尤为重要,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则是我国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若不加强管理,就有可能成为传播有害、虚假信息的平台,且不法分子有可能假借学术之名对我国做不利之事。“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6]作为以传播学术思想为己任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既要尊重用户思想的表达与交流,又要适当加以引导与防范,确保平台可管可控,维护新时代国家的网络安全。

(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

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网络传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也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只有把内容建设作为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才能做好平台舆论工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6]的发展理念,以内容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促进学术思想的传播与交流,扩大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平台,更是意识形态传播阵地,学术期刊有严把政治关的责任,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期刊。进入新时代,国家倡导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其迎来了空前的利好发展时机,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作为学术期刊人,我们更应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不能在发展中迷失方向,既要做到守土有责,也要做到守土尽责。因此,在新时代,学术期刊应坚持构建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学术的力量为特定政治话语鼓与呼,其应继续以学术、文字的方式,坚守学术本位,发挥用学术讲政治的阵地作用。对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不断巩固和壮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也无论媒体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把正确政治导向贯穿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全过程,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以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三)传播中国声音、构建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需要

在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应加强中国声音的传播,其应自觉当好新时代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传媒转型的创新者,借助媒体融合的力量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跨越式提升。当今时代,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带来重大变化。面对这种新常态,学术期刊应如何坚守阵地、发出主流权威声音、传播学术正能量?对此,学术期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扎实推进自身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加强政治宣传优势和舆论引导优势,牢牢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学术期刊通过刊发和宣传党的政策类学术文章,再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理解和接受党的政策。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用户舆论,发出权威主流声音。

(四)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一项综合改革,为了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改革的力度不减,因此必须由权威部门和机构来主导改革。学术期刊的主管与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有所作为,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纳入日常的工作管理,以强有力的手段主导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的总要求,维护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2013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直接考验的是主管与主办单位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意识和领导能力,其必须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主管与主办单位对学术期刊的监管仅停留在纸质期刊的出版上,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并未纳入其日常的监管范围。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监管还处于真空地带。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学术期刊的主管与主办单位应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纳入其监管范围,切实担当起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职责。

三、新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对策

(一)深入强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意识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缺乏防范意识,在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上投入的精力不足,而防范意识的松懈或无防范会给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带来风险。如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对意识形态风险不加以及时防范,其就有可能成为不良声音传播的“助手”。关于网络空间治理,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世界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7]。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应积极运用总书记互联网治理思想,综合治理、精准施策,以维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谐清朗的传播环境。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要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管理的可持续化,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平台管理、人员管理和内容管理齐抓共管。首先,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要加强平台管理。平台管理是基础,其要明确平台的传播方向,积极维护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形象,做好平台的运营和传播途径管理,实现平台的规范化运营。其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要加强人员管理。其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因此平台在人员的选择上应进行严谨的分析与筛选。最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要加强内容管理。平台应严格审核所的内容,使内容逐渐成为引导舆论的风向标。因此,其“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8]。学术期刊上至部门领导,下至期刊编辑,都应绷紧意识形态防范这根弦,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

(二)加强微信公众号信息审核,确保意识形态风险防范

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势在必行,目前有许多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已迈开步伐,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在媒体融合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上积累了经验。第一,学术期刊微信公号运营主体应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生产要素,推动纸媒和微信公众号一体化发展。微信公众号由于在阅读上具有与纸媒用户的诸多不同特点,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一般需要经过收集素材、编辑文本等步骤,并以适合读者阅读的方式进行推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在二次编辑与加工学术文章时,就更应加大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力度,既做到所的内容具有准确的定位和严格的要求,又注意对所内容的核实与确认,杜绝内容出现意识形态问题。第二,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实现信息的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防范,其作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要平台,应具备信息收集、舆情研判、统筹等全方位功能。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一定要由既懂技术又懂编辑的专业人员负责,一旦平台出现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不严的情况,能迅速且及时地做出相关处理。

(三)引进与培养新媒体复合型编辑人才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与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业务生产流程,其需要在平台上整合和不同媒介的内容,为用户提供多样式、多形态、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要求具有更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其不仅需要懂得内容的生产与传媒市场规律,还需要对数字技术保持敏感,能思考运用数字技术给平台发展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应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意识形态风险,引进与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是学术期刊的当务之急。首先,学术期刊要制订高素质复合型编辑的人才规划,重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的引进与培养。目前,解决学术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的途径基本为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从2014年开始,国家每年开展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已向具有互联网出版资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放,这一举措的实施为学术期刊引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提供了条件。其次,学术期刊要加强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引进数字编辑人才。2012年,我国对高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其中与数字编辑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为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最后,学术期刊优先培养本单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编辑,是其解决目前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的有效捷径。学术期刊在岗编辑对编辑出版业务比较熟悉,学术期刊加强对这部分编辑的新媒体业务培训,使其能较好地胜任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与管理,也能成为“又红又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四)加强用户管理

粉丝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参与者,粉丝经济也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9]。用户数量的几何式增长,带来的是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迅速扩张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有了一定规模的用户后,就应有专人做好用户的管理工作。比如,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根据推送文章与用户互动时,其可以设置相关议题,与用户共同讨论学术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并对用户的言论加以引导,对用户反馈给予及时的回应。另外,其运营主体也可以提出热点话题或期刊拟征稿的议题,在微信公众号中直接向有兴趣的作者开展定向约稿,开辟绿色通道,以此丰富投稿渠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和与用户维系的纽带,可以增进学术的交流与沟通,增强读者对学术期刊的黏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10],成为一个相互信任和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知识社群,而以共同价值观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群,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识形态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方式。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和运营大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快速传播,其也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找到了一条快速通道。但是,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作为学术期刊知识传播阵地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需要专业运营主体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微信公众号信息审核、加强用户管理等措施,加强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意识。

作者:朱正余 蒋向红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